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作者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adr型PreS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经特异性试验后,用于扩增正常人肝细胞中多聚人白蛋白受体(PHSAr)基因转录产物。结果:RT-PCR及RNA-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而相应骨骼肌总RNA扩增结果呈阴性,提示乙型肝炎病毒PreS2区与PHSAr基因外显子序列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同时表明PHSAr基因在肝组织中处于表达状态,而对HBV不敏感的组织如骨骼肌则不表达。该研究结果与其它HBV-PHSAr研究相比,进一步证实了PHSAr在HBV感染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献血员HGV与HBV及HCV混合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西安地区献血员中庚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献血员342例血清中的HBsAg和抗-HCV,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检测HGV-RNA。结果发现在西安地区HBsAg与抗-HCV均为阴性的献血员中HGV-RNA,阳性率为3.50%(7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其扩增产物的直接测序技术对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前C和C区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根据ayw亚型HBV基因设计的引物能够扩增2.2.15细胞中HBVDNA扩增产物位于221-298碱基对之间,而对adr亚型HBVDNA无扩增作用,说明PCR扩增是特异性的,所测到的132个碱基序列与awy1亚型HBVDNA完全符合,提示2.2.15细胞中HBVDNA属a  相似文献   

4.
多重PCR扩增HBVDNA,HCVRNA和HDVRNA方法的建立阎小君,肖乐义,李陕区,苏成芝,郭晏海(全军基因诊断技术应用研究所西安710033)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中图号Q523乙型肝炎病毒(NBV)和丙型...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和30例非肝病患者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PHC组Hcv-RNA(+)为27%明显高于对照组(7%)(P<0.05),而PHC组HBvM(+)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23%)(P<0.01);PHC组HBV-M(+)和HBVM(一)时HCV-RNA结果无差异(P>0.05).提示广西PHC发病与HCV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E2和乙型肝炎病毒(HBV)preS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HBVpreS和HCVE2蛋白基因,并将二者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其转入COS7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瞬时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E2-preS融合蛋白基因包括了全长的HBVpreS和HCVE2蛋白基因,嵌合基因长度约1.6kb表达载体在COS7细胞表达出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和精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PCR及其产物的酶联杂交定量分析技术。方法:(1)常规PCR法扩增HBV DNA质粒和血清HBV DNA,引物(SP1,SP2)为一对HBV DNA S区基因特异引物,扩增片段长319bp,SP2的5′端用生物素修饰。扩增条件经过严格优化组合,以最大限度减少非特异片段,包括引物二聚体产生。设定5个不同梯度的HBV DNA外参照管,制作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囊膜蛋白2HVR1 c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HCV流行株高变区1(HVR1)的特点。方法:对来自山东(SD)、上海(SH)两地患者血清RNA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HCV囊膜蛋白2基因片段,用PCR直接测序法对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扩增片段(命名为P388)对应于日本HCV-J株序列核苷酸1439 ̄1826位(氨基酸位371 ̄498);(2)中国人HCV HVR1位于氨基酸位384 ̄410,与发表的HCVⅡ型HV  相似文献   

9.
对60例已排除甲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抗-HEV、抗-HEV-IgM、HDV-Ag、抗-HDV-IgM,抗-HDV、抗-CMV-IgM及抗-EBV-IgM,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RNA。结果表明:13.3%(8/60)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61.7%(37/60)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  相似文献   

10.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丙肝病毒核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0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疑是丙型肝炎(HCV)患者血清标本,用HCV基因5'非编码区引物作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扩增产物为260bp,结果显示52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阳性,18例阴性,阳性率为74.2%。10例助血员血样HCV-RNA均为阴性。经Southernblot分析,阳性PCR产物为HCV-RNA所特异。作者认为,采用高保守区核苷酸序列引物作套式PCR检测HCV-RNA,可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前S(前S1和前S2)及S区的基因突变模式和基因分型,为从病毒因素探讨HBV母婴传播免疫阻断失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血清HBsAg阳性且HBV-DNA≥105 IU/ mL的孕妇41 例,提取血清HBV-DNA,靶向设计HBV各基因型的前S及S区通用引物, 经PCR 扩增测序进行序列分析, 检测和分析前S及S区基因的突变情况,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①在 41 例样本中, 共有29例( 70.73%)样本存在前S1、前S2及S区基因突变,突变方式以碱基置换为主;前S1、前S2及S区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为8.96%9.88%和3.24%,前S1和前S2区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S区(P < 0.05)。②对41例样本根据S区点突变的特点进行基因分型及同源树簇集分析,结果B基因型22例,C基因型19例,两基因型在全S区的基因突变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C两基因型分别形成独立的簇集,簇集间同源性<90%,但簇集内B、C两个基因型的同源性分别达96%和95%。【结论】 ①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 前S及S区的基因突变普遍存在,突变形式以碱基置换为主,突变频率以前S1和前S2区常见,S区则相对稳定;②不同HBV基因型间同源性差异较大,按HBV不同基因型分别进行前S和S区基因突变模式的分析将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在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自18例慢性患者血清中分别扩增前C/C基因、P基因逆转录酶区(RT)、HBV全S区、X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克隆人pGEM Teasy质粒,挑选81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除外大段缺失突变的克隆,来源于同一患者前C/C区、RT区、全S区、X区和全基因组不同克隆之间的碱基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0%-99.1%、98.7%-99.3%、97.5%-100%、93.0%-98.20A,和96.6%-97.5%。前C区A83点突变、C抗原内部缺失较为常见,缺失突变、终止替换突变、短序列的插入或缺失突变造成的移框突变在各个区域中均可检出,X基因(核心蛋白启动子区,CP)内部缺失突变不仅导致X蛋白羧基端的多样性,而且调控HBeAg的表达。编码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和缺陷病毒基因亦在患者外周血中。结论 多区域测序结果提示HBV慢性患者体内HBV呈现准种群共存,X区(CP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CP区的变异可能影响前C蛋白的表达,这些变异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病毒蛋白的氨基酸的替换突变表现的个体特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应用Dig-HBV DNA探针点杂交检测96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 DNA,同时检测其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Pre S_2。结果表明,HBV DNA与HBeAg及Pre S_2有着极为密切的平行关系。Pre S_2与HBV DNA阳性强度基本符合,Pre S_2可作为HBV复制的敏感指标。HBVDNA与抗HBc无直接关系,说明抗HBc仅能作为HBV感染的一项指标。抗HBe阳性,患者传染性低,但不排除其具有传染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即"乙肝五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EL ISA法检测457例HBsAg(+)血清,分析其"乙肝五项"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结果: 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有不同的相关性,其具有独立的检测价值。结论: 前S1抗原作为HBV感染、复制的指标较HBeAg更敏感,与乙型肝炎的活动性有关,对"乙肝五项"检测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热点突变与HBeAg存在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核心启动子 (BCP)区 176 2位和 176 4位热点突变对HBeAg存在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错配引物的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 90例不同HBeAg状态的HBV无症状携带者的HBVBCP热点突变。结果 :6 0例HBeAg阴性者中HBVBCP热点突变者 2 6例 (4 3.3% ) ,其中 2 0例伴有HBV前C区 (Pre C)区1896位热点突变 ;30例HBeAg阳性者中仅 3例 (10 % )出现HBVBCP热点突变 ;无HBVPre C区热点突变者中 ,19例HBeAg阴性者有 6例存在HBVBCP热点突变 (31.6 % ) ,2 8例HBeAg阳性者仅 2例有HBVBCP热点突变 (7.1% )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BVBCP热点突变在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较常见 ,且常伴有HBVPre C区 1896位突变 ,HBVBCP热点突变可能是HBeAg阴性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6.
siRN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在HepG2.2.15细胞中的复制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靶向HBV S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在HepG2.2.15细胞中对HBV病毒的复制与表达的抑制效应及其抗病毒活性.方法 设计并构建了两个靶向HBV S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S1和S2,随机设计的用于对照的非同源siRNA表达质粒S3.首先在HepG2.2.15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该siRNA表达质粒对HBV mRNA表达的抑制效应,接着在HepG2.2.15细胞中通过ELISA方法进一步枪测它们的抗病毒活性细胞上清液中HBV标志性蛋白HBsAg、HBeAg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siRNA表达质粒转染HepG2.2.15细胞后48 h,HBV S基因mRNA表达量下降64%~88%,HBsAg和HBeAg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60%~82%和56%~78%.S1+S2联合使用转染细胞中显著抑制HBV病毒的复制与表达的效率,而对照组S3无抑制效果.结论 发现靶向HBV S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能够在HepG2.2.15细胞中有效的抑制HBV病毒的复制与表达,并能够降低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水平.S1+S2联合使用转染细胞中可以显著抑制HBV的复制与表达的效率.RNAi可能成为防治HBV感染有效的全新的抗病毒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17.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_2抗原(Pre S_2)氨基酸顺序合成了P120-145多肽,制备抗血清,用于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Pre S_2,并研究了与HBV DNA及其他HBV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BeAg阳性77例,Pre S_2阳性74例(96.1%)。抗HBe IgM及PHSA-r阳性23例,血清Pre S_2阳性19例(82.6%)。HBV DNA阳性26例,血清Pre S_2阳性25例(96.2%)。说明血清Pre S_2阳性可以反映HBV复制。  相似文献   

18.
EXPRESSION OF HBV PRE S1 PEPTIDE IN E. Coli AND PRODUCT CHARACTER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 Pie S1 sequence is supposed to play an inaportajtt role in the infection of HBV. Presence of Pre S1/anti-Pre S1 in serum has valuable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y of Pre S1,Pre S1 sequence was overexpressed in E, coti as a fusion protein with MBP (Maltose-binding protein), and anti-Pre S1 antiserum was elicited in rabbits by Pre S1-NIBP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constructed from pMAL-cRI expressed the 106aa Pre S1 sequence at the C terminal of MBP by tae promoter. The resulting protein is about 54kD in size. Western-blot analysis confirmed its reactivity with antiserum derived from synthetic Pre S1 peptide and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 B (AHB). ELISA showed that Pre S1-MBP and Dane particles purified from AHB patient‘s serum reacted with antiserum against synthetic pie S1 peptide,and this reaction was specifically inhibited by synthetic Pre S1 peptide, ELISA also demonstrated that antiserum against Pre S1-MBP reacted with synthetic pre S1 puptide,but not with synthetic HCV puptide or HEV peptide.  相似文献   

19.
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Pre-S1抗原与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阳  邓少丽  府伟灵  文前军 《重庆医学》2003,32(12):1629-1631
目的 研究HBV C基因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与前S1(Pre-S1)抗原基因变异的关系,以及BCP基因变异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re—S1抗原,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 DNA,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检测BCP中nt1762A—T和nt 1764G—A的基因突变。结果 在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血清检测中,Pre—S1抗原阳性有65例,其中BCP阳性51例,BCP变异率为78.5%;Pre—S1抗原阴性有29例,其中BCP阳性23例,BCP变异率为79.3%。74例BCP基因突变血清中,55例(74.3%)的HBV DNA拷贝数超过了10^5 CPS/ml;而在20例非BCP基因突变血清中,只有6例(30%)的HBV DNA拷贝数超过了10^5CPS/ml。结论 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的存在与BCP的变异并无相关性,但BCP基因变异与HBV DNA拷贝数则成正相关,它们都可反映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愈后、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