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水平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该院心内科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208例,采集相关临床信息,并随访1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ST-2水平和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绘制不同sST-2水平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生存曲线,并比较不同回归模型对终点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以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为终点事件,高水平sST-2可显著升高终点事件的发生率(HR:1.57,95%CI:1.37~1.78,P0.05),且不同sST-2水平的心力衰竭患者其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sST-2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检测sST-2水平有助于判断该类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因AHF入住我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定义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心衰再住院治疗,根据患者检验结果计算PNI,分析其对AH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年内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P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PNI最佳截断值为46.35(95%CI:0.661~0.833),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66.2%。PNI≤46.35的营养不良组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是营养良好患者的3.44倍(95%CI:1.276~9.273,P=0.015)。此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是影响AHF患者1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低PNI评分与AHF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NI用于评估AHF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严重AHF患者168例,检测其血浆GDF-15水平,随访1年后绘制GDF-15水平预测严重AHF患者不良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Kaplan-Meier曲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GDF-15水平与严重AHF患者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GDF-15水平预测严重AHF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3 980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71.1%),以其为界值,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血浆GDF-15水平较高的AHF患者预后显著劣于GDF-15水平较低的患者(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血浆GDF-15水平每升高1 000ng/mL,严重AHF患者1年内死亡和再入院的风险将增加4.25倍[风险比(HR)=4.25,95%CI:1.93~19.29,P0.05]。结论较高的血浆GDF-15水平与严重AHF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HFpEF患者126例,检测入院时的LVMI水平,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急性心力衰竭相关死亡和再住院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绘制ROC曲线图分析LVMI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12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预后良好90例,预后不良36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NYHA分级、LVMI与HFpEF患者预后不良有关(OR分别=46.24、1.28、35.31、6.69、0.07,P均<0.05)。ROC曲线显示LVMI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2,最佳截断值为0.10,灵敏度为89.20%,特异度为66.30%。结论 HFpEF患者的LVMI均有明显提高,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对于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评估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确诊为AHF的老年患者150例,根据入院后90 d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患者全因死亡或再次因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非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RDW、NT-proBNP和其他参数的差异。利用SPSS 19.0和Medcalc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联合NT-proBNP对老年AHF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90 d内发生终点事件56例,终点事件发生率37.3%。包括AHF再入院47例,发生率31.3%;死亡9例,发生率6%。预后不良组RDW值高于非预后不良组[(13.6±1.2) vs.(12.5±1.3),P=0.000]。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RDW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80-0.823,P0.01),截断值为13.2%时的评估预后的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62.8%,阳性似然比为1.87,阴性似然比为0.48。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9(95%CI:0.608-0.762,P0.01),截断值为4878ng/mL时的评估预后的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61.7%,阳性似然比为1.77,阴性似然比为0.52。RDW联合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0.742-0.872,P0.01),评估预后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72.3%,阳性似然比为2.97,阴性似然比为0.25。两者联合较任何单一指标有更高的预后预测价值(P0.05)。结论:入院时RDW联合NT-proBNP可较好预测老年AHF90 d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关系。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共180例,均为该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HFrEF患者。以HFrEF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因心力衰竭入院为该研究终点,将所有患者分为再入院组(79例)与未再入院组(101例)。对比两组血清UA、CysC及galectin-3水平,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血清UA、CysC及galectin-3预测HFrEF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效能。结果 再入院组血清UA、CysC及galectin-3水平分别为(492.75±31.82)μmol/L、(1.84±0.20)mg/L、(44.35±9.87)ng/mL,相较于未再入院组的(423.47±26.58)μmol/L、(1.12±0.17)mg/L、(32.19±5.42)ng/mL更高(P<0.05)。再入院组高血压、心包积液以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10例,在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院内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NT-proBNP对老年髋部骨折死亡的预测价值,明确最佳截断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死亡23例(20.91%),生存87例(79.09%),23例死亡患者伤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18±3.16)d。生存组保守治疗、合并心肌损害、受伤7 d后治疗占比低于死亡组,且生存组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以大于最佳截断值347.503 pg/L时死亡风险更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心肌损害、治疗时机(受伤7 d后治疗)、治疗方式(保守治疗)以及血浆NT-proBNP(347.503 pg/L)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它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死亡风险越大,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在心血管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急性肺栓塞)患者风险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109例住院期间确诊的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及血气分析参数、住院期间病死率及随访1年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吸烟者比例、肌酐、肌钙蛋白-I、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升高组心率增快、收缩压降低,血糖水平、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HCO3-水平降低(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及随访1年病死率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24 h内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是心血管急症患者随访1年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51,95%CI:1.086~1.939,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脉血乳酸水平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714~0.944,P<0.001),最佳截断值为6.5 mmol/L,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6.0%;预测随访1年后死亡的AUC为0.759(95%CI:0.662~0.856,P<0.001),最佳截断值为3.2 mmol/L,灵敏度为56.0%,特异度为89.0%。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心血管急症患者风险评估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的自发性小脑出血(SCH)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接受非手术治疗的SCH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3分)和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4~6分);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72例(68.4%),纳入预后不良组33例(31.3%),其中死亡25例(23.8%)。入院GCS评分、入院后血肿扩大、入院血肿直径、后颅窝紧缩征和合并糖尿病是SCH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入院GCS评分的时间依赖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入院GCS评分12分为最佳截断值;入院血肿直径的时间依赖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入院血肿直径3.6 cm为最佳截断值。结论:入院GCS评分<12分、入院血肿直径>3.6 cm、入院后血肿扩大、出现后颅窝紧缩征及合并糖尿病,是影响非手术治疗SCH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的相关性,以及这2个指标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治疗好转出院时的成年急、慢性左心衰竭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出院时检测血NT-proBNP和超声E/e’,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出院时NT-proBNP与E/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与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随访1年,成年急、慢性左心衰竭210例60 d再住院率为30.95%,1年病死率为20.48%。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T-proBNP与E/e’呈高度正相关(P<0.001,R^2=0.994)。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694,最佳截断值为339 n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4%和53.10%;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02,最佳截断值为9.7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8%和53.79%。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11,最佳截断值为374 n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2%和67.07%;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27,最佳截断值为10.0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5%和58.08%。E/e’较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和1年病死率更有优势(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T-proBNP和E/e’呈正相关;出院时NT-proBNP和E/e’对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和1年病死率均具有预测价值,且E/e’较NT-proBNP预测价值略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serum cholinesterase, CHE)水平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DHF)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急诊入院的ADHF患者, 最终纳入研究244例, 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 依据CHE四分位数的第一和第三分位对患者分组并进行随访, 对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随访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恶化住院的复合终点, 次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或时依Cox回归或分层Cox比例风险分析识别主要和次要终点发生风险, 并构建临床、生物标志物和两者的复合模型。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CHE分组的生存曲线并比较其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HE水平和其他营养和预后指标的曲线下面积, 以识别复合终点事件。结果在350 (100, 683) d的随访期内, 158例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在调整了主要混杂因素的多变量Cox分析中, 胆碱酯酶水平与复合终点显著相关。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无论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首次住院至1年内死亡的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0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及院外随访1年情况,分为存活组790例和死亡组113例。观察低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90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总病死率为12.5%(113/903)。死亡组(n=113)的血脂水平、心率、心腔内径、射血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血尿酸、低钠血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与存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低钠血症患者86例,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9.5%(86/903)。与非低钠血症患者相比,低钠血症患者入院血压水平较低、NYHA心功能分级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较低(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钠血症患者院内病死率、随访1年内全因死亡及心力衰竭死亡风险均明显高于非低钠血症患者(P0.01)。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入院时低钠血症仍然是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访1年内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死亡(HR=2.458,95%CI 1.704~3.545,P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低钠血症是我国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及随访1年内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HFE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整体心脏功能,并初步探讨HFEI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CHF患者118例和非CHF患者21例,运用HFEI评分,进行心功能分级;对CHF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和因CHF恶化再入院.结果 CHF组HFEI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纽约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死亡组与再入院组HFEI高于无事件生存组;HFEI为心力衰竭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HFEI可作为综合评价CHF患者心功能的可靠指标,并可用于CHF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判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搜集入院24 h内血常规中RDW值,并计算APACHE Ⅱ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差别,评价RDW对ARDS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剖析其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2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RDW、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入院24 h内时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9,P0.05)。RDW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 0.827~0.964),灵敏度为0.860,特异度为0.862,截断值为14.15%;APACHEⅡ评分AU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CI 0.861~0.979),灵敏度为0.877,特异度为0.828,截断值为15.5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和APACHEⅡ评分能够作为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24 h内RDW及APACHEⅡ评分对判断ARDS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是评估预后的独立因子,且RDW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1周左右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二维超声结构、经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E峰、A峰、E波减速时间(DT),计算E/A;二尖瓣环侧壁和间隔壁的平均收缩期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计算Em/Am、E/Em.随访1年后将因心力衰竭而再入院者定为心力衰竭组(19例),其余为无心力衰竭组(83例),比较两组超声指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组Sm、Em低于无心力衰竭组(P<0.05),E、E/Em大于无心力衰竭组(P分别<0.05和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E/Em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E/Em≥12对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77.1%.结论 E/Em有助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进行危险分层,增加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急性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合并铁缺乏(ID)的老年住院患者出院前静脉应用蔗糖铁的安全性和远期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8月—2019年5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科因急性HFrEF住院且合并ID的老年患者140例,出院前随机给予蔗糖铁(n=72)或安慰剂(n=68),测量并评估2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第6、12、24、36、52周的血红蛋白、铁蛋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等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衰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并在治疗开始后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蔗糖铁组和安慰剂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蔗糖铁组有40例(55.6%)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复合终点,安慰剂组58例(85.3%),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累积心血管死亡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蔗糖铁组18例(25.0%),安慰剂组18例(26.5%),P=0.83]。蔗糖铁组有34例(47.2%)患者发生心衰再入院,安慰剂组有45例(66.2%),蔗糖铁组累积事件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2)。蔗糖铁组患者累积首次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elta中性粒细胞指数(DNI)在急诊科急性肺栓塞患者28 d病死率预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2016-12-2017-12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发病症状与持续时间、入院时的基本生命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重点关注患者入院时DNI,随访观察患者28 d的生存情况;比较相关指标在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差异,利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DNI与急性肺栓塞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其预测的诊断价值,包括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等;应用Kaplan-Meier分析,绘制高DNI组和低DNI组的累计风险曲线。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28 d病死率是9.30%;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的DNI较高;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显示,DNI(HR:1.118,95%CI:1.052~1.193)是急性肺栓塞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NI预测急性肺栓塞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0.72~0.98,P0.05);其最佳截断值(Cut-off值)为3.5%,此时其约登指数为0.69,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为77.3%、91.6%,有较高的诊断预测价值。结论:DNI可以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指标,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急诊早期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并评估其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使用Elecsys 2010系统检测103例A型AAD患者入院时hs-TnT、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其他生物学指标,并根据入院时患者的hs-TnT水平将其分为hs-TnT(+)组(≥0.014ng/ml)和hs-TnT(-)组(0.014ng/ml)。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评估hs-TnT水平能否预测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因素预测院内死亡风险的截断值。结果:全部患者中,hs-TnT(+)组63例,hs-TnT(-)组40例,hs-TnT(+)组患者的病死率、最大主动脉直径、hs-CRP和D-dimer水平均要显著高于hs-TnT(-)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hs-TnT(-)组(P0.05);死亡患者的hs-Tn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03);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hs-TnT是预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hs-TnT(+)组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要显著高于hs-TnT(-)组患者(P=0.02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hs-TnT的截断值为0.042ng/ml时(P0.01),其预测短期院内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8%和76.4%。结论:hs-TnT可能可以作为A型AAD患者危险分层的标志物,但其与A型AAD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s to lymphocyte ratio,MLR)与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PQ中毒患者,随访至2019年7月1日。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根据血MLR值将患者平均分为四组,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的最佳MLR截止值0.61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MLR对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男49例,女68例,年龄(36.91±16.00)岁,全因死亡为70(59.8%)例。K-M曲线显示Quartile 4组患者的远期预后较Quartile 1、Quartile 2和Quartile 3差(Log-rank=33.376,P<0.01),MLR≥0.61较MLR<0.61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明显更高(Log-rank=26.45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MLR是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Quartile 4 vs Quartile 1:HR=2.773,95%CI:1.250~6.154,P=0.012)。ROC曲线结果表明MLR预测全因病死率的最佳截断值为0.6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84(95%CI:0.591~0.767,P=0.0002),敏感性为47.14%,特异性为91.49%。结论MLR越高急性PQ中毒患者的死亡风险越高,MLR可作为该人群全因死亡的一个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TRI)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对评估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本院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采集3年内死亡病例,其中死亡82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率、收缩压、冠脉造影严重程度、TRI,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一般资料、疾病情况、TRI与远期病死率间的相关性,然后运用ROC曲线分析确定各个死亡事件相关因素的最佳截断值。结果经统计,LVEF和TRI指数与3年全因死亡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采用ROC曲线分析,TRI指数用于3年内全因死亡预测的最佳截断值是 22%,而LVEF的最佳截断值是≤54%; TRI的敏感度更高,LVEF的特异性更高,比较ROC曲线下面积,TRI高于LVEF(P 0. 05)。结论 TRI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远期死亡风险的评估效能更高,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对TRI高于22%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达到降低远期死亡风险的护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