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酮Ⅱ_A对HeLa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HeLa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HeLa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烟酸己可碱33258染色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用药后Bcl-2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它能促使HeLa细胞发生凋亡;用药48h后Bcl-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ax基因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达  唐金海  潘立群 《江苏医药》2008,34(4):348-351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姜黄素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对MCF-7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姜黄素能使MCF-7细胞阻滞在G1/S期,可以诱导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上调,而Bcl-2的表达减少.结论 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ax基因表达水平的同时下调Bcl-2基因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冷静  姚玉宇  尹航  黄峻  彭韬 《江苏医药》2002,28(4):258-260,F002
目的:探讨动脉内膜损伤后内膜增殖灶中平滑肌细胞亡现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取血管内膜损伤后4小时,24小时,7天,14天,28天,3个月,4个月时的兔动脉进行光镜,电镜检查,原位细胞亡标记实验(TUNEL)以及c-fos,c-myc,p53mRNA原位杂交实验。结果:电镜 观察到凋亡细胞早期的表现;7-120天内膜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率仅为1%-2%,左右,原位杂交显示7天组c-fos,c-myc呈相性表达,以后表达强度逐渐下降直至转阴,与内膜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的趋势一致,p53仅在7天组有弱阳性表达。结论:动脉内膜损伤后增殖灶中细胞凋亡的作用非常微弱,在内膜增殖的形成中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c-fos ,c-myc,p53基因的表达与内膜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动力学和细胞凋亡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研究对血管生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抑癌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MCF-7细胞,细胞分为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人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血管生成相关基因ANGPTL3、VEGF mRNA的表达。结果①姜黄素对MCF-7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②经姜黄素处理后MCF-7细胞的ANGPTL3、VEGF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结论①姜黄素在体外对MCF7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②姜黄素能显著下调MCF-7细胞血管生成相关基因ANGPTL3、VEGF mRNA的表达。③姜黄素对人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可能与ANGPTL3、VEGF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Ⅱ_A逆转多药耐药的体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房》2015,(25):3488-3490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逆转多药耐药的体外效应。方法:以0[仅20 mg/L多柔比星(ADM)或顺铂(DDP),阴性对照]、5mg/ml丹参酮ⅡA(联合20 mg/L ADM或DDP)培养人乳腺癌耐ADM(MCF-7/ADM)细胞、人肺癌耐DDP(A549/DDP)细胞24、48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细胞中细胞周期控制蛋白CDC25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KD2)m RNA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丹参酮ⅡA作用于MCF-7/ADM、A549/DDP细胞24、48 h后细胞活力减弱,细胞中CDC25A、CKD2 m RNA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ADM或DDP能够抑制MCF-7/ADM和A549/DDP的细胞活力,减弱细胞中CDC25A、CKD2 m RNA表达,具有一定的逆转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 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伟  陈昊 《医药导报》2007,26(12):1398-1400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丹参酮Ⅱ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试剂盒测定ERK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丹参酮Ⅱ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测定Bax及bcl 2表达。结果MTT实验显示丹参酮ⅡA对CAOV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免疫沉淀法显示丹参酮ⅡA可抑制ERK活性,流式细胞术显示丹参酮ⅡA可诱导CAOV3细胞凋亡,免疫印记法显示丹参酮ⅡA上调Bax,同时降低bcl 2表达,使Bax/bcl 2比值增加。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ERK通路而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途径与上调Bax表达,降低bcl 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经典雌激素受体(estrogenic receptor,ER)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阳性乳腺癌T47D细胞,探索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GPER介导与调节功能。方法以GPER激动剂G1和GPER拮抗剂G15为工具药干预,并应用GPER SiRNA转染构建GPER基因沉默的T47D细胞,利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丹参酮ⅡA对T47D细胞增殖速率的影响及GPER的介导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T47D细胞GPER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1×10-5mol·L-1~1×10-7mol·L-1丹参酮ⅡA能够明显抑制T47D细胞增殖,且该抑制作用可被G1拮抗,可被G15增强。丹参酮ⅡA作用于GPER基因沉默的T47D细胞,该细胞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Western blot测定结果表明,1×10-5mol·L-1和1×10-6mol·L-1丹参酮ⅡA可使T47D细胞GPE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的作用,该抑制作用可经GPER途径介导;且丹参酮ⅡA具有对靶细胞GPER表达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对宫颈鳞癌细胞SIHa增殖的影响,并探讨丹参酮ⅡA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培养人宫颈鳞癌细胞SIHa,24 h后加入浓度为0.5、1.0、2.0和5.0 mg/L的丹参酮ⅡA,继续培养24 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早期凋亡率,R123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改变。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均可导致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MTT试验表明,丹参酮ⅡA对SIHa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或P0.01);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培养24 h后SIHa细胞出现凋亡,早期凋亡比例分别为5.8%、7.9%,10.2%和20.44%。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表明,an ⅡA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呈现降低趋势(P0.01)。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细胞24 h后,丹参酮ⅡA培养组SIHa细胞Bcl-2蛋白表达呈现降低趋势,而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SIHa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土贝母苷甲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贝母苷甲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土贝母苷甲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土贝母苷甲对K562细胞分化的影响;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土贝母苷甲对K562细胞早期原癌基因c-myc、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土贝母苷甲下调K562细胞c-myc的表达, 上调c-fos的表达, 诱导K562细胞产生血红蛋白, 诱导K562细胞向成熟红系细胞方向分化.结论:土贝母苷甲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丹参酮ⅡA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与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MTT法测定两种药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K562细胞形态的影响,以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膜表面的分化抗原CD33和CD11 b,观察丹参酮ⅡA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K...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酸化蛋白EBP50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方法使用p GPU6/Neo载体构建稳定敲除EBP50表达的MCF-7细胞株,使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中EBP50、c-myc、p-ERK1/2以及ERK1/2的表达,使用磺酰罗丹明B染色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结果使用p GPU6/Neo载体可以稳定地降低MCF-7细胞中EBP50的表达,敲除EBP50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同时促进c-myc的表达,上调ERK1/2的磷酸化水平,但不影响ERK1/2的表达。结论 EBP50可以通过抑制ERK1/2活性,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猪十二指肠类肝素对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清芬  丁华  周序斌 《药学学报》2000,35(11):814-817
目的 研究类肝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以结晶紫和MTT染色、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类肝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内α-肌动蛋白含量及原癌基因c-myc,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 类肝素0.2,0.4及0.8 mg.mL-1可以抑制10%小牛血清所致平滑肌细胞增殖,类肝素0.8 mg.mL-1可以使细胞维持类似收缩型的形态学表现,使细胞内α-actin含量增加,c-myc, c-fos原癌基因表达减少。结论 类肝素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表型转化,抑制细胞内原癌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硒化壳聚糖与细胞c-myc和c-fos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SRB法和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Wright-Giemsa染色法检测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c-myc和c-fos分子表达.结果 25、50、100 mg/L硒化壳聚糖作用HL60细胞48 h可明显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增殖(P<0.05,P<0.01);各浓度硒化壳聚糖均可使细胞CD11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c-myc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c-fos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硒化壳聚糖可通过调控c-myc和c-fos基因表达来抑制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转染技术抑制或增强SMYD3基因的表达,以探讨SMYD3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机制。方法:以MTY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研究抑制或增强SMYD3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经转染后,胞内SMYD3、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产物,以及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用针对SMYD3基因的shRNAs表达质粒转染MCF-7细胞后,其SMYD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中ERK1/2、CyclinD1和CDK4蛋白水平明显下调;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增强SMYD3基因表达能明显促进MCF-7细胞克隆形成。结论:SMYD3可通过激活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和CDK4的水平提高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流式及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Tet对MCF-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Tet对MCF-7细胞IGFBP-5表达的影响;应用CCK-8分析Tet及IGFBP-5过表达或沉默表达对Tet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Tet对MCF-7细胞p53表达的影响,以及过表达IGFBP-5和(或)Tet对乳腺癌MCF-7细胞p53表达的影响。结果 Tet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G1期阻滞,并降低PCNA表达水平;同时,Tet明显增加MCF-7细胞凋亡比例,升高Bad的蛋白水平,降低Bcl-2的蛋白水平。Tet上调MCF-7细胞IGFBP-5的表达水平,过表达IGFBP-5增加Tet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而沉默IGFBP-5则减弱Tet的这种作用。Tet升高MCF-7细胞的p53蛋白水平,降低MDM2的蛋白水平;过表达IGFBP-5增强Tet对p53表达的促进和对MDM2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Tet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GFBP-5而增强p53信号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丹参酮ⅡA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MTT法测定丹参酮ⅡA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者对HepG2细胞的形态学影响.结果 3.4~27.2 μmol·L~(-1)丹参酮ⅡA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对应各浓度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HepG2细胞均无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丹参酮ⅡA对HepG2细胞具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其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抗肝癌的药效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alinomycin对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DOX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MTS实验检测Salinomycin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Salinomycin对MCF-7/DOX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DCFH-DA染色检测Salinomycin对MCF-7/DOX耐药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影响;JC-1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结果 Salinomycin能明显抑制MCF-7/DOX耐药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分析发现Salinomycin能够诱导MCF-7/DOX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内ROS水平,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对照组相比较,Salinomycin处理明显抑制BCL-2的表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抗氧化剂N-acetylcysteine(NAC)则逆转上述作用。结论 Salinomycin能够诱导MCF-7/DOX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Salinomycin诱导ROS的产生,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靛玉红衍生物PHⅡ-7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耐药株MCF-7/ADR的增殖及调节TRAIL受体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PHⅡ-7、TRAIL及低浓度PHⅡ-7联合TRAIL处理MCF-7、MCF-7/ADR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同时以TRAIL敏感细胞MDA-MB-231为对照,证实上述乳腺癌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药物作用后活性氧的产生情况;real time PCR检测PHⅡ-7以及PHⅡ-7和活性氧抑制剂NAC联用后,乳腺癌细胞TRAIL功能性受体DR4、DR5的表达情况。结果 PHⅡ-7作用24 h后对MCF-7及MCF-7/ADR的IC50分别为(4.49±1.55)、(3.44±0.90)μmol·L-1,TRAIL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而MCF-7、MCF-7/ADR对TRAIL极不敏感,各浓度组与MDA-MB-23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PHⅡ-7联合TRAIL可有效促进TRAIL对MCF-7、MCF-7/ADR的杀伤并诱导凋亡,而两药单用对上述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有限;此外,低浓度的PHⅡ-7还对人正常细胞PBMC的毒性很小,即使与TRAIL联用,在该浓度范围下也不会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明显毒性;PHⅡ-7可有效诱导MCF-7及MCF-7/ADR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同时上调TRAIL受体DR4、DR5的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当PHⅡ-7与ROS抑制剂NAC联用时,可有效抑制PHⅡ-7对DR4、DR5的表达上调作用。结论低浓度的PHⅡ-7可有效增强乳腺癌细胞MCF-7、MCF-7/ADR对TRAIL治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HⅡ-7升高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进而上调TRAIL受体DR4、DR5表达而实现的。本研究为今后PHⅡ-7联合TRAIL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槐耳颗粒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药的初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槐耳颗粒逆转乳腺癌细胞株MCF-7耐药的初步机制。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敏感/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S/A对单药阿霉素(ADM)和槐耳颗粒的药物毒性,耐药倍数和槐耳颗粒对MCF-7/A的耐药逆转倍数,分别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SP法测定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的mRNA和其相应的表达产物P-gp、MRP蛋白,在MCF-7/S及非细胞毒性剂量的槐耳颗粒处理前后MCF-7/A上的表达。结果非细胞毒性剂量(0.01mg/ml)的槐耳颗粒能显著降低ADM对MCF-7/A的IC50(5.06μm),与逆转前MCF-7/A的IC50(25.8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逆转倍数为5.1倍;0.01mg/ml的槐耳颗粒使MCF-7/A细胞的耐药基因mdr1、MDR-1的mRNA以及相应的P-gp、MR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下调,与未加槐耳颗粒处理的对照组MCF-7/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非细胞毒性剂量槐耳颗粒具有逆转MCF-7/A细胞耐药性的作用,逆转机制和其耐药基因mdr1、MDR-1的mRNA以及相应的P-gp、MRP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相关,暗示槐耳颗粒是一种有潜力的耐药逆转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ADR及其敏感亲本系MCF-7为对象,探讨叶酸受体(FOLRα)及其下游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MTT法测定阿霉素的细胞毒性作用及DHFR抑制剂对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RT-PCR检测细胞FOLRα和DHFR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FOLRα、P-gp的表达水平。结果 MCF-7细胞增殖速度快于MCF-7/ADR细胞,MCF-7细胞FOLRα mRNA转录水平较MCF-7/ADR细胞高,而MCF-7/ADR细胞DHFR mRNA较MCF-7细胞转录水平高;免疫细胞化学显示MCF-7细胞FOLRα的表达高于MCF-7/ADR细胞,而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较MCF-7细胞高;MCF-7/ADR对甲氨蝶啶无耐药性,甲氨蝶啶对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有逆转作用。结论 MCF-7/ADR细胞FOLRα的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细胞增殖水平有关,其下游基因DHFR表达水平与MCF-7/ADR细胞的MDR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