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0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膀胱肿瘤患者(8例)的关于手术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前访视、术前用物准备、手术设备布局管理、术中体位管理、术中洗手配合、术中体温管理及耗材管理等情况.结果: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手术时间为361(325~410)min,术中出血量为110~230ml,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9~13d,均顺利出院.结论:完善的手术配合流程、合理的机器设备布局、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确保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顺利进行,促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做好术前宣教、腹腔镜术后护理、鼓励早期进食及活动、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舒适度、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自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开展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其中男18例,女4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5 h,平均出血量为362 ml,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12~10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7例,其中与肿瘤相关死亡5例。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在具有腹腔镜技术的综合医院开展是可行的,其并发症较少及具有较好的新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结合穴位敷贴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膀胱癌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ERAS组50例,围手术期实施ERAS相关的治疗;ERAS+穴位敷贴组50例,在ERAS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敷贴治疗。记录两组病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指标,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腹胀持续时间及腹胀程度。结果 ERAS+穴位敷贴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腹胀持续时间分别是(1.56±0.36)天、(3.02±0.38)天、(4.80±0.56)天、(5.40±0.48)天和(3.23±0.52)天,ERAS组病人分别为(2.25±0.52)天、(3.77±0.42)天、(5.58±0.64)天、(6.70±0.36)天和(5.00±0.6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RAS组中,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5天时病人腹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RAS+穴位敷贴组中,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5天病人腹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时,ERAS+穴位敷贴组病人的腹胀程度轻于E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病人,在ERAS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敷贴治疗,可有效的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480、450和420min,出血量分别为400、750和330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6、62和78h,引流管于术后8~15天拔除。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13和15d,术后4周拔除单J管。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无尿瘘、肠瘘或肠梗阻等发生。随访3~6个月,肾功能正常,无肾积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等。结论: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安全可行,但手术难度大,需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后方可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68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ERAS组与对照组,ERAS组围手术期采取ERAS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次手术率及病死率。结果:ERAS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腹腔引流管与尿管拔除时间、疼痛、住院费用、身体质量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胰瘘与腹腔出血情况、再手术、再入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措施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以及开放手术下膀胱根治性切除+Bricker回肠膀胱术的围手术期资料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 人组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Bricker回肠代膀胱术的132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开放手术者69例,行腹腔镜手术者57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者6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3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和盆腔引流管拨管时间比较无差异.开放组手术时间[398(360,450)min]低于腹腔镜组[435(390,510)min](P =0.011),而机器人组手术时间[338(330,480)min]与开放组和腹腔镜组之间无差异.机器人组出血量[300(200,375)ml]低于腹腔镜组[700(400,1 200) ml](P =0.043)和开放组[1 200(800,2 000)ml](P<0.001),腹腔镜组出血量低于开放组(P=0.003).机器人组术中所输红细胞量(0 U)低于开放组[6(4,7.5)u](P =0.001),与腹腔镜组[2(0,4)U]无差异,而腹腔镜组术中输红细胞量低于开放组(P<0.001).术中输血浆量3组总体存在差异(P=0.040),但两两比较无差异.机器人组术后住院时间[11(10,19.5)d]少于开放组[19(14,23)d](P =0.027),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15(13,20)d]与开放组及机器人组比较,均无差异.3组间肿瘤TNM分期、淋巴结阳性率及病理分级均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间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Clavien-Dindo评分对并发症进行分级,3组并发症分级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 Bricker回肠膀胱术具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2例经改良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为12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改良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予及时疼痛护理,高质量管道护理、尿管牵引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1例术后2d出现谵妄,1例术后3d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术后4d出现淋巴漏,经及时治疗治愈。结论在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重视肠道及脐部皮肤准备,高质量的管道护理及系统的新膀胱功能训练,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行腹腔镜下手术作为观察组,40例行开放手术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新膀胱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控尿率、膀胱内压、膀胱容量、剩余尿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肠梗阻、尿瘘、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排尿困难、切口感染等;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37.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新膀胱功能良好、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a-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患者男性,64岁,膀胱镜检膀胱内多发性占位,CT检查无远处转移。手术采用3臂2辅助孔,da-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体外开放手术下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原位双U形回肠代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330min(包括体位摆放及da-Vinci机器人到位30min),其中全膀胱切除180min,原位膀胱术120min。手术失血量800ml,输红细胞600ml,血浆300ml。术后病理: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第10天拔除双侧输尿导管,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尿控良好。结论 da-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机器人将复杂的盆腔腹腔镜手术变得简单易行,提高了手术的精细度和灵巧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保留腹膜完整性,对患者术后库痛、胃肠功能恢复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中,根据腹膜破损及修复情况设计为腹膜完整组和腹膜非完整组,其中腹膜完整组30例,腹膜非完整组37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库痛时间、镇痛剂应用时间、保留胃管时间、排便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等参数。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鹰痛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保留胃管时间、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肠梗阻(3.3%,22.0%)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保留腹膜完整性不影响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可以减轻术后库痛、有利于术后肠道恢复及降低肠梗阻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手助腹腔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1例,其中利用手助操作通道的切口行回肠膀胱术24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7例;并观察围手术期的恢复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31例手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45~530 min,平均365.7 min;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50.9 ml.其中3例需输血,输血率为9.7%.术后进食时间为2~15 d,平均4.3 d.住院时间平均19.7 d(9~83 d).术后6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占19.4%.3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1~38个月),2例回肠膀胱切口疝,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肺部转移及局部复发并全身转移各1例,带瘤生存.肿瘤转移死亡1例,猝死1例.其余27例无瘤存活.结论 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在复杂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手术难度,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的患者60例,根据前后顺序分为2组(n=30),多模式镇痛组和对照组。多模式镇痛组的镇痛方案具体为:(1)帕瑞昔布钠的静脉使用;(2)腹横肌平面阻滞;(3)无阿片类药物的静脉镇痛泵。对照组只使用传统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M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多模式镇痛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发生率、追加止痛药及追加止呕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多模式镇痛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减轻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技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促进肝胆外科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8 年8 月—2020 年10 月在我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8 例,随机分为外治组156 例,对照组152 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ERAS 理念,外治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治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疼痛评分、住院天数、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外治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行肝脏手术及胰腺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外治技术联合ERAS 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例膀胱肿瘤的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予以对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病情稳定,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充分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以及恢复期代膀胱功能的训练,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术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对32例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4 ~60个月,平均34个月,均原位排尿,未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肾功能正常,无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结论 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创伤较小、术野清晰、操作方便、淋巴清扫彻底.原位回肠代膀胱通过负压和尿道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原位排尿,发生尿路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的概率低,不失为膀胱根治性切除后尿流改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围手术处理方法不同分为非ERAS组和ERAS组,每组49例。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QoR-40总分)、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和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ERAS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非ERAS组明显缩短(P0.05);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10.2%)低于非ERAS组(30.6%)(P0.05);术后第3天两组间QoR-40总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7天,ERAS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非ERAS组(P0.05);术后第3、7天,ERAS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优于非ERAS组(P0.05)。结论:ERAS策略可有效促进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维护细胞免疫稳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统计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104例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手术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27 min,平均出血量478 mL,接受输血者16例(15.4%),平均输血量41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9 d。尿流改道方式上,Bricker回肠膀胱术68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36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7.1%(49例),包括肠梗阻、尿路感染、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为肠梗阻,尿路感染等,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63(51~74)岁。5个套管针法先行腹腔镜手术:游离输尿管后分侧清扫盆腔淋巴结;男性患者切除膀胱及前列腺,标本通过腹壁小切口取出;女性患者切除膀胱、子宫及双附件,标本经阴道取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下腹正中4~8cm切口,将回肠拉出切口外,游离40~50cm回肠,剖开后W形折叠缝合形成贮尿囊;插入法植入双侧输尿管。16例患者在直视下进行新膀胱尿道吻合。6例缝合腹壁切口后重新开启气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结果: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4.5~9h,平均6.3h;出血量400-1200ml,平均529ml。术后1~3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新膀胱平均最大容量约398ml。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愈浸润性膀胱癌可行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1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NM分期为T2aN0M07例、T3aN0M03例、T3bN0M01例,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五点穿刺法置入腹腔镜,手术方式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结果本组11例均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5~8h,平均7h;出血150~450ml,平均3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d,2例出现漏尿,均在14d内消失。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病例控尿情况均较理想,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输尿管扩张、肾积水,2例代膀胱残余尿>100ml,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是膀胱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开放性手术和经腹腔镜手术两种,与开放性手术比较,经腹腔镜手术虽具有诸多优势,但仍有必要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更为合理的手术步骤、技巧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