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手法复位在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1)Neer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解剖评分(30.36±1.22,24.68±2.70,8.06±0.84,22.53±1.81)较对照组(30.34±2.18,25.10±2.72,7.86±0.68,21.45±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对比:实验组满意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疗效确切,手术风险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35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老年患者。其中20例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组),15例行闭合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非手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骨折分型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均行正规功能锻炼。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个月。X线片检查示,除手术组1例(5.0%)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手术组2例(10.0%)、非手术组1例(6.7%)发生内翻畸形,手术组1例(5.0%)、非手术组1例(6.7%)发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两组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组与非手术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6.8±11.8)分及(64.7±9.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47)。结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相似,对手术风险高、日常活动要求低或拒绝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共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67~88岁,平均(71.8±5.2)岁。分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组(MIPPO组)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ORIF组)。MIPPO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70.0±5.3)岁;术中先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肱骨近端,位置满意后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ORIF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72.0±4.2)岁;采取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骨折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对患肩进行评定。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11~27个月,平均18.1个月。MIPPO组平均出血量(176.0±57.4)ml,少于ORIF组的(356.0±66.9)ml;MIPPO组手术时间平均(47.4±14.9)min,短于ORIF组的(92.7±15.8)min;MIPPO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6±5.8)周,短于ORIF组的(21.7±4.9)周。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MIPPO组89.7±14.5,优于ORIF组的81.8±13.2。结论:正骨手法整复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血供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谢克波  郝博川 《中国骨伤》2021,34(9):870-875
目的 :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Monteggi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58例儿童Monteggia骨折患者,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3.5~12(8.48±2.29)岁;病程0.5 h~9 d,平均(4.21±1.46)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采用Broberg和Morrey评分系统对患肢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3.35±2.12)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Broberg和Morrey评分分别为7.24±2.81,32.06±8.33,73.18±5.56,95.87±6.75;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37例,良19例,中1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Monteggia骨折,实现动静结合治疗,可早期去外固定,短、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2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56~67岁,平均59.5岁.骨折按Nee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7例,均为闭合骨折.其中15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分别于骨折术后3、6、12个月摄X线片、查体记录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获14 ~36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手术组出血量平均为(550±80)mL,手术时间平均为(115±20) min,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全部患者术后12个月时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全部患者术后3、6个月时SPA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评价优于非手术组. 结论 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二或三部分骨折,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手法复位满意的患者术后配合积极的康复锻炼也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素明  杨开锦  黄健 《中国骨伤》2010,23(4):298-301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经皮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8年5月,应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经皮LPHP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55~88岁,平均70岁。手术采用肩外侧横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正骨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LPHP从切口内插入,然后远端做切口暴露钢板远端,近端4~6枚螺钉固定,远端3枚螺钉固定。术后2~3d患肩开始被动活动,2周后开始主动活动,3周后加强功能锻炼。应用Constant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5周(8~21周),Constant评分49~92分,平均81.6分。其中优7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结论: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结合LPHP内固定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和血运破坏少等优点,能够有效治疗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特别适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7.
背景:老年患者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方案选择存在着一定争议。目的:探讨Bigliani/Flatow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我科采用BF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60~89岁,平均(71.3±8.6)岁。骨折按Neer分型:3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4例,4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3例。同期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62~75岁,平均(67.4±5.3)岁。骨折分型为3部分骨折12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5例,4部分骨折4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临床功能,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5个月,平均(27.8±14.2)个月。置换组手术时间65~150min,平均(95.5±26.3) min,内固定组95~210min,平均(127.2±38.4)min;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平均(237.4±68.5)ml,内固定组平均(315.3±95.4)ml。按美国肩肘外科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置换组优12例,良6例,中4例,差3例;内固定组优8例,良6例,中4例,差4例。置换组出现锁骨下静脉血栓1例,内固定组出现内固定松动3例,肱骨头坏死1例。结论:BF半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把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围术期的精心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水胜  黄黎 《中国骨伤》2014,27(11):925-927
目的 :总结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295例,分为两组。手术组:共139例,男58例,女81例;年龄60~91岁,平均(70.3±6.5)岁;伤后30 min~15 d入院,平均(19.7±18.4)h;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小夹板组:共156例,男75例,女81例;年龄60~98岁,平均(70.6±7.0)岁;伤后1 h~15 d入院,平均(20.2±20.1)h;应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后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疼痛、功能、运动限制、解剖复位及总分改善方面观察评分。结果:295例均获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3.2个月。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总分91.48±7.46,小夹板组总分85.62±7.6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疗效优于小夹板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与小夹板外固定相比,具有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达到良好解剖复位及获得较好的整体效果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内固定组,n =35)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组(置换组,n =26).其中内固定组含Neer 3部分骨折23例,4部分骨折12例;置换组含Neer 3部分骨折5例,4部分骨折21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次性住院费用,同时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关节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20.5个月(12 ~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为(6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10) 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7 940±3 5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86.2%;置换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0 ±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20) 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8 850±4 8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90.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住院费用以及术后随访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相仿,术后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2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筛选正确的适应证,对于年龄较轻同时可争取术中复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则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锁定钢板组和手法复位固定组,每组各40例,分别实施锁定钢板治疗和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固定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Neer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锁定钢板组总优良率90.0%(36/40),手法复位固定组总为67.5%(2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7/40),手法复位固定组为47.5%(1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评估患者伤情的基础上,对肱骨近端骨折实施锁定钢板治疗,固定牢靠,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常规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75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6例,女49例;年龄22~80岁,平均5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2d;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微创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30±8.72)岁;Neer分型Ⅱ型22例,Ⅲ型11例;在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锁定接骨板经肩峰下三角肌小切口插入固定进行治疗.常规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10±9.29)岁;Neer分型Ⅱ型27例,Ⅲ型15例;手术经常规的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分别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应用VAS评分记录术后1、3d手术伤口疼痛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记录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两组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患者术后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肱骨近端颈干角.结果:75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微创组手术切口(6.74±0.38) cm,常规组(16.82±1.74) cm,微创组较常规组切口小;微创组出血(110.15±29.49) ml,常规组(326.19±59.71)ml,微创组较常规组出血少;微创组手术时间(48.60±10.18) min,常规组(68.84±16.22) min,微创组较常规组手术时间短.常规组3例出现骨不连并再次手术,2例出现肱骨头坏死.微创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94±2.57,常规组86.00±3.36,微创组评分高于常规组.结论:手法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既能减少手术创伤,又能保证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使肩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与常规手术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humerus,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期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23例使用LPHP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11例;年龄27~76岁,平均51.5岁;车祸伤18例,摔伤4例,重物压砸伤1例。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12例。14例植骨,其中6例自体髂骨植骨,7例人工骨植骨,1例自体髂骨加人工骨混合植骨。使用Constant-Murley(C-M)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分别在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时间17~49个月,平均35.25个月。20例于术后4~7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术后3、6与12个月C-M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评分38~100分,平均(79.85±17.23)分,其中优8例,良8例,一般5例,差2例。LPHP加植骨组优6例,良4例,一般3例,差1例;单纯LPHP固定组优2例,良4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期疗效显著,对伴有骨质疏松及骨缺损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常规植骨。  相似文献   

13.
陈为民  张学军  王卫军  王宸 《中国骨伤》2022,35(10):1000-1003
目的:评估利用大结节骨折片复位的方法,确定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置换假体高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符合肱骨头置换指征19例,男7例,女12例;左侧8例,右侧11例;年龄58~84(71.5±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8(7.9±4.3) d。根据Neer分型,3部分骨折伴脱位2例,4部分骨折17例,其中伴肱骨头脱位6例,肱骨头劈裂2例。19例采用组配式肱骨头假体,在手术过程中,试复位肱骨大结节骨折块,确定肱骨大结节顶点到肱骨标记点的距离,以此距离作为假体高度的标准。术后1年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9例均获随访,时间12~58(31.9±14.2)个月。测量手术后上臂长度26~32 cm,双侧比较误差<0.5 cm。术后3个月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80.8±8.9)分,UCLA评分(27.9±4.8)分。术后1年患者满意度89.5%(17/19)。结论: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假体置换手术过程中,试复位肱骨大结节骨折块,确定肱骨大结节顶点到肱骨标记点的距离,以此距离确定假体高度,方法简单准确,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在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的49例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肩峰前外侧入路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2±7.6)岁;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27例,男1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9±7.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1、2年时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功能及患肩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24~41个月,平均34.5个月.肩峰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68.20±7.04) min]较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75.81±13.70) min]短,术中出血量[(151.30±20.57) ml]少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242.10±37.25) ml],骨折愈合时间[(10.88±4.90)周]短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13.60±2.45)周].术后3个月,肩峰前外侧入路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32±5.45,肩关节疼痛VAS评分0.41±0.63,均优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63.53±8.31)vs(1.65±1.02)].但术后1年及2年,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肱骨头高度丢失,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另有l例肩峰下撞击、l例螺钉松动及2例骨折延迟愈合.两组均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最终均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前者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孙晋  张磊  刘劲松  马佳  李智尧 《中国骨伤》2011,24(6):490-492
目的:探讨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关节镜技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原发性冻结肩僵硬期患者共34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3~62岁,平均(56±3.6)岁;病程9~13个月,平均11.3个月。全麻下先行盂肱关节、肩峰下间隙清理,再行麻醉下手法松解后镜下射频修整止血及进行针对性松解。术后第1天即开始行患肩主动、被动功能练习,术后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18.9个月(13~32个月),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患肩Constant疼痛评分(总分15分)为(13±1.58)分,较术前的疼痛评分(5±2.60)分降低(P〈0.01)。34例术后12个月Constant评分(86±11.20)分,比术前(27±2.40)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关节镜技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功能恢复快,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沈诚纯  连霄  孙洪军  曾云记 《中国骨伤》2018,31(12):1164-1167
目的:观察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3~67岁,平均46岁;左侧5例,右侧10例;Neer 2部分骨折7例,Neer 3部分骨折8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及CT以评估骨折的位置和骨折愈合的情况。临床评价包括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的分析。15例均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术后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14~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26周,平均19.1周。术后均无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72~94分,平均81分,优2例,良13例。结论:采用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董万涛  吕泽斌  宋敏 《中国骨伤》2014,27(6):478-481
目的:探讨“三柱理论”在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中的指导作用,并通过生物力学原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桡骨远端“三柱理论”指导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早期指导功能锻炼治疗47例Colles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40-76岁,平均(65.5±2.3)岁。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A型27例,其中A2型18例,A3型9例;C型20例,其中C1型10例,C2型6例,C3型4例。术后观察记录疼痛和肿胀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2周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对腕关节功能进行系统评价,并进行生物力学定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自觉疼痛缓解时间5-15 d,平均(7.6±2.2)d;手背肿胀消退时间6-13 d,平均(8.9±1.9)d,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3 d内出现张力性水泡,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12周Gartland-Werley评分,优25例,良18例,中4例。结论:Colles骨折在桡骨远端“三柱理论”指导下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可减缓疼痛和肿胀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恢复腕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合理的生物力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骨韧带样纤维瘤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嘉锴  庞清江 《中国骨伤》2013,26(8):696-699
目的:探讨骨韧带样纤维瘤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15例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男4例,女11例;年龄18~64岁,平均39岁。部位分别是股骨上段4例、股骨下段3例、胫骨下段2例、肱骨上段1例、肱骨下段1例、肩胛骨1例、耻骨支1例、髂骨1例、胸骨柄1例。15例中1例行单纯病灶内刮除,14例按手术方式分两组,广泛切除组(7例),扩大刮除加灭活组(7例)。观察术后复发情况,采用Enneking功能评分对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132个月,平均56个月。未发现转移。复发2例,1例为单纯病灶内刮除,1例为广泛切除组,复发率13.3%(2/15)。根据Enneking功能评估标准,广泛切除组术后(21.6±3.8)分,扩大刮除加灭活(28.3±1.3)分。广泛切除组优2例,良5例;扩大刮除加灭活组优7例。结论:扩大刮除加灭活手术较广泛切除组功能恢复更好,在重建较为困难的特殊部位建议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9.
黄健林  刘文涛 《中国骨伤》2022,35(12):1142-1147
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技术同时进行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双钢板技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1~89(67.00±9.76)岁;Neer 3部分骨折23例,Neer 4部分骨折1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12(8.00±2.86) d。术后第3天采用单维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比较术后2 d及1年时肱骨头高度、肱骨颈干角变化情况;术后1年采用Neer评分评定术后肩关节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9(14.00±1.59)个月。术后3 d时NRS评分(1.95±0.73)分。骨折愈合时间2.2~3.2(2.60±0.27)个月。术后2 d与1年时肱骨头高度、肱骨颈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Neer 4部分骨折出现肱骨大结节吸收、肱骨头出现部分囊性变,但肩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术后1年Neer评分(89.50±5.19)分,其中优20例,良16例,中2例。结论:采用双钢板技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疼痛较轻,手术无须特殊器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