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调节机制。方法应用一种间接的气道重构的细胞模型,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TyrphostinAG1478及金转停为干预因素,用3HTdR掺入法观察大鼠气管上皮细胞不同损伤状态下培养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结果损伤组上皮的50%培养上清液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上皮损伤后50μmol/L的TKIs预处理30min可减弱其刺激作用;损伤组上皮细胞的上清液中TGFβ1明显降低,50μmol/L的TKIs预处理后可使上清液中TGFβ1明显增高;各组中均未检测出EGF。结论上皮损伤可间接导致成纤维细胞增殖,上皮损伤后一定浓度的TKIs预处理30min则可一定程度地抑制此种增殖效应,TKIs对气道重构的发生可能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伟良  邱晨  袁庆莉  黄莉 《广东医学》2006,27(2):176-178
目的观察哮喘气道重构的病理特点,探讨气道重构的机制,为哮喘防治开辟新的思路。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析其气道炎症的变化;支气管-肺组织行HE、天狼猩红染色,光镜及图像分析系统研究支气管黏膜、管腔、气道平滑肌和上皮下胶原的病理改变。结果反复变应原吸入后哮喘大鼠出现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大鼠明显增多,②支气管内管壁厚度、平滑肌层厚度、上皮下胶原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结论气道重构是哮喘的重要病理特征,气道平滑肌增生和胶原沉积是气道重构的主要原因,气道重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烟曲霉暴露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5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慢性哮喘组(A组),慢性哮喘+烟曲霉孢子吸入1周(B组)、3周(C组)和5周(D组)组,慢性哮喘+生理盐水吸入组(E组),卵白蛋白(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组(F组),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烟曲霉孢子吸入组(G组)。测定大鼠基础气道阻力和气道阻力变化率,ELISA法测定BALF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浓度,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气道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程度,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气道上皮细胞EGFR表达强度,免疫印迹测定肺组织EGFR蛋白表达。结果B、C、D组大鼠BALF中EGF[(51.72±8.54)、(68.12±7.85)、(86.24±9.12)pg/mL]、TGF-α[(55.26±9.30)、(75.58±11.56)、(96.75±14.66)pg/mL]、脱落上皮/气道上皮[(11.25±3.12)%、(26.45±5.56)%、(28.50±7.50)%]、杯状细胞/上皮细胞面积比值[(16.42±5.24)%、(22.64±6.82)%、(36.38±9.21)%]、气道上皮细胞EGFR阳性信号累积光密度(IOD)值(82±15、120±19、165±21)、肺组织EGFR蛋白表达IOD值(0.91±0.26、1.61±0.52、2.52±0.78)均高于A、E、F及G组(P0.05或0.01)。C和D组大鼠气道阻力变化率[(61.91±5.26)%、(84.69±6.38)%]均高于A、E、F及G组(P值分别0.05或0.01)。气道上皮细胞EGFR表达IOD值与脱落上皮/气道上皮(%)及杯状细胞/上皮细胞面积比值(%)呈正相关(r=0.692,P0.01;r=0.657,P0.01)。结论慢性烟曲霉暴露加重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上调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细胞EGFR表达,促进杯状细胞增生,加重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人布地耐德对哮喘大鼠气道重构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以卵蛋白激发的大鼠哮喘模型)、布地耐德早期治疗组、布地耐德晚期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鼠气道上皮胶原的沉积和气道上皮细胞NF—κB、ICAM-1的相对含量。结果哮喘组NF-κB、ICAM-1的表达水平、气道上皮胶原的沉积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布地耐德早期、晚期治疗组(P〈0.01),对照组、哮喘组、布地耐德早期治疗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布地耐德晚期治疗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道上皮细胞NF—κB与ICAM-1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1,P〈0.01),ICAM的表达水平与气道上皮胶原含量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NK—κB、ICMA-1在哮喘气道重构的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吸入布地耐德可能通过下调NF-κB、ICAM-1的表达,干预气道重构,吸入布地耐德对已经形成的气道重构无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哮喘小鼠气道上皮重塑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吉非替尼预防组(预防组)、吉非替尼治疗组(治疗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过碘酸-雪夫特殊染色法、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气道中炎症细胞浸润水平、杯状细胞数量及上皮细胞凋亡等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p-EGFR、EGFR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出现明显的气道柱状纤毛上皮损伤脱落、杯状细胞数量增加的病理变化,吉非替尼预防组与治疗组的上述病理改变程度有所改善,以预防组改善最为明显,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肺组织中p-EGFR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与哮喘组相比,预防组小鼠肺组织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表现出凋亡细胞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通过阻断EGFR信号传导通路,增加哮喘气道上皮新生细胞凋亡的数量,从而达到一定抑制气道上皮重塑的效果,为哮喘气道重塑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的影响,探讨EGFR在肺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气管滴人生理盐水)、纤维化组(气管滴人博莱霉素3 mg/kg )、纤维化吉非替尼干预组(气管滴人博莱霉素+吉非替尼灌胃20 mg/Kg ).实验第14天杀鼠取肺,肺组织石蜡切片行HE染色与Masson染色;RT-PCR法检测a-SMA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总EGFR,磷酸化EGFR及a-SMA表达.结果 纤维化吉非替尼干预组肺病理损伤较纤维化组减轻,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减少,气道上皮及肺间质细胞磷酸化EGFR表达评分下降(P<0.05);同时,肺a-SMA的mRNA表达减少,免疫组化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吉非替尼抑制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可能与其抑制EGFR活性,下调a-SM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黄芩苷、川芎嗪对哮喘大鼠气道壁重构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黄芩苷组和川芎嗪组.用卵蛋白(OVA)致敏制备大鼠哮喘模型.HE染色测气道壁及平滑肌层厚度,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气道壁MMP-9、TIMP-1、Ⅳ型胶原含量.结果 哮喘模型组大鼠气道壁及平滑肌增厚,MMP-9、TIMP-1表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苷组和川芎嗪组大鼠气道壁及平滑肌变薄,MMP-9、TIMP-1表达减少,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苷、川芎嗪可以通过调节MMP-9/TIMP1比例,减少气道壁胶原沉积和平滑肌增生而降低气道壁厚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幼龄哮喘大鼠气道壁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辅舒酮组,健脾补肺化痰方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组。以卵蛋白(OVA)致敏制备幼龄大鼠哮喘模型,HE染色测气道壁内、外径及网状基底膜层厚度,肺组织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气道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健脾补肺化痰方高、中、低剂量干预组、辅舒酮组气道壁内、外径比值均高于哮喘模型组,网状基底膜厚度较哮喘模型组显著变薄(P<0.05或P<0.01),健脾补肺化痰方高、中、低各组间比较亦有差异(P<0.05),健脾补肺化痰方高剂量组与辅舒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气道壁Ⅲ型胶原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或P<0.01),高、中、低剂量组各组间Ⅲ型胶原含量比较(P<0.05)依次增高。高剂量组与辅舒酮组Ⅲ型胶原含量相当(P>0.05)。结论:健脾补肺化痰方可以通过减少气道壁Ⅲ型胶原沉积和气道壁增厚而抑制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和晚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的影响.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对照组8只,B卵蛋白(OVA)致哮喘组8只,C 早期激素治疗组8只,D晚期激素治疗组8只.各组大鼠肺组织切片HE、胶原染色、免疫组化NGF、TGF-β1染色,借助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项指标.结果 B组气道壁炎性细胞计数、气道平滑肌面积、气道内壁面积、胶原沉积面积及NGF、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组与A组比较各项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D组仅气道壁炎性细胞计数、NGF表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项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吸入激素可明显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晚期吸入仅能部分抑制炎症反应,不能逆转已经形成的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6,(3):262-26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过程中促上皮生长因子(EGF)及促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可能的干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EGF及EGFR水平,比较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对照组、各用药组之间两种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哮喘模型对照组的肺泡灌洗液EGFR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P<0.01);六味地黄颗粒+布地奈德组、空白对照组及布地奈德组之间E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地黄颗粒治疗组的肺泡灌洗液中EGFR水平居于哮喘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哮喘模型对照组EGF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空白对照组与六味地黄颗粒+布地奈德组EGF水平差异不大(P>0.05),但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1);六味地黄颗粒治疗组EGF水平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地黄颗粒能降低哮喘大鼠肺部促上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生成,但其降低作用不如布地奈德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及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健康豚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1、哮喘组1、地塞米松治疗组1和正常组2、哮喘组2、地塞米松治疗组2.分别代表急性和慢性模型;用卵蛋白致敏和诱喘,急性模型2周后取支气管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和电镜切片:慢性模型4周后取支气管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和电镜切片。采用计分法对气道病理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光镜下急性哮喘模型可见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管壁炎症细胞浸润、杯细胞增生、平滑肌增厚,肺泡间隔亦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与急性模型比较,慢性哮喘模型基底膜和平滑肌层增厚更明显,支气管壁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地塞米松治疗后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基底膜和平滑肌增生减轻。电镜观察显示慢性哮喘模型基底膜层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平滑肌细胞增多肥大。病理指标评分结果示急性哮喘模型EOS浸润、杯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增生、炎症细胞浸润5项指标计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慢性哮喘模型EOS浸润、炎症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增生、管壁纤维化5项指标评分高于正常组,地塞米松治疗后平滑肌增生计分略仍高于正常。慢性哮喘模型与急性哮喘模型比较仅平滑肌增生和管壁纤维化计分有差异(P〈0.05)。结论豚鼠哮喘模型存在气道重塑病理改变,慢性模型比急性模型更明显;急性模型的病理变化说明气道重塑在哮喘的早期即开始;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可预防气道重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苦精对哮喘小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气道上皮下胶原纤维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45只BALB/c小鼠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正常对照;B组:哮喘模型组;C组:哮喘加苦精干预1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肺组织α-SMA的沉积,用马松(Masson)染色方法观察小鼠气道胶原纤维的沉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炎性程度,并对其进行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 C组小鼠肺内细支气管壁α-SMA、胶原纤维沉积、气道炎症程度较B组明显减少,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精可以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可能作用以及止喘胶囊(补肾纳气法)对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长期反复地给予致敏大鼠吸入不同浓度的卵蛋白,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分别在哮喘激发后第2、4、6、8周动态观察模型大鼠MMP/TIMP的表达情况.并在激发第8周观察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气道壁MMP-9、TIMP-1以及Ⅰ型、Ⅲ型、Ⅴ型胶原蛋白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显微测定气道壁厚度.结果:模型大鼠气道上皮损伤、脱落,嗜酸性粒细胞浸润;MMP-9在初始阶段表达上调,在后期下降;TIMP-1在整个过程中呈持续上升状态.模型组气道壁厚度、胶原沉积、TIMP-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的气道壁厚度、胶原沉积、TIMP-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组比较,疗效最佳(P<0.05).结论:MMP/TIMP比例失衡,比值下降,是哮喘气道重塑的一个重要因素.TIMP-1过度表达与纤维化相关;止喘胶囊能显著抑制TIMP-1的高表达,减少气道壁厚度和胶原沉积,从而阻抑气道重塑的发生和发展,与地塞米松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模型气道壁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激素干预组,以卵蛋白致敏并长期吸入激发制备大鼠慢性哮喘模型,干预组于每次吸入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肺组织石蜡切片行胶原和TGF-β_1免疫组化染色后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其含量。结果:模型组气道壁Ⅲ型胶原及TGF-β_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13.57、12.76,P值均<0.001);激素于预组Ⅲ型胶原及TGF-β_1含量低于模型组(q值分别为12.88、11.23,P值均<0.001),较之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各组间Ⅰ型胶原的含量差异不大(P值均>0.05)。TGF-β_1的表达与Ⅲ型胶原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6,P<0.01)。结论:地塞米松可以减少气道壁Ⅲ型胶原的沉积和TGF-β_1的表达,对Ⅲ型胶原沉积的抑制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GF-β_1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哮喘小鼠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与气道重构的关系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激素干预对气道重构的影响。方法 重复雾化吸入卵蛋白 76天建立小鼠哮喘气道重构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孟鲁司特 (MK)干预组及地塞米松 (DXM)干预组。图像分析肺内支气管平滑肌厚度。阿尔新兰染色 ,观察黏液分泌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 2表达。半定量PCR检测MMP 2mRNA水平。结果  (1)哮喘组动物出现管壁增厚、平滑肌增生、黏液分泌增加等气道重构的特征性改变 ,MMP 2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 ;(2 )MK组、DXM组与哮喘组比较 ,炎症反应轻微 ,平滑肌增生、黏液分泌不明显 ,MMP 2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降低 ,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少量、多次变应原吸入可导致气道重构 ,MMP 2在气道重构中发挥作用 ,MK和DXM干预可延缓气道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大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塑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大鼠哮喘气道重塑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方法将39只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以卵蛋白致敏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病理观察3组气道壁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Caspase-3在气道壁和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组气道壁、气道周围及肺泡区细胞PCNA阳性表达(13.00±1.87,20.46±4.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2.20)及(15.00±4.83)(P<0.05),且与气道上皮层、黏膜层厚度及胶原沉积面积呈正相关(r=0.67,0.66,0.57;P<0.05).地塞米松干预组PCNA表达(9.54±2.15,13.08±3.40)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Caspase-3表达(5.38±1.45,3.82±1.70)高于哮喘模型组(4.92±1,85,5.62±1.56)(P<0.05).结论细胞增殖过度和凋亡异常是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塑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地塞米松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阻止气道重塑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在哮喘大鼠肺内的表达变化 ,揭示CTGF在哮喘气道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以卵白蛋白 (Ovalbumin ,OVA)致敏并持续激发大鼠哮喘 ,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胶原分布及分类 ,酸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大鼠持续激发哮喘 2 1d后气道壁胶原增生 ,气道上皮细胞CTGF表达阳性 ,CTGF表达与肺羟脯氨酸含量密切相关 (r =0 63 ,P <0 0 1)。结论 大鼠长期持续激发哮喘可导致气道上皮下纤维化及气道重构 ,其机制可能与CTGF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光镜、电镜观察三步序贯法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激素干预模型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模拟临床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激素撤减过程,建立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激素干预模型,150只大鼠随机分为气道重塑组、地塞米松干预组、普米克令舒组、三步序贯组及正常对照组。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及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量的变化。结果光镜下肺组织HE染色,各组致敏大鼠可见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三步序贯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光镜下Masson三色染色,气道重塑组肺间质胶原纤维大量沉积,地塞米松干预组激素撤减过程中亦出现胶原纤维沉积增多,而三步序贯组及普米克令舒组较以上2组明显减少。支气管壁厚度,激素撤减前三步序贯组与气道重塑组相比明显减低(P0.01),激素撤减中三步序贯组与气道重塑组、地塞米松干预组相比减低(P0.01、P0.05),激素撤减后三步序贯组与气道重塑组、地塞米松干预组相比均明显减低(P0.01);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激素撤减前三步序贯组与气道重塑组、地塞米松干预组相比均无差别(P0.05),激素撤减中三步序贯组与气道重塑组、地塞米松干预组相比均减低(P0.05),激素撤减后三步序贯组与气道重塑组、地塞米松干预组相比均明显减低(P0.01);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量,激素撤减前三步序贯组与气道重塑组、地塞米松干预组相比减低(P0.01、P0.05),激素撤减中、后三步序贯组与气道重塑组、地塞米松干预组相比均明显减低(P0.01)。电镜观察,地塞米松干预组激素撤减中、后与气道重塑组情况接近,而三步序贯组及普米克令舒组激素撤减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纤毛脱落情况明显改善。结论三步序贯法能够明显减轻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方面的炎性改变,从而对气道重塑起到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干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1(TRPC1)的表达,探讨TRPC1离子通道在气道重塑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布地奈
德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普通级豚鼠50 只,随机均分为5 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卵蛋白刺激组、C组为卵蛋白刺激+
TRPC1 siRNA 干扰组、D组为卵蛋白刺激+荧光素酶siRNA 干预组、E 组为卵蛋白刺激+布地奈德干扰组。取肺泡灌洗液
(BALF),比较嗜酸性粒细胞(Eos)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中IL-5,IL-13表达水平。取支气
管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马松三色染色(Maason),Image-Pro图像处理软件定量分析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增殖及胶
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TRPC1蛋白在肺内相对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TRPC1 mRNA的相对表达。结
果Image-Pro图像软件分析结果示,B组显著表现出支气管壁增厚、平滑肌增殖、基底膜胶原沉积、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炎症
因子增加等病理变化,C组、E组的上述病理变化则不明显(P<0.05)。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法显示,TRPC1蛋白位于支气管上皮粘
膜层,主要分布于支气管粘膜基底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核内。结论TRPC1通道在哮喘个体的高水平表达与气道重
塑、慢性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而布地奈德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TRPC1的表达参与气道重塑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龙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空白组、地龙组、孟鲁司特钠组。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20μg致敏,2.5%OVA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各炎性细胞;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Masson染色和PAS染色分别检测胶原沉积情况和PAS阳性细胞数,用Image—ProPlus6.0系统定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炎性细胞数显著增加,胶原蛋白沉积和粘蛋白糖原表达显著提高;地龙组和孟鲁司特钠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EOS)、气道胶原蛋白沉积、粘蛋白糖原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龙可有效改善哮喘引起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