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蜈蚣败毒饮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及血清IL-2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取雌雄各半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中药组分别给予低、中、高浓度蜈蚣败毒饮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复方青黛丸悬浊液灌胃,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蜈蚣败毒饮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并测定IL-2含量。结果:阳性对照组、中药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颗粒层细胞均有所增多。蜈蚣败毒饮中、高剂量组颗粒层细胞增多更为明显,能够显著促进小鼠尾部鳞片中颗粒层形成,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蜈蚣败毒饮能降低小鼠血清IL-2的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的效果优于复方青黛丸及各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抗银屑病的作用可能与改善银屑病表皮细胞角化不全及降低血清IL-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秦艽丸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及血清IL-2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经方秦艽丸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取ICR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秦艽丸低、中、高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生理盐水组6组。秦艽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低、中、高浓度秦艽丸灌胃,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青黛丸悬浊液、甲氨蝶呤悬浊液灌胃,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并比较各组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情况,以及血清IL-2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尾部表皮颗粒层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与中药对照组和秦艽丸低、中剂量组比较,秦艽丸高剂量组颗粒层细胞增多更为明显(P0.05,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IL-2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中药对照组和秦艽丸低、中剂量组比较,秦艽丸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2降低更为明显(P0.05,P0.01)。结论:秦艽丸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与改善银屑病表皮细胞角化不全及降低血清IL-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导黄补血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导黄补血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养血饮组,每组各10只。采用限制食量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每天以100g·kg。饲料喂养,10d后小鼠可见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证明脾气血虚模型造模成功。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导黄补血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从以5.01g·kg-1、2.51g·kg-1.25g·kg-1灌胃,养血饮组以0.02mL·g-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0d。通过碳粒廓清法测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及吞噬系数、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耳迟发型超敏反应和T淋巴细胞酯酶(ANAE)染色率实验,观察导黄补血丸的免疫作用。结果:与正常组及模型组比较,养血饮组、导黄补血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脾气血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及吞噬系数(P〈0.05);与正常组及模型组比较,养血饮组、导黄补血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耳肿胀程度(P〈0.05);养血饮组、导黄补血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ANAE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黄补血丸能够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DNCB致小鼠耳迟发型超敏反应,升高ANAE阳性细胞百分率,对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坤宝丸治疗去卵巢小鼠睡眠障碍的实验疗效。方法:选用健康KM 小鼠60只,按照体重随机均衡的原则分为4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坤宝丸组,每组15 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双侧去卵巢手术,假手术组不摘除卵巢,只剪掉卵巢周围的小部分脂肪组织。坤宝丸组小鼠于术后28 天灌胃给予坤宝丸1.667 g·kg-1,每天1 次,连续28 天;地西泮组小鼠于测试前1 h 单次灌胃给药,给药剂量为1.25 mg·kg-1。观察坤宝丸对去卵巢小鼠自主活动、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及子宫系数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小鼠摘除双侧卵巢后自主活动次数和站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地西泮能够显著降低去卵巢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P<0.01),同时可减少小鼠的站立次数,但无统计学差异;坤宝丸具有减少去卵巢小鼠自主活动的趋势,但是作用不显著,对小鼠的站立次数无明显影响。地西泮能够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去卵巢小鼠睡眠时间(P<0.01),坤宝丸能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去卵巢小鼠的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坤宝丸和地西泮对去卵巢小鼠的子宫系数无明显影响。结论:坤宝丸具有改善去势小鼠睡眠障碍的作用,但作用较温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交泰丸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交泰丸高剂量组、交泰丸低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另取db/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加交泰丸低剂量组。各组药物灌胃4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的进食量、饮水量、尿量以及体重变化,观察空腹血糖(FBG)、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IPGTT)变化,HE染色,光镜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胰岛素表达。结果:低剂量交泰丸降糖作用不明显;高剂量交泰丸有明显的降糖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交泰丸高剂量组胰岛形状较规则,外分泌腺浸润现象减少;胰岛内细胞数目较多,偶见空泡变性;罗格列酮组仅见个别胰岛细胞肿胀,明显优于其他各组;高剂量交泰丸可增强db/db小鼠胰腺组织的胰岛素表达。结论:高剂量交泰丸有效好的降糖作用及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对髓核非压迫性突出大鼠背根节(DRG)中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对照组(C组、伸筋丹组)、杜仲腰痛丸高弃1量组(D组)、杜仲腰痛丸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左侧L5、L6神经根背侧,造成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2周时DRG中印的变化。结果:B、C、D、E组DRG中sP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B、C、D、E组SP阳性神经元的免疫反应强度与A组比较均增高(P〈0.05),其中B组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但C、D、E组与B组比较为低(P〈0..5),D、E组与C组比较为低(P〈0.05)。结论:杜仲腰痛丸可通过下调或者抑制非机械压迫性髓核对神经根损伤后DRG内的痛觉神经递质SP的释放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秦岭产松花粉治疗小鼠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验证中医“以脏补脏“的治疗理论。方法:取6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其中50只采用腹腔注射丙酸睾酮的方式诱发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各10只,另10只给予腹腔注射橄榄油为空白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以不同剂量松花粉水煎液灌胃;阳性对照组以前列康水混悬液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的小鼠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之间比较,小鼠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小鼠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秦岭松花粉对丙酸睾酮所致的小鼠前列腺增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孟根乌苏-18味丸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最大允许浓度(0.4 g·mL-1)在6 h内灌胃给予小鼠孟根乌苏-18味丸混悬液两次(0.2 mL/10 g),观察14天,考察其急性毒性反应;大鼠每天分别灌胃给予孟根乌苏-18味丸高、中、低剂量(3.67 g·kg-1、1.84 g·kg-1、0.92 g·kg-1)1次,连续给药180天,停药观察60天。结果:孟根乌苏-18味丸最大耐受量>16 g·kg-1(相当临床用量的436.36倍)。给药180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孟根乌苏-18味丸高剂量组ALB、UREA、AST、TBIL、CHOL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剂量ALB、UREA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出现蛋白管型伴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停药6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动物的一般状况、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等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肾脏器质性病变出现了恢复趋势。结论:孟根乌苏-18味丸大鼠灌胃给药的基本安全剂量为0.92 g·kg-1(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5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GLP条件下研究含川乌经方的急性毒性,KM小鼠24h内3次灌胃,分别给予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赤丸、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制川乌浸膏,观察研究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取最大给药量方法。KM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各组均按40 ml·kg-1体重灌胃给药3次,两次给药间隔4h;每次灌胃给药后连续4h观察KM小鼠出现的症状及症状起始的时间等情况。观察KM小鼠外观、行为、精神、对刺激的反应、分泌物、排泄物等。所有KM小鼠均进行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其器官体积、颜色、质地的改变。结果 7组动物在饮水、毛色、体重、粪便及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的形态、大小、光滑度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显示含川乌经方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故可认为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对KM小鼠肝癌H22细胞抑制作用及其对KM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鼠源性肝癌细胞H22移植瘤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32、16、8 mg/kg体重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20 mL/kg灌胃,5- 氟脲嘧啶(5-FU)组给予5-FU 15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天。检测平均瘤重和抑瘤率,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MTT法测脾细胞增殖率。 结果 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高、中、低剂量组对肝癌细胞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3%、29%、23%;各剂量组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5-FU 组(P<0.05);各剂量组在24、48、72 h的脾细胞增殖率也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5-FU 组(P<0.01)。 结论 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对KM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KM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浸润细胞穿孔素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人参皂甙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最佳剂量,为清心饮的新药开发提供质控技术支持。方法:选用雄性、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丹荣心丸组、人参皂甙高剂组、人参皂甙中剂量组、人参皂甙低剂量组,每组20只。腹腔注射CVB3病毒(Nancy株,TCID50=10^-5)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正常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中药灌胃。灌胃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变化,并记录小鼠体重。10天后采集血清心肌标本。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穿孔素表达;用改良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用病理积分描述心肌病理改变。结果:(1)人参皂甙中、低剂量组小鼠心肌的穿孔素表达比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玉丹荣心丸组、人参皂甙高剂量组小鼠心肌的穿孔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人参皂甙中剂量组血清cTn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人参皂甙中低剂量组病理改变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病理积分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中、低剂量人参皂甙可抑制穿孔素的表达,高剂量人参皂甙干预穿孔素表达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中、低剂量人参皂甙对急性VMC的作用的疗效较好,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穿孔素表达有关;(3)用人参或人参皂甙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宜采用中小剂量或配伍其他中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理脾护肝调脂丸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旨在探讨该方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ICR健康小白鼠4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灌胃组、高脂灌胃组、中药灌胃组、高脂+中药灌胃组,各组10只。观察理脾护肝调脂丸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计算小肠推进率P。结果:中药灌胃组、高脂加中药灌胃组的胃肠推进率均高于高脂灌胃组(P(0.01)。结论:理脾护肝调脂丸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可能跟理脾护肝调脂丸能加快对外源性脂肪排泄,减少外源性脂肪在小肠中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天麻素抗疲劳和耐缺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天麻素耐缺氧和抗疲劳功效进行研究,为天麻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以及更好入药提供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NaCl溶液)、复方丹参片组(0.84mg/kg)、天麻低剂量组(20mg/kg)、天麻高剂量组(40mg/kg),每组8只,分别灌胃给药,连续灌胃用药7天后,采用疲劳游泳法,记录时间,观察药物对小白鼠抗疲劳作用;昆明种小鼠1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NaCl溶液)4只,复方丹参片组(0.84mg/kg)4只、天麻组(40mg/kg)8只,分别灌胃给药,连续7d,末次给药1h后,采用密闭缺氧试验,记录时间,观察天麻素对小鼠的耐缺氧作用。结果在抗疲劳方面:天麻素高剂量组及丹参组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天麻素高剂量组优于天麻素低剂量组(P〈0.05);复方丹参组优于天麻素高剂量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耐缺氧方面,各组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素能增强小鼠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大戟脂生品单次灌胃给予小鼠后小鼠出现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及毒性反应的可能的靶器官。为反复给药毒性实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临床安全用药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临床毒性反应的监护及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取KM健康小鼠8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7组,即在LD100与LD0间设计5个剂量,每组10只,间距1:0.75。每只0.2ml/10g灌胃给药。给药后观察14天,观察和记录有无异常反应和死亡情况。以生品不同剂量小鼠死亡情况和死亡率,以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结果:小鼠大戟脂生品灌胃,LD50为2.898g/kg,LD50 90%的可信区间是(3.639,4.581),LD50的平均可信区间是(2.427,3.369),毒性反应的主要表现为昏迷、滞呆、活动减少等。解剖肉眼观察脏器的病变情况,大部分心脏、血管瘀血,部分肝脏颜色呈深红色、小部分动物肝脏有黄斑,胃肠道颜色发黄、胀气。结论:大戟脂生品小鼠灌胃,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为2.898g/kg,LD50 95%的可信区间是(3.639,4.581),LD50的平均可信区间是(2.427,3.369)。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护肝茶对50%乙醇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护肝茶高、中、低剂量组;护肝茶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30 d后,灌胃给予50%乙醇致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护肝茶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还原型号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护肝茶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内的GSH含量明显提高,TG含量及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剂量的护肝茶对小鼠酒精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补肾益冲丸的毒理作用,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1)急性毒性试验:以最大给药体积的补肾益冲丸药液予小鼠1d内灌胃给药3次后,连续观察7d。(2)长期毒性试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空白组,口服给药,连续12周,停药后7d进行血液学测定及病理检查。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补肾益冲丸的最大耐受量为105.12g/kg(生药量),相当于成人临床每日口服剂量的95.56倍;长期毒性试验表明,三个剂量组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测定、主要脏器系数等各项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主要脏器病理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补肾益冲丸临床剂量口服安全,无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17.
美洲大蠊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药材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理作用,为美洲大蠊的工业化生产及临床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KM 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 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及美洲大蠊药材高、中、低剂量组,其中阳性组按100 mg·kg-1 灌胃给予硫普罗宁,药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6.667、3.333、1.667g·kg-1 剂量连续10 天灌胃给予药材全粉,第10 天给药后3 h,除空白组灌胃等体积水,其余各组灌胃14mL·kg-1 的56毅红星二锅头。禁食不禁水12 h,眼眶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酌-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剖取肝脏,测定肝重系数,同时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 活性显著升高(P<0.01),GGT 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GGT、AST 活性明显升高(P<0.05),ALT 活性显著升高(P<0.01),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肝脏病理均有严重损伤。结论:美洲大蠊药材全粉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益肾固精经口单次给药后,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毒性反应可能出现的靶器官,为临床毒副反应的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测定益肾固精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参数,为计算新药相对毒性参数和长期毒性、蓄积毒性以及特殊毒性实验剂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KM种小鼠进行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小鼠用灌胃(ig)方式最大浓度、最大体积一次性给予益肾固精颗粒液,连续14天观察小鼠出现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小鼠益肾固精颗粒液灌胃给药:MTD〉30g/Kg,为人临床拟用剂量的133倍,此时未见由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归脾丸对苯中毒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造血调控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以及归脾丸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将小鼠置于人工模拟高苯浓度环境每天8 h,连续14天,复制苯中毒模型。造模后,归脾丸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归脾丸溶液8、4、2 mg/(kg·d)灌胃;西药组给予利血生1.5 mg/(kg·d)和鲨肝醇5 mg/(kg·d)混悬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3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周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归脾丸大、小剂量组及西药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 PI)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归脾丸大剂量组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G2/M期细胞比例和PI增加,归脾丸中剂量组S期细胞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西药组比较,归脾丸大剂量组在G2/M期细胞比例和PI增加而在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归脾丸可能通过调节苯中毒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G1或G2期检查点,而使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加速骨髓G0/G1期细胞向S期细胞、S期细胞向G2/M期细胞的转化,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殖,提高外周血象,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艾华  田晓环 《中医药学刊》2012,(3):462-463,I0001
目的:选用荷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肿瘤细胞的抑瘤和诱导凋亡作用,旨在探讨大黄[庶虫]虫丸抗肿瘤效应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和创制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小鼠克洛氏(S180)肉瘤动物模型,以大黄虫丸方82g/kg剂量连续灌胃10天,同时设模型对照组、正常组和西药(环磷酰胺)对照组,取治疗组、对照组及模型组实体瘤分别涂片观察肿瘤细胞中Survinv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及西药(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大黄[庶虫]虫丸治疗组肿瘤组织中Survinvin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大黄[庶虫]虫丸能够调低肿瘤细胞中Survinvin的表达,诱导肿瘤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