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加异搏定序联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4例行开放性手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人,定期应用异搏定20mg MMC40mg 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保留2小时,每周1次,共6次。序联用BCG75mg 生理盐水40ml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此后用BCG150mg 生理盐水40ml每月一次,连续2年。并每隔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一次;2年以上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所有发现的可见病变均进行活检。结果:64例术后患者随访18~74个月,平均52个月,5例复发,21例灌注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较严重膀胱刺激症状,未见其它毒副反应。结论:丝裂霉素C加异搏定序联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74例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1)卡介苗(BCG)加丝裂霉素C(MMC)组(35例),MMC4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2)BCG组(39例),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结果随访6~36个月,BCG加MMC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8%,BCG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CG加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BCG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MMC)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5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MMC)2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2周BCG120mg加生理盐水60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3周MMC,术后4周BCG,依次类推,每周1次,两种灌注方法序联交替进行,灌注3月后复查行膀胱镜检,如无特殊发现改为2周1次,3月后再次复查膀胱镜。以后改为1月灌注1次,后改为3月1次,最后为半年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10月至4年,平均2.4年,肿瘤复发率为5.55%。结论:卡介苗与丝裂霉素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明显降低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免疫化学疗法在降低肿瘤复发率和延长无瘤生存率方面优于单用免疫药物或单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3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用丝裂霉素C(MMC) 4 0mg ,每周灌注 1次 ,共 6次后 ;再序联用卡介苗 (BCG) 15 0mg加白介素 - 2(IL - 2 ) 1.0× 10 5U ,每周灌注 1次 ,共 6次 ,此后每月灌注 1次 ,共 2年。结果 随访 2 4~ 30个月 ,平均 2 7个月 ,有效率达 93.3%。结论 MMC序联BCG加IL - 2膀胱内灌注能更有效地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MMC)与卡介苗(BCG)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MMC20 m加生理盐水40 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第2周BCG 100 mg加生理盐水40 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两种灌注方法序联交替进行,灌注3月后复查行膀胱镜检,如无特殊发现改为2周1次,3月后再次复查膀胱镜检;以后改为1个月灌注1次、3个月1次和半年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10个月至58个月,平均42个月,肿瘤复发率为7.14%。结论:丝裂霉素C与卡介苗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明显降低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免疫化学疗法在降低肿瘤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用免疫药物或单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杜信毅  李晓东 《医学争鸣》2005,26(14):1315-1317
目的:探讨α-干扰素(α-IFN)加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对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再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对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患者56例,于术后随机分为2组,组Ⅰ(30例)用α-IFN 300万IU 60 mgBCG,组Ⅱ(26例)用丝裂霉素C 40 mg,均溶于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6次后改为每月1次,共2 a.并在α-IFN加BCG组灌注前后检测尿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56例全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8(24~36)mo,α-IFN加BCG组再复发率为7%(2/30),显著低于丝裂霉素C组(42%,11/26)(P<0.01).α-IFN加BCG灌注后尿液中IL-2及TN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α-IFN加BCG膀胱灌注预防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再复发效果优于丝裂霉素C.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BCG80 mg加生理盐水40 ml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每月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3年,肿瘤复发率为15.15%。结论BCG对膀胱肿瘤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 2 3 6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2 0例 ,用丝裂霉素C 8~ 10mg加生理盐水 60~ 80ml行术中粘膜下注射 ,然后用丝裂霉素C10mg加生理盐水 3 0ml行术后膀胱内灌注 ;B组 116例 ,丝裂霉素C10mg加生理盐水 3 0ml行术后膀胱内灌注。每周 1次 ,8次后改为每月 1次 ,连续 2年半以上。结果 随访 6个月~ 6年 ,A组复发 12例 ,复发率为 10 .0 % ;B组复发 43例 ,复发率为 3 7.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4.18,P <0 .0 1。结论 丝裂霉素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疗效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  相似文献   

9.
谭文波  王杰  杨多  李仕堂 《四川医学》2005,26(7):767-768
目的观察膀胱癌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8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丝裂霉素40mg和BCG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内灌注。各灌注6次。以后每间隔2个月灌注1次,持续1年。结果随访14~72个月,平均46个月。肿瘤复塞率为10.4%。结论丝裂霉素和BCG交替膀胱灌注可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剂量卡介苗(BCG)、丝裂霉素C(MMC)交替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5月~2001年6月的4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的临床资料,2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应用卡介苗60mg、丝列霉素C 10mg交替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间歇3个月,再每月1次,持续12个月。其中Ta、T1期22例、T2期23例。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12~24个月,45例患中,共有2例复发,均为TURBt后T2病人,总有效率95.2%,无全身不良反应,仅2例应用BCG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小剂量MMC、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好、病人耐受性强、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和卡介苗(BCG)联合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11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表浅移行细胞癌,接受经尿道切除手术(TUR)。术后分为2组:A组为联合诱导组(59例),术后6h内及术后1周、2周分别行膀胱腔内灌注MMC,术后3周开始BCG诱导加维持膀胱腔内灌注治疗(BCG“6+3”疗法)。B组为单纯BCG组(51例),术后3周开始接受BCG“6+3”疗法。定期行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2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12—70个月,中位35个月随访,A组9例患者肿瘤复发(9/59,复发率15.3%),B组17例患者肿瘤复发(17/51,复发率33.3%),2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肿瘤进展发生率均低,差异不显著;2组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9.0%、35.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早期MMC膀胱灌注加BCG定期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且比较经济,未增加毒副反府发生率.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 《河南医学研究》2002,11(3):255-256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 (THP)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46例膀胱癌术后 (电切或局部切除 )并有随访结果的病例 ,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THP 3 0mg/3 0ml 1次 /周 ,连续 8次后改为 1次 /月 ,连续 10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46例术后患者平均获得 10 5个月的随访。无肿瘤复发 41例 (89 1% ) ,复发 5例 (10 9% )。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仅有 4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结论 :膀胱灌注THP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确有满意疗效 ,患者耐受性好 ,副作用小 ,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 10mg溶于 30ml生理盐水中膀胱灌注 ,每周一次 ,连续 10周 ;每两周一次 ,连续 10周 ;以后每月一次 ,维持 2~ 3年。结果  1年内复发 1例 ,2年内复发 1例 ,11例 3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羟基喜树碱用于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的膀胱灌注疗效确切 ,且副作用少而轻。今后应对其药代动力学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顺铂(PDD)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88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PDD和BCG交替组44例,PDD 60mg和BCG 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1个月交替灌注1次,持续2年;(2)BCG组44例,BCG 120mg每周膀胱灌注1次,连续6次,以后每1个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讠-7年,平均4年,PDD和BCG交替组复发率为9.1%,BCG组复发率为25%,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DD和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BCG灌注。  相似文献   

15.
王波  侯明晖 《齐鲁医学杂志》2002,17(3):198-198,201
目的:评价盐酸米托蒽醌(MTZ)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初步效果。方法:对23例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人,术后1周应用MTZ10mg 9g/L氯化钠注射液40mL行膀胱内灌注并保留1-2h,开始每周1次,连用8周,以后每月1次,连用8个月。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无复发病人。1例病人于灌注第4周出现白细胞下降,经治疗后好转 。余22例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结论:MTZ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初步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表柔比星(EPI)联合卡介苗(BCG)与单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膀胱移行上皮癌,病理结果Ⅰ~Ⅱ期的患者3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机分成联合组、单用组,每组18例。联合组术后第1周灌注EPI,第2周灌注BCG,每周交替使用灌注药物,共8次后,用BCG每月1次灌注,共8次;单用组术后每周灌注EPI,共8次后,用EPI每月1次灌注,共8次。比较两组治疗后3年内的膀胱肿瘤复发情况、药物治疗期间泌尿系感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方面,联合组与单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期间泌尿系感染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合组较单用组比较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PI联用NCG和EPI单用均具有良好的预防肿瘤复发效果,而EPI联用BCG可显著减少治疗期间的泌尿系感染和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术前术后灌注白细胞介素2(IL-2)加卡介苗(BCG)或丝裂霉素C(MMC)以及术中膀胱粘膜下,切缘注射IL-2或MMC治疗60例膀胱癌患者,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5~52mo,IL-2+BCG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MC组(P<0.05)。结论采用IL-2+BCG组的方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不同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小剂量(40mg)卡介苗(BCG)膀胱灌注与常规剂量(120mg)膀胱灌注比较,评价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分为三组。1组:常规剂量灌注组(BCG 120mg);2组:半剂量灌注组(BCG 60mg);3组:小剂量灌注组(BCG 40mg)。术后1周开始BCG+生理盐水5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术后每3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活检等随访监测,比较各组间膀胱癌的复发率及灌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1、2、3组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2%、14.3%、18.0%,2、3组分别与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vs1=0.02,P>0.05;χ23vs1=0.13, P>0.05)。1、2、3组膀胱灌注卡介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10%、6%,3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组(χ2=4.07,P<0.05)。结论小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等同于常规剂量,而灌注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