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短腱技术利用5~6股腘绳肌腱单束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8例单纯PCL断裂患者取同侧自体腘绳肌腱于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短腱技术单束重建PCL,保留PCL残端,移植韧带两端利用带可调节袢悬吊钛板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Lysholm膝关节评分80~97(89. 0±8. 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 32,P=0. 01);根据IKDC评级标准:A级12例,B级6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 57,P=0. 001)。结论关节镜下全内短腱技术行PCL重建术安全可靠,移植肌腱长度短,肌腱需求量少,骨量保留较多,固定稳定,有利于愈合,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保留韧带残端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2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其中15例保留韧带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组),18例未保留韧带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膝关节不稳、Cyclops病变。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无论是否保留韧带残端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相对更高。然而本研究着眼于功能性评价,缺乏对患者本体感觉、生物学改变、组织病理学研究,上述结论还需要纳入更多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王军  姜鑫  张益民  郭永智 《中国骨伤》2013,26(5):365-36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与非保留残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45例,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移植物。非保残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25例,男19例,女6例;清理断端后胫骨骨道采用双螺钉全骨隧道固定技术。保留残端重建后交叉韧带20例,男15例,女5例;保留残端纤维,采用与非保残组同样的固定方法。两组均随访18个月,采用KT-2000胫骨后移距离、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及分级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术后18个月随访时,KT-2000测胫骨后移距离、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IKDC评分,非保残重建组分别为(4.2±2.1)mm,84.3±10.5和64.5±8.8;保残组(3.9±1.8)mm,86.5±8.9和68.6±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KDC运动能力分级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者,保残组优于非保残组。结论:保留残端纤维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在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方面显示了较非保残重建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短期随访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1︰1分配,随机数序号为1~40号者为观察组,41~80号者为对照组。对照组(40例)实施传统标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0~56岁,平均(37.73±8.79)岁。观察组(40例)实施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术,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55岁,平均(38.11±8.46)岁。比较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患侧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被动活动觉察阀值、二次关节镜探查率及所探查患者滑膜覆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侧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侧膝关节被动活动觉察阀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关节镜探查率20.00%与对照组2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探查患者滑膜覆盖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促进腱骨愈合,且残余肌腱套袖样包裹移植肌腱,能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在术后早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与本体感觉,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双隧道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双股折叠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 0 0 0年 8月~ 2 0 0 3年 7月共收治 19例PCL损伤患者 ,使用开口螺旋肌腱剥离器剥离半腱肌腱 ,在肌腱肌腹交接处切断 ,保留肌腱远端附着点 ,纵切为两股 ,对折缝合。于股骨内髁PCL附着点处分别钻取前后两隧道 ,与胫后内外两隧道引出的重建韧带形成交叉 ,游离端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16.3个月 ,Lachman试验术前 19例阳性 ,术后 1例阳性。轴移试验术前 10例阳性 ,术后均消失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 93 .6分。IKDC评分 :A级 10例 ,B级 8例 ,C级 1例。结论 :关节镜下使用双隧道双股折叠半腱肌重建PCL能进一步恢复原有的解剖学特点 ,具有操作简单 ,重建韧带强度大 ,稳定性强 ,并发症少 ,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66-147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方法、腱-骨愈合因素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选取38例需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术的患者。术后行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记录患膝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数据收集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20个月以上随访,平均28.60个月。术后1周的VAS评分(6.57±0.613)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18±1.1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后1周(78.56±4.75)°提高到术后12周的(132.54±4.74)°,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21.63±1.29)分提升到术后12周的(60.68±1.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ysholm评分中的指标比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末次随访,所有病人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以降低患膝疼痛评分、增加患膝活动度、提高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采用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加可吸收螺钉固定法治疗6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 6例患者随访10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56.7分,术后10个月时为76~96分(平均82.2分).结论 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弹性模量与交叉韧带相似,强度大于交叉韧带.植入物为四股,可吸收螺钉固定,固定牢固,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5例,采用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处理合并的半月板软骨损伤.术前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价患膝功能均为D级,Lysholm评分平均为(35.0±1.4)分.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24 ~ 30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患膝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IKDC综合评价结果:A级10例,B级12例,C级3例,Lysholm评分平均为(92±1.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结合有限切开修复损伤韧带,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12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四股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增强。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6~76(63±8.11)分,术后86~100(94±6.31)分。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60°(140°±3.15°),15例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 ACL重建术中残端的保留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自体或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的疗效。方法对18例ACL单束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保留未损伤的部分ACL、建立骨隧道、穿过移植肌腱、股骨侧用可吸收Rigidfix交叉钉固定,胫骨侧用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27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均消失,关节稳定,恢复关节活动度,固定物无松动。1例出现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IKDC分级:术前B级5例、C级10例、D级3例,术后A级8例、B级8例、C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sholm评分:术前(68.34±4.53)分,术后(93.24±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ACL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方法简便、固定确实,恢复其解剖结构,保留的部分束促进韧带愈合,利于膝关节本体觉建立和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王绍宏 《中国骨伤》2012,25(5):400-403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外侧结构(posterolateral structures,PLS)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急性PLS损伤患者12例(12膝),男9例,女3例;年龄23~47岁,平均31岁。其中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9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关节囊撕裂7例。首先在关节镜下探查,修复损伤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者与PLS同期重建,根据PLS损伤程度采用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腘肌腱单位(popliteus muscle tendon unit,PMTU)和(或)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PLS重建完成后进行交叉韧带的重建固定,合并关节囊撕裂的采用局部加强缝合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根据IKDC及Lysholm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3.2)个月。根据IKDC综合评定标准,正常(A级)8膝,接近正常(B级)3膝,异常(C级)1膝。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39.6±3.1)分增加到术后的(85.1±2.2)分,患膝红、肿、疼痛均消失。结论:急性PLS损伤需手术解剖重建PMTU、LCL等结构,手术操作的要求精度较高,不仅需要精确地建立骨隧道,还要注意保护腓总神经和避免植入的异体肌腱切割,使重建的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对17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8~62岁,平均39.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日常生活摔倒受伤6例,运动创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8.5d(2~14d)。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患者手术疗效。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24~39个月,平均29.5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现腘窝动脉、胫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1例出现关节僵硬,术后6个月予以关节镜下松解,术后积极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屈曲20°缺失,伸直正常;3例有屈曲5°~10°缺失;1例有5°过伸受限。17例后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阴性。17例IKDC评分均达到或接近正常。IKDC总评分16例正常,1例接近正常。末次随访时IKDC主观评分为94.3±5.1,Lysholm评分为94.7±3.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髌骨块-股四头肌腱植入和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效果。方法 17例PCL损伤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平均(64.5±5.8)分;IKDC分级:C级11例,D级6例。术中探查后切取股四头肌腱移植物进行修整,建立后外侧辅助通道,再制作胫骨与股骨隧道,然后植入股四头肌腱,两端隧道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术后予膝关节角度锁定助行器辅助锻炼6-12周,3个月后恢复正常行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48(36-84)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移植物失败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轻微活动时疼痛,2例患者剧烈活动或长时间行走后关节疼痛,1例患者偶感患膝不稳,均无伸膝受限,最后随访时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平均为132°(120°-140°)。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89.5±5.6)分,明显高于术前(t=0.020,P〈0.01);IKDC分级:A级10例(58.8%),B级6例(35.2%),C级1例(5.8%)。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改良技术行股四头肌腱重建PCL可以使手术更加顺利完成,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供区无不良影响,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multiple ligament injuries with knee dislocation,MLIKD)中采用穿骨原位缝合修复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止点撕脱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6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7例(27膝)MLIK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60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砸伤9例,运动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9 d,平均10.8 d。ACL股骨止点撕脱损伤20例、胫骨止点撕脱损伤7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实质部损伤17例。根据Schenck分型标准:KD-Ⅲ-M型15例,KD-Ⅲ-L型8例,KD-Ⅳ型4例。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内翻应力试验Ⅲ度阳性8例,外翻应力试验Ⅲ度阳性15例。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7.6±6.5)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25.5±6.2)分,膝关节活动度为(45.1±10.2)°。取患者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PCL、联合有限切开原位双束牵引线穿骨原位缝合修复ACL止点撕脱损伤,同时修复内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和其他损伤结构。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发生关节腔积液,3例膝关节屈曲功能不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X线片复查示膝关节各方向稳定性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4例、外翻应力试验Ⅰ度阳性3例、内翻应力试验Ⅰ度阳性1例,其余患者均为阴性。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为(119.3±12.6)°,Lysholm评分为(87.2±6.3)分,IKDC评分为(87.9±6.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关节镜下有限切开穿骨原位缝合修复ACL撕脱损伤,具有微创、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显著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吴萌  高莉  夏亚一  王栓科 《中国骨伤》2014,27(8):686-690
目的:评估采用Ⅰ期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ACL/PCL)及修复膝后内侧韧带结构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后外侧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膝关节后外侧脱位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0~53岁,平均30.5岁;运动伤8例,车祸伤5例,摔伤9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均使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后交叉韧带重建使用LARS人工韧带14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8例;膝后内侧韧带结构损伤行缝合修复17例,行自体半腱肌加强术5例;手术均为Ⅰ期完成.术后早期行CPM及主动活动训练.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及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56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膝关节IKDC评定:A级9例,B级10例,C级3例;末次随访IKDC评分89.6±3.1.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90.7±1.8,术后较术前评分改善.结论:关节镜下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修复其他膝后内侧韧带结构,并辅以积极功能锻炼,能较好恢复关节稳定性,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膝后外侧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治疗前叉韧带部分断裂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关节镜下应用单束重建治疗前叉韧带部分断裂12例患者的资料。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37岁。根据IKDC、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恢复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前抽屉实验(-)2例,其他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11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1例膝关节伸直缺失10°,IKDC评级:11例正常,1例接近正常。术前IKDC主观评分(48.33±12.77),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55.42±15.01);术后末次随访IKDC主观评分(91.42±4.94),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5.33±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重建治疗前叉韧带部分断裂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保留残存纤维束重建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手术在熟练的关节镜技术下可以顺利施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全内保残技术的疗效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内重建组和标准胫骨隧道组,全内重建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48(35.6±6.7)岁;标准胫骨隧道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2~51(33.7±9.6)岁。术前查体Lachman试验阳性,磁共振均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编织后移植肌腱的长度及直径,术后1、2年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30(26.9±3.4)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失效或关节感染病例。两组手术时间、韧带直径、韧带长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2年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年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采用保残全内技术和标准化重建技术都能获得相似的术后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但是相比于标准化重建方式,保残全内组只取半腱肌,保留股薄肌,更大地保留胫骨侧骨量。  相似文献   

18.
《Arthroscopy》2003,19(9):955-962
Purpose: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single-bundl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reconstruction with retention of the PCL remnant and 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 with interference screw fixation in patients with isolated PCL laxity.Type of Study:Prospective case series with minimum 2-year follow-up evaluation.Methods:Thirty-one patients for whom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had failed underwent surgery using a 4-strand 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 with interference screw fixation. The median time from injury to reconstructive surgery was 9 months (range, 4 to 120 months). At a minimum of 2 years after surgery,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Knee Ligament evaluation, Lysholm knee score, and KT-1000 instrumented testing.Results:Before surgery, the median Lysholm knee score was 6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51 to 67). No patient rated knee function as normal, and all patients showed at least grade 2 posterior drawer laxity. At review, the median Lysholm knee score was 9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83 to 94), 56% rated the knee as normal and only one patient was found to exhibit grade 2 laxity on posterior drawer testing. Before injury, 94% of patients participated in moderate or strenuous activity. This figure fell to 26% after injury and had increased to 63% at review.Conclusions:Endo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PCL laxity using single-bundle 4-strand 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 without removal of the PCL stump, provide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knee symptoms and allows 63% of patients to return to moderate or strenuous activity. This 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symptomatic patients who have isolated PCL laxity and for whom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has fail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体胫前肌腱"Y"形双柬双隧道移植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8年1月,采用将异体胫前肌腱编织成"Y"形双束韧带的方法治疗PCL损伤患者,其中47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男39例,女8例;年龄18~43岁,平均24.3岁."Y"形双束韧带长度约为130mm,A端为长束(A束),长约70mm,直径为10~12mm;B端为两短束(B1、B2束),B1束(前外侧束)长为55mm,直径6mm,B2束(后内侧束)长约50mm,直径6mm.韧带安装时两端均从膝前内侧工作通道的切口进入,即:外(膝前内侧工作通道)→内(股骨、胫骨隧道内口)→外(股骨、胫骨隧道外口).可吸收界面钉先固定胫骨隧道侧,然后再固定股骨侧;固定前外侧束时屈膝90°,固定后内侧束时屈膝30°.术后予膝关节角度锁定助行器辅助锻炼8~10周.结果 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15)min.随访时间9~82个月,平均49.5个月.Lachmann后向试验术前均阳性,术后38例阴性、5例弱阳性、4例阳性;KT-1000试验术前(9.0±4.0)mm,术后(3.0±1.5)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03).Lysholm评分术前(51.4±5.2)分,术后(93.3±4.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5).Tegner活动水平术后(6.9±1.3)分较术前(3.5±0.7)分有显著改善(t=2.99,P=0.004).结论 成人异体胫前肌腱对折编织成双束有足够的长度和直径重建PCL,其抗拉力强;改进后的韧带通过隧道时顺畅,简单易操作,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