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TCL)初诊及复发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 分析我院近9年来收治的ENTCL患者35例67人次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对照临床资料,分析上呼吸消化道(UAT)及 非上呼吸消化道(NUAT)病灶的影像特点,应用IBM SPSS19.0对初诊、复发者的病灶分布、临床分期及相关SUVmax进行多种 比较和生存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所有病灶均为高代谢,UAT病灶主要累及鼻腔、咽部等,NUAT病灶可累及全 身各区淋巴结及各个脏器。初诊者以UAT病灶为主,复发者NUAT病灶有增多趋势,初诊及复发病灶SUVmax分别为10.4± 4.4、9.6±5.2。不同病灶分布、临床分期及初、复发之间的SUVmax无显著差异(P>0.05)。初诊者治疗后PET/CT评价肿瘤缓解 率(89.5%,17/19)高于复发者(33.3%,5/15;P<0.005)。以初复发、临床分期、病灶分布类型、SUVmax水平做cox回归,其总体生 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8F-FDG PET/CT能够敏感检出ENTCL初诊及复发病灶,有助于分期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鼻腔NK/T淋巴瘤的CT征象,探讨其诊断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病理证实的鼻腔NK/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对肿瘤范围、密度、形态边缘和骨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例病理均为NK/T细胞淋巴瘤,CT表现:(1)发病部位:15例为单侧发病,4例为双侧发病;17例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2例肿瘤主要位于鼻腔中后部.(2)密度:16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临近结构改变:鼻前庭皮肤受累15例,无明显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鼻窦粘膜增厚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影;2例向眶内生长.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鼻腔前部的中下鼻甲,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一中度强化,很少有骨质破坏,易累及鼻前庭皮肤,根据上述CT表现特征一般诊断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 F-脱氧葡萄糖(18 F-FDG) PET/CT在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科近4年来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资料,同时根据自愿原则随机选取治疗前已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于治疗2~4个疗程后再次行PET/CT检查。回顾性分析并比较43例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病灶(包括淋巴结病灶和结外灶)治疗前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 )、滞留指数( RI)和治疗后的SUVmax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例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治疗前霍奇金淋巴瘤( 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病灶间平均SUVmax比较及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不同病理亚型的NHL淋巴瘤病灶平均SUVmax及RI与NHL的侵袭性呈正相关性,与淋巴瘤的分期无明显相关;治疗后4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状态1例,复发或进展3例。治疗前后淋巴瘤病灶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 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平均SUVmax及RI的比较分析能有效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并为进一步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结外淋巴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临床评价和18F-FDG PET/CT拟诊结外淋巴瘤病人进行手术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在治疗后应用以上2种方法进行疗效判断。结果临床评价拟诊结外淋巴瘤10例(10/16),PET/CT拟诊结外淋巴瘤16例(16/16),手术活检病理确诊14例;治疗后临床评价提示4例有肿瘤残余,PET/CT提示2例有肿瘤残余。结论 PET/CT对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旭  陈聪霞  姚稚明  秦嵩  郭悦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10):101-105,110
目的 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骨髓不同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18F-FDG)摄取情况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ET/CT检查的初诊DLBCL住院患者图像,根据有、无异常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分为骨髓阳性组和骨髓正常组,前者又分为局灶组、弥漫组、局灶伴弥漫组。所有患者均行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BMB)。以骨髓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为PET/CT诊断骨髓浸润的标准。以PET/CT诊断骨髓浸润或BMB病理提示骨髓浸润为最终临床诊断骨髓浸润的标准。计数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量数据分析用t检验。结果 共有11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骨髓正常组、局灶组、弥漫组、局灶伴弥漫组病例分别占51.8%、10.5%、28.1%、9.6%。骨髓正常组和局灶组BMB活检病理均为阴性,弥漫组和局灶伴弥漫组分别有15.6%、36.4%病例BMB为骨髓浸润(P=0.000)。4组的骨髓/肝SUVmax比值分别为0.84±0.11、4.21±2.51、1.52±0.67和7.69±4.23(P=0.000)。骨髓淋巴瘤浸润以最终临床诊断确定,ROC工作曲线发现骨髓正常组和弥漫组患者的诊断骨髓浸润最佳临界点为骨髓/肝SUVmax比值 1.69。结论 初诊DLBCL骨髓18F-FDG摄取局灶性增高被公认为是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典型表现。骨髓18F-FDG 摄取弥漫增高也提示浸润骨髓可能。骨髓单纯弥漫18F-FDG摄取增高的患者,骨髓/肝SUVmax比值1.69可能是作为预测BMB骨髓浸润结果的诊断临界点。骨髓18F-FDG摄取弥漫增高者相较于单纯灶性增高者,在常规活检的部位,更容易获得BMB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非恶性淋巴结病变18F-FDG PET/CT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7例非恶性淋巴结病变的病人,其中结节病10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淋巴结结核5例,梅毒性淋巴结炎1例。根据18F-FDG PET/CT图像所示的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密度、形态、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总结其特点。结果 10例结节病均有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对称性累及,淋巴结结核及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灶分布无明显规律可循,梅毒性淋巴结炎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病灶大小1.0~5.5cm,CT值30~55 Hu,内均无钙化,密度较均匀,未见明显低密度坏死液化区。病变淋巴结FDG代谢均明显增高,早期显像SUVmax为2.1~19.5,注药后2h延迟显像SUVmax为2.1~21.0,滞留指数为0~21.2%。PET/CT正确诊断11例,误诊6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灵敏反映淋巴结病变的全身分布及病灶的18F-FDG代谢情况,但不能鉴别高18F-FDG摄取的淋巴结良恶性;除典型结节病外,其他的高代谢淋巴结良恶性鉴别常需要依靠病理学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18F-FDG PET/CT)与同机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8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比分析18F-FDG PET/CT与同机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和结外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淋巴结、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发现,299枚可疑受累淋巴结中确诊受累淋巴结272枚,90处可疑受累结外病灶中确诊受累结外病灶84处.18F-FDG PET/CT对受累淋巴结检出率为86.29%,高于同机CT的74.92%(P<0.05);18F-FDG PET/CT诊断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敏感性、准确度均优于与同机平扫CT图像(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高于同机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淋巴瘤(PIL)的18F-氟代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6年1月间 23例原发性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对病灶的分布、形态、代谢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23例 PI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主要病理学类型,分别占47.8%和43.4%。回肠、 回盲部及升结肠为PIL常见发病部位,共占57.0%。所有42个肠道病灶均呈18F-FDG浓聚,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5.2±8.1 (3.6~33.7),其中DLBCL组与EATL组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1,P=0.073)。肠壁呈弥漫性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增厚 是PIL 肠道病灶的主要形态学表现,DLBCL组与EATL 组在肠道病灶形态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514)。 26.2%的患者存在病灶处肠腔瘤样扩张,DLBCL组其发生率高于EATL组(χ2=8.101,P=0.004)。56.5%患者存在腹部淋巴结侵 犯,30.4%见少量腹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肠淋巴瘤在18F-FDG PET/CT显像上具有一定特点,同时,18F-FDG PET/CT是检测原 发性肠淋巴瘤的肠内外病灶并显示该病影像学征象的灵敏影像学技术,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及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9例行胃镜、螺旋CT及18F-FDG PET/CT检查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TNM分期及临床分期,并与随访结果相比较.T分期及N分期与SUVmax之间关系比较用配对t检验,螺旋CT与18F-FDG PET/CT对N分期及M分期的诊断效能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相较于胃镜及螺旋CT,18F-FDG PET/CT可检出更多的食管癌病灶;T1~3期肿瘤的SUVmax值较T4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全身最高处SUVmax与临床分期弱相关(r=0.434,P<0.01).18F-FDG PET/CT对于N分期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9%;对于M分期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5%.18F-FDG PET/CT在N分期判断准确率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中与胃镜及螺旋CT相比,18F-FDG PET/CT可以更准确地对食管癌患者进行TNM分期;SUVmax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全身累及情况.  相似文献   

1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21,(2):130-13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瘤患者,于TACE治疗前及治疗后行MRI扫描及~(18)F-FDG PET/CT扫描,测量治疗前、后病灶中心及病灶边缘的SUVmax值,取病灶中心及边缘部的SUVmax平均值,再计算SUVmax平均值的变化值(ΔSUVmax),按照PET-C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2009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2例肝转移瘤可测实体瘤共126个,其中MRI扫描判读76个病灶为治疗有效,50个病灶为治疗无效;PET/CT扫描判读104个病灶为治疗有效,22个病灶为治疗无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18)F-FDG PET/CT较MRI可更好地反映结直肠癌肝转移瘤TACE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8F-FDG PET/CT对肺部非典型性表现病变的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此类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3例肺部病灶患者误诊原因,其中4例为恶性肿瘤(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乳头状腺癌1例),9例为良性病变(炎性假瘤2例、结核瘤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e-18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 F-FDG PEC/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42例患者均在治疗前和化疗2~4个周期后行18 F-FDG PET/CT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图分析及测量病灶最大摄取值方法相结合。42例患者在化疗6个周期后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和临床医师综合判断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31例,无效组11例。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 qSUVmax(化疗前 SUVmax)、zSUVmax(化疗中期即2~4个疗程后)以及△SUVmax(化疗前与化疗中期的 SUVmax差值)。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与化疗前SUVmax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间的zSUVmax、△SUVmax化疗中SUVmax值、△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比治疗前,有效组的zSUVmax水平低,呈下降趋势;无效组的 zSUVmax水平高,呈上升趋势。△SUVmax有效组呈下降趋势,无效组呈上升趋势。(3)△SUVmax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0.918(P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化疗中期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行18 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疗效的评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后经~(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的结果。结果化疗后患者的病灶最大标准吸收值(Maximum d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病灶最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Dmax)值均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67%、94.29%、95.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71.43%、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较高,能有效、准确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88例进行18F-FDGPET/CT检查的病例,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8F-FDGPET/CT检查中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怀疑为恶性肿瘤,且在18F-FDGPET/CT检查前无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异常。共有45例病例入选,将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188例被检者中意外发现胃肠道高代谢灶45例(1.1%),失访5例,经病理证实异常者40例。其中恶性病变23例(57.5%),良性病变(癌前病变)2例(5%),炎性病变15例(37.5%)。胃肠道肿瘤组的SUVmax值为(9.8±4.5),高于炎症病变组的SUVmax值(6.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PET/CT意外发现的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无症状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1)C-胆碱(~(11)C-Choline)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 63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平均年龄(69.19±9.07)。行~(18)F-FDG和~(11)C-Choline PET/CT检查,对前列腺良性病变和前列腺癌部位分别计算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SUVmax)。将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并分析SUVmax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结果 (1)比较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11)C-Choline 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18)F-FDG 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fPSA(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前列腺癌患者~(18)F-FDG SUVmax与血清f/T比值呈正相关(r=0.474,P0.05),而在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两者之间则呈负相关(r=-0.540,P0.05)。~(11)C-Choline SUVmax与TPSA、fPSA、f/T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11)C-Choline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高于~(18)F-FDG PET/CT,但两者互相补充,fPSA和血清f/T可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FDG PET /CT显像对肺外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8月~2011年05
月期间在我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88例肺外结核病患者资料,其中8例做同机增强CT扫描。结果88例患者中合并有肺
内结核的有22例,共发现病灶334处。所有病灶均表现为18F-FDG不同程度摄取,SUVmax介于1.3~23.2之间,其中19例误诊
为恶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致可分为4大类:①“膜性”结核(36例),主要表现为胸膜、心包、腹膜等不同程度增厚,仅6例未见
明显增厚;②淋巴结结核(44例)。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大淋巴结影,22例边缘模糊,3例见中心坏死,6例CT增强可见环形强化;
③骨关节结核(28例)。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或不伴有骨质硬化;脊柱结核以椎间盘受累及冷脓肿形成为主要特点;
其中,仅1例表现为FDG高摄取而无骨质破坏;④脏器结核(25例)。肝、脾、胰腺、肾、脑结核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3例增强扫描
呈环形强化;鼻咽及喉结核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增厚;肠结核表现为肠壁稍增厚,2例表现为多发节段性增厚。88例肺外结核患
者中,30例含有前述2类或2类以上病变。结论PET/CT能较准确显示肺外结核的病灶形态、范围及活动性,为肺外结核的早期
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CT增强扫描可起到一定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CT在胃癌及原发性胃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及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18F-FDG PET/CT征象,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GC及30例PGL患者18F-FDG PET/CT表现,观察胃部病变的CT显示率、FDG显影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最大厚度(THKmax)以及胃周浸润等指标.结果 30例GC(30/34)及28例PGL(28/30)FDG显影.剔除肿瘤厚度的影响后,进展性非霍奇金淋巴瘤(ANHL)的SUVmax(15.83±7.51)仍然显著高于MALT(6.07±4.40,P<0.05)及AGC(9.81±5.17,P<0.05).交叉验证结果显示SUVmax与SUVmaxTHKmax在阈值为15.87±1.76和7.62±0.76时,对ANHL与AGC分类准确率达70%及74%.胃部病灶THKmax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2.02±0.88)cm ANHL(2.40±1.31)cm和AGC(2.27±0.81)cm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T异常征象包括胃周浸润(ANHL,n=2;AGC,n=8)和继发胃腔扩张(ANHL,n=1;AGC,n=4)等.结论 SUVmax和SUVmax/THKmax有助于ANHL及AGC的鉴别,CT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信息,18F-FDG PET/CT在AGC及PG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