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掌背动脉为桡动脉自腕背发出的一分支,沿第一骨间背侧肌浅面远行,解剖恒定。我院手外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第一掌背侧动脉转位一期再植拇指旋转、压砸性撕脱离断8例。成活5例,部分成活1例,失败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8例,均为男性。年龄17~...  相似文献   

2.
中指尺掌侧动脉转位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再植方法。方法断指静脉分别采用静脉直接吻合、邻指静脉转位和示指背侧静脉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断指动脉均用中指尺掌侧动脉转位吻接拇指尺掌侧动脉进行修复。结果13例13指成活11指,坏死2指。再植拇指外观及功能好。结论中指尺掌侧动脉解剖恒定、口径较粗、切取后对指功能和血运影响小;其转位修复断指动脉只一个吻合口、旋转角度小及有足够的可利用长度,是一种有效的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越来越多见,由于血管撕脱呈缎带样,神经撕脱呈鼠尾样,再植难度大,曾被列入断指再植的相对禁忌证,自Pho等[1] 1979年报道应用血管、神经、肌腱转位行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获得成功后,应用此方法再植成功报道较多.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我科对21例21指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应用腕掌侧静脉游离移植桥接于桡动脉鼻烟窝深支与拇指尺侧固有动脉之间,桡神经浅支及掌背静脉转位吻合重建拇指血运及感觉,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再植方法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的再植体会.采用桡动脉-拇指远端拇主要动脉吻合、桡神经浅支-拇指远端尺掌侧指固有神经接合、头静脉及桡动脉伴行静脉-拇指背侧静脉吻合、食指固有伸肌腱代替拇长伸肌腱、环指屈指浅肌腱代替拇长屈肌腱进行拇指再植术.结果 38例拇指再植指体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2年,再植指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评定,获得较满意疗效.结论 经血管、神经、肌腱转位的方法施行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的再植,成活率高,术后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较理想,减少手术次数.  相似文献   

5.
自Pho[1](1979年)、程国良等[2]报道以血管、神经、肌腱一期转位再植成功后,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由再植的禁忌证转为相对适应证。我们采用前臂掌侧静脉倒植桥接拇指主要动脉解决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再植中动脉修复问题2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术进行改良,并评估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对拇指旋转撕脱离断患者7例实施再植术.男6例,女1例;年龄21~47岁,平均28.3岁.离断平面均为掌指关节水平.设计改良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术,根据软组织条件短缩指骨后融合固定掌指关节;保留拇长屈、伸肌腱5~6 cm,将其断端与腱鞘或周围软组织缝合,拇指指间关节腱固定于屈曲15°位;取前臂掌侧静脉桥接桡动脉腕背支和拇尺掌侧固有动脉;背侧静脉直接吻合6例,静脉移植修复1例;双侧指固有神经均绕至掌骨背侧与桡神经浅支吻合.结果 7例再植拇指全部成活.1例于术后出现动脉危象,经手术和药物治疗后成活.术后随访3 ~24个月,再植拇指外形良好,对掌功能满意,指端感觉恢复S4级4例、S3级3例,两点辨别觉8~12 mm.结论 前臂掌侧静脉桥接桡动脉腕背支和拇尺掌侧固有动脉重建拇指血供的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是治疗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3年4月,我科急诊收治1例拇指近节旋转撕脱伤的断拇患者,因断伤动脉缺损,故将经拇指背动脉与拇指桡掌侧动脉吻合,断伤拇指再植后顺利存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背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三种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桡动脉在腕背鼻烟窝穿出,与尺动脉掌深弓吻合之前,发出腕背皮支、第1掌背动脉、拇指背侧支以三支动脉为蒂,形成逆行鼻烟窝皮瓣、第1掌背动脉皮瓣、拇指背侧动脉皮瓣,修复虎口挛缩和指、示指、腕掌、腕背侧皮肤缺损。结果切取桡动脉腕背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3例,修复拇指、虎口、指、腕掌、腕背组织损伤及缺损。术后随访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桡动脉腕背分支行岛状筋膜皮瓣血运好,质地柔软,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安全、损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临床应用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利用第二掌背动脉的起点和进入掌背部远端的皮肤返支起点,形成两个旋转点的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背侧皮肤缺损6例,拇指掌侧皮肤缺损2例,示指背侧皮肤缺损1例。急诊手术7例,急诊延迟手术2例。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因术后时间短尚在随访中。7例术随访8~14个月,拇指指腹二点分辨觉恢复,2例缝接神经的分别为9mm和11mm;5例未缝接神经的13~15mm。结论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转移范围比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大,可至拇指指腹,并保全了示指指背皮肤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8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患者,采用环指浅屈肌腱转位修复拇长屈肌腱,重建拇指屈曲功能,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重建拇指伸指功能,环指桡侧指动脉、神经修复拇指指动脉、神经,食指指背静脉修复拇指静脉.结果 术后28例再植拇指全部成活.随访1~6年,再植拇指屈伸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为5~9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全部为优良.结论 此种转位方法对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2001年11月收治1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患者,其拇指自指间关节以远完全离断,伴指背皮肤缺损,利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及示指尺侧指神经血管束转位再植成功。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因电钻绞伤致拇指末节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后1h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营养中等,心、肺、腹检查均无异常。拇指指骨自指间关节处完全离断,关节面破坏,皮肤自掌指关节平面完全离断。屈拇长肌腱及伸拇长肌腱自近端抽出,连同部分肌腹,呈“鼠尾状”。X线片示拇指末节完全离断。急诊手术行清创再植术,术中创面用新洁尔灭、生理盐…  相似文献   

12.
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由于神经血管肌腱自近端大段抽出,挫伤严重,再植难度大,曾被列入断指再植的相对禁忌证[1].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我们对11例伴有拇指背侧神经及静脉缺损的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应用手背侧">"形单切口转位示指背侧神经、静脉及示指固有伸肌腱,以桡动脉深支修复拇指尺侧指固有动脉,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自Foucher(1979)提出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术以来,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但由于皮瓣的轴型血管第一掌背动脉有3种类型,实际应用不易掌握,失败病例时有发生。改良示指背岛状筋膜蒂皮瓣蒂部含有第一掌背动脉、示指背静脉、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神经。该蒂有纵横交错的血管供血,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本院1998年10月~2001年9月应用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1例,现报道如下。1应用解剖第二掌指骨桡背侧皮肤血供主要为第一掌背动脉,该动脉在拇长伸肌腱尺侧缘与第二掌骨桡侧缘相交处始发,向…  相似文献   

14.
<正> Pho于1979年对拇指撕脱性断指再植首先报道。国内学者对拇指、食指、环指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均有过报道,但文中报道的再植方法及成活率各有不同。我们自1990年以来对79例79指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实施再植,成活76指,成活率762%。23例经2个月~3年随访,再植拇指获得了满意的外形和功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9例79指,男55例,女24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6岁。指别:左手拇指27例,右手拇指52例。受伤原因:各种丝绳、绞带伤19例,钻床伤21例,其它机器伤39例。离断平面:指间关节平面23例,掌指关节平面39例,腕掌关节平面17例。伤情及手术情况:79例均为完全性离断。3例动脉从远端撕脱,神经、肌腱从近端撕脱,采用远端静脉动脉化,食指尺侧动脉神经转移,顺利成活。50例动脉、神经肌腱从近端抽出,挫  相似文献   

15.
拇指旋转撕脱性断指的改良再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拇指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 ,是临床中难度较大的断指再植 ;因手术中血管、神经、肌腱损伤严重 ,且缺乏可供吻合的动脉 ,以往临床均采用邻指血管神经转移术来进行再植。 1997~2 0 0 1年 ,我院采用静脉搭桥桥接动脉的改良术式 ,再植拇指旋转撕脱性断指 6例 ,结果全部成活 ,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共 6例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16~ 43岁 ,平均 2 7岁。均为外伤引起的完全性断离。断离平面 :掌指关节 5例 ,腕掌关节 1例。 6例的伸、屈肌腱均自肌腹处撕脱 ,血管神经从拇指近断端的不同平面撕脱 ,远端指腹完整。受伤至…  相似文献   

16.
挤压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挤压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3年5月-2002年6月,对挤压旋转撕脱性手指完全离断实施断指再植66例72指,其中应用自体小静脉移植17例23指,采用掌、指固有动脉全段移位10例10指,进行邻指指固有动脉远端血管局部转位39例39指。结果 自体小静脉移植组的断指再植成活9例13指,采用掌、指固有动脉全段移位再植成活9例9指,1例部分成活,而进行邻指指固有动脉远端血管局部转位的39例39指全部成活。所有成活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按对断指再植功能标准评定,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68.8%、86.7%、95.6%。结论 挤压旋转撕脱性手指完全离断,应用邻指指固有动脉远端血管局部转位治疗效果良好,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并Ⅰ期肌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9月,对20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均急诊再植并Ⅰ期肌腱转位修复指屈伸肌腱,动静脉直接吻合或移植血管桥接,神经Ⅰ期接合。结果再植并Ⅰ期转位修复再植指体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及时探查移植血管后成活,2例指背挫伤皮肤坏死,经局部换药植皮术愈合。随访3~12个月,手指对掌、对指活动度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两点辨别觉6~10 mm。结论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急诊再植并Ⅰ期肌腱转位,可恢复拇指较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小儿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一例报告胡军祖,唐建东,潘明玉,肖荣驰,周新华.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文献报道较多,但小儿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再植国内报道较少,我院曾收治1例,经血管转位吻合,神经肌腱转位缝合方法再植成功,恢复较满意的功能。临床资料患儿男,...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临床上多见,自Pho等[1]报道应用血管、神经、肌腱转位再植获得成功后,国内各种方法再植成功报道不少。对骨支架的处理,基本上以掌指关节融合的较多,影响了再植拇指的外形和功能。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对17例拇指掌指关节旋转性撕脱离断伤采用不短缩或断面指骨截骨保留掌指关节方法再植,在功能、外形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利用虎口动脉和示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转位治疗拇指旋转撕脱离断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对16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患者分别采用虎口动脉转位(A组,8例)和示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转位(B组,8例)重建离断拇指动脉供血.A组:男6例,女2例;年龄(27.0±9.5)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7例,车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1±3.1)h.离断平面:近节指骨基底部5例,掌指关节平面3例.B组:男5例,女3例;年龄(29.7±13.7)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6例,绳索绞伤2例.离断平面: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2.2)h.近节指骨基底部4例,掌指关节平面4例;静脉、神经、肌腱修复按照常规进行. 结果 A组、B组共16例断指全部成活.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2±0.8)h及(5.3±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10个月(平均6.9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使用标准,A、B组优良率均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虎口动脉和示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转位治疗拇指旋转撕脱两种方法疗效相近,但前者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是一种较好的再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