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原组54例和血栓抽吸组51例。尿激酶原组在血栓抽吸后经抽吸导管于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20mg;血栓抽吸组只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情况、出血事件及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尿激酶原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和心肌灌注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11.1%∶29.4%,P=0.027;13.0%∶33.3%,P=0.013),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92.6%∶76.5%,P=0.029),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3.7%∶19.6%,P=0.013),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血栓抽吸联合重组尿激酶原冠脉内注射与单纯血栓抽吸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减少术后MACE发生,且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治疗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PCI且术中应用血栓抽吸的高血栓负荷STEMI病人175例。依据术中是否应用尿激酶原冠状动脉溶栓分为血栓抽吸组(111例)和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64例)。收集病人基线临床资料和急诊PCI术资料,并记录院内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年龄小于血栓抽吸组(P<0.05)。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血栓抽吸组(12.5%与25.2%,P<0.05)。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院内及术后12个月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血栓抽吸组(P<0.05)。两组病人院内及术后12个月内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再发心肌梗死、新发缺血性卒中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12个月,两组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可改善高血栓负荷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源性死亡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发表于2000年1月至2013年7月关于血栓抽吸术对STEMI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冠脉TIMI 3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ST段回落大于50%、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以及有无再发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为11篇,包括1 376例患者,其中单纯PCI治疗727例,PCI治疗+血栓抽吸术649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PCI相比较,PCI治疗+血栓抽吸术冠脉TIMI 3级比率高(OR=2.46,95%CI 1.663.65,P<0.001),ST段回落大于50%比率高(OR=6.30,95%CI 3.223.65,P<0.001),ST段回落大于50%比率高(OR=6.30,95%CI 3.2212.33,P<0.001),心肌灌注显影分级高(OR=2.78,95%CI 1.8912.33,P<0.001),心肌灌注显影分级高(OR=2.78,95%CI 1.894.07,P<0.001),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OR=0.40,95%CI 0.274.07,P<0.001),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OR=0.40,95%CI 0.270.59,P<0.001),再发心绞痛比率低(OR=0.28,95%CI 0.080.59,P<0.001),再发心绞痛比率低(OR=0.28,95%CI 0.080.97,P=0.045)。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提高单纯PCI临床治疗效果,改善STEMI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因STEMI行直接PCI的患者212例,根据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分为血流正常组和慢血流/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史、血液生化指标、心脏超声资料及PCI资料,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慢血流/无复流的最佳截断点。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患者共47例(22.2%),与血流正常组相比,慢血流/无复流组患者糖尿病病史和吸烟史的比例均较高(P均0.001),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P=0.002)、同型半胱氨酸(P0.001)、纤维蛋白原(P=0.006)、N末端脑钠肽前体(P=0.004)均较高,肌酐清除率(P=0.008)较低,对比剂用量(P=0.018)较多,手术时间(P0.001)较长,血栓抽吸(P=0.008)、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0.007)、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P=0.014)比例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OR=3.676,95%CI:1.893~6.244,P=0.002)、吸烟史(OR=2.843,95%CI:1.902~5.632,P=0.005)、GRACE评分(OR=3.676,95%CI:1.893~6.244,P=0.002)、同型半胱氨酸(OR=5.133,95%CI:2.314~19.943,P=0.001)和纤维蛋白原(OR=3.684,95%CI:2.106~14.988,P=0.009)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GRACE评分预测慢血流/无复流的最佳截断点为129.5分(AUC=0.629,敏感度75.0%,特异度45.5%),同型半胱氨酸的最佳截断点为13.8μmol/L(AUC=0.823,敏感度77.8%,特异度86.8%),纤维蛋白原的最佳截断点为2.13 g/L(AUC=0.622,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47.1%)。结论糖尿病病史、吸烟史、GRACE评分、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预测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联合血栓远端注射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58例,其中28例经血栓抽吸导管于血栓远端注射替罗非班后即刻行血栓抽吸+PCI治疗(治疗组),另外30例直接行血栓抽吸+PCI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院内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率更高(P=0.024)、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更低(P0.001),治疗组CK-MB峰值(P=0.018)、c Tn I峰值(P=0.004)、hs-CRP峰值(P=0.026)更低。两组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63)、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P=0.195)、术后再发心肌梗死率(P=0.147)、靶病变血运重建率(P=0.312)、心源性死亡发生率(P=0.084)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P=0.747)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血栓远端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改善STEMI患者术后疗效,且不增加主要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降低急诊PCI后无复流/慢血流的方法。方法:急诊PCI病人分两组:常规PCI组(49例),出现无复流/慢血流后予以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或血栓抽吸导管处理;预处理组(30例)在球囊扩张前予以替罗非班和/或血栓抽吸预处理。结果:预处理组未出现无复流/慢血流;与常规PCI组比较,预处理组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明显降低(10.2%比0,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预防性使用替罗非班和/或血栓抽吸可以明显降低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术对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冠脉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超急性期STEMI且行PCI术的患者100例,根据PCI过程是否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组(48例)和常规PCI组(5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PCI术中慢血流/无血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一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血栓抽吸组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15.38%比2.08%)及术后随访一年临床MACE总发生率(42.31%比16.67%)均显著降低(P分别=0.020,0.005)。结论:血栓抽吸术可显著减少超急性期的STEMI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同时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一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4-10至2016-05符合入选标准的共21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慢血流或无复流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2级]43例和正常血流组173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HR预测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的最佳切点值及其评判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外,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R是否可作为STEMI患者介入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血流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组MHR明显较高(18.6±9.8 vs 10.9±5.5,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MHR是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危险因素(OR=2.22,95%CI:1.58~3.28),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MHR是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5,95%CI:1.01~2.38);ROC曲线计算MHR预测慢血流或无复流的最佳切点值为13.3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4%和70.5%,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95%CI:0.646~0.822)。结论:MHR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内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心肌灌注、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发表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文章,1 893例受试者;Meta分析显示,尿激酶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7,95%CI:0.39~0.57,P0.00001);尿激酶原组出血风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8,95%CI:0.90~1.53,P=0.23);尿激酶原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3级获得率(RR=1.12,95%CI:1.06~1.20,P=0.0003)、心肌灌注3级获得率(RR=1.19,95%CI:1.06~1.34,P=0.003)和血栓积分0~1分获得率(RR=1.45,95%CI:1.15~1.83,P=0.002)高于对照组;尿激酶原组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9,95%CI:0.32~0.73,P=0.0005);尿激酶原组LVEF高于对照组(MD=1.85,95%CI:1.38~2.32,P0.00001);尿激酶原组LVEDD低于对照组(MD=-1.57,95%CI:-1.89~-1.24,P0.00001)。结论:冠状动脉内靶向应用尿激酶原能提高STEMI急诊PCI患者靶血管和心肌灌注水平,降低梗死后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和预后,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AMI患者340例,均行急诊PCI,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直接行PCI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TIMI分级)、心肌灌注水平(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内的死亡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心肌灌注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则明显减少;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再梗死、目标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内的死亡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 A)水平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无复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3例,PCI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Ly A水平。根据PCI后是否有心肌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n=24)和复流组(n=69)。心肌无复流定义为:在没有解剖性狭窄及血管痉挛的情况下,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2级。结果:24例(25.8%)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心肌无复流。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PLy A水平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LR是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8,95%CI:1.15~3.29,P=0.02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当PLR大于118.4%时,PLR预测急诊PCI术后心肌无复流发生的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63.2%,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521~0.908,P=0.042)。结论:PLR可能是一种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心肌无复流发生独立而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因STEAMI住院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5)。采用逐步筛选法选取自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17.0%。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间入院收缩压、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置入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Hg(OR=1.019,95%CI:1.006~1.032)、合并2型糖尿病(OR=3.016,95%CI:1.984~3.245)、肌钙蛋白T峰值(OR=1.664,95%CI:1.242~1.845)、发病-再灌注时间(OR=2.988,95%CI:1.545~3.345)、球囊扩张次数(OR=1.864,95%CI:1.545~3.345),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88例诊断为ACS并行急诊PCI的老年T2DM患者,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计数(c TFC)方法评价冠脉血流分为正常血流组(156例)和慢血流-无复流组(32例),分析GGT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的血清GGT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49±18)U/L vs.(31±13)U/L,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GT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呈正相关(r=0.389,P0.01)。血清GGT与PCI术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MACE独立相关(分别OR=1.093,95%CI:1.058~1.129,P0.01;OR=1.047,95%CI:1.012~1.082,P0.05及OR=1.058,95%CI:1.028~1.089,P0.01)。结论老年T2DM并发ACS患者血清GGT水平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相关,血清GGT可能是预测冠脉风险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血栓抽吸导管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中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河北省保定涿州市医院收治的138例拟行PCI术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3组:替罗非班Ⅰ组(46例):血栓抽吸+经抽吸导管于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PCI,替罗非班Ⅱ组(46例):血栓抽吸+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对照组(46例):血栓抽吸+PCI。分析治疗后3组患者血流恢复情况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PCI术后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替罗非班Ⅰ组TMPG 3级比率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无复流比率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慢复流比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替罗非班Ⅰ组血流恢复情况好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ST段回落指数(STR)50%比率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均较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提前,替罗非班Ⅰ组肌钙蛋白Ⅰ(cTnI)峰值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均0.05)。PCI术后7 d,替罗非班Ⅰ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P均0.05)。PCI术后1月,替罗非班Ⅰ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于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恢复冠脉血流,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同时降低MACE发生率,有助于改善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术后出现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PCI的女性患者178例,其中无复流组40例(TIMI 0~2级),正常血流组138例(TIMI 3级)。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无复流组术后LVEF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50.4±9.4)%vs(55.0±9.7)%,P=0.016],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12.5%vs 3.6%,P=0.032)。无复流组糖尿病、血管近段病变、多支病变和病变血管数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术后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近段病变(OR=2.177,95%CI:1.025~4.622,P=0.043)和病变血管数(OR=1.750,95%CI:1.085~2.821,P=0.022)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患者的预后较差。血管近段病变、病变血管数可能是女性患者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发病在12h内的1059例STEMI患者给予急诊PCI,收集患者的临床、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PCI术后,根据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原因。结果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组患者118例。正常血流组941例,无复流发生率为11.14%。研究共纳入63个指标,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年龄、症状至PCI时间、谷草转氨酶、氯吡格雷使用情况、干预病变数、狭窄程度及血栓负荷与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具有相关性(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年龄(OR=1.04,95%CI:1.02—1.06)与血栓负荷(OR=1.72,95%CI:1.07~2.76)可作为预测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与血栓负荷可作为预测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联合血栓抽吸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大面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发病12 h内的急性大面积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并急诊冠脉造影,试验组应用IABP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对照组单纯血栓抽吸后行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IABP并发症及术后4 w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TMP明显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 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均<0.05)。结论急性大面积STEMI患者急诊PCI前应用IABP联合血栓抽吸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增加冠脉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仅行PCI;观察组患者于PCI前行血栓抽吸,待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血栓影后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校正的TIMI帧数(c TFC),PCI前及PCI后1周心功能指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及c 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TMPG优于对照组,c TFC少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周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血清BNP、Tn 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术前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共纳入83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PCI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LA水平。PLA具体分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和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无复流定义为在没有解剖性狭窄及血管痉挛的情况下,冠脉TIMI血流分级≤2或TIMI 3级且心肌呈色分级(MBG)≤2级。结果:共计19例STEMI患者(23%)发生无复流。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术前PNA(76.5±13.3)和PMA(90.3±5.2)水平显著升高(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PNA(OR=1.179,95%CI:1.035~1.342,P=0.013)和PMA(OR=1.248,95%CI:1.040~1.498,P=0.017)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表明PNA(AUC=0.881,95%CI:0.809~0.952,P0.001)、PMA(AUC为0.794,95%CI:0.699~0.889,P0.001)对无复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结论:术前高水平的PNA和PMA可能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疗效的不同,探讨减少冠状动脉血栓负荷和改善心肌灌注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因STEMI就诊,接受直接PCI的206例患者。根据直接PCI过程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直接PCI组、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比较各组在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ST段50%回落率、TIMI帧数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单纯直接PCI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术后TIMI血流帧数和最高导联ST段50%回落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TIMI血流0~1级患者比例更高(P<0.05);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单纯直接PCI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术后TIMI血流帧数,最高导联ST段50%回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心脏超声示LVEF,LVDd以及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