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一糖尿病家系成员HLA-DRB1,DQA1,DQB1单倍型及DQA1启动子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DDM患者F,S5为DR3-DQA10501DQB10201-/DR9-DQA10301-DQB10303杂合子其它表型正常者均为DR9-DQA10301-DQB10303/DR5(12-DQA10501-DQB10301杂合子,HLA-DQA1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患者F,S5在-176  相似文献   

2.
应用PCR/SSP基因分型方法鉴定了HLA-DRB1与北京地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关联。证明IDDM的DR9频率较对照人群明显升高VS17.92%。而DR3在IDDM中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中DR2频率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DR9、DR3与IDDM易感正相关,而DR2与IDDM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SSOPH)对中国北方人中HLA-DRB1和DQ基因与IDDM的遗传易感相关性联合进行了研究,以54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40例正常成年供血员为对照。结果表明:DRB1*0301、DQA1*0501、0301和DQB1*0201为IDDM易感性基因,DQA1*0103、DQB1*0601为IDDM保护性基因。DRB1*0301-DQA1*0501-DQB1*0201为IDDM易感性单倍型。DR3/DR4和DR3/DR9杂合子在病人中显著增高,表明DR3和DR4或DR3和DR9单倍型的易感性效果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NIDDM)发病及其与微血管合并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对131例NIDDM患者ACE基因多态性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患者眼底和肾脏病变进行了分析。结果:NIDDM患者DD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DD型与NIDDM的发生明显相关(OR=4.26,95%可信限为1.948~9.314),NIDDM患者伴眼底病变者DD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无眼底病变的患者(P<0.05)。DD型与NIDDM患者眼底病变的发生明显相关(OR=4.667,95%可信限为1.414~15.40)。NIDDM患者伴肾病者DD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P<0.05),DD型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明显相关(OR=3.636,95%可信限为1.168~11.323)。结论:ACE基因DD型与NIDDM易感性相关,NIDDM患者携带DD型者易罹患糖尿病眼底病变和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空腹血糖(FBG)水平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发病的预测价值,对1986年638例非糖尿病人群(糖耐量正常341例,糖耐量低减297例)于1992年进行血糖复查。结果发现,随着初访时FBG水平增高,6年后NIDDM发病率逐步增加。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的影响后,在糖耐量低减组FBG仍与NIDDM发病显著正相关(P=0.0001),FBG均值为5.19mmol/L亚组与均值4.61mmol/L亚组相比,NIDDM发病危险已有显著差异(RR2.1,95%可信区间1.19~3.74,P=0.01)。FBG均值为6.50mmol/L组,NIDDM发病危险更高(RR2.9,95%可信区间1.79~4.59,P=0.0001)。认为FBG水平为NID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LADRDQ连锁基因单倍体与成人缓慢进展型1型糖尿病(SPIDDM)和速发型1型糖尿病(FPIDDM)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CR/SSP技术检测了52例SPIDDM患者、30例FPIDDM患者和130例正常人的HLADRDQ连锁基因频率。结果①HLADQA10301DQB10201和DQA10501DQB10201连锁基因单倍体与SPIDDM(Pc<0.001)和FPIDDM(Pc<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②HLADQA10301DQB10301和DQA10301DQB10602连锁基因单倍体与SPIDDM呈显著正相关(Pc<0.001);③HLADQA10301DQB10302,DQA10301DQB10303及DRB10301DQA10301DQB10201连锁基因单倍体与FPIDDM呈显著正相关(前二者Pc<0.01,后者Pc<0.001)。结论SPIDDM和FPIDDM虽然均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但其HLA表型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HLA表型可能是决定患者起病方式及病情发展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一糖尿病家系成员HLA-DRB1、DQA1、DQB1单倍型及DQA1启动子区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DDM患者F、S5为DR3-DQA*10501DQB*10201-/DR9-DQA*10301-DQB*10303杂合子;其它表型正常者均为DR9-DQA*10301-DQB*10303/DR5(12)-DQA*10501-DQB*10301杂合子。HLA-DQA1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患者F、S5在-176,-66和-92位分别发生A→G,A→G和C→T单个碱基取代突变。  相似文献   

8.
NIDDM患者24小时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30例血压正常的NIDDM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探讨其与自主神经病变和肾病的关系。结果:NIDDM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16.5±2.6kPa)、夜间收缩压(16.3±3.1kPa)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4.6±1.1kPa和14.0±1.6kPa)明显增高;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增高(有17例,占57%);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降低(5.7%±5.0%对10.4%±5.7%);有神经病变的NIDDM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3.6%±3.3%)及昼-夜尿白蛋白排泄差值(8.8%±8.5%)均低于无神经病变患者(分别为9.9%±5.1%和20.6%±11.1%)。提示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以及夜间血压增高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NIDDM)发病及其与微血管合并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方法对131例NIDDM患者ACE基因多态性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患者眼底和肾脏病变进行了分析。 结果:NIDDM患者DD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DD型与NIDDM的发生明显相关(OR=4.26,95%可信限为1.948 ̄9.314),NIDDM患者伴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10.
老年NIDDM患者RBC免疫粘附功能和SOD的变化马晓慧苏彬王芳兰州军区总医院(730050)表1老年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变化(x±s,%)例数RBC-C3b花环率RBC-IC花环率RFIRRFER对照组2016.24±3.895.88±...  相似文献   

11.
应用套式PCR检测华南地区汉族64例I型糖尿病病人(IDDM)(包括15岁前起病组17例,15 ̄30岁起病组30例和30岁后起病组17例)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HLA-DR9等位基因。结果:IDDM组和对照组HLA-DR9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9%和33.3%,无显著性差异(P〉0.05)。15岁前起病组、15 ̄30岁起病组和30岁后起病组中HLA-DR9频率分别为58.8%、46.7%和35.3  相似文献   

12.
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并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非胰岛屿纱依赖型糖尿病(NIDDM)41例、NIDDM合并冠心病51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载脂蛋白B基因EcoR和XbaI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结果显示少见等位基因频率在NIDDM组及NIDDM并冠心病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E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患者显著升高,等位基因频率升高与NIDDM并发冠心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LA-DR-DQ连锁基因单倍体与成人缓慢进展型1型糖尿病(SPIDDM)和速发型1型糖尿病(FPIDDM)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PCR/SSP技术检测了52例SPIDDM患者、30例FPIDDM患者和130例正常人的HLA-DR-DQ连锁基因频率。结果 ①HLA-DQA1*0301-DQB1*0201和DQA1*0501-DQB1*0201连锁基因单倍体与SPIDDM(Pc〈0.001)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膳食中的主要营养素是否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病人早期尿蛋白排泄率(UAER)升高有关。病例与方法塔斯马尼亚IDDM病人178名,年龄(39.4±12.8)岁,糖尿病病史(22.6±11.3)a,女性占52.2%。无严重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NIDDM致病候选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NIDDM致病候选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近况。其中,己糖激酶Ⅱ(HKⅡ)基因,激素原转化酶3(PC3)基因被认为不大可能是NIDDM的主要致病基因;线粒体tRNA(mtRNA)基因突变与NIDDM的一个亚型有关;rad基因与NIDDM有关,但有争议;β细胞ATP敏感钾通道(ATP-K+)基因的BIR和SUR亚单位与日本人NIDDM遗传易患性无关,SUR基因缺陷可能是北欧白人NIDDM发病的主要遗传基础;胰高血糖素受体(GC)基因突变与法国人NIDDM有关  相似文献   

16.
NIDDM致病候选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NIDDM致病候选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近况。其中,已糖激酶Ⅱ(HKⅡ)基因,激素原转化酶3(PC3)基因被认为不大可能是NIDDM的主要致病基因;线粒体tRNA(mtRNA)基因突变与NIDDM的一个亚型有关;rad基因与NIDDM有关,但有争议,β细胞ATP细胞敏感钾通道基因的BIR和SUR亚单位与日本人NIDDM遗传易患性无关,SUR基因缺陷可能是北欧白人NIDDM发病的主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I型糖尿病并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41例、NIDDM合并冠心病51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载脂蛋白B基因EcoRI和XbaI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结果显示少见等位基因频率在NIDDM组及NIDDM并冠心病组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E-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患者显著升高。x+等位基因频率升高与NIDDM并发冠心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候选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与若干候选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结合短患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的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名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激酶(GCK)基因、NIDDM1(D2S140)基因及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GCK等位基因A5及NIDDM1(D2S140)等位因基B2与2型糖尿病组呈正相关,RR分别为15.70(P〈0.  相似文献   

19.
血清胰岛细胞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采用O型血人新鲜胰腺冰冻切片作抗原,建立了血清胰岛细胞胞浆抗体(ICA)的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方法。对157例糖尿病患者(其中IDDM82例、NIDDM75例)和84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ICA检测。结果,IDDM组、NIDDM组和对照组的ICA阳性率分别为31.5%、13.3%和1.1%,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IDDM组中,病程6个月以内者ICA阳性率为41.7%,病程超过6个月者为22.6%,差异无显著性。10例ICA阳性的NIDDM病人中,4例为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者。提示ICA是IDDM的自身免疫血清学标志,对糖尿病的病因学诊断分型及判断NIDDM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转运核糖核酸亮氨酸基因异常与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异常是NIDDM及IDDM的致病基因之一。在290例NIDDM及90例IDDM中,各检出该基因异常1例,检出率分别为0.34%及1.1%。在一级亲属或母亲同患糖尿病的NIDDM和IDDM人群中,检出率分别为2.5%、4%及10%和20%。而在无家族史人群中,检出率为0。提示该基因的检测着重于在有家族史甚至是母亲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