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在临床分期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MALT淋巴瘤治疗前18 F-FDG PET/CT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18 F-FDG摄取阳性23例,PET/CT检测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82.1%(23/28)。 PET/CT检测胃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37.5%(3/8),而原发于胃外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100.0%(2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ET/CT检测早期(Ⅰ、Ⅱ期)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66.7%(10/15),而晚期(Ⅲ、Ⅳ期)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100.0%(13/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与常规CT分期相比,PET/CT多发现8例患者有原发部位以外的病灶,7例患者上调分期。结论18 F-FDG PET/CT检测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较高,灵敏度与其原发的部位、分期有关,原发于胃外及进展期MALT淋巴瘤灵敏度高。18 F-FDG PET/CT可作为MALT淋巴瘤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胡斌  毛秋粉  王锦锋  谢新立 《重庆医学》2016,(16):2229-2232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及原发性胃淋巴瘤(PGL )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3例胃癌(23例黏液腺癌及70例非黏液腺癌)及58例PGL [3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及27例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的临床资料、胃壁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病灶最大厚度、CT值、病灶形态、合并脾肿大及肾门下淋巴结转移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UVmax与病灶最大厚度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的平均年龄、病灶累及贲门的比例明显高于PGL组(P<0.05)。胃癌组的SUVmax及脾肿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 PGL组(P<0.05)。病灶形态方面,胃癌组以Ⅱ型及Ⅲ型多见,而PGL组以Ⅰ型及Ⅱ型多见,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DLBCL的SUVmax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病灶最大厚度明显大于胃黏液腺癌及MALT(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SUVmax与病灶最大厚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18 F‐FDG PET/CT检查在胃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不同肿瘤、不同病理亚型患者在SUVmax、病灶最大厚度、病灶形态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王晓慧  杨国仁 《当代医学》2009,15(14):20-22
目的研究PET/CT诊断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Discovery LS PET/CT扫描机,对42例淋巴瘤患者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对其中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Iympooma,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ooma,HL,2例)原发和/或继发结外淋巴瘤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与G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PET/CT代谢显像发现15例结外淋巴瘤中20个^16F—FDG摄取异常增高病灶,其对结外淋巴瘤病灶的探测的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100%、91%;CT显像检出9个真阳性病灶,2个真阴性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35%、100%、41%。CT与PET/CT检查的一致性为45%。结论PET/CT ^18F-FDG代谢显像对结外淋巴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淋巴瘤(PIL)的18F-氟代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6年1月间 23例原发性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对病灶的分布、形态、代谢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23例 PI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主要病理学类型,分别占47.8%和43.4%。回肠、 回盲部及升结肠为PIL常见发病部位,共占57.0%。所有42个肠道病灶均呈18F-FDG浓聚,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5.2±8.1 (3.6~33.7),其中DLBCL组与EATL组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1,P=0.073)。肠壁呈弥漫性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增厚 是PIL 肠道病灶的主要形态学表现,DLBCL组与EATL 组在肠道病灶形态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514)。 26.2%的患者存在病灶处肠腔瘤样扩张,DLBCL组其发生率高于EATL组(χ2=8.101,P=0.004)。56.5%患者存在腹部淋巴结侵 犯,30.4%见少量腹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肠淋巴瘤在18F-FDG PET/CT显像上具有一定特点,同时,18F-FDG PET/CT是检测原 发性肠淋巴瘤的肠内外病灶并显示该病影像学征象的灵敏影像学技术,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18F-FDG PET/CT)与同机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8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比分析18F-FDG PET/CT与同机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和结外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淋巴结、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发现,299枚可疑受累淋巴结中确诊受累淋巴结272枚,90处可疑受累结外病灶中确诊受累结外病灶84处.18F-FDG PET/CT对受累淋巴结检出率为86.29%,高于同机CT的74.92%(P<0.05);18F-FDG PET/CT诊断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敏感性、准确度均优于与同机平扫CT图像(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高于同机CT.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发热待查(FUO)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武汉协和医院PET 中心行18 F‐FDG PET/CT检查的144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结果。以手术病理、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出院诊断并结合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分析PET/CT图像,并从病变检出率、诊断效率、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等方面评价 PET/CT对FUO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144例患者有130例最终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89例,14例病因未明。PET/CT为97.6%(40/41)的恶性肿瘤患者和88.7%(79/89)的良性病变患者检出了异常病灶,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40/41)、86.5%(77/89)、90.0%(117/130)、76.9%(40/52)、98.7%(77/78)。PET/CT 为46.3%(19/41)的恶性肿瘤患者首次检出了原发灶,并为92.7%(38/41)的患者检出了比传统影像学方法更多的病灶。结论18 F‐FDG PET/CT 显像对FUO患者病变的检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余文静  徐慧琴  谯凤  苏晓雨  张丹  薛杨央 《安徽医学》2017,38(10):1236-1239
目的 探讨18F-FMISO、18F-FDG micro PET/CT显像评价裸鼠MDA-MB231乳腺癌移植瘤中肿瘤乏氧与增殖状态的可行性.方法 16只裸鼠MDA-MB231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先后进行18F-FDG及18F-FMISO PET/CT显像并采集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 (FDG)、SUVmax(FMISO)],所有模型显像结束后立即处死,取肿瘤组织行HIF-1α及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SUVmax值与HIF-1α、Ki67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F-FMISO平均SUVmax值1.69,18F-FDG平均SUVmax值5.80.SUVmax(FMISO)与HIF-1α、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74、0.52,P<0.05).SUVmax (FDG)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86,P<0.05),与HIF-1α表达无相关性.HIF-1α与Ki6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0,P<0.05).结论 18F-FMISO PET/CT显像可同时对活体肿瘤进行乏氧及增殖的可视化监测,18F-FDG可提供有效的肿瘤增殖显像,但不能作为有效的肿瘤乏氧显像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CNSL、19例胶质瘤和28例脑转移瘤患者的 18F-FDG PET/CT 影像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3种疾病的半定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比较。结果:PCNSL 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束带状异常放射性摄取浓聚,病灶内示踪剂摄取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但水肿少见。胶质瘤18F-FDG PET/CT显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取决于其病理类型,一般低级别胶质瘤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减低,SUVmax为2.2~4.3;高级别胶质瘤FDG摄取增高,SUVmax为9.3~17.2;病灶内示踪剂摄取欠均匀,且瘤周水肿范围较严重。典型脑转移瘤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病灶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周伴大片状水肿。PCNSL患者的SUVmax高于脑转移瘤患者(P<0.05),PCNSL与胶质瘤患者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SL 患者18F-FDG PET/CT 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老年肺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老年肺癌患者,在PET/CT显像前、后,根据国际抗癌联盟(Intemadonalnion Against Cancer,UICC)1997年肺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的2005年肺癌临床指引,拟定治疗策略,比较检查前、后变化。结果37例患者肺部病灶^18F—FDG摄取增高,标准化摄取值(SLIV)〉2.5,在PEF/CT显像后,12例分期调高,分期调高率25.0%(12/48),11例发现远处转移,手术切除概率减少了23.9%。40例患者接受了PET/CT机定位及PET/CT融合图像为依据肿瘤靶区勾画的三维适形放疗。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老年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策略的制定及肿瘤靶区的勾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疗效监测上的价值。方法:对27例淋巴瘤治疗后患者分别用临床评价及PET/CT检查结果两种方法判断肿瘤残余情况,并对所得结论进行分析。结果:在27例患者中,临床评价提示5例患者有肿瘤残余,PET/CT检查提示9例患者有肿瘤残余,PET/CT检查辅助临床评价将另外44.4%阳性病例筛检出来。结论:PET/CT在淋巴瘤疗效监测上有重要价值,可使部分患者改变治疗方案.进一步行强化治疗,进而提高淋巴瘤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的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PET-B01和国产^18F-FD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PET-B01和国产^18F-FDG对18例患者进行PET显像,所有患者均先行透射扫描后再行相同部位发射扫描,部分心肌扫描于注射前1h口服葡萄糖50g,其余患者均禁食〉6h后进行PET检查。结果:4例发作间期癫痫患儿中,3例可见局部皮质代谢减低区;2例脑血管患者均见和体征相关部位皮质代谢减低;4例糖负荷心肌显像中,心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人组织中重组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及受体CXC亚族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侵袭、耐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DLBCL病人资料,3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病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IP-10、CXCR3、细胞增殖指标Ki67、增殖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正电子断层显像(PET)通常以标准摄取值(SUV)≥2.5为肺癌诊断标准,但仍有部分SUV〈2.5的孤立性肺结节(SPN〈2.5)为肺癌。本研究旨在分析SPN〈2.5,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51例18F—FDGPET/CT早期显像SUV平均值(SUVavg)〈2.5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纳入研究。对SPN放射性摄取测量采用两种方法: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测量SPN的早期及延迟显像的SUVavg、SUVmax及其早期一延迟变化率(△SUVavg、△SUVmax)。37例以病理诊断及14例以2年以上临床随诊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结果51例SPN〈2.5患者中,良性11例,恶性40例。虽然良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均有高于良性的趋势,特别是ASUVavg、ASUVmax。以ASUVmax〉0为诊断阈值,18F—FDGPET/CT诊断恶性SPN的敏感性68.4%、特异性60.0%、准确性66.7%、阳性预测值86.7%及阴性预测值33.3%。视觉分析:无FDG摄取的SPN〈2.5 9例中,5例为良性,4例为恶性;有FDG摄取的SPN〈2.5 42例中,6例良性,36例恶性,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2。良恶性SPN〈2.5的CT密度及大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PET和CT信息分析SPN〈2.5,18F—FDGPET/CT诊断恶性SPN〈2.5的敏感性97.5%、特异性54.5%、准确性88.2%、阳性预测值88.6%、阴性预测值85.7%。结论单纯以SUV≥2.5为标准鉴别诊断SPN会导致肺癌的漏诊。对于此类结节,ASUV有较高的肺癌阳性预测值;FDG摄取视觉分析能提高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准确率;综合FDGPET和cT分析的PET/CT能显著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增强CT、18F-FDG PET/CT及其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及区域淋巴结分期中价值.方法 分析2010年8月~2011年6月因肺部实性病灶行增强CT及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122例,其中恶性82例,良性40例.病理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增强CT及PET/CT结果与其对照,并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增强CT、18F-FDGPET/CT在肺癌及淋巴结的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病灶SUVmax、CT强化值及综合分析法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75.0%、84.4%、88.0%和76.9% (SUVmax);67.1%、82.5%、68.3%、88.7%和55.0%(强化值);96.3%、90.0%、94.3% 、95.2%和92.3%(综合分析).其中SUVmax、综合分析法诊断肺癌方面比CT强化值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分析法比PET/CT的SUVmax在诊断肺癌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的区域淋巴结分析的准确性方面PET/CT较增强CT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的SUVmax诊断肺癌相比增强CT的强化值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同时PET/CT在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分期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增强CT.PET的标准化摄取值、增强CT的强化值及CT的形态学的综合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肺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分析不同Ki-67表达强度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参数的关系。结果: 不同Ki-67表达的乳腺癌组织最大截面积、体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均存在显著差异(F=9.332, P<0.01;F= 20.509, P<0.01;F=5.634, 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与肿块最大截面积和体积无明显相关性(r=0.335,P>0.05;r=0.817,P>0.05),而与病灶ADC值呈负相关(r=-0.589,P<0.01)。结论: 磁共振弥散序列ADC值能够反映乳腺癌组织中的细胞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GCT)中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在37例GCT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病例组GCT组织中Ki67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随临床分期升高Ki67表达水平升高(P〈0.05);核分裂相高者Ki67增殖指数高于核分裂相低者(P〈0.05);复发病例Ki67表达高于原发病例(P〈0.05);在成年型GCT中弥漫型Ki67增殖指数高于滤泡型(P〈0.05)。结论:GCT中Ki67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检测Ki67表达对GCT的诊断及判断预后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microRNA-125a-5p(miR-125a-5p)在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 达情况,探讨其对肿瘤耐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DLBCL 石蜡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采用实时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miR-125a-5p 的mRNA 相对表达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 测肿瘤组织中P 糖蛋白(P-gp)、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miR-125a-5p 与耐药蛋白Pgp 表达的关系,以及该表达对DLBCL 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MiR-125a-5p 在 DLBCL 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表达量与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免疫表 型相关(P <0.05),与年龄、性别、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均无相关(P >0.05);miR- 125a-5p 高表达组P-gp 蛋白阳性率高于低表达组;Kaplan-Meier 及Log-rank 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miR- 125a-5p 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均高于高表达组,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Ann Arbor 分期Ⅲ、Ⅳ期及miR-125a-5p 高表达均可作为DLBCL 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结论 miR-125a-5p 与 DLBCL 耐药蛋白P-gp 表达相关,miR-125a-5p 高表达及Ann Arbor 分期Ⅲ、Ⅳ提示DLBCL 患者预后较差, 可作为潜在的DLBCL 预后预测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