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对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CHD)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我院院经手术证实的39例CCHD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于术前同期行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对CCHD的阳性检出率、漏诊率。结果:39例CCHD患儿病例共发现146处心脏畸形,包括心外畸形87处,心内畸形59处;多层螺旋CT对心内畸形的阳性检出率为91.53%,漏诊率为8.47%,与超声心动图的96.61%、3.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心外畸形的阳性检出率为97.70%,高于超声心动图的86.21%,漏诊率为2.30%,低于超声心动图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对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均具有较高检出率,多层螺旋CT对患儿心外畸形检出情况优于超声心动图,而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畸形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7例患者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运用后处理技术显示各种解剖畸形,将CT检查结果 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心内畸形诊断中,多排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82%和92%(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心外畸形诊断中,多排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4%和75%(P<0.05).绪论多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全胸部血管成像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的全胸大血管检查,并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0%、90.38%,尤其在诊断心外畸形方面,两者的准确率分别为96.15%、84.61%,CT要优于超声。结论:心电门控的64层MSCT(Multislice CT,MSCT)全胸大血管技术在成人CHD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检查出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而且能判断有无胸部病变,对于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A)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79例经病理证实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同时接受MSCTA、Echo诊断,比较两种检测方式检出、漏诊、误诊率,并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计算灵敏度及假阴性率。结果 45例心内结构异常患者,MSCTA共检测出29例,漏诊16例,Echo检出42例,漏诊3例。208例心外结构异常者MSCTA检出195例,漏诊10例,误诊3例,Echo检出137例,漏诊60例,误诊11例,漏诊最多类型为肺动脉异常增宽及右位主动脉弓,分别18处、15处;MSCTA诊断心内结构异常灵敏度为64.44%,假阴性率35.55%,Echo诊断心内结构异常灵敏度为93.33%,假阴性率6.67%,Echo灵敏度显著高于MSCTA(P0.05);MSCTA诊断心外结构异常灵敏度为93.75%,假阴性率6.25%,Echo诊断心外结构异常灵敏度为65.87%,假阴性率34.13%,MSCTA灵敏度显著高于Echo(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与CT技术均为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内结构异常灵敏度较高,但诊断心外结构异常准确度低于64层螺旋CT,因此建议两者联合以提高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周静  赵义刚  邬仁会 《重庆医学》2021,50(17):3015-3019
目的 比较18 F-NaF PET/CT与11 C-choline PET/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收集18 F-NaF PET/CT与11 C-choline PET/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文献,并按照QUADAS-2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5.0软件对两种方法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优势比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最终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18 F-NaF PET/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合并灵敏度、合并特异度、诊断优势比、AUC分别为0.96、0.97、632、0.99;11 C-choline PET/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合并灵敏度、合并特异度、诊断优势比、AUC分别为0.88、0.98、378、0.99.结论 18 F-NaF PET/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较11 C-choline PET/CT高,但特异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多层螺旋CT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测。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单项及联合检测冠心病的结果及诊断效能(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测阳性64例,阴性16例;多层螺旋CT检测阳性51例,阴性29例;超声心动图检测阳性50例,阴性30例;联合检测阳性57例,阴性23例;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各单项检测,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各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多层螺旋CT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效能高于各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对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便为新方法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万方和维普(VIP)数据库的中英文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version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灵敏性和特异性,建立SROC曲线,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中英文文献,文献质量A级3篇,文献质量B级14篇,纳入研究对象为1388人。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4(0.93,0.95)和0.91(0.89,0.92),SROC曲线下面积为97.3%,纳入文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 64层螺旋CT对诊断冠心病是一种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查方法,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较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显示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行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手术确诊的125例3岁以下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资料,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显示左右肺动脉、主肺动脉、心内结构性畸形的能力,评价心率对双源CT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双源CT显示发育不良肺动脉的能力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心内结构性畸形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双源CT在心率120/min以下时测量小儿肺动脉的准确性更高。结论双源CT诊断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的心外血管和心内结构性畸形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总结FDG PET/CT对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FDG PET/CT诊断复发性卵巢癌的英文文献,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用统计分析软件计算综合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优势比.结果 16篇英文文献纳入本研究,以病人为研究对象(patient-based)文献15篇,患者686例,灵敏度Q值:54.64,合并后灵敏度:0.88(95%CI 0.84~0.91);特异度Q值:26.29.合并后特异度:0.90(95%CI 0.85~0.94),SROC曲线下面积0.936.以病灶为研究对象(lesion-based)文献7篇,共820个病灶,合并后灵敏度:0.64(95%CI 0.59~0.68)、特异度:0.92(95%CI 0.89~0.95),SROC曲线下面积0.830.结论 FDGPET/CT对诊断复发性卵巢癌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李丽英  唐晓初  李兰 《医学综述》2014,(9):1668-1671
目的评价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筛选利用1,5-AG诊断糖尿病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2013年3月。提取数据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 Meta分析共纳入11篇文献,结果显示1,5-AG对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为0.87,特异度为0.89,阳性似然比为10.53,阴性似然比为0.14,诊断优势比为80.62。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结论 1,5-AG诊断糖尿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诊断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7例婴幼儿复杂型CHD的MSCT表现,并与超声心动图(ECG)对比研究。结果 17例婴幼儿复杂型CHD经手术确认共82处畸形,心内畸形35处,心外畸形47处,MSCT、ECG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为94.3%和97.1%;对心外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97.9%和61.7%,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5.1%和76.8%。结论 MSCT是诊断CHD的可靠检查方法,弥补了ECG对心外畸形诊断的不足,有助于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评价左心室功能价值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对12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和25例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对左室容量和室壁厚度进行测量,得出射血分数和室壁增厚率,将多层螺旋CT所得结果与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所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射血分数(EF)、心肌收缩末期厚度(EST)、心肌舒张末期厚度(EDT)及室壁增厚率相关性较好,多层螺旋CT检查所得测量结果普遍小于超声心动图所得结果,但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各心功能指标测量准确,相关性比较好,成像时间短,无呼吸运动伪影,是一种临床使用价值很高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是通过采集对比剂经过组织时的灌注数据,来测定感兴趣区组织的密度变化,得出心肌密度曲线。心肌灌注可清晰显示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提示存在不同的心肌缺血、坏死变化,有助于对冠心病的风险评估。心肌灌注的晚期持续性改变,能显示其局部心肌坏死或存活情况。新近256层和320层螺旋CT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完成全容积扫描,可同时进行冠脉成像和灌注扫描,实现"一站式"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心脏成像技术冠脉径线测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对36例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冠脉左右主支内径进行测量,将多层螺旋CT所测得结果与冠脉造影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心脏成像技术与冠脉造影测量所得左右冠脉主支内径的测量值非常接近,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与冠脉造影比较,测得左右冠脉主支内径相关性较好,多层螺旋CT在冠脉内径测量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且成像时间短、无呼吸运动伪影,是一种临床使用价值很高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与MR评估胰腺肿瘤血管不可切除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MR评估胰腺肿瘤血管不可切除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胰腺癌患者的MSCT及MR胰腺增强扫描图像,对胰周主要血管的受累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对经手术治疗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者对血管不可切除性的评估有无显著差异,并计算二者的准确性。结果MSCT及MR检查对血管受累分级及血管不可切除性评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SCT评估血管不可切除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95.0%、91.8%、77.8%和95.0%,MR则分别为66.7%、90.0%、85.7%、60.0%和92.3%。结论在胰腺肿瘤的血管不可切除性判定方面,增强MSCT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增强MR。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以探求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6年4月住院的24例AHCM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磁共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以及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术特点。结果所有病人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V2-V6导联对称性明显倒置T波;13例通过UCG检查发现心尖部室间隔及其左室后下壁增厚;4例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心尖部核素分布异常;左心室造影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5例呈“桃形”改变;5例磁共振及10例冠脉MSCT检查均发现心尖部肥厚为主表现,其中MSCT明确冠脉情况。结论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进一步UCG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要注意心尖部位观察。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可采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病情来决定选择。近年来冠脉MSCT为临床AHCM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又一种方法,特别对AHCM与冠心病的诊断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体外条件下比较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评估CBCT诊断牙根表面微小缺损的能力,并探讨其三维影像学特点。方法:在40颗离体单根牙舌面的根颈、根中和根尖部随机制备洞型,直径为1 mm,深度分别为0.1 mm、0.2 mm、0.3 mm、0.4 mm,用以模拟牙根外吸收缺损。分别对样本进行容积扫描(日本森田株式会社生产 Accuitomo 3DX型CBCT)和层厚0.625 mm的高分辨薄层扫描(美国GE公司生产 BrightSpeed Edge型8层MSCT);两名研究者评估图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得到曲线下面积(Az值),用于评估两种设备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结果:CBCT和MSCT检测所有部位、所有大小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21和0.770;检测根颈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885和0.752,根中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91和0.844,根尖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873和0.709;检测0.1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794和0.592,0.2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34和0.719,0.3 mm缺损的Az值分别是0.992和0.920,0.4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92和0.990。结论:体外条件下,Accuitomo 3DX型CBCT检测单根牙根舌面缺损的可靠性优于8层MSCT,检测小缺损的优势更明显;CBCT对深度大于0.2 mm缺损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深度0.1 mm的缺损,MSCT对深度大于0.3 mm缺损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深度小于0.2 mm的缺损;两种设备检测根中部缺损的可靠性均高于根颈部和根尖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动态心脏模具研究低剂量CT左心室功能分析的价值和可靠性.方法采用64排GELightSpeed VCT扫描可模拟左心室运动的心脏模具,模具射血分数选择25%和40%两种,50、60、70、90和120 bpm 5种心率条件,扫描剂量设定:A.关闭ECG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参数为120 kV、500 mA;B.开启ECG管电流调制技术,电流调制范围设定在250~500 mA,调制期相80%~90%和30%~90%两种;C.电流调制范围100~500 mA,其它同B.计算各个扫描条件下的有效剂量以及各组数据中的最高噪声指数.测量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并计算射血量(EF),统计分析不同心率和低剂量条件下的ESV、EDV和EF变化.统计冠脉的解剖学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低剂量心室功能合并冠脉检查的有效性.结果相比常规模式,ECG调制技术下低管电流采用250 mA,最多可降低20%的剂量,如低管电流采用100 mA则最多能够节约近39%的射线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下,射血分数值表现为与心率呈负相关变化(25%:r=-0.961,40%:r=-0.948),但与标准理想射血分数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标准射血量的不同不会影响实际测得的射血分数与标准值相似性(25%组:92.1%,40%组:91.8%);ECG调制组,不同心率下对应组图像所测得的EDV、ESV、EF值,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噪声使分析时间相应增加,对分析结果影响小;ECG调制时相的选择会对冠脉解剖分析产生影响.结论不同心率条件下的低剂量ECG调制CT扫描技术进行心室分析可行并可靠,但考虑冠脉检查的需要,电流调制的期相范围要根据心率情况合理设置,以期低剂量检查做到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和21-Daniel ECG评分在肺血栓栓塞症(PTE)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7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1例确诊的PTE患者,分析入院48h内的标准12导联ECG,按照Daniel ECG评分系统计算得分。评价ECG波形、Daniel ECG分值与危险分层、临床预后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的关系,并使用ROC曲线评估ECG分值预测高危PTE、预后不良PTE、SPAP≥50 mmHg的准确性。结果:251例PTE患者中ECG出现异常者占82.9%,其中最多见波形为胸前导联T波倒置。Daniel ECG评分中位数为3分。与各自对照组相比,高危组、预后不良组和SPAP≥50mmHg组ECG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在ROC曲线分析中,Daniel ECG评分预测高危PTE和SPAP≥50mmHg的准确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1和0.764,两者准确性均为中等水平。以3.5分为诊断界点,对高危PTE阴性预测值为92.4%;以10.5分为诊断界点,预测高危PTE、预后不良及SPAP≥50 mmHg的特异度分别为92.6%、92.5%、94.0%。结论:ECG和Daniel ECG评分与PTE的病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Daniel ECG评分对PTE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