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雄激素干预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Seladin-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药物处理组(雄激素终浓度分别为1×10-3mol/L、1×10-4mol、1×10-5mol/L、1×10-6mol/L)。采用Western-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对PC12细胞Seladin-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各药物组处理后,PC12细胞Seladin-1的蛋白质与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雄激素对PC12细胞Seladin-1基因的表达具有正性调控作用。雄激素的神经保护效应可能与上调seladin-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蛋白及其mRNA在正常组、睾丸切除组和睾丸切除后睾酮替代组大鼠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及其是否受雄激素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三组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AR阳性神经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睾丸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AR阳性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表达明显降低;睾酮替代后AR反应性上升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存在AR,并且受雄激素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蛋白及其mRNA在正常组、睾丸切除组和睾丸切除后睾酮替代组大鼠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及其是否受雄激素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三组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AR阳性神经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睾丸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AR阳性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表达明显降低;睾酮替代后AR反应性上升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存在AR,并且受雄激素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8 表达的影响.方法 20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KATP开放剂预处理组(开放剂组)及KATP开放剂 阻断剂预处理组(阻断剂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脑组织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8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1)缺血再灌注12 h、24 h、48 h、72 h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开放剂组较对照组和阻断剂组显著减少(P<0.05~0.01),阻断剂组与对照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缺血再灌注12 h、24 h、48 h、72 h各时间点caspase-8蛋白表达,开放剂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阻断剂组(P<0.05~0.01),阻断剂组与对照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caspase-8 mRNA表达,开放剂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阻断剂组(均P<0.01), 阻断剂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ATP开放剂能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8 mRNA及蛋白的表达;KATP开放剂可能通过抑制死亡受体通路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RTl)在脂多糖(LPS)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PC12细胞按不同培养方法分为6组:对照组、250 μg/mL组、500 μg/mL组、750μg/mL组、1000 μg/mL组、1250 μg/mL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后5组添加相应浓度的LPS培养.24 h后MTT法测量细胞存活率,同时确定LPS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适合浓度.再按选定的浓度培养细胞,并根据培养时间的不同分为6组:对照组、1/2 h组、2h组、18h组、24 h组、48 h组,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SIRT1的表达情况. 结果 Hoechst染色结果提示PCl2细胞经LPS培养1/2h后出现凋亡,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18h开始凋亡小体增多,24h达到高峰,48 h后又有所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率变化趋势与Hoechst染色法观察到的结果 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SIRTl表达量为1.84±0.04; 1/2 h时SIRT1蛋白表达减低至1.17±0.09;24 h时表达降至最低,为0.62±0.03;48 h组表达量有所回升,达到0.77±0.02;实验组各时间点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PS可以诱导PC12细胞凋亡,SIRT1在此过程中的表达受到抑制;推测SIRT1在LPS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let-7c-1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PTZ腹腔注射SD雄性大鼠建立慢性癫痫模型,随机分为癫痫组、干预对照组、let-7c-1激动剂组,各组12只,另设12只大鼠为正常组。28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let-7c-1基因表达及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癫痫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在目标象限的总路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与干预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在目标象限的总路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对照组相比,let-7c-1激动剂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在目标象限的总路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对照组与let-7c-1激动剂组let-7c-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0.32)、(62.53±21.01)(F=50.97,P0.05)。癫痫组let-7c-1基因表达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t-7c-1激动剂组let-7c-1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干预对照组、癫痫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癫痫组的Bcl-2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与干预对照组相比,Bcl-2蛋白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对照组相比,let-7c-1激动剂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t-7c-1可能通过减少海马组织Bcl-2蛋白及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使PTZ致痫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和氟西汀两种药物对PC12细胞活力及酪氨酸羟化酶(TH)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给予5,10,20,50gm不同剂量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分别进行直接作用和保护作用处理24或48h(直接作用为直接给予不同剂量齐拉西酮,保护作用为直接作用后再进行12h的去血清损伤)。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H和pERK1/2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分别处理24h后,两种药物在剂量为20μm时均可促进PC12细胞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而且相同浓度的两种药物对细胞活力的作用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作用48h后,西酞普兰10μm组对PC12细胞活力具有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西酞普兰20μm组对PC12细胞活力的促进作用和保护作用均高于氟西汀20μm组(P〈0.05),而且氟西汀在作用48h后对细胞表现出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PC12细胞TH和pERK1/2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5μm到20μm逐渐升高,但是在药物浓度为50μm时表达下降,其中氟西汀50μm时TH和pERK1/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西酞普兰20μm组TH和pERK1/2的表达均高于氟西汀20μm组(P〈0.05)。结论中剂量的西酞普兰和氟西汀两种药物对PC12细胞活力都有促进作用,都可促进TH的表达,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ERK途径产生的;西酞普兰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氟西汀,而且高剂量的氟西汀表现出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对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诱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生长PC细胞)、模型组(Aβ1-42诱导PC细胞损伤)、sh-MALAT1组(Aβ1-42组基础上转染MALAT1干扰序列)、sh-对照组(Aβ1-42组基础上转染MALAT1对照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PC12细胞MALAT1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及AnnexinV-FITC/PI法体外检测PC12细胞凋亡,采用免疫印迹(WB)检测PC12细胞PI3K/Akt通路相关p-PI3K/PI3K、p-Akt/Akt蛋白及其下游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基因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h-对照组组PC12细胞存活率、p-PI3K/PI3K、p-Akt/Akt、Bcl-2蛋白水平低(均P0.05),MALAT1表达水平、PC12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高(均P0.05);与模型组、sh-对照组比较,sh-MALAT1组MALAT1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及p-PI3K/PI3K、p-Akt/Akt、Bcl-2蛋白水平高(均P0.05),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低(均P0.05)。结论下调MALAT1表达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Aβ1-42诱导的PC12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剥夺血清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血清剥夺模型组、血清剥夺后加不同剂量SKF38393处理组(1 μmoL、3 μmoL、10 μmoL、30 μmoL和100 μmoL)及1%胎牛血清对照组,比较各组PC12细胞活性;PC1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同上)SKF38393处理40 min,以及以10 μmoL SKF38393处理不同时间(5 ~ 80 min),然后检测PC12细胞的Akt473及ERK1/2的磷酸化水平;PC12细胞分别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50 μmoL)、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50 μmoL)或PD169316(10 μmoL),后再行SKF38393干预,比较各组PC12细胞活性.结果 与剥夺血清组比较,10 μmoL SKF38393即可显著增加PC12细胞的活性[(0.58 ± 0.02) vs (0.37 ± 0.01)],并且随着其剂量(30 μmoL、100 μmoL)的增加PC12细胞活性的增加可更明显[(0.62 ± 0.01)、(0.65 ± 0.0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剂量SKF38393和不同时间的SKF38393处理PC12细胞后磷酸化的Akt和ER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剥夺血清组(P < 0.05).与SKF38393组的PC12细胞活性(0.59 ± 0.01)比较,PD169316组细胞活性(0.41 ± 0.14)无明显差异(P > 0.05),但LY294002组 (0.33 ± 0.01)和PD98059(0.33 ± 0.03)组细胞活性均更低(P < 0.05),提示仅后二者可阻断SKF38393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SKF38393能保护剥夺血清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齐拉西酮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诱导的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分为不同剂量齐拉西酮组(5μM、10μM、20μM、50μM)和对照组(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分别培养24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PC12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ngle-regulated kinase,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仅20μM、10μM齐拉西酮组的PC12细胞活性分别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同样显示,仅10μM、20μM齐拉西酮组的pERK1/2的表达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μM齐拉西酮组与其它齐拉西酮组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果。结论齐拉西酮能提高PC12细胞的活性,并上调pERK1/2的表达。提示齐拉西酮可能通过保护神经元活性发挥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和73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其中WHO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R蛋白及AR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间AR表达差异。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AR蛋白阳性率和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胶质瘤WHO分级与AR阳性细胞率呈显著正相关(m=0.584,P〈0.001),胶质瘤WHO分级与AR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85,P〈0.001)。结论AR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AR可能在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OGO—A在PC12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用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并于倒置显微镜下随机取20视野计数观察细胞增值和轴突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等方法检测诱导后第1d、第3d、第5d、第7d PC12细胞中NOGO—A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变化,并留取细胞培养液检测多巴胺水平。结果未分化的PC12细胞中未检测到NOGO—A mRNA及蛋白表达。经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PC12细胞,细胞轴突不断生长,NOGO—Am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PC12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多巴胺(DA)分泌水平无明显差别。结论PC12细胞向交感神经元分化的过程中NOGO—A的表达逐渐增强,推测NOGO—A在神经元发育早期可能促进轴突生长。但对多巴胺激素释放的调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黄素甲醚对PC12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缺氧处理后给予小同溶浓度大黄素甲醚下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PCI2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油镜观察PC12细胞核形态变化,测定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PCR分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缺氧24h后,大黄素甲醚干预后细胞核形态较清楚,偶有肿胀皱缩,少见颗粒样物质形成;大黄素甲醚干预后细胞活性明显增加(P〈0.05);大黄素甲醚显著增加上清液中SOD含量(P〈0.05)。缺氧12h后PCR结果分析显示,大黄素甲醚显著降低p38MAPK和Caspase-3mRNA表达量(P〈0.01)。结论大黄素甲醚能增强缺氧所致神经元抗损伤能力,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预处理对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人参皂甙RD预处理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谷氨酸损伤组细胞置于含10 mmon/L谷氨酸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24 h;人参皂甙RD预处理组细胞经50μmol/L人参皂甙RD预处理30 min后,再加谷氨酸继续培养24 h。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按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按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人参皂甙RD预处理最佳浓度为50μmol/L。与谷氨酸损伤组相比,人参皂甙RD预处理PC12细胞活力明显增高(P〈0.05),培养液LDH释放量明显降低(P〈0.05),胞内ROS含量明显降低(P〈0.05),胞内SOD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人参皂甙RD预处理可减轻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出血组11例(术前有出血表现)、无出血组12例(术前无出血表现)手术切除的AVM与正常对照组8例(正常颞浅动脉)标本的VEGF及其受体Fit-1、Flk-1/KD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出血组和无出血组VEGF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该基因表达水平在出血组与无出血组之间无差异。FIk-1/KDR基因表达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出血组、无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并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Fit-1基因在3组血管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在人脑AVM血管中高表达,可能是脑AVM适应血流动力学状态而具有的血管重塑的特征性表现;AVM破裂出血可能与内皮细胞中VEGF和其受体Flk-1/KDR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低氧状态下血脑屏障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D,Aβ)转运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表达的变化。方法将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s)分别进行正常气体培养(正常对照组)以及24h、36h及48h的低氧培养,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RAGE和L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24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氧48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低氧24h、36h及48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低氧各组LRP-1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0.05);RAGE/LRP,1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结论在慢性低氧状态下,血脑屏障BMVECs表达RAGE上调,LRP-1下调,RAGE/LRP-1比值增高,推测可能由此增加了Ap的净入脑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多巴胺能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神经毒素鱼藤酮(1μmol/L)处理经神经生长因子(NGF)(50 ng/ml×7)诱导分化过的PC12细胞,并在处理前6 h加入1μmol/L的姜黄素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比色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经1μmol/L鱼藤酮处理24 h后,细胞活力下降至对照组的57.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为对照组的189%,而GSH水平显著下降(P<0.05);姜黄素干预后,与鱼藤酮组相比,细胞活力和GSH含量显著提高,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多巴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2B(NR2B)特异性拮抗剂(Ro 25-698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7 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Ro 25-6981组(HIBD前2 h,腹腔注射Ro 25-6981 10 mg.kg-1)、HIBD组(HIBD前2 h,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和假手术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结扎)。采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检测SVZ Nestin表达量及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HIBD组12h后Nestin表达量开始增多,48 h达峰值,之后缓慢下降;与其相比,Ro 25-6981组在12 h和24 h时下降明显(P<0.05)。HIBD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氧缺血3 h后缓慢上升,72 h达高峰;与其相比,Ro 25-6981组在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表达均有所下降,以24、48和72 h减少明显,尤以72 h为著(P<0.05)。结论:Ro 25-6981能够降低HIBD新生大鼠SVZ Nestin的表达及Brdu阳性细胞数,对SVZ NSCs增殖起抑制作用,提示NR2B参与并促进HIBD引起的SVZ N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