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新的制备因子X缺陷血浆方法吴峰,马西,车金,卢阳已知蝰蛇毒可绕过因子VII直接激活因子X,活化的因子X(FXa)可被抗凝血酶III(ATIII)灭活,肝素加速这一反应过程。我们根据这一原理,在过量肝素和钙高子的存在下,用适量中国蝰蛇毒(CRVV)...  相似文献   

2.
因子Xa依赖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存在于正常血浆中,对组织因子和因子Ⅶa的复合物(TF/FXa)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机制需依赖因子Xa(FXa)的存在。本文就该抑制物的体内产生、生化性质、基因结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健康人不同年龄组血浆F1+2及D-dimer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原片段1+2(F1+2)是Xa因子介导裂解凝血酶原而产生,Xa作用了凝血酶原分子的精氨酸273.苏氨酸274(Arg273-Thr274)部位,导致F1+2从凝血酶原分子的NH2释放[1],F1+2是凝血激活的一个血浆分子标志物[2]。 D-dimer系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血浆水平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导性分子标志物[3]。本文通过对 26例正常人不同年龄组血浆F1+2、D-Dimer的检测,旨在探讨年龄及其相关因素与血浆F1+2、D-dim…  相似文献   

4.
血友病B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因子Ⅸ(FⅨ)基因缺陷,导致FⅨ缺乏或结构异常,使凝血活性降低,从而形成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1]。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TruqⅠ酶解技术[2],对血友病B患者及基因携带者Tr...  相似文献   

5.
钙通道阻滞剂的抗血小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钙通道阻滞剂的抗血小板作用武怀珠综述李家增审校多数情况下,血小板活化与胞浆中钙离子浓度([Ca ̄(2+)]i)升高有关 ̄[1]。抗血小板药可通过影响血小板[Ca ̄(2+)]i而发挥作用。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Blockers,CC...  相似文献   

6.
人血浆因子V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人血浆因子V(FV)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对遗传性FV缺乏症家系成员血浆FV含量进行分析。方法 以33%饱和硫酸铰从多克隆兔抗人FV抗血清中纯化IgG,待测血浆行4%~12%梯度的SDS-PAGE,继之电转印至硝酸纤维膜上。结果 在330 kD附近,正常人混合血浆呈现一明显的条带,患者母亲对应条带的显色强度明显弱于正常对照,而患者则完全缺如,且未能检出其他较小的FV片段产物。结论 我们建立的人血浆FV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法对于遗传性FV缺乏症的辅助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作用。该家系属于I型遗传性FV缺乏。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栓烷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水平与出血的关系徐开林,潘秀英,鹿照荣,鹿群先,万美蓉,刘翠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出血的原因除血小板减少外,尚与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及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减低)等有关 ̄[1]。为...  相似文献   

8.
血友病甲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所致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1],FⅧ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2区8带(Xq28)全长约186kb,包括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目前多利用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2]和可变数...  相似文献   

9.
凝血因子V缺陷:血栓形成与出血转换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V因子(FV)是分子量为330KD的单链糖蛋白,与第Ⅷ因子(FⅧ)及铜蓝蛋白之间在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FV参与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的生成,促进凝血,同时,活化的蛋白C(APC)通过灭活FV来抑制凝血,FV陷根据产生机制不同可导致对APC的抵抗(APCRE)引起血栓病或遗传性FV缺乏症,导致出血,目前已证实部分APCR和遗传性EFV缺乏症均存在分子缺陷,本文主要对FV的结构,功能,活化蛋白C抵抗及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异常凝血酶原结构、功能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原(prothrombin)即凝血因子Ⅱ是最早被提纯和测定氨基酸序列的凝血因子。它是单链糖蛋白,在正常人血浆中的浓度为150~200mg/L[1]。凝血酶原属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被磷脂膜表面形成的因子Ⅹa、因子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条件下贮存的血浆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笔者观察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浆中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XII、XI、IX、VIII、X、VII、V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结果显示XII因子最稳定,在不同条件下保存其活性不变,凝血酶原、因子X也较为稳定。VIII因子最不稳定,在32℃条件下保存6小时,其活性只相当于取血即刻试验结果的48%,24小时后其活性仅剩5%。在室温(20℃)与冰箱(4℃)内保存6小时和24小时则分别为94%、30%和95%、29%。V因子活性也不稳定,出现了同样的变化。结果还显示APTT和PT不能敏感地反映因子的减少,只能作为凝血系统的筛选指标,即APTT和PT延长可反映因子活性减低,但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轻度、中度因子活性减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因子Ⅴ是相对分子质量为 330× 10 3 的单链糖蛋白 ,被因子Ⅹa或凝血酶裂解活化为因子Ⅴa。因子Ⅴa做为一个辅因子与因子Ⅹa、Ca2 和磷脂组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遗传性因子Ⅴ缺乏症在 1947年首先由Owren报道 ,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最近我们发现 1例遗传性因子Ⅴ缺乏症患者 ,现报道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患者 ,女 ,43岁。自幼经常有自发性鼻出血 ,月经量较多。 10年前拔牙后持续出血 40d ,经输血与新鲜冷冻血浆后方止。 7年前行人工流产后出血时间较长。患者父母为姨表兄妹近亲婚配 …  相似文献   

13.
Quebec血小板疾病(QPD)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粘膜出血。其实验室特点为血小板轻度或中度减少,α颗粒内多聚素(multimerin)缺乏、血小板第V因子(FV)活性降低,肾上腺素不能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升高。此病需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和其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纤溶抑制剂是目前唯一可能控制本病出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口服抗凝剂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口服抗凝剂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准化曾淑燕,张端伟,余展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rnbintime,PT)是监测口服抗凝剂治疗最常用的方法,因它可以综合地反映因子II,VII和x的血浆水平 ̄[1]。目前国内仍应用PT来调整药物剂量,当凝血酶...  相似文献   

15.
妊高征前列环素、血栓烷和抗氧化剂水平||(ChenG,etal.EXCMed[Section10],1994;65:23)1.测定25例健康非孕妇女、36例血压正常孕妇和35例妊高征(PIH)孕妇血浆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  相似文献   

16.
血浆凝血因子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探讨不同条件下贮存的血浆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笔者观察了不同温度,不同时保存的血浆中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XII、XI、IX、VIII、X、VII、V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XII因子最稳定,在不同条件下保存其活性不变,凝血酶原、因子X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凝血过程中有三种反应 ,磷脂起重要作用即 :①组织因子(TF) -活化因子VII ,激活因子IX和因子X ;②活化因子IX与因子VIII ,激活因子X ;③活化因子X与因子V激活凝血酶原。所谓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L) ,可抑制磷脂与因子X、凝血酶原结合 ,干扰凝血活酶形成 ,致凝血障碍 ,使磷脂依赖性凝血试验如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蝰蛇毒凝血时间 (RVVT)延长。aPL可分为狼疮抗凝物质 (lupusanticoagulant ,LA )和抗心磷脂抗…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血浆因子VIII和IX凝血活性的研究张学军,徐世荣,姚尔固,李玉秀,郭辉我们对4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VIII:C、IX:C进行测定,发现VIII:C对AL病情和出血倾向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材料和方法1观察对象1.1正常对照组:20名...  相似文献   

19.
白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除涉及感染、炎症等急性期反应外,对T、B细胞的发育、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均有很重要的作用[1]。自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IL-6水平增高被发现后,又发现IL-6血浆水平增高还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并且与DIC的严重程度、治疗反应和DIC是否伴有脏器损伤有关[2]。由于证实单核细胞表面可表达白介素6受体(IL-6R),而单核细胞又可分泌组织因子(TF),TF在DIC和其他血栓形成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3]。本文就IL-6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中TF表…  相似文献   

20.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fibrinolysisinhibitor,TAFI)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经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激活后,具有抑制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本文就TAFI的基因及其蛋白质,TAFI抑制纤溶活性的机制以及凝血因子XI,V和活化的蛋白C对TAFI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