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丹参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10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88)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经过6个疗程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A~D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E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6,(4):430-43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16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包括推拿、理疗、针灸、高压氧、药物等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运动康复训练,由康复治疗师依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计划。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智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状况。采取Gesell发展量表对患儿的神经智力发育水平进行评估,采取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发育商(DQ)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或0.01),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或0.01),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脑瘫患儿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前庭刺激在痉挛型脑瘫训练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8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摇头刺激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42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5 d,共8周.采用粗大运动训练量表(GMFM-88) 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摇头刺激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前庭功能,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此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CB矫形鞋垫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偏瘫型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且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戴ICB矫形鞋垫,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粗大运动训练量表-88 (GMFM-88)代表步行能力的E区评定患儿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 经过12周治疗,GMFM-88 E区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B矫形鞋垫能明显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神经发育学疗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Berg平衡量表(BB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BS、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BBS、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76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对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的D、E区功能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D、E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技术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5例,其中24例采用了肌内效贴扎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作为治疗组;31例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均应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GMFM-88)中的D区(GMFM-D,站立位能区)和E区(GMFM-E,行走、跑、跳能区)评分对下肢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关节量角器法测量足背屈角的角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D、GMFM-E评分及足背屈角角度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三个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4):290-293
目的探讨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瘫患儿下肢腓肠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11~36个月龄的腓肠肌痉挛脑瘫患儿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物理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踝关节CPM治疗。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定腓肠肌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价粗大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图(s EMG)评估腓肠肌肌张力,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踝关节角度R2-R1差值、肌肉反应特性评分、GMFM-88评分及s EMG被动状态数值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踝关节角度R2-R1差值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且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缩小更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肌肉反应特性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GMFM-88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s EMG被动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踝关节CPM治疗配合常规物理康复训练治疗,对于改善11~36个月龄脑瘫患儿下肢腓肠肌痉挛有显著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物理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柱-骨盆调衡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脊柱-骨盆调衡术,每周5次,3个月1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和修订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评定疗效。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儿的GMFM-66项分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GMFM-66项分值、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修订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盆调衡术治疗治疗痉挛型脑瘫较单一康复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茶色素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8例老年高粘血症患者服茶色素每次2粒,3次/d,30d为1个疗程,服药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自身对照分析。结果:茶色素治疗后,降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全血比粘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0.01),降低全血还原粘度、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体外血栓长度和血小板粘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茶色素对老年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免疫抑制模型的小鼠,分5组给药7天后,处死测定小鼠体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空斑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结果姜黄素对免疫抑制小鼠的体重无影响,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增加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姜黄素能够增强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值。结论姜黄素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对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维吾尔族17~24岁青年学生500人(男250、女250)的手指指纹离解的出现频率。结果表明:十指有肤纹覆盖的任何区域均可出现嵴线离解现象,并且指纹嵴线离解典型者更多。者更多见于中间和远侧指节。男性嵴线离解的出现频率高于女性,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道镜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住院的5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2例胆道镜手术患者和25例常规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胆道镜手术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3.8%,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为1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常规手术患者术后优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液对人工心瓣膜作用的基础理论。方法①比较新型心瓣膜材料氧化钛(Ti-o)与现今临床试用的热解碳(LITC)理化特性;②体外血小板(PL)粘附试验;③放射性I125检测Ti-o与LITC表面纤维蛋白原(FIG)的吸附量;④乳酸脱氢酶(LDH)检测PL的吸附量;⑤动物犬股动脉内埋置,6个月后扫描电镜(SEM)比较吸附PL的形态和吸附量。结果 Ti-o属N型半导体,界面能近似FIG。体内、外对FIG与PL的吸附量明显小于LITC。SEM见PL变形及被吸附的量均小于LITC。结论心瓣膜置入后第一反应是血浆蛋白优先于PL被吸附,吸附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于瓣膜的结构与成分,带负电荷的FIG与瓣膜间若存在较大的界面张力,又具有电子强交流,将FIG失去立体构象的稳定,FIGγ肽链C端上的PL结合位点被暴露,PL与FIG联结便发生凝血,与PL活性有关的膜糖蛋白GPⅡb/Ⅲa也取于瓣膜粘附的蛋白。  相似文献   

16.
杨玲 《河北医学》2007,13(11):1271-1273
目的:研究福辛普利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干预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予福辛普利(1mg/kg/d)。上述动物于第12周取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NO水平以及SOD活性,并在光镜和电镜下对胸、腹主动脉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给药组动物血清TC、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而NO水平以及SOD活性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到给药组动物主动脉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福辛普利可降低胆固醇,缓解自由基损伤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游泳对新生儿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 15 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游泳组 ,同期分娩的孕母年龄、孕周、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出生时体重相近的 15 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新生儿出院时体重、经皮胆红素测定情况。结果 :两组出生时体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出院时两组体重有显著差异。剖宫产儿游泳组平均体重 (3134± 35 6 )g ,对照组平均体重 (3170± 4 10 )g ,P <0 0 0 1;阴道分娩儿游泳组平均体重 (330 4± 335 )g ;对照组平均体重 (312 3± 4 0 0 )g ,P <0 0 0 5。产后 4d经皮胆红素测定游泳组为 (7 6 1± 2 2 )mg/L ,对照组为 (8 13± 2 4 )mg/L ,有明显差异 (P <0 0 0 5 )。结论 :新生儿游泳有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健康保证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体铸造在可摘义齿修复中,尤其在双侧游离缺失,对胎异常、邻牙,缺失间隙均异常情况下修复的效果.方法对临床1558例病人采取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设计合理的卡环类型,设计为混合支持式或者牙支持式.结果整体铸造式的可摘义齿,符合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有良好的固位,良好的稳定性,良好的支持,高质量的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结论整体铸造在可摘局部义齿运用中,对口腔软硬组织健康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由于使用的带模铸造这一精密的铸造技术,加上义齿自身的优点,能够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脑功复得”改善脑老化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中药合剂“脑功复得”口服液(以下简称脑功复得)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皮素海马突触泡膜素(Synaptophysin,SY)、Tau-蛋白表达等的影响,探讨其延缓脑老化的功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爬杆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action,AAR)将动物分为学习记忆正常组和障碍组,再随机分别设置对照组(普食)和实验喂药组(5ml/d,2月)。在此基础上进行AAR和多功能箱被动回避反应(Passive avoidance reaction,PAR)训练、突触体计数、突触泡膜素和Tau蛋白免疫组化染色(Immunocytochemistry,ICC)、凋亡细胞计数。结果:服用脑功复得2月后,AAR习得率明显提高、消退明显延迟、步入潜伏期(Step through altency,STL)明显延长、大脑皮质海马突触体计数明显增高、突触泡膜素ICC染色增强、Tau蛋白ICCi染色减弱、凋亡细胞减少。结论:通过动物实验说明从神经行为学和形态学指标看,提示脑功复得能够延缓脑老化。  相似文献   

20.
阐释了和法丰富的应用内涵 ,通过对中医消化系统生理特性和相关疾病病因病机的分析 ,论证和法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并进而对和法代表方剂的析方研究阐述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