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9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CT确诊,并在伤后24h内行心电图检查,第7、14、21天复查。结果:GCS评分13~15分患者中有32.3%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8~12分患者中有78.5%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7分患者中百分之百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随着颅脑损伤病情的稳定好转而心电图异常也随着好转者占96.7%。结论:心电图异常对估计心脏损害、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颅脑损伤后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提示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心电图的变化。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即行心电图描记,3天、1周及2周时复查。结果22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188例出现心电图异常(82.46%),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26例(67.02%),中型组51例(27.12%),轻型组11例(5.8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电图改变在2周内随着伤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变化,且损伤程度越重,心电异常率越高。心电图改变可反映急性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程度,为临床早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程度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观察60例急性颅脑损伤心电图的改变。结果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71.7%的患者(43例)有异常心电图改变,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心室复极异常和心律失常。结论提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越重,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急性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CH)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与出血部位、脑损害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以了解患者由CH 引起的心脏功能改变.方法:对304例经CT扫描确诊的、排除合并基础性心脏疾病的急性CH患者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组,并对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CH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67.1%(204/304),且ECG的异常改变与出血部位的不同密切相关,而与脑损害的严重程度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但心功能的异常改变与脑损害的严重程度在对预后的影响上保持一致,P值均小于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可以引起患者心功能的异常改变,且该改变与脑出血的部位不同密切相关,并与脑损害的严重程度一起共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而心功能的异常改变与腩损害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接诊的2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192例(87.27%),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改变等,16.36%(36/220)的患者同时存在2种以上异常心电图表现。不同昏迷程度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不同,昏迷程度越重者,心电图异常率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可呈现不同类型的异常改变,患者昏迷程度越重,心电图异常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4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和血压、心率的变化。左室高电压、Q-T 间期延长、T 波及S-T 段异常是急性颅脑损伤后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Q-T 间期延长似乎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如果患者能安全渡过急性期,则本组79.3%病例的异常心电图可消失。急性颅脑损伤后,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在本组病例中均超过39%。据信,急性颅脑损伤后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主要系交感神经递质释放增多所致。同时讨论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异常心电图和高血压的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辛列棠  刘斌  杨亮 《吉林医学》2012,33(6):1250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心电图变化,探讨脑心综合征的机理及预后。方法:分析颅脑外伤入院的重型患者36例心电图,统计归类。结果:心电图异常31例(86.1%),正常5例(13.9%)。异常类型以ST-T改变、心律失常、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为主。脑损伤程度与心电图异常程度成正比。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心电图异常系脑血管、脑组织急性广泛损伤、脑血循环障碍、颅压升高,导致心脏应激反应,产生脑心综合征,心肌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造成急性重症脑损害后心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447例急性重症脑损害后出现心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率为78.3%,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电图改变可在2周内随着脑损害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造成急性重症脑损害可致心脏异常变化,心电图改变可反映急性重症脑损害后心肌损害程度,为临床早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辉平 《当代医学》2011,17(11):107-10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200例的心电图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对脑出血病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并且随脑出血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对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要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CPK(血清肌酸磷酸酶)变化及心电图改变。方法:对78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血清CPK含量在伤后10天内作动态观察及心电图改变,来判断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脑外伤早期即出现CPK含量升高,1天达到高峰,且重型组血清酶含量明显高于轻中型组。三组间心电图均有改变,且重型组心电图发觉的发生率远高于轻中型组。结论:脑外伤后有一定程度的心肌损害,表现为血清CPK含量的活性改变,也可诱发交感神经递质释放增多引起心电图改变,通过观察CPK变化及心电图改变可判断损伤的程度及预后指标估计,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西宁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CG资料。结果: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76例(58.5%)出现ECG异常。ECG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异位心律失常及传导异常改变。ECG异常与脑梗死部位、病情程度及预后有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CG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的157例各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分析其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后继发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可随脑血管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并对脑血管病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对高龄、高血压病等具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J波与严重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例严重颅脑损伤伴发心电图J波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心电图J波出现的同时伴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室速、室颤,体温调节失常2例.结论:严重颅脑损伤可诱发心电图J波出现,可因低血压、心律失常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50例健康者进行血糖动态监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死亡率呈正相关;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严重,预后不良。结论:血糖水平动态监测可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对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颅脑外伤患者心肌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了解急性颅脑损伤所致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18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分为轻型组(37例),中型组(58例)和重型组(90例),全部病例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动态ECQ检查,1周后复查,并于入院即刻检测心肌酶谱及血清肌钙蛋白I。结果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伤后出现多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总发生率为78.4%,在入院24hR表现显著,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改善(1周后为38%);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CK、CK-MB、LDH、HBDH及CTnI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与其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的132例各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分析其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后继发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具有可逆性,可随脑血管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恢复,对判断脑血管病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对高龄、高血压病等具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296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和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29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96例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改变者235例,约占79.4%.结论 ,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脑出血性疾病比脑缺血性疾病对心脏的影响大,心电图异常可随脑血管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并对脑血管病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测定64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入住ICU6小时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分析比较各研究分组间上述凝血指标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T、APTT及D-dimer异常在各型急性颅脑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血小板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死亡组PT、APTT较生存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较生存组明显增高(P<0.01),两组间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及D-dimer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其中PT、APTT、D-Dimer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尿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尿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3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100例健康者进行血糖、尿素动态监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尿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死亡率呈正相关;血糖、尿素水平愈高,病情愈严重,预后不良。结论:血糖、尿素水平动态监测可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对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秦建武  史晓靖 《当代医学》2009,15(31):60-6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99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发病类型及GCS评分分组,分别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128例,占总数的64.32%;其中有81例(63.28%)同时发生心肌酶学的改变。心脏的异常改变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合并心脏改变的患者死亡率高。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应重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