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龙胆泻肝丸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方子,后世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黄芩、栀子、甘草三味,成为龙胆草、山栀、黄芩、木通、车前、当归、生地、柴胡、甘草、泽泻共10味药,用于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龙胆泻肝丸组方严谨,君臣佐使的配伍合理。 早在20多年前,《中药大辞典》(1977)就明确指出,“木通为木通科植物白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3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龙胆泻肝丸中木通来源由木通科木通替代关木通后,文献报道龙胆泻肝丸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17年10月国内医学期刊报道应用龙胆泻肝丸所致ADR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致ADR共计21例;以肾损害为主(20例);19例用药时间长达0.5~15.0年;19例肾损害ADR中所用仍可能为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1例多形红斑型药疹为含木通科木通的龙胆泻肝丸引发。结论:木通科木通组方的龙胆泻肝丸引发肾损伤的ADR减少,但仍有可能引发多形红斑型药疹和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ADR。  相似文献   

3.
木通的本草记载及其混乱品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木通 ,是古今常用中药之一。由于本草记载不同及各地用药习俗的差异 ,使木通、通草和通脱木长期混用 ,造成木通品种繁杂。经本草考证 ,木通的正品应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quinata(Thunb )Decne ;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a(Thunb )Koidz [ClematistrifoliataThunb ]和白木通Akebiatrifoliata(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Diels)Rehd 。木通科木通是自明代后专以木通为名的 ,但古代将一些藤蔓植物 ,具有通利功效的都称作木通 ,多种同名异物现象是造成木通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而与之混用的通草 ,正品应是五加科的通脱木TetrapanaxPa pyriferus(Hook )Decne 。木通科属不同其作用有较大的差别 ,毒副反应差异甚大。如近年报道 ,临床服用木通及含木通的“龙胆泻肝丸”致肾损害 ,以致肾功能衰竭的报道时有发生 ,引起广泛关注。就“龙胆泻肝丸”而言 ,处方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出 ,使用近千年 ,少有不良反应的记载和报道 ,原方所用木通应为木通科木通 ,而非今之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manshuriensisKom 和其它品种。要使这一古老的中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避免发生不应出现的毒副反应 ,澄清、辨明其木通正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郝近大 《中药材》2003,26(Z1):16-17
今年4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国药监注[2003]121号).其主要内容是:"为保证人体用药安全,解决历史上木通品种的混用问题,我局根据对关木通及其制剂毒副作用的研究情况和结果分析以及相关本草考证,决定取消关木通(马兜铃科)的药品标准.凡生产龙胆泻肝丸(含浓缩丸、水丸)、龙胆泻肝胶囊(含软胶囊)、龙胆泻肝颗粒、龙胆泻肝片的企业务必于2003年4月30日前将处方中的关木通替换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2002年增补本中收载的木通(木通科),其他国家标准处方中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品种务必于2003年6月30日前替换完毕."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家汪昂于《医方集解》收载三首龙胆泻肝汤,现在临床应用较多的一首来源于《和剂局方》[1],方由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木通、泽泻、车钱子、生甘草等十味药物组成(为便于和下述新龙胆泻肝汤区别,称为旧龙胆泻肝汤)。但是由于木通来源混杂,品种繁多,教材与药典的误导,特别是现代关木通产量大,市场占有率高等原因,从而临床应用本方时木通也就自然选用关木通,导致临床应用本方时出现了全球声讨的“中草药肾病”的不良报道[2],严重威胁了中草药在世界的信誉,当然也秧及国内,限制本方的应用。国家已经发出通知停止生产含有关木通的任何…  相似文献   

6.
卞文伯 《光明中医》2002,17(5):47-49
龙胆泻肝汤为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剂 ,由龙胆草、柴胡、黄芩、木通、车前子、山栀、泽泻、生地、当归、甘草等 1 0味组成 ,方出《医方集解》 ,为临床医家所习用。此外 ,《景岳全书》有较本方少栀子、黄芩、甘草的七味龙胆泻肝汤 ,亦大同而小异 ;又有仅少柴胡的薛氏龙胆泻肝汤 ,主治肝经湿热之囊痈、下疳、便毒、小便涩滞。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之龙胆泻肝汤则较 1 0味方少柴胡而多连翘、黄连、大黄 ,主治玉茎患疮、便毒、悬痈、小便赤涩 ,或久溃不愈之候、验之临床对不少因湿热引起的男性前阴病疗效肯定。近两年来 ,运用本方参以西药…  相似文献   

7.
李淑文  尚晓明 《中成药》1994,16(11):45-46
龙胆泻肝汤临床引伸应用概况唐山工人医院药材科(063000)李淑文唐山工人医院内科尚晓明龙胆泻肝汤方剂出自《医宗金鉴》为金元时李柬垣所创,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等10味药组成,此方具有泻肝火,清湿热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丸(汤)为清泻肝胆实火、湿热的著名方剂。自问世以来,历代医家因其功效卓著,沿用至今,长盛不衰。笔者就其方药组成及功用方面,作粗浅考略。龙胆泻肝丸系由龙胆泻肝汤改变剂型,制成本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90年版)规定的标准处方(《药典》方)为:龙胆草120g,柴胡120g,黄芩60g,栀子(炒)60g,泽泻120g,关木通60g,车前子(盐炒)60g,当归(酒炒)60g,地黄120g,甘草(蜜炙)60g。  相似文献   

9.
龙胆泻肝汤在五官科临床应用举隅武平县医院(364300)邬凤岩龙胆泻肝汤方出李东垣《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尾、生地、柴胡、甘草等10味药组成。笔者在五官科临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龙胆泻肝丸是中医治疗肝胆实火、三焦湿热的良药。但是近年来不断有龙胆泻肝丸可致慢性肾损害的报道,认为龙胆泻肝丸内木通含有“马兜铃酸”,而马兜铃酸被实验证实可致慢性肾损害,故要求临床停用,淘汰龙胆泻肝丸。  相似文献   

11.
郑海岚  沈再朗 《中草药》2005,36(6):954-955
中草药一向被人们误为无不良反应的药物,许多药物广告也这样误导宣传。但据有关资料表明仅2000—2002年北京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就收到龙胆泻肝丸含关木通在内的药物不良反应80多例,有关医学刊物的文献检索,其中因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害者累计数为157例。1病因分析据关木通及其复方制剂的肾毒性病例的临床观察,认为关木通的肾毒性可能与超量、长期、不辨证服用有关。国内现有3种不同科属的木通,即木通科木通、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而引起肾损害的主要是含马兜铃酸成分的关木通。由于品种混用,误将关木通当木通使用。木通从临床…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首载李东垣《兰室秘藏》,由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组成。《医方集解》收载该方,增加了黄芩、山栀子、甘草三味药。该方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丸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利 《河南中医》2006,26(6):75-75
龙胆泻肝丸来源于古代名方《医方集解》,本方成份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水道排除;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调和诸药之效,以使标本兼顾.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该药除用于高血压、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尿路感染等证的治疗外,现在也常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他一些慢性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朱青  程明 《江西中医药》2005,36(9):55-56
龙胆泻肝丸是中医传统名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等组成.主要适应证是:由肝胆实火引起的头晕目眩、目赤口苦、胁痛、耳聋、耳肿,肝脾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淋浊、阴肿阴痒等.龙胆泻肝丸配方严谨,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但近年来国内出现多例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害的临床报道,引起医务界及患者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就龙胆泻肝丸的肾损害病例特点及肾毒性原因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复方配伍减轻关木通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单味关木通及其复方龙胆泻肝丸、导赤散对大鼠产生的肾毒性反应及严重程度.方法:大鼠分别给予含关木通4g/kg*d的关木通水煎液、龙胆泻肝丸水液、导赤散水煎液灌胃12周,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并对肾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龙胆泻肝丸与导赤散对大鼠造成的肾脏损害较单味关木通为轻.结论:复方配伍能够减轻关木通肾毒性.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丸是中医治疗肝胆实火,三焦湿热的良药。但是近年来不断有龙胆泻肝丸可致慢性肾损害的报道,认为龙胆泻肝丸内木通含有“马兜铃酸”,而马兜铃酸被实验证实可致慢性肾损害,故要求临床停用、淘汰龙胆泻肝丸。经过认真查找、分析有关文献和临床报道,我们认为,龙胆泻肝丸对肾功能的损害,很大原因是由于未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因人而治”的原则,“中药西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原方是主治肝经之病名方,其主要功效是泻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栀子、黄芩、当归尾、生地、甘草10味中药组成,临床多运用治疗内脏之病。笔者根据龙胆泻肝汤的方药组成以及功效,灵活运用治疗结节性斑带状疱疹、湿疹等皮肤病,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组方。具有清肝胆实火、去下焦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下注之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及现代药理学的发展 ,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科疾病的治疗。1 龙胆泻肝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黄晓莺等研究了龙胆泻肝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 ID-DM)伴高胰高糖素血症 (h GU G)患者的疗效。方法 :2 4位病例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保持原用西药达美康、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 ,加服龙胆…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方出《医宗金鉴》,由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车前子、甘草10味药组成。本方的主要功效是泻肝胆实火,清泄肝经湿热,故常用于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所致的头痛、目赤、耳聋、耳肿、黄疸、胁痛及淋浊等证。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治疗癫狂验案山东省聊城地区第四人民医院(252000)周传祥周坤吴亚冰关键词癫狂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出自《医宗金鉴》,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组成。全方具泻肝经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多年来,笔者用本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