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髓芯减压联合介入及中成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无菌死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治疗早中期股山脉头无菌坏死72例病人,共81个股骨头,按Ficat分期,Ⅰ、Ⅱ期74个股骨头,Ⅲ期7个股骨头,应用髓芯减压联合介入及中成药治疗.结果治疗后股骨头区域血管增加,疼痛缓解或消失,60例经过1~4年随访,有效率达96.67%(58/60).结论改善或重建股骨头血液循环是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的关键,联合疗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开展有选择的经皮股骨头髓芯减压与股骨头供血血管即时及保留置管药物灌注微创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28例,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经皮股骨头髓芯减压术和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股骨头供血血管即时及保留置管药物灌注介入治疗。结果本组44髋介入治疗后,疼痛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关节功能除3例6髋晚期患者术后自述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4髋中,X线复查阴性12髋,坏死骨吸收、骨质不同程度改善23髋,6髋与术前无明显变化,3髋坏死进一步加重。结论采用双介入治疗并保留置管使局部供血动脉持续灌注综合治疗,本组病例显示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对于病程短、症状轻的1~2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席天平  邱伟  余利民  贾涛 《四川医学》2012,33(10):1802-1803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3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尤其是外展功能恢复明显,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4~12个月后X线表现死骨有吸收,坏死区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可有效的恢复髋关节的功能,阻止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自体骨髓细胞加自体髂骨结合髓芯减压术与单纯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将4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Ⅰ~Ⅱ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采用单纯髓芯减压术,B组采用自体骨髓细胞加自体髂骨结合髓芯减压术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8.8个月。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A组18例33髋中,显效9髋(27.3%),有效15髋(45.4%),无效9髋(27.3%);B组24例39髋中,显效16髋(41%),有效22髋(56.4%),无效1髋(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细胞加自体髂骨结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术。  相似文献   

5.
多孔髓芯减压并关节清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孔髓芯减压并关节清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3年9月应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并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1例(46髋)。Ficat分期0期3髋,I期25髋,II期16髋,III期2髋。行患髋关节清理术,多孔道髓芯减压术。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7分,术后平均82分。按术后≥80分定义为临床成功,术后分期稳定定义为影像学成功。结果:临床成功率为86.9%,影像学成功率为82.6%。结论:髓芯减压结合关节镜关节清理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有效进行骨内减压,改善关节内环境,从而有效减轻疼痛、预防股骨头塌陷,延迟患者需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髋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应用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新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早期(0期、I期、II期)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动脉造影征象,评价介入治疗对ANFH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9例病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80例病髋疼痛减轻或消失,70例病髋功能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介入疗法是治疗ANF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腔及股骨头髓腔联合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疗效。方珐:对41例66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行髋关节腔减压术和股骨头髓腔减压术。结果:均随访1年,ANFHⅡ、Ⅲ期患者的54个髋关节中:优,38个髋关节,占70.4%;良,14个髋关节,占25.9%;中,2个髋关节,占3.7%,优良率为96.3%。ANFH Ⅳ、V期患者的12个髋关节中:良,3个髋关节,占25.0%;中,7个髋关节,占58.3%;差,2个髋关节,占16.7%,优良率为25.0%。结论:行髋关节腔及股骨头髓腔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Ⅱ、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秦奎伟 《大家健康》2016,(3):140-141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股骨头坏死使用经转子髓芯股骨头扩大减压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09~2012年该院的37例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患髋61例,男23例髋40例,女14例,髋21例,年龄21 ~59岁,为患者使用经转子髓芯股骨头扩大减压、彻底清除死骨并自体髂骨松质骨颗粒打压植骨治疗.比较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此次研究中共有17例优秀病例,16例良好病例,3例尚可,1例较差病例,总体优良率是89.2%.结论:早期股骨头坏死使用经转子髓芯股骨头扩大减压联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优良率高,是非常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改善股骨头血液循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 在股骨头颈部作长约4cm×1.5cm×1.5cm骨槽,彻底减压.去除死骨至股骨头软骨下,再将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股骨头颈槽内并目定.结果 术后经2~11年随访,按熙范启中等评定方法,优31例、36髋(Ⅱ期28髋、Ⅲ期8髋).良12例、15髋(Ⅱ期3髋,Ⅲ期12髋).中4例、5髋(Ⅲ期5髋).差2例、3髋(Ⅳ2例、3髋).优良率达86.4%.结论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清除坏死骨组织,髓腔减压,改善股骨头血液循环.利用骨瓣生长能力,促进骨生长,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坏死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疗法的护理。方法:总结股骨头无菌坏死的基本要点。结果:31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经介入治疗和护理后有14例(占45.16%)疗效显著,17例(占54.84%)疗效不显著。结论:加强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髋部减压术配合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髋部减压术配合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患者均采用髋部减压,即股骨头髓芯减压和髋关节腔内减压(双减压)术,并配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30个月,其中优39例,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94.2%。结论: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及髋关节腔内减压(即双减压)术,同时结合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显著疗效,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导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BME)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征,并分析其原因和发生机制。方法:35例(55侧髋关节)经确诊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根据有无出现骨髓水肿分为两组,与治疗前DSA表现作对照研究。结果:55例患者中髋关节MRI示骨髓水肿阳性为37个髋关节、阴性为18个髋关节;阳性的37个髋关节中36个于DSA静脉期见水肿相应部位呈淤血改变,1个髋关节未见淤血。阴性的18个髋关节中有3个呈淤血表现,15个未见淤血。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MRI所示的骨髓水肿和DSA所见的淤血表现密切相关,其分级与坏死分期呈正相关,骨髓水肿的形成可能与静脉回流受阻和髓内高压相关。  相似文献   

13.
凌冰  陈东民  王海  乔风雷  惠本军 《当代医学》2009,15(17):343-34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38例ANFH的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先常规行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血液供应情况后,每支血管分别灌注溶栓并给予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于1~20个月摄X线平片或\和CT及MRI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随访1~20个月(平均10.5个月)影像检查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以内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得以修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治疗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溶栓治疗疗效资料,探讨有效的介入治疗ANFH的方法。方法:对临床和影像诊断为ANFH的32例共51个股骨头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股骨头供血血管主要来自髂外动脉的旋股内动脉的分支,占89%;DSA表现为缺血性、淤血性、缺血和淤血并存。结论:超选择性插管介入溶栓术是ANFH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松筋针松解术、松骨针骨钻孔减压术、医用三氧加药物注射及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与疼痛的疗效。方法股骨头坏死患者86例(112髋)采用松筋针闭合松解术、松骨针骨钻孔减压术、医用三氧加药物注射及中药综合疗法治疗,根据全国首届骨坏死学术交流会拟定的100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1年后,优效56例(74髋),良效25例(33髋),可效3例(3髋),差效2例(2髋),优良率达96.5%。结论松筋针闭合松解术、松骨针骨钻孔减压术、医用三氧加药物注射及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与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ur head,ANF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ANFH患者,全部病例均经X线、CT及MRI检查证实。经股动脉行Seldinger法穿刺插管,先行血管造影,再将导管超选择至病变股骨头供血动脉,灌注一定量溶栓及扩血管药物行介入治疗,术后血管造影观察病变股骨头供血情况,1周后所有病例行第2次介入治疗,方法同前,并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示股骨头供血动脉均不同程度增粗、增多,血供较术前丰富;随访发现患者关节疼痛缓解率达95%。结论:介入法是治疗ANFH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患者65例,患者被随机划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4例予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31例予介入治疗.在手术结束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内容包括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疼痛是否好转,血流是否改善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分布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795,P<0.05);实验组患者股骨头处血流改善情况为88.24%高于对照组41.9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6.27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增加,与对照组相对比,实验组Harris评分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时,空心钉减压联合介入治疗,可以使股骨头处血运得到有效改善,增强股骨头负重区的支撑作用,改善关节的功能作用,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管介入疗法结合依降钙素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103例,采用血管介入疗法结合依降钙素注射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点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并观察治疗前后治疗区域血管计数、血管直径及干骺动脉分型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管计数增多,旋股内、外动脉血管直径增大,Harris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达92.2%(95/103例).结论 应用血管介入疗法结合依降钙素注射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延缓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20例(23髋),男性16例(18髋),女性4例(5髋);年龄24~60岁,平均38.2岁。依照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骨坏死分期:ⅠB期2髋,ⅠC期1髋,ⅡA期8髋,ⅡB期9髋,ⅡC期3髋。随访时以Harris评分、影像学检查及关节生存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 手术时间20~55 min,平均30 min;术中失血30~110 ml,平均60 ml。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45个月,平均33.2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5.4±6.8)分,与手术前(56.6±7.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09,P<0.001)。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终点,末次随访时关节生存率为95.65%。影像学显示术后1例伴有干燥综合征长期服用激素患者术后9个月进展至Ⅳ期,其余病例没有出现股骨头囊变区扩大或头塌陷。 结论 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术具有简便、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及术后患髋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应用导管技术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作用。方法:62例临床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seldinger’s技术,分别将导管头端选择性置入病侧旋股内、外动脉,经导管灌注血管解痉药、血管扩张药及溶栓药,其中17例1次介入治疗、45例重复治疗。本组全部病例分别经介入术后1~24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62例共84只股骨头经介入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79.04%、明显缓解12.9%、部分缓解6.45%、未缓解1.61%。全部病例经X线平片、CT或MRI复查显示不同程度骨质修复,45例重复治疗者DSA检查显示股骨头供血动脉增粗,可见新生侧支小血管增多,股骨头较前染色变浓,以Ⅰ~Ⅲ期为著。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骨质修复,是一种安全、微创、可重复且疗效显著的新疗法,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