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寻找新型的以细胞信号转导为靶点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根据先导化合物金雀异黄素的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类金雀异黄素衍生物:5-羟基-4'-硝基-7-取代氧基异黄酮.以氯苄为起始原料,经取代、硝化、Friedel-Crafts反应和环合,再与各种卤代烃反应;采用MINI法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抑制MDA-MB-435肿瘤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得到2类重要中间体:4'-硝基脱氧安息香和4'-硝基金雀异黄素(4-6)和 6个目标化合物,其中5-羟基-4'-硝基-7-甲氧基异黄酮(4-1)、5-羟基-4'-硝基-7-烯丙氧基异黄酮(4-2)、5-羟基-4'-硝基-7-对氯苄氧基异黄酮(4-3)、5-羟基-4'-硝基-7-苄氧基异黄酮(4-4)和5-羟基-4'-硝基-7-乙氧基异黄酮(4-5)为首次报道.除化合物(4-6)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外,其余化合物抗肿瘤活性都较弱.结论:在7位羟基上引入简单烃基不能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2-羟基查耳酮类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方法: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过4步反应得到13个5-哌啶基甲基-4-乙氧基-2-羟基-查耳酮类化合物。用MTT法检测13个目标化合物对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人白血病细胞株L1210、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等4种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以研究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合成了13个化合物,结构均经过H-NMR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这一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该合成路线反应温和、操作简便、对环境友好,目标化合物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金雀异黄素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7-取代酰氧基-5-羟基-4'-硝基金雀异黄素衍生物,并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以氯苄为起始原料,经取代、硝化、Friedel-Crafts反应和环合,再与各种酰氯反应得到8个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其结构;其中化合物5B(5-羟基-4'-硝-7-丙酰氧基异黄酮)体内外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0.017 mmol/L.结论: 金雀异黄素的4'引入硝基,同时7位丙酰化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硝酸酯类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O供体型甘草次酸硝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癌活性,寻找新型抗肿瘤候选化合物。方法:甘草次酸30-羧基通过各种连接基团与硝酸酯结合得化合物2a~2d,2a~2d的3位羟基经氯乙酰氯酯化后再与胺反应,产物成盐酸盐5a~5h)用MTT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定。结果:合成了12个目标化舍物,其结构均经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药理活性初筛结果显示,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癌活性。结论:化合物5c的抗肿瘤活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将二氢杨梅素和喹诺酮抗肿瘤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拼合,设计了一系列3-羟基-4-喹诺酮类化合物;以3,5-二甲氧基苯胺为原料,经还原氨化、弗克酰基化、微波促进闭环、BBr3催化脱甲基、Mannich反应等步骤制备得到16个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对肺肿瘤细胞株A549和NCI-H 460的增殖抑制活性。所合成的16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IR、MS、1H NMR确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个化合物对两种细胞株均表现出中等的抗增殖活性,化合物11b对NCI-H 46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初步构效关系表明:在3-羟基-4-喹诺酮结构的N-1位进入异戊烯基能显著地提高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莲藕中的白桦脂酸进行微生物转化,并对转化产物分离纯化,解析其结构特征,评价其抗肿瘤活性,以提高莲藕资源的利用率。方法采用HPLC-PDA法测定莲藕根茎不同部位白桦脂酸的含量;筛选具有转化作用的菌种,采用UPLC-Q-TOF/MS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析;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转化产物,NMR和MS法解析发酵产物结构特征;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结果莲藕不同部位(藕尖、藕肉、藕皮、藕节、藕尾)中白桦脂酸含量以藕节中最高,为0.621%,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转化白桦脂酸的菌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J18,该菌转化藕节中的白桦脂酸(1),获得2个转化产物,分别为3β-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 28-O-(4-oxy-4-oxobutanoic acid-4-O-β-D-glucopyranosyl)ester(2)和28-O-β-D-glucopyranosyl-3β-hydroxy-lup-20(29)-en-28-oate(3),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转化产物对A375、Hela、U251、SH-SY5Y和MCF-7等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结论通过微生物发酵从藕节中获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白桦脂酸转化产物,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枫桦Betula costata的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枫桦树皮中的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氯仿萃取相是枫桦活性部分,从中分离获得5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咖啡酸白桦醇酯(Ⅰ)、白桦脂醇(Ⅱ)、羽扇豆醇(Ⅲ)、白桦脂酸(Ⅳ)、白桦酮酸(Ⅴ)。这些化合物对Bel-7402、B16和A549肿瘤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莲藕中的白桦脂酸进行微生物转化,并对转化产物分离纯化,解析其结构特征,评价其抗肿瘤活性,以提高莲藕资源的利用率。方法?采用HPLC-PDA法测定莲藕根茎不同部位白桦脂酸的含量;筛选具有转化作用的菌种,采用UPLC-Q-TOF/MS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析;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转化产物,NMR和MS法解析发酵产物结构特征;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结果?莲藕不同部位(藕尖、藕肉、藕皮、藕节、藕尾)中白桦脂酸含量以藕节中最高,为0.621%,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转化白桦脂酸的菌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J18,该菌转化藕节中的白桦脂酸(1),获得2个转化产物,分别为3β-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 28-O-(4-oxy-4-oxobutanoic acid-4-O-β-D-glucopyranosyl) ester(2)和28-O-β-D-glucopyranosyl-3β-hydroxy-lup-20(29)-en-28-oate(3),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转化产物对A375、Hela、U251、SH-SY5Y和MCF-7等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结论?通过微生物发酵从藕节中获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白桦脂酸转化产物,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喜树碱20-O-β-胺基丙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opo Ⅰ抑制剂喜树碱β-胺基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抗肿瘤活性和血液稳定性,寻找高效低毒的肿瘤治疗药物.方法:通过喜树碱、9-硝基喜树碱和7-乙基喜树碱的20位羟基与丙烯酰氯反应得化合物1a~3a,然后与仲胺进行Michael加成,产物与盐酸成盐分别制得目标化合物1b~1e,2b~2e,3b~3e.采用MTT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4个瘤株KB,HT-29,HCT-8,Bel 7402的抗肿瘤活性测定.以化合物1b和1e为代表检测了目标化合物在人血液中的稳定性.结果:合成了12个新的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等确证.所有目标化合物都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7个化合物1b,3b,1c,3c,3d,2e和3e的抗肿瘤活性强于羟基喜树碱,化合物1c,3b和3d的抗肿瘤活性与喜树碱相当.与喜树碱相比,化合物1b和1e的血液稳定性从5.2%增加到66.6%和55.1%.结论:Topo Ⅰ抑制剂喜树碱β-氨基酸酯类衍生物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20位成酯增加在血液中的稳定性,且有利于降低毒性.化合物1c,3b和3d的活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土瑾乙酸C-18位进行结构改造,筛选出具有高效、低毒、水溶性好等优点的新型免疫抑制化合物。方法:将C-18 位还原为醇羟基,通过缩合酰化反应引入苯环、呋喃环、吡啶环羧酸,得到土槿乙酸C-18醇酯衍生物。经 MTT 法对小鼠 T、B 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和对小鼠正常脾细胞毒性体外细胞实验筛选。结果:合成得到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土瑾乙酸C-18醇酯衍生物B1-B10,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经1H-NMR, 13C-NMR, HR-ESI进行结构确定,并测定了其体外免疫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其中衍生物B2、B6、B7对 T 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强于土槿乙酸, 衍生物B6、B7 对 B 淋巴细胞抑制活性明显强于土槿乙酸。尤其是大多数化合物对正常细胞作用很弱,远低于阳性对照药,呈现高效低毒特性。结论:土槿乙酸C-18醇酯衍生物,引入呋喃环,抑制 T、B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引入具有共轭体系的呋喃环时活性更佳,并且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