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生存情况和预后相关因素,以及多模态精准手术在老年GB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8年9月手术治疗的102例老年GB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等17个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观察指标,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GBM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多模态精准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本组患者至术后末次随访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u survival,OS)为11. 7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癫痫、KPS评分、肿瘤大小、多模态精准手术、手术切除程度、放化疗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老年GBM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 0. 001)、术前KPS评分(P=0. 002)、肿瘤切除程度(P 0. 001)、放化疗(P 0. 001)、同步放化疗(P=0. 046)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多模态精准手术组的全切率(73. 7%)及术后KSP评分(73. 7%)均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37. 3%和45. 8%);并且比常规手术组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P 0. 05)。MGMT甲基化的患者中,替莫唑胺单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术前KPS评分60分的老年GBM患者接受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肿瘤,并术后行短程低频放疗及替莫唑胺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多模态精准手术可显著提高老年GBM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对于MGMT甲基化的老年GBM患者术后应尽早使用替莫唑胺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生存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GBM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时间、术前Karnofsky评分(KPS)、肿瘤残余体积、同步放化疗、MGMT表达、Ki-67表达、对疾病认知情况对病人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61例病人生存时间为2~42个月,中位数为10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26.2%、9.2%、0。术前KPS评分≥70分、完成同步放化疗及Ⅳ级认知程度病人生存期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KPS评分、是否同步放化疗、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影响GBM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是治疗GBM不可缺少的手段,术前KPS评分、是否完成同步放化疗及病人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可影响生存期,认知程度转化、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最常见的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极高,预后较差.手术与放化疗是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但生存期通常只有12~15个月,90%以上患者的死亡原因与化疗抗性产生相关,但耐药机制尚不清楚.新的发现GBM化疗耐药与microRNA(miRNA)关系密切,并成为其耐药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术后放化疗同时应用丙戊酸(VPA)抗癫痫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原发性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患者,分为放化疗组[术后放疗同步尼莫司汀(ACNU)间质化疗、替莫唑胺(TMZ)口服化疗; VPA联合放化疗组(术后放疗同步ACNU与TMZ化疗联合VPA治疗)],VPA治疗少于3个月或无VPA治疗者纳入前组,大于3个月者纳入后组,分析两组癫痫的发生率、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放化疗期间接受VPA防治癫痫的有124例(72. 5%),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92例(53. 8%),其中69例(75. 0%)癫痫得到完全控制。VPA联合放化疗组94例,中位OS为26个月,放化疗组77例,中位OS为20个月(P=0. 023);[风险比(HR):1. 48; 95%置信区间(CI):1. 08~2. 05; P=0. 016]。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发生率相近。结论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术后放化疗期间规律应用VPA既可防治癫痫又可有效改善患者OS,作用安全,并且VPA和肿瘤病理分级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可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后不同放化疗时间窗及程序对高级别脑胶质瘤(HGG)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71例术后HGG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同步放化+辅助化疗组(RC+C组,39例)及早期化疗+同步放化+辅助化疗组(C+RC+C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获益率(CBR)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结果 治疗开始后5个月2组CB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个月时,C+RC+C组CBR为87.5%,RC+C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C+C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1.5月,RC+C治疗组中位PFS为8.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后早期替莫唑胺化疗+同步放化+辅助化疗可显著延长HGG患者PFS.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脑内种植GL261胶质瘤细胞系C57小鼠尼莫司汀(嘧啶亚硝脲)化疗后平均生存期的影响。方法于C57小鼠右侧尾状核种植GL261胶质瘤细胞,术后第7天分别接受单纯高压氧或单次尼莫司汀化疗或高压氧与尼莫司汀联合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荷瘤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大体标本观察显示,不同处理组荷瘤鼠肿瘤体积均较大、占位效应明显,正常脑组织受压严重、中线结构偏移,但不同处理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2,P=0.618)。平均生存期(F=12.177,P=0.000)评价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χ2=13.604,P=0.003)显示,单纯高压氧治疗(χ2=0.365,P=0.546)和单次尼莫司汀化疗(χ2=0.884,P=0.347)对荷瘤鼠生存期无明显影响;高压氧联合尼莫司汀化疗(χ2=9.962,P=0.002)可延长荷瘤鼠生存时间,且疗效优于单纯高压氧治疗(χ2=6.925,P=0.008)和单次尼莫司汀化疗(χ2=7.152,P=0.007)。结论高压氧对颅内种植GL261胶质瘤细胞系的C57小鼠生存期和生长无明显影响和促进作用,联合尼莫司汀化疗则可使荷瘤鼠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提示高压氧对尼莫司汀化疗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安全范围内手术全切肿瘤可改善老年GBM的预后。放疗能够延长老年GBM患者的生存期,短程低分割放疗能达到标准放疗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小。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老年GBM患者中能预测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的疗效,对于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老年GBM患者,TMZ化疗能够明显延长生存期。对于一般状况较好的老年GBM患者,TMZ联合低分割放疗较单一低分割放疗能延长生存期。在临床工作中,面对老年GBM患者,需结合患者的功能状态、合并症、肿瘤分子病理特征、社会支持等综合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位生存期约15个月~([1])。目前,新诊断的GBM标准治疗包括最大化安全切除、替莫唑胺化疗联合同步放疗等~([2])。即使采用综合治疗,很短时间内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复发,预后不良。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化疗耐药性、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等因素,使得GBM的传统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目前GBM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外科手术,然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化疗和进一步TMZ化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当与标准治疗方案联合时,GB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基于多项临床研究结果,TTFields已经在国内外获批上市,且得到了相关指南和共识的推荐。本文将重点述评TTFields的发展及其在GBM治疗中的一系列临床研究,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多发胶质母细胞瘤(GBM)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切除并获得完整随访的复发性GBM 106例,其中单发78例,多发28例(多发组);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是否放化疗、术前KPS评分从单发GBM中选取与多发GBM相匹配的病例28例作为对照(单发组);多发组根据肿瘤切除程度进一步分为全切组和部分切除组。结果 本组复发性多发GBM占26.4%。多发组中位生存期(4.5个月)明显短于单发组(8.5个月;P <0.05)。多发患者中,全切组中位生存期(7.9个月)明显长于部分切除组(3.7个月;P <0.05)。结论 复发性多发GBM预后较单发患者差;肿瘤切除程度越高,患者预后也越好,建议术中在保证重要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多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名Ⅱ~Ⅳ级胶质瘤患者,通过翻阅病历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患者资料,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多因素的生存分析。结果年龄大于60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大于4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替莫唑胺、尼莫司汀(福莫司汀)、放疗、同步放化疗是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大于60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大于4均提示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化疗、放疗和同步放化疗方案对各级别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脑胶质瘤患者46例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R132H变异与其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建立的MGB双荧光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患者IDH1基因R132H突变,同时根据临床随访获得患者化疗预后情况,比较IDH1基因132位点突变与野生型患者化疗预后及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IDH1基因突变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sGBM)患者化疗后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P0.001),患者年龄小于50岁,行为状态评分(KPS)大于80均有较长的PFS和OS;多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中,IDH1基因突变与PFS和OS呈显著正相关(P0.001);TMZ化疗显示IDH1基因突变中有效组患者为47.2%,IDH1基因野生型中有效组患者为1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分析显示替莫唑胺(TMZ)化疗患者IDH1基因突变有更长的PFS。结论本实验结果分析显示IDH1基因R132H突变是s GBM患者TMZ化疗疗效的敏感指标之一,为后续s GBM治疗提供新的参考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01—2016-12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7.057,P=0.000)、脑转移是否第一次产生(t=2.217,P=0.031)、术后是否放疗(t=3.044,P=0.004)、术后是否化疗(t=3.463,P=0.001)、肿瘤数目(t=4.650,P=0.000)可以对术后生存期产生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为颅内是否首发(P=0.027)、术后是否放疗(P=0.000)、术后是否化疗(P=0.000)、肿瘤数(P=0.000);单纯手术组生存时间为(11.28±3.26)个月,其中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67%、50.00%;术后放化疗组生存时间(14.73±4.05)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91%、84.85%,单纯手术组生存时间明显小于术后放化疗组(P0.05)。结论对肺癌脑转移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为颅内是否首发、术后是否放疗、术后是否联合特罗凯靶向化疗以及肿瘤数,其中,术后实施放疗联合特罗凯靶向化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1a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单纯放疗,观察组行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观察疗效及3a生存率。结果 2组治疗疗程完成率、完成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2组化疗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胃肠道反应中Ⅲ~Ⅳ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中Ⅰ~Ⅱ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1a、2a、3a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2.00%、73.00%、52.00%,高于对照组54.00%、32.00%、17.00%(P0.05)。结论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可增加轻微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但不影响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5.
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而其中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则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颅内肿瘤。尽管已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以及替莫唑咹的新型复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已普遍推广应用,但预后仍不十分乐观,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往往只有14.3个月,三年存活率仅10%[1]。因此,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治疗方案,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清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to-globulin ratio,AGR)对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88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排除后61例GBM患者纳入研究,设为GBM组,按1:2比例匹配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AGR的截断值,按截断值分为AGR≥1.55和AGR1.55高低两组,Kaplan-Meier分析两组GBM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time,OS)及术前AGR对GBM行辅助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的亚组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OS的预后因素。结果 GBM与对照组比较,术前TP、ALB、AG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确定AGR=1.55为GBM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Kaplan-Meier分析两组O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KPS、肿瘤大小、切除范围、AGR、辅助治疗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分析术前AGR高低对GBM行辅助治疗患者OS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AGR比值与脑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正相关,可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致命性的脑肿瘤.目前,国际标准的治疗方案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TMZ)或亚硝基脲类药物辅助化疗.近5年来,尽管研究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恶性程度和发病率最高、侵袭性最强的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stoma,GBM)的平均生存期仅由10个月延长到14个月,经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综合治疗后复发仍常见,中位生存期仅有12 - 15个月,显然,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手段治疗GBM[1].TMZ作为一种烷化剂,可以口服给药,并且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小,可以与放疗同步使用,或放疗后使用.新的手术方法,如荧光引导下的切除和神经内镜技术在恶性胶质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外,在未来10年,基础和转化研究将进一步改善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其中包括阻断肿瘤异常增殖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信号通路,克服对目前治疗药物的耐药.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颅内肿瘤,尽管目前手术联合放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使得患者预后得到一定改善,但仍不容乐观,以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为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的标准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1]。而对于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患者,目前尚无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2]。此外,恶性胶质瘤患者往往同时存在由肿瘤导致的脑水肿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作为减轻胶质瘤患者脑水肿的重要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存在许多副作用,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胶质瘤来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病理学和临床标准将胶质瘤分为I~IV级,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约占成人胶质瘤的50%,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即使经过手术切除以及术后标准放化疗,其中位生存期也仅为14.6个月[1]。这可能与GBM本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髓母细胞瘤复发时间的相关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并取得完整随访资料的39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复发时间及预后情况等。绘制生存曲线,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究其与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39例患者中,15例(38.5%)患者仅行开颅手术治疗,24例(61.5%)患者进行了术后放疗及化疗。随访患者总体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为16.0月;仅手术治疗组EFS中位数为6.0月;手术+放化疗组EFS中位数为21.0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对患者EFS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以外科手术为基础,辅以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相比于单纯手术能显著提高髓母细胞瘤术后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