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例,分为瑞舒伐他汀组(34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3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抗心肌缺血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晚;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晚,均连续服用1个月.另入选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GMP140和采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GMP140水平均显著增高,FMD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1个月后,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和GMP140显著下降,FMD明显改善.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相比,瑞舒伐他汀组GMP140降低更明显[(7.73±4.62)vs(5.62±3.26) pg/mL,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改善肱动脉内皮功能,但瑞舒伐他汀降低血小板活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作用,观察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和治疗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血清CRP、TC、LDL—C、TG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有降低血脂作用.亦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
张瑾  徐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658-2659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为瑞舒伐他汀组,30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为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TC、LDL-C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HDL-C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MD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hs-CRP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FMD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在改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效果、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均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前、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分别检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C),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两组TC、LDL-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TC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HDL—C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第1周后,治疗组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3%VS25.0%,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短期内即有明显的降脂效果,而瑞舒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及依从性差异,完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将17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2组疗效及依从性.结果 2组LDL-C、HDL-C血清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耐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mg瑞舒伐他汀与40 mg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类似,且治疗依从性更佳,可作为首先调脂药物,但对伴糖尿病患者需慎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1个月,随后20 mg/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2组用药时间均为1年。分别在用药前,治疗4周末及12周末测定血脂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用药前,4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血脂指标及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4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预后。方法选择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1,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C反应蛋白(CRP)、双侧颈动脉B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测量斑块面积及斑块Crouse积分,并在治疗6个月进行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结果 (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个月后比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RP的水平降低(P均〈0.05),对照组CRP水平也比其治疗前降低(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前TC和LDL-C及CRP水平降低(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1个月后TC、LDL-C和CRP水平降低(P均〈0.05),但治疗3个月后CRP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其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IMT均降低(P均〈0.01);两组斑块面积在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Crouse积分较其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降低(P均〈0.05)。(3)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ADL评分增加(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降脂和抗炎的作用,并能稳定或逆转颈动脉斑块,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年至2010年12月2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其中试验组(145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141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半年内,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肌溶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0)。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TC(3.12±0.78) mmol/L和LDL-C(1.48±0.4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TC(3.94±0.79)mmol/L和LDL-C(2.39±0.9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几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方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具有降血脂、通畅血管及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脑血管疾病致死及致残发生的几率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瑞舒伐他汀类效果较阿托伐他汀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0.
乔亚京 《中原医刊》2007,34(7):46-4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每晚1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用药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正常的UA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万立  陶敏 《吉林医学》2010,(24):4027-402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均用药6个月。两组均于入院第2d及6个月后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a(L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A组和B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TC、TG、LDL-C、LPa、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B组较A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前后血清TG、TC、HDL-C、LDL-C、LPa、hs-CRP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杨宇  冯德辉  王俊贤  黄石安 《河北医学》2013,19(9):1290-129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用药加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用药,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复行冠脉造影,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心绞痛再发率及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心绞痛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血脂和CRP水平均比用药前明显改善,用药后观察组TC、TG、LDL-C、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心绞痛再发,有效调节血脂和抑制炎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及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片及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TC、LDL-C及HDL-C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为17.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片及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8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1次/d,连用6个月.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同时两组血清MMP-1、3、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 0.05或P< 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更显著(P<0.05),观察组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65,P< 0.01),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脂及血清MMP-1、3、8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TG、LDL、HDL、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TC、TG、LDL、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HD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降低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A组)24例,20 mg组(B组)26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20 mg组较10 mg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服药后血脂水平较服药前均有降低,但阿托伐他汀20 mg组较10 mg组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较正常人升高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LDL-C水平 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口服3d后改为100mg,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同时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氯吡格雷首剂300mg,维持量75nag,每日1次,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显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C、TG、LDL—C、HDL—C水平分别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出现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2、3.236、2.614、2.539,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静  陶贵周 《医学综述》2009,15(12):1886-188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东旭 《西部医学》2009,21(10):1690-169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54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8用。测定给药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hs-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能够在调脂的同时显著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且较大剂量用药的作用更显著。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UA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