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的药物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一种自身进展性疾病,即具有自身延续性(self-perpetuating)。1995年,Wijffels等首次提出心房电重构概念,即随AF持续时间延长,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心房有效不应期(atrial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AERP)缩短、AERP频率适应性降低、不应期离散度增大和传导速度减慢。心房电重构在促进AF发作和持续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导致AF复律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能够防止AF心房电重构的有效药物是目前AF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许多研究观察了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房颤动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多,使其在心房颤动的防治中应用有限。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促进心房纤维化,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延长房室传导,诱导细胞内Ca^2+超负荷及炎症反应等,促进心房的电重构及组织重构,从而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房颤动的防治中具有广泛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是心房颤动维持和复发的主要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房重构中起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通过抑制心房不应期缩短和抗心房结构重构等作用抑制心房重构并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影响心房结构和功能,为心房颤动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对心房快速起搏犬心房电、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F)使心房发生电、结构和功能重构,促进AF发作并持续。新近研究提示,AF时心房重构与心房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关系密切。本研究观察缬沙坦对AF犬心房重构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益增长的证据支持心房颤动(AF)的发病机理为炎性的影响。的确,AF与已知炎性标志物水平增高有关,甚至是在纠正混乱的因素之后发生。研究显示,在这一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起关键作用。AF患者心房组织活检也证实炎症的存在。因此,有初步证据支持大量的药物治疗有减少AF临床发生基质的可能。从这一观点出发,作者提出支持炎症和AF有联系的这一证据的概观,一些药物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固醇、鱼油和维生素C都可能通过调节炎性途径而有效预防AF。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通过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阻滞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及相关靶器官的保护,很少涉及心律失常的治疗。近年来,相继的实验研究及大型临床试验回顾分析中发现,ARB与某些情况下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及预防有显著相关。2000年Nakashima在狗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坎地沙坦(candesartan)可预防快速心房起搏引起随后心房不应期(AERP)的缩短,后者可能是AF发生的重要基础。实验中反复间断高频心房起搏(800次/min),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刺激前静脉滴注血管紧张素Ⅱ或生理盐水,停止起搏后均引起了AERP显著缩短,如刺激前…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ARB)是临床实践中的一类常见药物,对于特定的心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同时还具有抑制和逆转心房重构的作用。本文就ARB对新发性AF和术后AF的防治效果与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电重构的作用 ,探讨其防治房颤的机制。方法 :家兔 32只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8只 ,快速起搏组和卡托普利组各 12只。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右心房 ,分别测定各组基础状态、给药后 0 .5 h和以 6 0 0次 / m in行快速心房起搏后 0 .5、1、2、4、6、8h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2 0 0 、AERP1 50 和 AERP1 30 ) ,用生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内 Ca2 + 含量。结果 :快速心房起搏后快速起搏组的AERP缩短 ,AERP的频率适应不良 ,同起搏前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心肌组织内 Ca2 +含量升高 (P<0 .0 1) ,而卡托普利组 AERP缩短较快速起搏组减轻 ,AERP频率适应性得以维持 ,心肌组织 Ca2 +含量低于快速起搏组 (P<0 .0 5 )。结论 :心房肌组织内钙含量的升高在快速起搏导致的心房电重构中起一定作用 ,卡托普利能减轻钙超载而抑制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电重构。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它通常与其它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联。新近Framingham的研究表明AF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使患者的病死率增加[1],所以它一直是心律失常学关注的焦点。AF是一种渐进性的疾病,大量证据显示疾病的进展源于心房内不断累积的电生理重构和结构重构。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对了解AF潜在基础机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种趋势部分与AF的发病率有关,也与AF的治疗不够理想有关,故洞悉其基本机制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目前,对于AF重构的认识虽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对这方面特点的了解并不十分透彻。本文将总结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的作用;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以及在AF状态下的特殊重构。并且还评估此系统在AF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快速心房起搏(ATP)建立犬心房心动过速心房重构模型,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防治心房颤动(AF)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21只(雌雄不拘,体重1012.5 k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TP组、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组起搏前5 d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口服。右侧开胸将电极置于右心耳及右心房侧壁。ATP组和药物干预组以480次/min的频率快速起搏右心房,于实验开始及起搏后6 h对每只犬进行非开放性电生理检查,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burst刺激诱发AF频率和AF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在整个时间内AERP无变化。ATP组ATP后,AERP明显缩短。药物干预组ATP后AERP亦缩短,但较ATP组变化明显减轻。各组起搏前AF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没有差异。对照组在手术前后AF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无变化。ATP组ATP后AF的诱发频率明显增多和持续时间延长。药物干预组与ATP组比较AF诱发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得到抑制。结论心房电重构造成的AERP等电生理变化促进了AF发生和维持。辛伐他汀对ATP引起的犬急性心房电重构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并能削弱ATP对犬AF的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研究心房纤维化在房颤维持和心房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心外科手术病人53例,其中窦性心律者26例,房颤患者27例(房颤少于10年患者为房颤Ⅰ组,房颤超过10年患者为房颤Ⅱ组).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中取右心房组织,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的方法测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血管转化酶(ACE)mRNA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蛋白的表达量,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同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扩大、CVF增高;房颤Ⅰ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E mRNA升高,AngⅡ升高;房颤Ⅱ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有下降的趋势,未达统计学意义,ACE mRNA、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房颤患者的心房纤维化早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 (AF)可导致心房电重构 ,使AF的易诱发性增加。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拮抗剂 [AngⅡ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AngⅡ受体拮抗剂 ]作为一种扩血管药物已被广泛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 ,其对心脏、血管形态重构的有益影响已被证实 ,而近年来有关AngⅡ拮抗剂对心房电重构影响的研究渐增多 ,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心房电重构的提出及其机制1.1 心房电重构的提出  1995年Wijffels等[1] 首先发表了快速心房起搏诱发AF的动物模型 ,将心脏起搏器置入山羊体内 ,以快速起搏心房的方法诱发AF ,并…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F)是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房重构是AF维持和复发的主要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房重构中起重要作用。作用于RAAS的一些药物具有抑制心房重构的作用并减少AF的发作,给AF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对RAAS在心房重构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对心房重构及AF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AF)是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房重构是AF维持和复发的主要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房重构中起重要作用.作用于RAAS的一些药物具有抑制心房重构的作用并减少AF的发作,给AF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对RAAS在心房重构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对心房重构及AF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查观测心房电生理改变与房颤(AF)发生和持续的关系,探讨心房电重构与房颤的内在联系。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4只(雌雄不拘,体重10.0~12.5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和起搏组(B组)。右侧开胸将电极置于右心房,以400次/min的频率快速起搏右心房(A组只手术不起搏),分别于实验开始及起搏6h后对每只犬进行电生理检查,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起搏开始及起搏后测定burst刺激诱发房颤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A组在整个时间内AERP无变化,B组心房快速起搏后,AERP明显缩短。A、B两组起搏前房颤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起搏前、后房颤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无变化,B组心房快速起搏后房颤的频率增多,持续时间延长。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以引起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即心房电重构。心房电重构造成的心房有效不应期等电生理变化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是心房电重构与房颤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新成员,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通过作用于心血管、肾脏、肾上腺,控制体液、电解质平衡以及动脉压,是机体重要的调控系统。经典的RAS主要成分有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快速心房起搏模型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血管紧张素III型受体(ATlR)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应用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及血管紧张素(Ang)-(1-7)对其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30只,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心房起搏对照组(C组),心房起搏+依那普利组(EN组),心房起搏+厄贝沙坦组(IB组),心房起搏+血管紧张素-(1-7)组(A组),每组6只。S组植入起搏器,但不行起搏刺激及药物干预。C组植入起搏器并起搏,但无药物干预。EN组及IB组分别于起搏开始前3d开始给予口服依那普利2mg·kg^-1·d^-1或厄贝沙坦60mg·kg^-1·d^-1。A组给予Ang-(1-7)6μg·kg^-1·h^-1持续静脉泵人。各组犬经500次/min快速心房起搏2周后,采集右心房肌标本,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心房肌组织中ACE2和ATlRmRNA表达。结果心房起搏组较假手术组ACE2表达降低,ATlR表达明显升高,应用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Ang-(1-7)可使ACE2表达增加和ATIR水平下调。结论快速心房起搏2周可诱发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活化,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Ang-(1-7)可抑制起搏后的RAS系统激活,降低心房颤动的易感性。Ang-(1-7)的心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下调ATIR和上调ACE2来介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脂联素抑制心房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脂联素抑制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及其途径.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SD乳大鼠心房肌细胞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脂联素组和AngⅡ+脂联素组.分别加入AMPK的激动剂和抑制剂,通过Western-blot检测AMPK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 PCR)检测各组细胞心房钠尿肽(ANP)的表达水平.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ANP表达增高(1.25±0.04对0.97±0.02,P<0.001),刺激心房肌细胞AMPK磷酸化水平增高(1.43±0.04)倍(P<0.001).AICAR能抑制AngⅡ诱导的ANP表达增高(1.20±0.03对1.06±0.12,P<0.001),从而模拟脂联素的作用.Compound C抑制AMPK后,脂联素对ANP的抑制作用减弱(0.97±.0.02对1.11±0.01,P<0.001).结论 脂联素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心房肌细胞肥大;AMPK介导了脂联素的心房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家族中的新成员,近来研究提示其有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心肌细胞肥大、影响心脏神经电生理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是血管紧张素Ⅱ的内源性拮抗剂。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3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测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窦性心律患者、阵发性房颤及慢性房颤患者之间的心房组织AT1-R手AT2-R的mRNA水平差别均无显著性(P均>0.05);AT1-R和AT2-R在各组患者心房组织中主要表达在心房肌细胞;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AT1-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而AT2-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P<0.05)。结论 心房在房颤时AT1-R表达下调而AT2-R表达上调,提示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