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Monteggia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4年9月-2007年1月,对48例成人Monteggia骨折,按Bado和Boyd分型,其中Ⅰ型22例,Ⅱ型17例,Ⅲ型6例,Ⅳ型3例;其中26例(占54.2%)患者合并全身多发损伤,8例合并彬正中/尺神经损伤.44例行尺骨切开复位/截骨矫形内固定,其中选用3.5 mm LC-DCP固定12例,3.5mm重建板19例,张力带8例(经鹰嘴骨折),1/3管型钢板5例;4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桡骨头脱位均在X线机透视下先行手法复位,对37例复位失败者采用切开复位,其中17例行环状韧带修补或重建,4例行桡骨头部分或完全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7个月.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系统评定:本组平均得分为84.2(31~100),其中优17例(占35.4%),良15例(占31.3%),可9例(占18.8%),差7例(占14.6%).疗效可或差16例中,9例为Ⅱ型损伤伴有桡骨头或桡骨颈骨折.术前8例和术后6例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了手部功能.结论 成人Monteggia骨折并发症对预后影响较大.虽然多数患者可取得满意的关节功能,但需重视早期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36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根据AO分型为A、B、C 3型,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中医小夹板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3种固定方法,分别进行骨折的复位评分、功能评分,并比较不同固定方法之间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236例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4.6个月.3组当中A、B型骨折复位评分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别,功能评分小夹板外固定组及"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组,功能评分小夹板外固定组和"T"形钢板内固定组比较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别;C组当中无论是复位评分还是功能评分,"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其它2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A、B型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手法复位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前瞻性研究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中医治疗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两种方法治疗新鲜闭合性骨折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118例。手术组:男22例,女37例;年龄45~83岁,平均(65.80±10.62)岁,病程(22.58±22.11)h,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法组:男21例,女38例;年龄45~85岁,平均(65.98±11.10)岁,病程(20.85±22.63)h,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肩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及解剖指标进行观察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2个月。以Neer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手术组术后评分(85.47±6.15)分,满意率88.20%;手法组术后评分(84.95±5.70)分,满意率86.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组与手术组治疗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均能达到满意效果,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以规避手术风险,减少局部血运破坏,既保证了疗效又减少治疗费用,是治疗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复位夹板外固定和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广东省中医院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固定(夹板组,15 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4 例)治疗的29 例中老年(≥45 岁)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骨质疏松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 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 个月.两组患者在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PRWE)量表总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功能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够达到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似的治疗效果,费用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1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的4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根据术前X线片与骨折端的具体移位情况给予适当的手法复位,待骨折端位置矫正满意后,用4块小夹板及3根绷带条对患肢进行外固定,最后应用吊带将患肢悬挂于胸前,比较复位前与复位后掌倾角、尺偏角。结果 46例均顺利完成治疗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5.1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Dienst标准评价疗效:优23例,良19例,可2例,差2例。患者自感腕部疼痛缓解时间4~6 d,平均5.0 d;手背肿胀消退时间6~9 d,平均7.6 d;骨折愈合时间28~42 d,平均36.0 d。复位后掌倾角及尺偏角较复位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无需进行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1992年~1995年,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小夹板铁丝托外固定的方法治疗Monteggia骨折97例,经6个月~4年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嘉  孙晋客  王晨霖 《中国骨伤》2017,30(6):499-502
目的 :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技巧,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35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岁。受伤至手术2 h~10 d,平均5 d。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3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于术后10~18周(平均12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复位标准评定复位质量:解剖复位30例,复位可3例。根据Baird-Jackson评价系统,总分93.8±5.4,其中优17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但对术者闭合整复技术手法要求较高;骨折端粉碎严重及关节面压缩骨折不适用于该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步正踝手法复位治疗Ⅱ度以上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其复位机制。方法:自2005年至2008年治疗95例新鲜Ⅱ度以上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分手法组和手术组。其中手法组43例,男11例,女32例;平均年龄(44.95±12.65)岁;骨折分度:Ⅱ度2例,Ⅲ度11例,Ⅳ度30例。手术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平均年龄(39.96±13.28)岁;骨折分度:Ⅱ度6例,Ⅲ度18例,Ⅳ度28例。手法组采用四步正踝法闭合复位、硬纸夹板外固定;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治疗前后、治疗后2个月时通过X线片检查评估骨折对位情况;骨折治疗后6个月后通过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评价疗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95例均获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手术组3例出现伤口并发症,手法组无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手法组,优19例,良20例,可4例;手术组,优30例,良20例,可2例。2组在骨折对位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度骨折手术治疗疗效优于手法治疗(P<0.05)。结论:四步正踝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简便安全、疗效可靠,Ⅳ度骨折建议早期闭合复位,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外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外1/3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2~68(42.3±12.7)岁;根据Robinson分型:2A2型6例,2B1型18例,2B2型8例。术前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0~6(3.1±1.4) d。对比手术前后双侧锁骨长度以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患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18(13.3±2.2)个月。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骨折端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出现。创面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10.2±1.1)周。锁骨短缩长度由术前的(11.2±3.6)%减少至术后2 d的(0.4±0.3)%。10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行内固定拆除,术后无再骨折发生。Constant评分由术前的23.53±5.21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94.30±5.60,其中优26例,良4例。患者对术后瘢痕美观程度及患肩功能均表示非常满意。结论:采用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外1/3骨折,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瘢痕小、不影响美观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肱骨干骨折(经手法复位不满意或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再移位)患儿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除2例因手法复位失败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其余均采用闭合复位。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对患儿肩、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37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2例因钉尾过长或折弯致肱骨进针点疼痛和钉尾刺激反应,拔钉后症状消失。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均无感染、短缩、旋转畸形以及骨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采用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术后12个月疗效:优20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59%。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创伤小,可早期活动,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李水胜  黄黎 《中国骨伤》2014,27(11):925-927
目的 :总结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295例,分为两组。手术组:共139例,男58例,女81例;年龄60~91岁,平均(70.3±6.5)岁;伤后30 min~15 d入院,平均(19.7±18.4)h;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小夹板组:共156例,男75例,女81例;年龄60~98岁,平均(70.6±7.0)岁;伤后1 h~15 d入院,平均(20.2±20.1)h;应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后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疼痛、功能、运动限制、解剖复位及总分改善方面观察评分。结果:295例均获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3.2个月。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总分91.48±7.46,小夹板组总分85.62±7.6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疗效优于小夹板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与小夹板外固定相比,具有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达到良好解剖复位及获得较好的整体效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4~11(7.29±2.34)岁。整复后予以杉树皮夹板固定并随访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复查的X线片评价骨折整复的对线对位,采用Anderson前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17例患儿中15例1次复位成功,2例再次复位成功,固定时间(25.00±3.35)d。随访6个月时,根据Anderso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对位对线:所有病例对位>3/4,其中解剖复位10例,对线<10°者4例,对线<15°者3例。未出现骨折移位、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前内侧面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前内侧面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内固定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前内侧面冠突骨折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9~74岁,平均37.8岁。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肘后正中切口,游离皮瓣后在外侧暴露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及关节囊,采用不可吸收线缝合法或锚钉技术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根据术前三维重建图像上骨折情况及分型,分别选择3个不同的手术入路,暴露前内侧面冠状突骨折,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固定。用MEPS(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和Broberg&Morrey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7例获得随访,时间1~6年,平均38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没有明显疼痛及不稳定。MEPS评分82~100分,平均(95.4±4.6)分;Broberg&Morrey评分75~100分,平均(92.3±5.8)分。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可使前内侧面冠状突骨折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是治疗前内侧面尺骨冠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自制夹板外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自制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掌骨骨折患者126例,其中男102例,女24例;年龄9~73(33.2±14.3)岁。治疗期间定期复查X线,根据X线情况选择继续或调整外固定,X线示骨痂生长,骨折端稳定后拆除外固定继续功能锻炼,采用TAM评分标准对手的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126例中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折再移位而选择手术治疗,其余120例经该方法治疗掌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3±1.8)周。随访时间2~12(4.4±2.2)个月。随访结束时采用TAM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手功能进行评价:优105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7例骨折出现短缩畸形,3例出现成角畸形。结论: 手法复位结合自制夹板外固定治疗掌骨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自制夹板取材方便且费用低廉,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仰卧位分二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24例(闭合复位组),男16例,女8例,年龄34~91(55.42±18.25)岁。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22例(有限切开组),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3~87(56.31±14.77)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8个月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估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切口感染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6(18.2±6.1)个月。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57.92±51.07) ml、(82.08±13.43) min,有限切开组分别为(230.91±87.88) ml、(92.73±12.79)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各2例,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术后8个月闭合复位组Harris评分(88.42±6.85)分与有限切开组(88.55±6.3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及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分步复位髓内钉固定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合石膏或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可行性。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有住院、门诊复查完整记录的91例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分为3组。A组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27±5.83)岁,采用手法整复单纯石膏或夹板固定术治疗;B组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25±4.53)岁,采用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结合石膏或夹板固定术治疗;C组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64.04±4.83)岁,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采用Dienst评分系统进行临床功能评价和临床影像学评价。结果:随访采用门诊复查的方式,91例均有随访记录,时间10~16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Dienst评分系统进行临床功能评价:A组优15例,良7例,可11例;B组优25例,良6例,可4例;C组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正侧位X线片评价:A组可接受26例,不可接受7例;B组可接受28例,不可接受7例;C组可接受19例,不可接受4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骨再移位短缩:A组18例,B组10例,C组6例,C、B组结果优于A组,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合石膏或夹板固定是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外固定无须固定腕关节、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洪海斌 《中国骨伤》2021,34(2):108-113
目的:探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将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0~75(59.63±8.08)岁;骨折按照AO分型,A2型25例,A3型5例;采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配合自制小夹板固定。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2~76(59.77±8.03)岁;按照AO分型,A2型24例,A3型6例;采用传统手法复位配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情况,并采用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13(11.90±0.80)个月;拆除夹板时间42~60(50.20±4.94)d,拆除夹板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骨性愈合,关节面平整。观察组治疗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4.57±1.16)mm、(12.83±3.25)°、(-21.17±3.36)°,治疗8周后分别为(10.10±1.75)mm、(24.30±3.16)°、(9.40±2.13)°;对照组治疗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4.50±1.43)mm、(12.83±3.10)°、(-21.50±3.38)°,治疗8周后分别为(8.90±1.24)mm、(21.20±2.91)°、(6.16±2.94)°;治疗前两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90.97±7.92)分与对照组(84.77±9.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7,P<0.05);其中观察组优18例,良10例,可2例;对照组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比传统手法牵引复位固定更具优越性,牵引稳定可靠,复位效果好,并能获得更好的腕关节功能,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非手术疗法治疗踝部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德华  侯勇 《中国骨伤》2012,25(1):62-65
目的:总结非手术疗法治疗踝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为踝部骨折脱位的治疗提供一种比较好的保守疗法。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4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53例,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24~60岁,平均42.5岁;右侧30例,左侧23例。53例均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与中药辨证内服,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治疗后采用Mazur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根据Mazur等评分标准,本组53例治疗后平均分(90.11±8.40)分,优36例,良11例,可3例,差3例。结论:以手法复位加夹板固定为主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踝部骨折脱位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陈民  李腾辉  黄广平  刘辉 《中国骨伤》2017,30(3):222-226
目的 :观察比较超肘小夹板与传统小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固定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门诊收治52例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分传统夹板组和超肘夹板组,超肘夹板组男7例,女19例;年龄38~85岁,平均(64.615±11.475)岁。骨折AO分型:A3型3例,C1型9例,C2型7例,C3型7例。传统夹板组男9例,女17例;年龄36~91岁,平均(65.269±13.162)岁。骨折分型:A3型4例,C1型8例,C2型9例,C3型5例。各组施行手法复位后,传统夹板组以传统前臂小夹板超腕固定,超肘夹板组前3周加用上肢直角板固定肘关节,3周后去除直角板,同传统夹板组固定方法继续固定至骨折愈合。定期复查X线,骨折达临床愈合拆除夹板,并观察X线下桡骨愈合后与复位后相比的短缩长度和掌倾角改变度数。积极功能康复锻炼8周后两组患者参照改良Green和O’Brien临床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临床愈合,并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12周,未发现严重并发症。骨折愈合后桡骨短缩长度:超肘夹板组(2.962±1.248)mm,传统夹板组(5.923±1.978)mm,传统夹板组短缩大于超肘夹板组(P0.05)。掌倾角改变:超肘夹板组(4.692±2.950)°,传统夹板组为(5.192±3.371)°(P0.05)。腕关节功能评分:超肘夹板组(89.615±11.482)分,传统夹板组(80.385±13.485)分,超肘夹板组得分高于传统夹板组(P0.05)。结论 :超肘小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比传统前臂四夹板固定效果更可靠,患腕关节功能恢复更优良。  相似文献   

20.
周茂生  谢加兵  丁国正  王强  徐祝军  方超  杨民 《中国骨伤》2015,28(12):1132-1136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PLC) 的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采用后路短节段复位固定和保留PLC的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Denis B型)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6~64岁,平均45.7岁;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4例,其他外伤2例;L1骨折14例,L2骨折9例;伴神经损害13例(ASIA评分D级).术后12~20个月(平均14.3个月)取出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比较各时间点神经功能JOA评分和影像学动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4个月。13例伴神经损害者术后3~6个月神经症状均完全恢复。术后1年和去除内固定后3个月JOA评分分别为20.63±0.92和20.38±1.06,较术后3个月的9.90±2.73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伤椎楔变角、局部Cobb角分别为(95.1±0.53)%、(2.78±1.36)°、(2.43±1.52)°,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去除内固定3个月后与术后1年JOA评分及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路短节段复位固定结合保留PLC的潜行减压治疗上腰椎爆裂性骨折创伤小,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减轻术后腰背痛,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