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讨甘草色泽与其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该研究以精密色差仪和视觉分析仪测定甘草根皮和断面颜色,以HPLC测定甘草药材中6种黄酮类和2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两类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野生和栽培甘草根皮颜色不存在显著差异,断面颜色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野生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与甘草酸铵、甘草次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栽培甘草;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草根皮和断面的颜色均与有效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该研究为传统以甘草色泽评价其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完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龙胆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龙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龙胆粉末进行测定,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龙胆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通过SPSS 21.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与L*(代表颜色深浅),E*ab(色差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 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L*,E*ab值越大,龙胆苦苷含量越高;而龙胆苦苷含量与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 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a*,b*值越小,龙胆苦苷含量越高。结论:龙胆外观颜色与有效成分龙胆苦苷含量有关,且颜色偏浅黄色的龙胆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色差仪对龙胆色差值进行测定,快速预测龙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草药材等级标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甘草药材的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探索甘草药材性状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构建甘草药材的等级评价标准,为甘草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将甘草药材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指标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合理划分甘草药材等级并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一等甘草药材:粗端直径 1. 60 cm,中部围度 3. 76 cm,内芯色度b* 13. 88,外皮色度a* 37. 61,甘草苷质量分数 1. 13%,无虫蛀腐烂和杂质。二等甘草药材:粗端直径为1. 39~1. 60 cm,中部围度为3. 09~3. 76 cm,内芯色度b*为10. 22~13. 88,外皮色度a*为35. 57~37. 61,甘草苷质量分数0. 69%~1. 13%,无虫蛀腐烂和杂质。三等甘草药材:粗端直径为1. 08~1. 39 cm,中部围度2. 41~3. 09 cm,内芯色度b*为5. 16~10. 22,外皮色度a*为29. 19~35. 57,甘草苷质量分数为0. 55%~0. 69%,无虫蛀,无腐烂。等外甘草药材:粗端直径1. 08 cm,中部围度2. 41 cm,内芯色度b*5. 16,外皮色度a*29. 19,甘草苷质量分数0. 55%。结论:该文建立的等级评价标准综合运用了外观、内在等多项指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等特点,可用于甘草药材的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9,(8)
目的:通过测定黄柏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黄柏碱和小檗碱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黄柏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黄柏进行测定,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黄柏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柏中黄柏碱、小檗碱与颜色指标值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L~*(代表颜色亮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E~*ab(色差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颜色指标值L~*、a~*、b~*、E~*ab值越大,黄柏中黄柏碱、小檗碱含量越高。结论:黄柏药材颜色与有效成分小檗碱以及黄柏碱含量密切相关,且颜色偏亮黄色的黄柏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色差仪对黄柏色差值进行测定可快速预测黄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3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综合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相似度评价软件,对12批不同基源的甘草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对甘草中甘草苷、异甘草苷和甘草酸3种指标性成分中的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建立了多基源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色谱峰;不同基源甘草药材中甘草苷、异甘草苷和甘草酸3种成分的含量高低不一。结论:建立了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评价和3种指标性成分定量分析法,较全面地反映该药材的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草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薇  王文全  赵平然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1206-1207
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常用中药材,甘草中三萜和黄酮类是重要的活性成分[1],甘草酸和甘草苷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性成分,由于有极强生理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常被做为质量评价的依据[2]。然而甘草酸、甘草苷相对含量较低,占药材质量多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知母中新芒果苷、异芒果苷、芒果苷的含量,并探讨其含量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为知母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芒果苷为指标,计算新芒果苷、异芒果苷与芒果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新芒果苷和异芒果苷的含量,另采用外标法测定知母中3种成分的含量,比较外标法与一测多评的结果,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度及可行性,进一步利用色差仪对知母粉末颜色进行测量,以3种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其与颜色值的相关性。结果应用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20批知母饮片,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色度研究结果表明,芒果苷与新芒果苷的含量与L~*、a~*、b~*值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说明在一定程度上,L~*值越小、a~*值越大、b~*值越大,知母中芒果苷、新芒果苷含量越高。结论应用一测多评法测定知母中的新芒果苷、异芒果苷与芒果苷的含量,方法准确可行,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新模式用于药材的多成分定量。芒果苷和新芒果苷与颜色指标值密切相关,表明知母颜色越偏黄,芒果苷与新芒果苷含量越高,故通过色差仪对知母色差值进行测定,快速预测知母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不同黄芩药材的化合物含量和色度的测定,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黄芩化合物含量,同时采用色差仪法测定药材色度。结果:不同产地和等级黄芩的黄芩苷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黄芩粉末颜色与其等级有较明显关系。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色差仪法可为评价黄芩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索茅苍术、北苍术药材粉末三色空间值ΔL*(亮度)、Δa*(红绿)、Δb*(黄蓝)与内在倍半萜类、聚炔类等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为苍术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建立基于色度量化值的可区分茅苍术、北苍术的定性识别模型。采用色差仪测定23批茅苍术、北苍术的三色空间值(明暗色度值L*、红绿色度值a*、黄蓝色度值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3批药材样品中白术内酯Ⅱ、β-桉叶醇、苍术素、苍术酮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三色空间值为对象,建立区分茅苍术、北苍术的定性识别模型;通过SPSS,对色度值与上述4种指标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PCA和PLS-DA识别模型可以将茅苍术与北苍术分成2个区域,茅苍术、北苍术的颜色与β-桉叶醇、苍术素等成分含量具有正相关性。因此,所构建的PCA和PLS-DA模型可以成功鉴别茅苍术与北苍术,其外观色泽可快速预测苍术药材内在品质。此研究对苍术的质量评价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色度计对甘草的颜色性状测定,对甘草断面颜色特性与甘草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甘草颜色数字化测量值,并对甘草止咳药效进行评价。将甘草止咳药效与甘草断面颜色数字化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对照组、杭锦旗野生、玉门野生甘草大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小鼠咳嗽潜伏期时间延长,2分钟内咳嗽次数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杭锦旗栽培大中小剂量组、玉门栽培大、中剂量组2分钟内咳嗽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指标值L*、a*和甘草止咳作用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指标值b*和止咳作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b*值越大,药材的感官颜色越黄,甘草止咳效果越好。结论:可以通过颜色数字化信息推断甘草止咳作用的趋势,颜色测量在甘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得到了常用质量评价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颜色量化分析在大黄炭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黄炭颜色量化的评价方法,使主观抽象的感官评价标准化和科学化。方法:对生大黄及同批自制不同炮制程度的大黄炭样品着色、未着色外表面及着色、未着色粉末颜色R(红),G(绿),B(蓝)值(简称RGB值)进行测定,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每个样品各颜色RGB值间都呈现规律R值G值B值,总RGB值与相应的R值,G值,B值的趋势保持一致。通过相关性分析,着色前后外表面颜色间呈高度显著相关性,r=0.899,P0.01;且无论着色与否,外表面颜色与未着色粉末颜色间均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08和0.639,P0.05。结论:未着色粉末颜色总RGB值可客观反映大黄炭的颜色信息,所建立的大黄炭颜色量化分析方法让抽象的视觉颜色转换成了量化具象的RGB值。这种视觉颜色的成功创建让感官评价的量化和标准化成为可能,将有利于中药品质评价准确性的提高,也为其他中药感官评价的量化和标准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变色"程度枸杞子粉末、提取液颜色与内在色素类代表成分类胡萝卜素、芦丁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电子感官分析方法(分光测色仪)测量不同"变色"程度枸杞子粉末及脂溶性、水溶性色素提取液颜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子脂溶性色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采用HPLC测定枸杞子中水溶性色素芦丁含量。结果: 随感官评定枸杞子外观颜色加深,分光测色仪测定粉末明亮度、偏红、偏黄程度均呈降低趋势;枸杞子药材粉末颜色与水溶性色素提取液颜色呈强相关,且与内在色素代表成分类胡萝卜素、芦丁含量均呈强相关。结论: 采用分光测色仪客观量化枸杞子外观颜色的方法具有可行性;枸杞子粉末颜色与相关色素类代表成分含量具有相关性,表明用外观颜色评价其内在品质具有一定科学性,为进一步建立枸杞子快速品质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建立高品质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技术体系为指导,探索甘草林下生态种植的技术体系核心问题与关键技术,并进一步探讨了甘草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调研对甘草生态种植的问题与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对不同产地甘草种子种苗进行质量评价,对甘草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传统大田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国甘1号”“蒙种2代”和新疆北屯的甘草可作为科尔沁地区的优质种源。推进甘草种植过程机械化可缓解甘草规模化产业生产劳动力缺乏,提升产地加工水平。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下,甘草适宜种植密度为20~25 cm,适宜底肥为有机肥,可追施一定量的钾肥和磷肥。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甘草种植侵占农田、与退耕还林政策冲突等问题,是甘草增产增效的有效手段。同时,推动甘草产地初加工的发展,对打造甘草产业生态化、信息化和品牌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仿生识别系统,建立金银花“颜色”与“气”数字化分析方法,并建立金银花的电子鼻判别模型。方法 针对“颜色”、“气”两方面,采用传统性状鉴别法对金银花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再分别利用仿生识别系统——色度仪和电子鼻进行测定;采用判别因子分析(DF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等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 不同金银花样品“颜色与气”差异显著,性状鉴别法和仿生识别系统的鉴别结果基本一致。基于电子鼻MOS传感器对金银花的响应值所建立的DFA判别模型正判率较高,能给出正确的识别。结论 仿生识别系统(色度仪和电子鼻技术)能将传统性状鉴别中的经验性、主观性感官评价具体化、数字化,且电子鼻能用于区分不同产地及处理方式、储藏期的金银花;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可为指导中药材鉴别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木香粉末色差值及有效成分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和挥发油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木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色差计对木香粉末色差值进行测量,以流动相甲醇-水(65∶35)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5 nm,采用HPLC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木香挥发油的含量,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挥发油含量与L*(代表颜色深浅),b*(代表颜色红绿方向),E*ab(代表总色差)存在负相关关系,且效果极显著(P0.01),但与a*(代表颜色红绿方向)不显著相关。结论:L*,b*,E*ab越小,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越高。木香颜色值与3种有效成分含量都有关,且颜色深的木香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通过利用色差计对木香粉末的色差值进行测定,可以快速预测木香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侯嘉  郭鸿儒  杨扶德  邵士俊 《中草药》2019,50(16):3923-3929
目的选取甘肃代表性区域(河西、陇中、陇东地区)野生和栽培甘草进行多指标成分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综合分析甘肃产甘草质量,为评价适宜生产区域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了多波长检测HPLC测定甘草样品中7种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结合因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甘肃代表性区域产甘草样品的质量。结果因子分析中,第1公因子与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有较强的相关性,第2公因子与甘草素、异甘草素有较强的相关性,2个公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4.28%,能较全面地反映甘草的质量;聚类分析结果将25批不同区域甘草质量分为3类:I类甘草质量最好,主要是野生甘草及产自内蒙古杭锦旗的甘草;II类甘草质量较好,主要产自甘肃河西地区及甘肃陇西;III类甘草质量较差,主要产自甘肃陇中地区(白银)。结论甘肃河西地区及陇西较适宜大力发展甘草产业。通过多指标成分结合化学计量法可用于进一步评价甘草质量,判别适宜甘草生产的产地区划。  相似文献   

17.
仿野生与人工栽培防风饮片的色彩色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仿野生与人工栽培防风饮片的色彩差异,为防风分级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C220色差仪测定仿野生及人工栽培的防风饮片的总色值,计算不同种植方式防风饮片的总色值范围,并以SPSS统计软件分析种植方式对防风饮片颜色的影响.结果:9批次仿野生防风饮片的总色值范围为35.49 ~ 39.18;9批次人工栽培防风饮片的总色值范围为48.11 ~56.10,二者平均色差为14.7,仿野生与人工栽培防风饮片外皮颜色差异显著.结论:色彩色差仪可以为仿野生和人工栽培防风饮片的外观颜色差异提供客观的色彩数据,可以作为快速鉴别两种饮片的检测方法,也可为防风饮片分级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丹参药材指标成分及浸出物含量与外观色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对18批丹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方法对丹参药材的浸出物进行测定,使用色差仪测定丹参粉末甲醇溶液的色度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和色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浸出物含量越高,a*(红绿分量值)越大,外观红色越深,药材质量越好;有效成分含量越低,浸出物含量越低,a*越小,外观红色越浅,药材质量越差。结论:通过丹参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关联度分析,确立了一种可用于判断丹参质量的简便方法,验证了传统鉴别经验"色红者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