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身动态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Patlak显像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建立24只大鼠C6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齐墩果酸(OA)组、放疗组、OA+放疗组,每组6只。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行75 min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将荷瘤鼠的左心室时间-活度曲线(TAC)作为输入函数用于Patlak分析获得Ki图像,选取动态PET图像最后一帧用于静态分析,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Ki值、肿瘤体积变化并记录大鼠存活时间。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组织行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治疗前,4组SUVmax及K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9、0.858,P>0.05)。治疗后48 h,对照组、OA组的SUVmax、Ki值较治疗前升高(t=-10.697、-17.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 F-脱氧葡萄糖(18 F-FDG) PET/CT在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科近4年来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资料,同时根据自愿原则随机选取治疗前已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于治疗2~4个疗程后再次行PET/CT检查。回顾性分析并比较43例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病灶(包括淋巴结病灶和结外灶)治疗前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 )、滞留指数( RI)和治疗后的SUVmax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例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治疗前霍奇金淋巴瘤( 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病灶间平均SUVmax比较及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不同病理亚型的NHL淋巴瘤病灶平均SUVmax及RI与NHL的侵袭性呈正相关性,与淋巴瘤的分期无明显相关;治疗后4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状态1例,复发或进展3例。治疗前后淋巴瘤病灶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 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平均SUVmax及RI的比较分析能有效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并为进一步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己糖激酶-2(HK2)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3组:空白(Control)组、阴性对照(Negative)组和转染HK2 siRNA的实验(siRNA-HK2)组.将HK2 siRNA瞬时转染于MDA-MB231细胞,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转染前后HK2蛋白和mRNA表达;CCK-8实验观察不同剂量(0、2、4、6、8 Gy)X线照射下三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细胞在4 Gy照射下细胞凋亡率,观察siRNA干扰HK2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siRNA-HK2组HK2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降低.三组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递减的趋势,且siRNA-HK2组的存活率较Control组和Negative组明显下降(P<0.05).照射后,siRNA-HK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Negative组(P<0.01).结论 沉默乳腺癌细胞HK2基因可增加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两种不同输入函数重建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atlak多参图像对肺癌病灶定量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完成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扫描的肺癌患者的扫描原始数据, 总扫描时间为75 min。采用两种输入函数进行Patlak多参重建:①以0~75 min降主动脉时间-放射性曲线(TAC)为输入函数(IDIF)。②以耶鲁大学研发的基于人群的输入函数(PBIF)。Patlak多参数分析软件分别以上述输入函数重建获得代谢率(MRFDG)、分布容积(DV)图像, 感兴趣区法勾画病灶获得多参定量信息包括MRFDG及DV的最大值(max)、峰值(peak)和平均值(mean), 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例接受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成像的肺癌患者的原始数据, 以两种不同输入函数进行Patlak重建, 得到肺癌病灶MRFDG-IDIF和MRFDG-PBIF的max、peak及mean值分别为:(0.26 ± 0.15)、(0.19 ± 0.1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联合颈部超声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4例患者均为DTC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后,行再次131I治疗前检测血清TGAb、TG水平,并行颈部超声检查,在131I治疗后1周行131I全身SPECT扫描(WBS).结果 对DTC复发或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TG分别为76.9%、66.7%和75%;超声为79%、58%和75%;TG联合超声为96.8%、71.4%和92.1%.12例TG假阴性患者中,有10例患者TGAb≥,100 IU/ml,其TG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阳性组患者WBS阳性风险是阴性组患者的8.591倍.超声阳性患者WBS阳性风险是阴性患者的6.953倍.结论 TG联合超声能显著提高对DTC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运用TG监测DTC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灶,应同时检测TGAb.  相似文献   
6.
实体瘤快速生长,中央区血供不充分,导致乏氧区存在.而乏氧肿瘤细胞是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乏氧显像剂能选择性地滞留在乏氧组织或细胞中,通过PET或SPECT可无创性评估实体瘤的乏氧状态,对肿瘤的治疗指导、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该文简要介绍了乏氧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徐余兴  帅剑锋  汪会  汪晓明  鲁长文  高翔  孙康 《安徽医药》2020,41(12):1375-1378
目的 探讨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76例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组(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组(4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影像学资料(肿瘤位置、边界形态、是否钙化、纵横比)、病理资料(病灶数目、包膜侵犯、周围肌肉侵犯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物酶抗体(ANTI-TPO)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危险因素预测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年龄、肿瘤位置、术前TSH值以及是否多灶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预测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89、0.672、0.700,截点分别为0.85 cm、41.5岁、1.35 mIU/L。结论 患者肿瘤最大径、术前TSH值、年龄、肿瘤位置、是否多灶是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可用于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动脉入路ONYX(医用胶)治疗在海绵窦区硬脑膜海绵窦瘘的意义及栓塞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院行动脉入路ONYX治疗的1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术中栓塞程度、随访结果及临床意义,10例患者病变均为外伤性,均为择期手术,术中成功弥散ONYX胶,栓塞程度不同,术后随访至1年。结果 3例患者术后残留,行2期治疗,有7例ONYX胶弥散满意,术中造影无残留,分别于随访6个月、1年,3例残留者,瘘口较前分流增多,行2期治疗后,无残留。结论采用经动脉途径予以栓塞治疗的疗效已不容置疑,其优点在于:①可避免经静脉途径栓塞,正常静脉被误栓及栓塞后导致的出血。②术中观察,造影方便,射线量少。③动脉入路操作方便,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通过ONYX良好的弥散性能达到完全闭塞瘘口的目的而又不影响血液经静脉窦的正常回流,因此一般可以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评估马蔺子素(IR)对兔VX2肺癌模型放疗增敏作用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24只兔VX2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单纯放疗)组、B(IR+放疗)组及C(对照)组,每组各8只.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PET/CT显像,观察3组肿瘤部位延迟显像SUVmax的变化.显像完成后每组处死2只荷瘤兔,取出肿瘤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全部兔VX2肺肿瘤放疗前PET/CT显像SUVmax为2.200±0.761,延迟显像SUVmax为3.162±0.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2,P<0.01).放疗后24hA、B、C组延迟显像SUVmax分别为2.614 ±0.654、2.349±0.869和5.663±1.144,3组与治疗前延迟显像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7、3.620和11.011,均P<0.05);放疗后1周时A、B、C组延迟显像SUVmax分别为3.625±1.064、3.058±0.850及7.424±1.751,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B=2.652、tA∶C=3.799和tB∶C=4.366,均P<0.05),病理结果显示B组肿瘤细胞明显少于A、C组,与PET/CT结果相符.A、B、C3组生存时间分别为(62.375±4.534)、(69.000±4.660)和(54.125±5.276)d,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组生存率较A组及C组明显增高(Log-rank检验,x2=7.355和16.943,均P<0.01).结论 18F-FDG PET/CT可评估放疗早期疗效及马蔺子素对放疗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18F-硝基咪唑丙醇(18F -fluoromisonidazole,18F-FMISO)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显像监测食管癌肿瘤组织放疗前后乏氧情况的变化,研究18F-FMISO PET/CT显像在食管癌病人放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经临床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病人60例,所有入组病人在放射治疗前1周及治疗结束后1周均行18F-FMISO PET/CT检查,比较放疗前后肿瘤乏氧状态的改变;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对上述病人随访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本实验以CR和PR为放疗有效组,SD和PD为无效组;另外,将放疗后肿瘤乏氧体积、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T/M值与放疗前进行比较,评价乏氧状态与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放疗后肿瘤T/M值(1.83比2.36)及HV(3.11 cm3比4.97 cm3)均低于放疗前(Z=-2.090、-2.805,均P<0.05),转移淋巴结的HV低于放疗前(1.22 cm3比1.84 cm3,Z=-2.192,P<0.05),但转移淋巴结的T/M 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比1.71,Z=-0.866,P>0.05);60例病人中,42例治疗有效(70%),18例无效(30%);且治疗前有效组的HV、T/M值均低于无效组。结论放疗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组织的乏氧情况,18F-FMISO PET/CT显像在食管癌病人放疗疗效的预测及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