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改进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能级进阶培训模式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构建重症监护室护士能级进阶培训模式,并采取该模式对20名护士实施培训,对改进培训模式前后护士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ICU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及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由(85.65±3.79)分提高到(95.20±2.14)分,操作考核成绩由(89.60±2.80)分提高到(96.80±1.85)分,与改进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0%上升到培训后的100%。结论:实施能级进阶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为患者服务的能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儿科护士分层次培训管理实践的效果.方法 通过调研儿科护士培训需求,制订各级护士培训手册,健全在职教育课程设置,实施临床专业能力评价,完善临床专业能力进阶审核程序.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技术操作、护理理论和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均提高、全院护理质量及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 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儿科护士分层次培训有助于儿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抢救案例分享在急诊护士能级管理中的应用,评价抢救案例分享对急诊科护士综合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1月开始,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在常规能级管理的基础上,每周进行抢救案例分享1次,对典型的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时效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工作感悟与改进措施,并对病例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链接学习。比较实施前后护士360°评价结果及护士能级进阶人数等能级考核指标。结果实施抢救案例分享后护士360°评价结果从(85.64±7.16)分提高至(92.66±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1);护士能级进阶率从88.9%提高至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结论通过实施抢救案例分享,护士的能级考核成绩和护士能级进阶比例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专业知识、本职业务能力及工作效率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了护士能级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对ICU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实施前后各200名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发放满意度调查表,采用非同期对照法评价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对ICU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效果。结果实施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前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为89.5%,实施后为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7,P=0.003)。护士工作主动性、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病区管理方面平均分分别由(8.43±1.30),(8.39±1.29),(5.51±0.99),(8.26±1.64),(5.54±1.04)分提高至(8.94±0.37),(8.85±0.70),(5.97±0.26),(8.95±0.31),(5.95± 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36,4.423,6.356,5.847,5.343;P<0.01)。结论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增加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护嘱指引对落实ICU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2012年度收治的177例危重患者按照ICU传统护嘱制度执行护嘱,2013年度收治的183例危重患者试行护嘱指引,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比较2012年度及2013年度在使用护嘱指引前后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护士专科培训考核成绩。结果2012年度纳入177例患者,护理措施观察次数共3566例次,2013年度纳入183例患者,护理措施观察次数共3634例次。2013年度口腔护理不合格率为0.28%,低于2012年度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P=0.00);2013年度床头抬高不合格率为0.33%,低于2012年度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9,P=0.00);2013年度人工气道气囊测压落实率为99.56%,高于2012年的9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 P =0.00)。2013年度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8.08±0.67)分,高于2012年度的(94.58±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1,P =0.00);2013年度护士专科培训考核成绩平均分为(89.33±9.64)分,高于2012年度的(82.17±4.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2,P=0.02)。结论在ICU使用护嘱及护嘱指引,可以有效提高ICU整体护理水平,同时又为各层级护士的专业培训与提高提供了多元化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评价其在“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效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无锡市二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新招聘的202名新毕业护士为培训对象,根据培训目标制定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设立多个培训基地,采取阶段量化培训、全程“夜自习”管理、一对一导师带教以及实境培训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年轻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敏锐的临床观察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对规培计划完成情况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结果通过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促进了202名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自我效能感培训后(2.69±0.40)分显著高于培训前(1.7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1);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后的护士总得分(137.21±25.42)分较培训前(118.53±19.28)分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P<0.01);理论与技能成绩分别从培训前的(81.18±6.12),(81.58±3.22)分上升到培训后的(89.36±4.34),(87.98±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3.37,2.86;P<0.01);护理综合满意度从2011年的院87.6%显著上升至2012年的9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1);通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普遍提升了年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结论“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体系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科学评价,能够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合作模式对护士床边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使医生、护士、患者更加满意。方法制定出从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一整套的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调查表,对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态度得分、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等数据,与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前,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4.06±0.39),(4.18±0.41),(4.03±0.36)分,实施后分别为(4.42±0.41),(4.38±0.26),(4.36±0.38)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895,7.0062,3.5418;P<0.01)。床边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临床效果评分在病情掌握、并发症预防、理论知识、专业护理能力方面实施后分别为(4.81±0.31),(3.59±0.24),(3.92±0.44),(3.91±0.40)分,较实施前的(3.04±0.55),(2.91±0.31),(3.29±0.26),(3.67±0.47)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11,19.000,13.503,4.260;P<0.01)。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专业护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充分发挥护士的优势,有效地促进医护合作,达到患者满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ICU护理人员的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ICU临床一线护士和护理管理者提供人文关怀策略。方法对吉林省某市三甲医院99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采用中文版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关怀能力整体偏低,总量表得分为(181.83±21.48)分,其中认知维度(70.38±10.17)分,勇气维度(55.71±10.50)分,耐心维度(56.05±7.74)分。不同工作年限的ICU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1,P>0.05);不同聘用形式及是否独生子女的ICU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12,2.475;P<0.05);不同学历的ICU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89,P<0.01);不同职称的ICU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3,P>0.05)。结论 ICU护理人员关怀能力整体偏低,对患者实施关怀不够主动。建议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学历者积极参加人文知识和跨学科培训,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供更多的职称晋升及进修机会、增加在编比例提高护士待遇、优化排班模式,提升护理人员关怀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普外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选取实施前后各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后基础护理质量从(90.82±2.61)分提高至(95.24±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2,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6%,低于对照组的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5±2.32)d,短于对照组的(12.82±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6,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9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5)。结论普外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将外科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n=468)和观察组( n=4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后,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由9.40%降低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9,P<0.01);患者满意度由(85.2±5.9)分提高至(98.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45,P<0.01)。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外科护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娱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康复护理组的护士给予按个体化设计的娱乐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 FIM)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及社会交往能力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IM评分分别为(53.29±8.86),(54.17±10.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治疗后FIM评分分别为(79.77±14.35),(69.13±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74,5.6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FIM总提高分值分别为(26.48±10.81),(14.97±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 P<0.01)。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分值观察组(15.84±6.82)分,对照组(7.30±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P<0.01);自理活动提高分值观察组(10.65±6.03)分,对照组(7.67±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5)。结论娱乐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及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小组指导在急救流程医护配合培训中的作用,探讨护理专业小组对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急救中心34名护士进行急救流程培训,采取护理专业小组和医师指导配合的培训方法,比较培训前后的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了解培训效果.结果 34名护士全部完成培训,无护理专业小组指导的理论考核成绩为(80.38 ±4.34)分,指导后为(87.03 ±4.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P<0.01).操作考核成绩,无护理专业小组指导为(79.12 ±4.50)分,指导后为(90.38 ±4.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8,P<0.01).100%的接受培训的护士认为培训增强了急救应变能力,97.1%的护士认为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94.1%的护士认为培训能提高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理解能力.结论 护理专业小组指导进行急救流程医护配合培训的方法优于传统培训方法,更加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晶 《山西护理杂志》2011,(8):2050-2051
[目的]在分层次护理模式下对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工作满意度及病人满意度水平。[方法]于2007年对我院368名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将每年规范化培训的所有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的平均分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3年来的考核成绩均值及护士和病人满意度水平逐年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层次护理模式下实施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救技能评价体系在急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急诊护士能级框架,能级准入标准和各能级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的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实行分小组和分层次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各级别护士急救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医患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培训后,急诊各级别护士急救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医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培训前(均P 〈 0.05)。结论应用急救技能能级评价体系指导护士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急救理论及技能,使护士能更好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从而保证医疗安全和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成共享”模式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护理培训后对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进行糖尿病培训,按照自愿原则分成2组,15家组成研究组参加构建“集成共享”模式,15家组成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方法。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对两组社区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水平调查,并对该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1年后研究组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得分从(29.29±5.91)分提高到(35.22±4.91)分,对照组从(29.39±6.33)分提高到(30.94±6.33)分,且干预后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0.896,3.226,8.650;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满意度(4.50±0.67)分,对照组(4.28±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8,P<0.01)。结论采用“集成共享”模式能够提高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满意度,提高社区糖尿病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项目管理法在内分泌科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将项目管理流程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内分泌科病房管理和临床护理中,比较项目开展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护士核心能力、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3年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共开展持续质量改进项目12项。将项目管理流程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内分泌科病房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97.71±1.24)分,专科操作技术(96.14±1.20)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24,-4.407;P<0.01)。护士核心能力得分从开展前(155.29±27.66)分提高至(178.68±3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1);项目开展后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PDCA循环结合项目管理法在内分泌科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护士核心能力,以及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技能培训法对提高急诊年轻护士应急能力的作用效果。方法对31名急诊年轻护士使用微技能培训法进行专科培训,比较其培训前后应急能力考核成绩、急诊专科疾病知识得分、急诊抢救技能得分及急救护理过程的执行时间。结果培训前护士应急能力考核评分如监护理论、抢救技术、个案护理得分分别为(85.93±4.30),(86.17±3.68),(83.14±4.70)分;培训后相应得分分别为(90.74±4.72),(92.55±4.21),(90.25±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484,-2.665,-2.956;P<0.05)。培训后护士急诊专科疾病知识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48~-2.472;P <0.05)。培训后护士急诊抢救技能总分为(88.05±4.66)分,培训前为(74.50±4.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4,P<0.05)。培训后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执行时间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470~2.662;P<0.05)。结论微技能培训法运用积少成多的策略,实行每日限时教学、反复强化记忆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护士急诊理论知识及专科性操作技能,提高了年轻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护理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引导更多的有专业知识、有能力且有丰富经验的护士留在临床一线工作。方法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方法( KPI)对全院护理单元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分配进行专家论证,并与护理代表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最终选择可实际操作的指标纳入考核项目,建立护理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实践,比较绩效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总均分分别为(3.02±0.32),(4.28±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实施前后总均分分别为(4.08±0.46),(4.68±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结论护理绩效管理是提高护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管理方法和科学工具,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同时使护士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管理方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降低职业倦怠、实践优质护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在推行以人为本管理前和管理后3年,分别采用职业紧张工作内容问卷( JCQ)、付出回报失衡问卷( ERI)和职业倦怠量表( MBI)对30名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每次调查的同时抽取30名产妇填写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结果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3年后,护士工作需求评分为(13.03±1.88)分,低于实施前的(16.54±2.07)分;工作自主程度评分为(25.52±2.12)分,高于实施前的(21.76±2.14)分;社会支持评分为(25.46±4.20)分,高于实施前的(22.26±4.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40,-2.28;P<0.05)。而职业倦怠感情绪耗竭、消极怠慢和低效能感3个子量表的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高付出低获得感的护士比例明显下降(83.3%vs 33.3%;χ2=15.43,P<0.01);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88.0% vs 97.4%;χ2=17.18,P<0.01)。结论以人为本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产科护士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能力进阶培训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77名ICU护士培训中采用能力进阶培训模式,包括设定护士专业能力进阶层级,明确护士专业能力各能级的标准、进阶的条件、实践范围、建立和实施能级课程设置,并定期评价、定级和再培训。结果培训后护士专科理论和技能合格率较培训前高;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能力进阶培训模式,在保证临床培训持续运行和护士能力持续增长的同时,使各级护士能各尽其责,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