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原组54例和血栓抽吸组51例。尿激酶原组在血栓抽吸后经抽吸导管于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20mg;血栓抽吸组只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情况、出血事件及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尿激酶原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和心肌灌注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11.1%∶29.4%,P=0.027;13.0%∶33.3%,P=0.013),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92.6%∶76.5%,P=0.029),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3.7%∶19.6%,P=0.013),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血栓抽吸联合重组尿激酶原冠脉内注射与单纯血栓抽吸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减少术后MACE发生,且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08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PCI治疗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279例,其中80例经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62例通过指引导管冠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脉溶栓组),65例行血栓抽吸后通过血栓抽吸导管靶血管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治疗组),72例直接PCI治疗(直接PCI组)。观察4组患者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与慢血流或无复流相关的临床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后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组患者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低于另外3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OR=2.986,95%CI:2.160~4.129,P0.001)、BMI(OR=1.698,95%CI:1.416~2.036,P0.001)及直接PCI(OR=7.255,95%CI:2.492~21.123,P0.001)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栓抽吸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OR=0.224,95%CI:0.061~0.829,P=0.025)是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血栓抽吸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可降低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技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142例ACS患者随机行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形术(PCI)(59例)及PCI+血栓抽吸术(83例)。观察患者术中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MACE发生情况。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EMI患者行常规PCI组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50.0%和38.1%;血栓抽吸+PCI组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8.3%和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在常规PCI术中联合血栓抽吸能降低术中无复流几率,减少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血栓抽吸导管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中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河北省保定涿州市医院收治的138例拟行PCI术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3组:替罗非班Ⅰ组(46例):血栓抽吸+经抽吸导管于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PCI,替罗非班Ⅱ组(46例):血栓抽吸+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对照组(46例):血栓抽吸+PCI。分析治疗后3组患者血流恢复情况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PCI术后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替罗非班Ⅰ组TMPG 3级比率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无复流比率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慢复流比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替罗非班Ⅰ组血流恢复情况好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ST段回落指数(STR)50%比率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均较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提前,替罗非班Ⅰ组肌钙蛋白Ⅰ(cTnI)峰值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均0.05)。PCI术后7 d,替罗非班Ⅰ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P均0.05)。PCI术后1月,替罗非班Ⅰ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于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恢复冠脉血流,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同时降低MACE发生率,有助于改善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疗效的不同,探讨减少冠状动脉血栓负荷和改善心肌灌注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因STEMI就诊,接受直接PCI的206例患者。根据直接PCI过程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直接PCI组、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比较各组在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ST段50%回落率、TIMI帧数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单纯直接PCI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术后TIMI血流帧数和最高导联ST段50%回落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TIMI血流0~1级患者比例更高(P<0.05);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单纯直接PCI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术后TIMI血流帧数,最高导联ST段50%回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心脏超声示LVEF,LVDd以及住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联合血栓抽吸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大面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发病12 h内的急性大面积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并急诊冠脉造影,试验组应用IABP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对照组单纯血栓抽吸后行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IABP并发症及术后4 w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TMP明显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 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均<0.05)。结论急性大面积STEMI患者急诊PCI前应用IABP联合血栓抽吸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增加冠脉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 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 vs 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 vs (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 vs 23.33% P=0.029).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非选择性血栓抽吸、选择性血栓抽吸与常规PCI 3种治疗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连续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共314例,分为常规PCI组、选择性血栓抽吸组、非选择性血栓抽吸组3组.比较3组治疗术中慢血流发生率、术后TIMI计帧分级(帧)、平均使用球囊数、术后1 wEF、术后3个月EF.结果 3组术中慢血流发生率分别是17.39%(8/46)vs 4.83% (9/186) vs 2.43% (2/82),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大大减少(P<0.05);TIMI计帧数(帧)明显减少[(23.52±6.15)vs(21.87±3.58)vs(20.50±3.39),P<0.001],非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慢血流发生方面优于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和不进行血栓抽吸,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又优于不进行血栓抽吸.3组第1周射血分数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5):3组3个月射血分数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01):3组使用球囊数量逐渐减少.结论 STEMI直接PCI中,非选择性血栓抽吸与选择性血栓抽吸、常规PCI相比,不仅能有效降低慢血流现象发生,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而且改善患者预后,在STEMI的患者中应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智  唐强  陈学智  史振涛 《心脏杂志》2010,22(6):891-892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对于血栓病变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靶病变相关血管(target-related artery,TRA)血栓负荷的患者48(男35,女13)例,年龄(58±8)岁,随机分成试验组(血栓抽吸+PCI,n=25)与对照组(直接PCI,n=23)。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CAG资料,对比两组患者PCI术中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17%,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冠脉有血栓负荷病变进行血栓抽吸可以明显改善ACS患者IRA远端的前向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脉血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心内科急诊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8例被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联合治疗组(接受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每组64例。比较两组术后冠脉血流分级,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情况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3级比例显著高于替罗非班组的(82.8%比67.2%,P=0.041)。PCI术后3d,与替罗非班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清CK-MB[(62.25±14.36) U/L比(38.92±10.25) U/L]和cTnT[(0.32±0.07) ng/ml比(0.21±0.05) ng/m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3个月后,与替罗非班组比较,联合治疗组LVEF[(52.36±7.64)%比(58.13±7.75)%]显著提高,LVEDd[(55.42±9.28)mm比(51.36±7.27) mm]显著减小,MACE发生率(23.4%比9.4%)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以显著改善PCI术后STEMI患者冠脉血流和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血栓抽吸术对比,探讨冠状动脉内逆向精确溶栓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01至2015-12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介入中心确诊急性STEMI并行直接PCI术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逆向精确溶栓术组(逆向溶栓组,n=60)和血栓抽吸术组(血栓抽吸组,n=63),其中血栓抽吸组有3例患者因未能完成血栓抽吸术而被剔除出组。主要终点为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及术后60~90 min内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比例;主要安全终点为住院期间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出血发生率。结果:(1)逆向溶栓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1.7%vs 15.0%,P=0.008),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比例及超声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65.0%vs 45.0%,P=0.028;(50.7±8.6)%vs(46.7±8.3)%,P=0.0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脑卒中及TIMI出血事件。结论 :同血栓抽吸术相比,冠状动脉内逆向精确溶栓术在急性STEMI患者行直接PCI术中应用具有相似的安全性,但可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并能改善左心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EMI行直接PCI术患者124例,术中使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的56例患者做为观察组,以同期行常规直接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做为对照组。评估PCI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及矫正的TIMI帧数(cTFC)、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直接支架置入率、PCI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TnT)峰值、PCI术后7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和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CI术后即刻TIMI 3级及TMPG 3级血流比例更高(分别为94.6%∶80.9%,91.1%∶73.5%,P<0.05);cTFC帧数更少[(44.1±16.7)帧∶(57.1±23.1)帧,P<0.01];无复流发生率低(5.4%∶19.1%,P<0.05);直接支架置入率高(21.4%∶8.8%,P<0.05);PCI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高(85.7%∶67.6%,P<0.05);CK-MB和TnT峰值低[分别为(172.4±45.6)U/L∶(201.7±39.5)U/L,(5.46±1.82)ng/L∶(6.59±1.97)ng/L,P<0.01];PCI术后7dLVEF高[(56.3±7.8)%∶(52.7±6.8)%,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MACE少于对照组(14.3%∶2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I术后3个月内MACE亦少于对照组(26.8%∶44.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减少心肌坏死,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8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被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41例,应用抽吸导管后再行PCI),直接PCI组(45例,直接行PCI),观察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PCI后血栓抽吸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PCI组(4.9%∶11.1%,P0.05),ST段回落率(66.67%、75.61%)、LVEF[(54.02±8.93)%∶(49.23±9.12)%]均优于直接PCI组(P均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老年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同时开展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照组在PCI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研究组术后即刻TIMI3级血流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研究组、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后研究组、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PCI术中同时开展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能够促进血管再通,改善心肌灌注,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发表于2000年1月至2013年7月关于血栓抽吸术对STEMI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冠脉TIMI 3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ST段回落大于50%、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以及有无再发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为11篇,包括1 376例患者,其中单纯PCI治疗727例,PCI治疗+血栓抽吸术649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PCI相比较,PCI治疗+血栓抽吸术冠脉TIMI 3级比率高(OR=2.46,95%CI 1.663.65,P<0.001),ST段回落大于50%比率高(OR=6.30,95%CI 3.223.65,P<0.001),ST段回落大于50%比率高(OR=6.30,95%CI 3.2212.33,P<0.001),心肌灌注显影分级高(OR=2.78,95%CI 1.8912.33,P<0.001),心肌灌注显影分级高(OR=2.78,95%CI 1.894.07,P<0.001),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OR=0.40,95%CI 0.274.07,P<0.001),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OR=0.40,95%CI 0.270.59,P<0.001),再发心绞痛比率低(OR=0.28,95%CI 0.080.59,P<0.001),再发心绞痛比率低(OR=0.28,95%CI 0.080.97,P=0.045)。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提高单纯PCI临床治疗效果,改善STEMI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逆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直接PCI组(A组)、血栓抽吸+PCI组(B组)、PCI+冠脉内正向溶栓组(C组)及冠脉内逆向溶栓+PCI组(D组),每组各30例。比较4组基线资料、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2 h ST段回落率(STR)≥50%的比例、无复流/慢血流(NR/SF)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TnI)和B型利钠肽(BNP)峰值。记录随访3个月的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及TIMI出血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D组与A、B、C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2级发生率、CTFC、NR/SF发生率、cTnI及BNP峰值显著降低,术后2 h STR≥50%的比例、LVEF显著升高(P<0.05);(2)随访3个月D组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显著低于A、B、C组,且LVEF显著升高(P<0.05);(3)随访3个月,4组TIMI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诊断为STEMI、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33例,随机分为冠脉及静脉内注射小剂量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组(治疗组,67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66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情况、术后9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减少,心肌灌注情况改善、90天MACE下降(2.9% vs.12.1%,P<0.05).而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88例诊断为ACS并行急诊PCI的老年T2DM患者,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计数(c TFC)方法评价冠脉血流分为正常血流组(156例)和慢血流-无复流组(32例),分析GGT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的血清GGT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49±18)U/L vs.(31±13)U/L,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GT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呈正相关(r=0.389,P0.01)。血清GGT与PCI术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MACE独立相关(分别OR=1.093,95%CI:1.058~1.129,P0.01;OR=1.047,95%CI:1.012~1.082,P0.05及OR=1.058,95%CI:1.028~1.089,P0.01)。结论老年T2DM并发ACS患者血清GGT水平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相关,血清GGT可能是预测冠脉风险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因STEMI行直接PCI治疗患者98例,其中单纯行血栓抽吸48例(血栓抽吸组),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50例(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1)住院期间,与血栓抽吸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2.3±0.6)级比(2.7±0.3)级]、TIMI血流3级率(72.9%比90.0%)、术后90min ST段50%回落率(52.1%比74.0%)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术后无复流明显降低(18.8%比4.0%,P=0.038);(2)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血栓抽吸组明显提高[(58±6.3)%比(51±5.6)%,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既可有效减轻STEMI患者冠脉内的血栓负荷,又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联合血栓远端注射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58例,其中28例经血栓抽吸导管于血栓远端注射替罗非班后即刻行血栓抽吸+PCI治疗(治疗组),另外30例直接行血栓抽吸+PCI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院内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率更高(P=0.024)、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更低(P0.001),治疗组CK-MB峰值(P=0.018)、c Tn I峰值(P=0.004)、hs-CRP峰值(P=0.026)更低。两组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63)、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P=0.195)、术后再发心肌梗死率(P=0.147)、靶病变血运重建率(P=0.312)、心源性死亡发生率(P=0.084)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P=0.747)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血栓远端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改善STEMI患者术后疗效,且不增加主要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