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 23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治疗,观察近中期疗效。结果术后随诊2个月-1年,所有肢体血供良好。结论正确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动脉损伤,提高吻合技术,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四肢动脉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静  庄永青  傅小宽  杜冬 《广东医学》2002,23(6):599-600
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动脉血管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81例四肢动脉血管损伤。手术方法包括动脉直接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人工血管移植。结果:77例损伤肢体存活并恢复功能,4例截肢。结论:正确判断损伤肢体缺血征象对动脉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选择有效的血管重建方法、尽快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4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开放性损伤33例,闭合性损伤14例。动脉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1例,股动脉16例,腘动脉11例,尺桡动脉同时损伤6例,肱动脉8例,腋动脉4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0.5~4h。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直接修补6例,端端吻合24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7例,移植长度3~10cm。结果 47例肢体成活,43例获6个月~4年随访,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口径与健侧无明显差异。38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5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3例行矫形或功能重建手术,功能及外形得到改善。结论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四肢大血管伤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截肢率方法对2000年至2007年收集的24例四肢大血管损伤者其中股动脉4例腘动脉14例,腋静脉2例,肱动脉4例,采用早期血管探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结果 一例股动脉损伤患者下肢肌肉严重液化坏死,最后不得不截肢,2例胭动脉损伤患者小腿肌肉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肢体得以保存,但遗留功能障碍.一例腋静脉损伤形成血栓,经介入治疗后好转.其余病人肢体全部成活,效果良好.结论 尽早早期诊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腘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合并腘动脉损伤病例尽早做出诊断,采用显微外科修复.结果 29例患者有28例肢体得以保留,1例截肢;24例完全恢复,4例留下缺血性肌挛缩并发症.结论 动脉损伤多可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获得诊断,通过早期显微手术修复多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 :8例均予骨折固定 ,动脉损伤确诊后予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 :失败 5例 ,失败率为 67.5% ,其中截肢 3例、死亡 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 1例。结论 :股骨下段骨折时动脉易损伤、易延诊、导致失败率高 ;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血管显微外科修复是成功关键所在 ;术后小腿作深筋膜减张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严重肢体创伤MESS对保肢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126例的诊治分析,探讨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对四肢骨折内固定的同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主要血管损伤126例,其中直接血管吻合78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35例,纯修复13例。术后按显微外科方法监测治疗。结果治愈125例,截肢1例。结论严密观察伤肢缺血现象和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对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损伤血管有助于降低截肢率,缺损大于3cm应作静脉移植,术后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早切开减压是提高治愈率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骨折的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采用直接动脉修补、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脉损伤;骨折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合并骨折的四肢主要动脉损伤24例。结果随访3个月~3年,痊愈20例,截肢2例,慢性骨髓炎、功能障碍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的血管,骨折有效的固定及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杂腕掌侧切割伤早期微创修复方法。方法:2002年2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复杂腕掌侧切割伤50例,对其早期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患者副损伤程度轻,手术修复效果确切,远期预后好。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腕掌侧损伤的所有组织进行早期修复,是手指功能得以顺利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21例尺神经深支损伤的患者。结果:术后获随访17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29个月。全部随访病例手部功能恢复良好。按Sedden分级标准计M4有12例,M3有4例,M2有1例。结论:尺神经深支损伤后应尽早诊断明确并且应尽早利用显微外科无损伤技术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血管损伤58例,单纯吻合26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32例.结果 治愈58例,占98.3%;截肢1例,占1.7%.结论 早期诊断的关键是严密观察患肢缺血表现,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有助于降低截肢率,提高血管通畅率,血管缺损运用自体静脉移植是首选方法,术后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和及早切开减压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肌腱损伤35例50指,全部病例予术后6个月~1年随访。结果:优:40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guo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8例均予骨折固定,guo动脉损伤确诊后预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失败5例,失败率这67.5%,其中截肢3例,死亡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1例。结论:股骨下有折时guo动脉易损伤,易延诊,导致失败率高,guo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血管显微外科修复是成功关键所在;术后小腿作深筋膜减张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严重肢体创作MESS对保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疗效.方法对76例四肢血管损伤者采用动脉、静脉修补;动脉、静脉直接吻合;动脉、静脉缺损静脉移植的方法治疗.结果76例病人修复血管后,74例再通,1例因诊断治疗不及时肢体严重肿胀坏死而截肢,1例肱血管损伤吻合血管后肢体远端无动脉搏动.结论四肢血管损伤诊断治疗要及时,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64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疗效.方法采用四肢血管损伤后动脉、静脉修补、动脉,静脉直接吻合;动脉,静脉缺损静脉移植.结果64例病人修复血管后62例再通,1例髂外动脉损伤因诊断治疗不及时肢体严重肿胀,坏死而截肢,1例肱动脉损伤吻合血管后肢体远端无动脉搏动.结论四肢血管损伤要诊断,治疗及时,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5年1月收治63例主干动脉伤施行血管端端吻合、动脉破裂口修补、血管移植修复等治疗的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3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的患者中57例肢体血管循环恢复正常,其中有随访者56例,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5个月。随访者中46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1例肢体残留不同程度障碍2例为感染后吻合口破裂出血,2例为血管栓塞肢体坏死。2例死亡,均为严重复合伤者,主干动脉重建时间最长达17小时。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时正确修复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是保证患者肢体血运重建,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的关键,肢体主干动脉损伤修复的时限不应作硬性限制,可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全身状况及技术条件等全面考虑而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腕部切割伤Ⅰ期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16例腕部切割伤均采用显微镜或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手术治疗。结果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患者,副损伤程度轻,手术修复效果确切,远期预后好。结论腕部切割伤Ⅰ期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治疗能进一步降低创伤和副损伤,促进损伤组织的早期愈合,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翟向前  付振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39-4040
目的:报道下肢主干血管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不同的损伤血管类型进行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修复,其中血管直接端端吻合24例,大隐静脉移植桥接修复12例,血管撕裂修补6例。结果:42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a,所有肢体血供均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下肢主干血管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腕掌侧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腕掌侧切割伤中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全部采取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8个月~2年的随访,手指屈曲活动功能优良率达84%,手部的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术中清创彻底,对所有损伤组织进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动脉修补、动脉结扎、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人工血管移植、术中取栓及合并静脉损伤修复等。结果:截肢3例,获得随访12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11例多普勒超声证实损伤血管血流通畅,下肢血供不足1例,下肢肌肉挛缩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和提高对血管损伤的认识是提高肢体救治存活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Fogarty导管常规取栓和早期筋膜切开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