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院199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直肠癌Mile术后局部复发患者32例,现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直肠癌Mile术后局部复发诊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6~72岁,平均47岁.其中24例首次手术在我院行Mile手术,8例为院外行Mile手术怀疑复发转入.22例首次术后进行了FOLFOX4方案化疗,4例行口服卡培他滨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体表不同类型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自2006年至2008年,共收治体表不同类型血管瘤40例.其中7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12例弥漫型海绵状静脉畸形患者术中联合Nd:YAG激光照射;8例弥漫型海绵状静脉畸形患者行术前介入栓塞后联合手术切除治疗;6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局部硬化剂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7例混合性血管瘤行Nd:YAG激光照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治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术后复发3例,总有效率为92.5%.其中行手术切除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术中联合Nd:YAG激光照射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1例,术后复发2例;行局部硬化剂注射联合手术治疗的弥漫型海绵状静脉畸形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1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瘤,选择手术切除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术中Nd:YAG激光照射或局部硬化剂注射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 ,结合文献复习并进行讨论。结果 Dixon术后复发 17例 ,Miles术后复发 8例 ,经腹直肠切除结肠拉出术后复发 2例 ,经肛局部切除术后复发 2例 ;再手术中行Dixon术 3例 ,Miles术 14例 ,Hartmann术 5例 ,后盆腔脏器切除术 1例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 2例 ,局部姑息治疗 4例。结论 保肛手术指征不能过度放宽 ;注重直肠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 ;对局部复发病例应采取积极的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原因.方法:2005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胸腰椎GCT共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1~49岁,平均34.0岁,<30岁者7例,30~60岁者13例.病变位于胸椎13例,腰椎7例;病灶仅累及单节段脊椎15例,双节段1例,3个节段4例;均为Enneking S3期.15例为首次手术治疗,5例因复发而再次手术.行刮除术9例,经瘤包膜外彻底切除术7例,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4例.手术时间168~690min,平均440.5min;术中出血量为1050~8500ml,平均3286ml.术后放疗7例.采用卡方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术后GCT复发率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首次手术与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放疗与否的相关性.结果:3例失访,17例随访18~86个月,平均48.0个月.11例患者未见复发,6例患者局部复发.病灶累及胸椎者的术后复发率为3/11,腰椎为3/6;男性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9,女性为4/8;年龄<30岁者术后复发率为1/6,30~60岁者为5/11;首次手术治疗的术后复发率为5/13,因复发再次手术的复发率为1/4;手术时间<7h者复发率为4/6,≥7h者为2/11;术中出血量<3000ml者术后复发率为2/7,≥3000ml者为4/10;采用刮除术者术后复发率为6/7,采用经瘤包膜外彻底切除术及整块切除术者无复发,采用刮除术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术后放疗者复发率为5/7,未行放疗者为1/10.局部复发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受累节段、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未复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方式及术后放疗与否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GCT手术治疗后的复发与手术方式直接相关,整块切除或经瘤的包膜外彻底切除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阴囊Paget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阴囊Paget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随访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病理检查均为阴囊Paget病,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术后5个月~8年,2例术后2年死于全身转移,2例术后3年死于心血管疾病,1例术后4年死于肺癌,2例分别在术后2年和3年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余术后无复发.结论 阴囊Paget病应及早行皮肤活检确诊,及时阴囊局部广泛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病变浸润真皮层及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局部复发者可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病人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影响。方法 随访1995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手术治疗286例低位直肠癌,对保肛手术(SPO)与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指标、存活率和局部复发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保肛手术组160例,术后局部复发率10%,生存期24.4个月,5年存活率为61.6%;经腹会阴切除术(APR)组126例,术后局部复发率13.5%,生存期33,2个月,5年存活率为68.8%,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22)。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23)。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并不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的生存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分析172例各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病人的局部复发情况。结果:172例病人,局部复发21例(复发率12.2%),复发时间为术后3~22个月,平均10.3月,其中DukesA期为1例,B期为6例,C期14例。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12例。肿瘤远切缘距离2~3cm14例,3~5cm5例,5cm以上2例。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肿瘤分期、下切缘距离及其生物学行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低位Ⅰ期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Ⅰ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影响复发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低位Ⅰ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根治性手术138例,均按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手术原则进行;其中93例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45例行保肛手术;肿瘤局部切除术28例。局部复发率根治性手术者为5.1%(7/138),其中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组为6.5%(6/93),保肛术组为2.2%(1/45);局部切除术组为17.9%(5/28)。X^2检验显示,肿瘤分化程度(P=0.009)和手术方式(P=0.039)与局部复发相关。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为90.4%,保肛术组为95.5%。局部切除术组为82.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P=0.000)和局部复发(P=0.000)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00)。结论低位Ⅰ期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复发率低、预后好。局部切除术的选择应严格把握指征。  相似文献   

14.
98例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98例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的疗效。98例中,肿瘤下缘位于肛缘上4.5-8.0 cm。Dukes A期8例,B期54例,C期36例。肿瘤占据肠腔1/4-3/4,均无远处转移。98例采用Dixon手术,术中使用双吻合器26例,单吻合器72例。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骶前大出血,术后发生局限性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愈合。1年内无复发,2年内复发3例(Dukes C期),3年内复发12例,其中局部复发3例,其余均为远处转移。结论低位直肠癌采用保肛手术是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选择标准。探讨影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选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至2004年12月721例直肠癌外科治疗经验,肿瘤部位:直乙交界69例,直肠上段141例,直肠中段199例,直肠下段312例。经腹会阴切除手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227例,保留肛门括约肌(sphincterpreservationoperation,SPO)手术481例,其中Dixon手术449例;拖出保肛手术12例;“J”Pouch20例,Hartman手术13。SPO组与APR组比较:性别、年龄、肝脏转移、肿瘤长径、浸润深度、Dukes分期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有无合并低位肠梗阻、癌肿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侵犯周径、淋巴结转移以及根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治性切除660例,根治性切除率为91·54%,SPO481例,保留肛门率为66·71%,低位直肠癌中SPO为13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率43·69%(135/309)。手术死亡率0·42%(3/721),并发症发生率4·2%(30/721)。手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41%(39/721),SPO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5·00±6·87)个月;5年生存率为59·26%;AP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2·23±5·63)个月,5年生存率为42·3%。Longrank检验Chi-Sqare为18·14;P<0·001,Overallcomparisons检验Wilcoxon为22·42;P<0·001。结论:直肠癌在确保根治前提下首选SPO,低位直肠癌根据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及手术者经验选择SPO适应证。低位直肠癌中选择部分病例进行SPO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报告68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54例在扩大根治术基础上采用经肛门秋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保肛率占低位直肠癌的70.3%.54例保肛手术中上方淋巴结转移率52.4%,侧方转移率20.2%,下方转移率0%.转移度8.7%,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随访1~3年,未见局部复发,术后排便功能良好率占80%,说明低位直肠癌通过实施扩大根治术,保证盆腔无复发可能的前提下,实施保肛手术是可行的.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理论、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要点及远期效果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为直肠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6月间收治的535例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比较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局部复发的关系.结果 本组局部复发53例(9.9%),其中合并远处复发转移病例39例(7.3%).首次手术至复发时间4~54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P<0.001)、分化程度(P<0.001)、组织学分型(P=0.038)、有无淋巴结转移(P=0.023)、Dukes分期(P=0.045)、有无输血(P=0.001)和术中是否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原则(P<0.001)与肿瘤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有关;而手术方式(P=0.908)、肿瘤浸润深度(P=0.735)、肿瘤大体病理分型(P=0.562)、手术医生年资(P=0.171)和术后辅助化疗与否(P=0.772)与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输血情况、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术中TME的应用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有输血、肿瘤位置低、分化程度低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较易复发,术中严格遵守TME原则是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3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的适应证。方法结合文献分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5年1月至1997年8月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病人32例。结果26例做了术后放疗,3例做了术前放疗。5年生存率为(844±83)%(寿命表法)。总局部复发率为188%,高分化腺癌复发率125%(3/24),中分化腺癌375%(3/8)。T1期复发率179%(5/28),T2期复发率25%(1/4)。结论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适应证为:肿瘤局限于粘膜下层,病理为高分化腺癌,肿瘤直径≤4cm。  相似文献   

19.
�������г����Ƶ�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助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2000年间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24例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24例均为直肠腺癌。(2)24例直肠癌T0期2例,T1期8例,T2期14例。(3)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4)术后特异性并发症仅有1例,占4.2%。(5)有4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经局部切除治愈;另外3例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其中1例于术后3.5年固多发转移死亡。(6)本组直肠癌病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随访均超过2年,5年生存率为93.10%。结论 低位直肠癌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结合放疗的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20.
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75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收治的97例早期低位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Tis、T1和T2期病变者分别为28例、48例和21例;有17例(17.5%)患者出现复发,其中局部复发13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率15.5%;Tis、T1和T2期病变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1%、12.5%和33.3%:另有2例远处转移。局部切除术后复发时问为4~173(中位时间27)个月。肿瘤大体类型和T分期为局部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T2期病变者局部切除术后行和未行辅助治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4%和57.1%(P=0.127)。带蒂肿瘤、无蒂肿瘤和溃疡型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5%、13.7%和3/5。15例局部复发者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为59.6%。结论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T分期和肿瘤的大体类型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T2期病变局部切除后需行辅助治疗或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