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山  邓耀良  吴闯  缪勇建 《广西医学》2001,23(4):724-726
目的:D精氨酸、经莫地平和细胞生长肽(bFGF)对环孢霉素A(CsA)血和药物浓度的影响以及对CsA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大鼠分为5组进行实验:N组,政党对照组:A组,CsA;B组,CsA+氨氨酸;C组,CsA+尼莫地平;D组,CsA+bFGF,每组20只,每天腹腔注射给药。连续3周后取血及肝组织测定CsA浓度,分离血清测定CsA和ALT水平,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肝的凋亡细胞数量并作病理学观察,结果:CsA在血中的浓度B组明显高于A、C、D三组(P<0.05),C组和D组则低于A组(P<0.05),CsA在肝组织的浓度A、C、D三组间无差异(P>0.05);A、B、C、D四组的肝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组凋亡指数比B、C、D三 高,B组比组低,C组和D组间判别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ALT水平是A组明显高于其余4组(P<0.01),而其余4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CsA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并使肝功能降低,而精氨酸,尼莫地平和细胞生长肽使凋亡减少;精氨酸明显提高血中CsA的浓度,而尼莫地平和细胞生长肽降低CsA血中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和精氨酸对环孢素 A(Cs A)血药浓度和睾丸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 80只大鼠分为 4组进行实验 :N组 ,正常对照组 ;A组 ,Cs A2 0 m g/ kg.d- 1 ;B组 ,Cs A2 0 mg/ kg· d- 1 +精氨酸 2 g/ kg· d- 1 ,C组 ,Cs A2 0 m g/ kg· d- 1+尼莫地平 40 0 μg/ kg· d- 1 。每天腹腔注射给药 ,连续 3周后取血及睾丸测定 Cs A浓度 ,按抗精子发生效应积分评定法作生精功能的评价 ,测定曲细精管直径及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血药浓度 B组明显高于 A组 (P <0 .0 5 ) ;A、B、 C三组睾丸的精子发生明显障碍 ,而 B、C组比 A组的精子发生障碍要轻 (P <0 .0 5 ) ,曲细精管的直径 A、B、C三组明显小于 N组 (P <0 .0 5 ) ,但 B组大于 A组 (P <0 .0 1)。结论 :Cs A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 ,精氨酸和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 Cs A对睾丸的毒性作用 ,而精氨酸能提高血中 Cs A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pEGFP-N2/Pim-3转染对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大鼠胰腺AR4-2J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5 μg/mL LPS处理组),C组(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5 μg/mL LPS处理组),D组(重组质粒pEGFP-N2/Pim-3转染+5 ?滋g/mL LPS处理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情况?处理0?6?12?24 h后分别提取各组总RNA及蛋白,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im-3?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蛋白(Occlud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处理24 h,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A组 (7.85 ± 1.14)%?B组 (53.13 ± 5.73)%? C组 (51.76 ± 5.17)%?D组 (21.13 ± 4.15)%,D组细胞相对B?C组凋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Pim-3表达与A?B?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处理12 h后 B?C?D组ICAM-1高表达,24 h达高峰,相对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处理6 h后,B?C?D组Occludin高表达,12 h达高峰,相对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丝/苏氨酸激酶Pim-3能够抑制胰腺细胞炎症反应和胰腺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闭锁蛋白和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体外观察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细胞凋亡、NF-κB核易位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熊果酸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肝星状细胞(HSC-T6)进行分组,A组:瘦素(100 ng/mL)刺激组;B组:瘦素+熊果酸(50 μmol/L)组;C组:瘦素+ N-乙酰-L半胱氨酸(10 mmol/L)组;D组:空白对照组.检测DCF荧光强度(反映ROS水平)、细胞凋亡率、NF-κB(P65)核移位率、XIAP mRNA的表达.结果 (1) A组HSC-T6细胞内DCF荧光强度明显强于D组,B、C组细胞内ROS水平明显低于A组(均P<0.001).(2)A组在48 h的HSC-T6细胞凋亡率低于D组(P<0.05);B组在48 h的 HSC-T6凋亡率不仅明显高于A组(P<0.001),而且高于C、D组(均P<0.05).(3)A组细胞NF-κB核移位率显著高于D组(P<0.001);B、C组的NF-κB核移位率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01).(4)瘦素作用HSC-T6细24 h的XIAP mRNA表达显著高于D组(P<0.01);B、C组在12、24 h的表达均低于A组(P<0.01或P<0.05).结论 熊果酸能抑制瘦素刺激HSC-T6细胞引起的ROS产生,并能诱导HSC-T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对 NF-κB的活化,下调XIAP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霍文谦  张克勤 《重庆医学》2015,(17):2308-2310
目的 观察肾损伤分子-1(KIM-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时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证实KIM-1对肾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用pcDNA-hKIM-1质粒转染HK-2细胞,获得稳定表达KIM-1的pcDNA-hKIM-1-HK2细胞株.观察pcDNA-hKIM-1-HK2细胞(A组)和KIM-1抗体预处理pcDNA-hKIM-1-HK2细胞(C组)在缺氧损伤后细胞活力、凋亡指标及凋亡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以未转染缺氧HK-2细胞(B组)作为对照.结果 A组细胞活力指数高于B组(0.427±0.046 vs.0.210±0.036,P<0.05),细胞凋亡数量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缺氧早、晚期凋亡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细胞缺氧时磷酸化ERK、磷酸化Akt表达较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KIM-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PKB和ERK信号通路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杨旭凯  程彦斌 《医学争鸣》2003,24(10):884-88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缺血 8min +再灌 5min预处理在体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n =5 0 ,I4 5min ,I R 6h) ,将动物随机分为 5组 :正常 (A)、假手术 (S)、单纯缺血 (B)、缺血再灌 (C)、预处理 (D) .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周期 ,免疫组化观察Bcl 2蛋白表达 .同时测定血清中BUN ,Cr及MDA含量 .结果 :与正常、假手术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 (P <0 .0 1)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降低 (P <0 .0 1) ,Bcl 2表达增高(P <0 .0 1) ,细胞增殖指数降低 (P <0 .0 1) ,G0 /G1时段增加(P <0 .0 1) ;与单纯缺血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增高 (P <0 .0 1) ,Bcl 2表达降低 (P <0 .0 5 ) .结论 :细胞凋亡在再灌注期明显升高 ,缺血预处理通过上调Bcl 2蛋白的表达和调节细胞增殖周期而抑制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bFGF对缺氧复氧体外骨骼肌细胞Bc1-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焰  孙月芬  高伟  周长满 《医学争鸣》2002,23(6):524-526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缺氧复氧 (A/ R)损伤后肌细胞凋亡 (apoptosis)相关基因蛋白Bc1- 2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的骨骼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 R组及浓度分别为 10 ,2 0和 40μg· L- 1 的 b FGF预处理加 A/ R组共 5组 ,然后用免疫组化方法 (ABC法 )进行染色 ,统计分析 Bc1- 2阳性的肌细胞百分率、平均吸光度的变化 .结果 经 b FGF预处理后 ,Bc1- 2阳性的肌细胞百分率(如 b FGF2 0 μg· L- 1组与对照组相比 ,2 3.3%→ 34 .7% ,P<0 .0 1)、平均吸光度 (如 b FGF 2 0μg· L- 1 组与对照组相比 ,0 .13→ 0 .2 0 ,P<0 .0 1)均显著增加 .结论  b FGF对 A/ R损伤的骨骼肌细胞的凋亡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b(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8b,FGF8b)促进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先选取3组细胞,分别为空白对照组(DU145细胞)、阴性对照组[(DU145细胞转染空白质粒(简称pcDNA3.1/DU145)]和实验组[DU145细胞转染FGF8b(简称FGF8b/DU145)]。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通路活性,然后将FGF8b/DU145细胞及DU145细胞在PD98059(ERK激酶抑制剂)作用下分为4组:A组为2%胎牛血清(FBS)处理的FGF8b/DU145细胞;B组为2%FBS+PD98059(50μmol/L)处理的FGF8b/DU145细胞;C组为2%FBS处理的DU145细胞;D组为2%FBS+PD98059(50μmol/L)处理的DU145细胞,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最后Western印迹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变化以及细胞的迁移能力改变。结果:实验组ERK1/2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给予PD98059后,B组与未给予PD98059组的A组相比,上皮细胞标志物上皮钙黏素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细胞迁移试验结果提示:在给予PD98059后,B组FGF8b/DU145细胞的迁移能力与A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FGF8b调控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可能由ERK激酶通路介导,MAPK激酶1作为该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之一,可能是干预前列腺侵袭转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9.
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几种不平衡氨基酸营养支持对肿瘤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荷W alker-256癌肉瘤SD大鼠,空肠喂饲肠外营养制剂10 d,据所喂饲制剂中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分为:A组(平衡氨基酸组)、B组(增量精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C组(去蛋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D组(去缬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E组(增量精氨酸、去蛋氨酸、去缬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肿瘤质量、肿瘤质量/尸重,肿瘤组织PCNA指数,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百分比以及DNA倍性作为观察肿瘤生长速度的指标,并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状况。结果上述各肿瘤生长指标值显示:B、C、D组与A组相比,除DNA倍性外,其余各指标值均降低(P<0.01),但B、C、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与B、C、D组相比较,所有指标值均显著降低(P<0.05);A、B、C、D、E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5±1.4)%、(13.7±2.8)%、(12.9±3.1)%、(14.1±4.4)%、(28.9±6.5)%,E组较A、B、C、D组凋亡指数明显升高,B、C、D组较A组亦升高明显(P<0.01),、B、C、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平衡氨基酸促进肿瘤生长;增量精氨酸、去蛋氨酸、去缬氨酸3种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生长有同等抑制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量精氨酸、去蛋氨酸、去缬氨酸复合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生长抑制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在体外与同种异体来源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能否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方法 用SABC法检测T淋巴细胞Fas和Sertoli细胞FasL的表达率.Sertoli细胞和异基因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实验分为,A组(对照组)只有T淋巴细胞培养,B组为T淋巴细胞与经过FasL单克隆抗体处理过的等量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C组T淋巴细胞与培养Sertoli细胞24 h的培养液上清共同培养;D组为T淋巴细胞与等量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用TUNEL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T淋巴细胞Fas的表达率为(91.67±2.08)%;Sertoli细胞FasL的表达率为(90.43±3.52.)%.C组和D组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1);D组T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大于C组(P<0.01).结论 T淋巴细胞高表达Fas,Sertoli细胞高表达FasL;在体外共同培养的条件下,Sertoli细胞能够诱导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凋亡,T淋巴细胞凋亡原因可能与Sertoli细胞产生FasL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吗啡治疗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且 )、心衰组 (B组 )、美托洛尔组 (C组 )和吗啡组 (D组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MI后 8周及给予相应药物治疗一周后 ,检测血清中TNF -α的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Bcl- 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D组第九周血清中TNF -α的含量与B、C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B、C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C、D组凋亡指数均高于A组 ,D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B、C组 ;D组Bcl- 2基因蛋白表达高于B、C组。结论 吗啡作用于阿片受体 ,抑制TNF -α的产生 ,促进心肌细胞Bcl- 2基因蛋白表达 ,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在CHF的治疗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机械指数超声介导声诺维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细胞活性影响的
研究。方法: 体外实验: 分为空白对照组( a 组) ; 单纯微泡剂组( b 组) ; 超声微泡组( c 组) ,应用MTT 测线粒体活
性。体内实验: A 组为单纯超声辐照组,B 组为高剂量造影剂加超声辐照组,C、D、E 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造影
剂加脑缺血造模超声辐照组。TUNEL 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超声联合微泡剂( c 组) 对
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有显著意义( P<0.001) ,但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显示,凋亡细胞计数,C、D、
E 组与A、B 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 ,但在缺血C、D、E 组间以及A、B 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论:
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可增强细胞通透性,但在控制好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可安全应用于临床超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0只.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B、C、D、E组均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组(CVB 3)0.5 mL诱导小鼠,建立VM模型.1 d后,A、B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1,1次·d-1,连用7 d;C、D、E组分别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5 mg·kg-1、10 mg·kg-1、15 mg·kg-1,1次·d-1,均连用7 d;9 d 后处死小鼠.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心肌病理变化:A组无病变;心肌病变积分B组明显高于C、D、E组(均P<0.01);细胞凋亡:与A组比较,B、C、D、E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B组比较C、D、E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Fas/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B、C、D、E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1或P<0.05),C、D、E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川芎嗪可通过下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观察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细胞凋亡、NF-κB核易位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熊果酸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肝星状细胞(HSC-T6)进行分组:A组:瘦素(100 ng/ml)刺激组,B组:瘦素+熊果酸(50μM)组,C组:瘦素+ N-乙酰-L半胱氨酸(10mM)组,D组:空白对照组。检测DCF荧光强度(反映ROS水平)、细胞凋亡率、NF-κB(P65)核移位率; XIAP mRNA的表达。结果:1. A组HSC-T6细胞内DCF荧光强度明显强于D组,B组、C组细胞内ROS水平明显降低于A组(均P<0.001)。2.A组在48h的HSC-T6细胞凋亡率低于D组(P<0.05);B组在48h的 HSC-T6凋亡率不仅明显高于A组(P<0.001), 而且高于C、D组(均P<0.05)。3.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D组(P<0.001);B组、C组的NF-κB核移位率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01);4.瘦素作用HSC-T6细24h的XIAP mRNA表达显著高于D组(P<0.01);B组、C组在12h、24h的表达均低于A组(P<0.01 或P<0.05)。结论:熊果酸能抑制瘦素刺激HSC-T6细胞引起的ROS产生,并能诱导HSC-T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对 NF-κB的活化,下调XIAP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国臣  惠青山   《中国医学工程》2013,(5):26-26,28
目的观察利用银杏提取物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传代的U251细胞随机分为四组,A组加培养液,B、C、D组分别加浓度为50mg/ml、100mg/ml、200mg/ml的银杏叶提取物;观察倒置显微镜下TrypanBlue染色后各组U251脑胶质瘤细胞形态,用MTT法测算U251细胞增殖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凋亡率。结果 B、C、D组细胞增殖指数逐渐下降,与A组比较,P均<0.05;A、B、C、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3%±0.3%、10.6%±1.7%、21.9%±4.3%、33.5%±2.1%。B、C、D组与A组比较,P均<0.05。结论银杏叶(GBE)可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紫河车提取物联合顺铂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把正常培养传代后的U251胶质瘤细胞按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四组,A组仅加普通培养液,B、C、D组各加紫河车提取物(400 mg/mL)2 mL、顺铂(1 mg/mL)0.01 mL、紫河车提取物(400 mg/mL)2 mL+顺铂(1 mg/mL)0.01 mL;MTT法观察U251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凋亡率.结果 培养12、24、36、48、60 h,B、C、D组细胞增殖指数逐渐下降,与A组进行比较,各组P值均小于0.05;其中,将D组与B、C组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将各组培养24 h后上机,测得A、B、C、D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0.3±0.2)%,(10.6±1.5)%,(35.9±2.8)%,(52.1±4.1)%.其中,B、C、D各组和A组进行比较,P值均小于0.05;将D组与B、C组两组进行比较,P值也均小于0.05.结论 紫河车提取物联合顺铂可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氧再灌注对原代培养早孕细胞滋养层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常妊娠早孕(7~9周)绒毛,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提取细胞滋养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20%氧浓度组(A组)、1%氧浓度组(B组)、缺氧再灌注组(将细胞放入1%氧浓度培养箱2h后,移入20%氧浓度培养箱培养6h,C组).计数细胞数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细胞促凋亡基因Bax、抗凋亡基因Bcl-2及TNF-α基因表达.结果 ①与A组比较,B组细胞滋养层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与A、B组相比,C组细胞滋养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②与A组比较,B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浓度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培养液中TNF-α浓度明显增加(P<0.05);③与A组比较,B组凋亡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 ①低氧促进早孕细胞滋养层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②缺氧再灌注抑制早孕细胞滋养层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尼莫司汀(ACNU)和顺铂(CDDP)联合应用治疗脑胶质瘤的增效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A1:对照组;B1:CDDP组;C1:ACNU组;D1:联合给药组.镜下观察给药后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2)建立大鼠颅内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给药:A2:对照组;B2:CDDP组;C2:ACNU组;D2:联合给药组,观察动物生存期、肿瘤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PCNA、Bcl-2的表达.结果:细胞周期结果显示,D1组细胞多分布在G0/G1期及S期,G2期较少,较A1组有差异(P<0.05).凋亡结果示D1组与A1、B1、C13组凋亡率差异明显(P<0.01).动物生存期观察显示D2组与A2、B2、C23组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PCNA、Bcl-2表达均较单用药组下降,差异明显(P<0.05).结论:ACNU与CDDP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胶质瘤比单独用药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手术前可先使用ACNU、CDDP联合辅助化疗,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延长生存期;还可使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的患者获得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15例正常宫颈组织 ,2 2例CINⅠ /Ⅱ ,16例CINⅢ和 5 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 (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 (A 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 LI) ,并分析A 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 ,随着CIN病变的进展 ,A LI增高 (P <0 0 5 ) ,但在ISCC ,A LI明显低于CIN(P <0 0 1) ;PCNA 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 (P <0 0 5 ) ;A LI随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 (P <0 0 5 ) ,在临床Ⅱ期组低于I期组 (P <0 0 5 ) ,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 ,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γδT细胞、CD3AK细胞和NK细胞对裸鼠移植人结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6)接种于BALC /c裸鼠皮下,建立结肠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设定建立模型为第1天,分别于第1天、第4天、第7天每组给予相应的治疗.A组:尾静脉注射RPMI 1640培养液;B组:注射NK细胞+γδT细胞;C组:注射NK细胞+CD3AK细胞;D组:注射NK细胞+CD3AK细胞+γδT细胞.并于第10天处死裸鼠,测量肿瘤体积,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24只裸鼠接种5×106结肠癌细胞后第4天,在接种部位均有肿瘤形成,皮下结节最大径为2~3 mm,成瘤率为100%.治疗组肿瘤体积增加小于对照组,第1次治疗后10天时测A、B、C、D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86.78±7.19)、(52.80±5.59)、(54.05±6.53)、(43.16±7.40)mm3,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与B、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升高(P<0.05),以D组为甚.结论 人的γδT细胞、CD3AK细胞和NK细胞能不同程度延缓裸鼠移植的人结肠癌瘤体生长,免疫治疗能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