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目的探讨IL-6、C-反应蛋白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CsA中毒时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动态监测68例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结果肾移植术前IL-6、C-反应蛋白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IL-6和c-反应蛋白分别于1及2周左右降至术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前1~3d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即有不同程度升高,抗排斥治疗有效后迅速下降。并发感染时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血清肌肝升高不明显,CsA中毒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结合临床动态监测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可做为辅助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细胞因子及受体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环孢素A(CsA)中毒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06例肾移植患者于肾移植手术前后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肾移植术前sIL-2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周内下降明显,2~3周趋于稳定.肾移植术前IL-6、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1周左右降至术前水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前1~3 d血清sIL-2R、IL-6、TNF-α即有升高,峰值出现在抗排斥反应治疗的当日,经MP、OKT3冲击有效后迅速下降,治疗无效者,持续在高水平.并发感染时sIL-2R、IL-6、TNF-α显著升高,与急性排斥反应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sA中毒时sIL-2R、IL-6、TNF-α变化不明显.结论:动态监测sIL-2R、IL-6、TNF-α可以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谷欣权  霞等 《吉林医学》2001,22(5):266-267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CsA中毒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变化 ,以探讨其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10 6例肾移植患者血清sIL - 2R活性水平于肾移植手术前后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肾移植术前sIL - 2R与对照组差别显著 ,术后 1周内下降明显 ,2周~ 3周后有所回升并趋于稳定。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前 1d~ 3d血清sIL - 2R即有升高 ,经MP、OKT3冲击有效后迅速下降。并发感染时sIL -2R显著升高 ,CsA中毒时sIL - 2R变化不明显。结论 :动态监测sIL - 2R可以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1个月内及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发生时血清hsCRP和肌酐(Cr)的浓度变化。并根据临床表现、检验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将受者分成肾功能稳定组、急性排斥组和感染组。结果 46例受者hsCRP于肾移植术后1~2 d内迅速升高并达峰值,7 d内降至正常范围(0~3 mg/L)。急性排斥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0.01)。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hsCRP在Cr升高前1~2 d就开始升高,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有效后hsCRP迅速下降。感染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0.01),而Cr水平同肾功能稳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hsCRP有助于早期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可对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有效性作出有益的提示,hsCRP可同Cr一起作为监测移植肾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尿液中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动态监测患者移植手术前后尿液中IL-6的浓度.结果 尿液中IL-6的浓度在肾移植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急性排斥反应前1~2天尿液中IL-6的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排斥治疗后迅速下降.结论 动态监测尿IL-6是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尿IL-6监测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尿液中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动态监测患者移植手术前后尿液中IL-6的浓度。结果尿液中IL-6的浓度在肾移植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急性排斥反应前1~2天尿液中IL-6的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排斥治疗后迅速下降。结论动态监测尿IL-6是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免疫抑制方案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根据肾移植术后所用免疫抑制方案将121例肾移植分为两组,CMP方案组:环孢霉素A(CsA) 霉酚酸酯(MMH) 泼尼松(Pred),CAP方案组:CsA 硫唑嘌呤(Aza) Pred,术后观察两组移植。肾功能,排斥反应发生频率及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和副作用。结果 术后CMP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CAP组,而排斥反应的逆转率却高于CAP组;术后半年内CMP组CsA用量低于CAP组CAP组肝肾中毒,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AP组,两组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肾移植术后CMP方案优于CAP方案;MMF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可以减少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在肾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Ⅳ型胶原(Ⅳ-C)动态变化在肾移植术后监测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1例肾移植患者血清Ⅳ-C浓度,观察不同病情状况时血清Ⅳ-C浓度的改变。结果显示:肾移植术前及术后动态测定血清Ⅳ-C浓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R)、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和感染,可作为肾移植监测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原因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182例肾移植受者及其供者术前血清抗CMV抗体,受者术后定期PCR法检测体内CMV DNA,对CMV DNA阳性的部分患者给予抗CMV治疗,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无论是供者还是受者,术前如血清抗CMV抗体阳性,受者术后发生活动CMV感染者明显增多,且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接受抗病毒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结论: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原因之一,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发生率、原因以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检测 182例肾移植受者及其供者术前血清抗CMV抗体 ,受者术后定期PCR法检测体内CMVDNA ,对CMVDNA阳性的部分患者给予抗CMV治疗 ,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无论是供者还是受者 ,术前如血清抗CMV抗体阳性 ,受者术后发生活动性CMV感染者明显增多 ,且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接受抗病毒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原因之一 ,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浆BNP、IL-6及CRP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浆BNP、IL-6及CRP水平,探讨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66例AM I患者溶栓前后和53名健康正常人血BNP、IL-6及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M I患者溶栓前血清BNP、IL-6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前后血清BNP、IL-6及CRP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检测AM 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BNP、IL-6及CRP水平变化,有利于观察溶栓疗效、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濮红梅  尹忠诚  刘秉成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70-1371,1419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聚砜膜分别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测定其透析前后的血浆IL-10、IL-6、hs-CRP的水平;同时选择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HFHD组、LFHD组透析前IL-10、IL-6和hs-CRP的血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F-HD组透析后IL-10、IL-6、hs-CRP的血浆水平与透析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FHD组透析后IL-10、IL-6和hs-CRP的血浆水平均显著高于透析前(P<0.05);HFHD组与LFHD组透析后IL-10、IL-6和hs-CRP的血浆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血浆IL-10、IL-6和hs-CRP水平的异常增高,HFHD未升高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是目前较好的血液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猪肢体多发枪伤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 12头猪枪击致伤双后肢,6h内彻底清创,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VSD治疗)。用ELISA法测定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中CRP和IL-6的含量。结果致伤前、伤后6h CRP和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CRP和IL-6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RP和IL-6含量分别在伤后48h、24h达高峰,实验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VSD治疗肢体多发枪伤可明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CHD)外周血中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R)组和常规加辛伐他汀治疗(R+S)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取外周血,健康对照(C)组仅采血1次。ELISA试剂盒测定IL-6和IL-10的含量,直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浊法测高敏C-反应蛋白(CRP)。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前,R组和R+S组患者血浆中IL-6I、L-10和CRP水平均高于C组。治疗后,R+S组患者血浆中IL-6和CRP含量降低,IL-10含量增加;R组治疗前后IL-6、IL-10和CR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各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HD患者处于免疫活化状态;他汀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该作用独立于其降脂作用之外,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洪巨  王寅  徐艳秋 《重庆医学》2011,40(5):471-472
目的 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行为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制作大鼠慢性心理应激模型,观察其行为的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其血清IL-2、IL-6和hsCRP的含量.结果 应激后大鼠旷场活动性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治疗组)和健康者50例(健康组)。对治疗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采集2组临床参数、龈沟液及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参数、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改善牙周局部临床指标及炎症状况,还能降低血清中hs-CRP水平,利于牙周炎的治疗及相关全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瘦素(LEP)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LEP的变化。结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血清中CRP、TNF-α、IL-6水平(P<0.05),而对LEP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血清中CRP、TNF-α、IL-6水平,提示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心脉颗粒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益心脉组6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益心脉颗粒;安慰剂组60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s-CRP、IL-6和IL-18水平。结果治疗后益心脉组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P<0.05);益心脉组较安慰剂组血清hs-CRP、IL-6、IL-18水平下降值更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益心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好,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和IL-18水平。  相似文献   

19.
董为民 《广西医学》2014,(3):294-29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血液 D-二聚体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其中44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3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12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M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S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107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对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2011年在我院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及原发性单纯高血压患者各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由计算机自动测出心率变异性时域各项指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及原发性单纯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较原发性单纯高血压患者更低,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重,发生心血管疾病高危程度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