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联合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自发性 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75例,予以微创手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23例,予以微创 手术及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于入院后24 h内开始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90 d。随访90 d。主要 终点指标:90 d时mRS评分提示不良结局(>3分)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指标:颅脑CT血肿体积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1周、2周及出院时,2组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微创手术组不良结 局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 已选择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患者,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90 d时的临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双侧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其中小脑半球出血16例,蚓部出血4例,混合性出血2例,全部内科治疗,痊愈9例,好转8例,死亡5例。认为出血部位较出血量对内科治疗的预后的影响更为重要,意识障碍及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重症小脑出血通过积极的内科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影响患者脑出血预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指导急性脑出血预后判断、治疗原则,以期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方法 分析202例因脑出血入院患者的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脑出血1个月后Rankin指数,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Rankin指数的相关因素。结果 脑出血发病1个月后死亡率(Rankin指数=6)、致残率(Rankin指数〉2)、预后良好率(Rankin指数≤2)分别为19.8%、44.6%和35.6%。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Glasgow昏迷指数、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出血量、有无破入脑室、有无占位效应、有无破入蛛网膜下腔、有无脑积水以及发病时随机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破入蛛网膜下腔、破入脑室及低Glasgow昏迷指数是脑出血发病1个月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30例重症脑出血中,内科治疗患者死亡率为83.3%,外科治疗患者死亡率为41.7%。结论 对于发病时表现为低Glasgow昏迷指数,CT示破入蛛网膜下腔或破入脑室的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有可能减低脑出血急性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近期(入院30 d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25例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SICH患者中,预后良好52例(41.6%);预后不良73例(58.4%),其中死亡18例,残疾55例。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60岁)、起病时临床症状(头疼、呕吐、发热>37.5℃、大小便失禁)、出血部位(脑干、小脑),GCS评分≤7分、合并并发症等的病例数及入院时血糖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白细胞计数高于预后不良组(均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入院血糖、合并并发症、GCS评分≤7分、起病时临床症状、出血量>60 mL、脑出血部位(脑干和小脑)均是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上述各项研究指标均是SICH患者近期预后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临床需要采取针对性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3例CT证实的小脑出血进行CT与临床相关分析,表明小脑出血的时间、部位、数量、脑室情况及脑干受压体征与临床症状,治疗关系以及预后是密切相关的。认为CT扫描是早期确诊小脑出出血的首选方法,动态观察头颅CT与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2002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86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3年 1月~ 2 0 0 1年 2月我院收治自发性小脑出血共 2 4例 ,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 临床表现 本组 2 4例 ,男性 16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0~ 75岁 ,平均年龄 ( 4 5 68± 13 2 5 )岁。以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 为标准 ,均经CT或 /和MRI扫描确定为小脑出血。呕吐2 0例 ,其中 14例呈喷射样呕吐 ,呕吐咖啡样物 6例 ;头昏头晕 18例 ,14例为旋转性不能直立 ;头痛 12例 ,呈剧烈头痛 ;4例发热 ,体温分别为3 7 8℃、 3 8 3℃、 3 8 7℃、 3 9 8℃ ;入院时神志清 16例 ,嗜睡 5例 ,昏迷 2例 ;发病至入院 1h…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ICH)是死亡率最高的卒中类型,影响ICH的预后因素众多。本文主要对预测ICH预后的最 新影像学因素进行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预后因素分析刘玉光张庆林朱树干魏增华我们对1983年9月~1991年1月收治的243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有关预后因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3例中男139例,女104例;年龄1个月~90岁,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小脑出血救治成功率的新途径.方法:46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为分为脑室外引流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组(联合组)25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21例,比较2组疗效.结果:联合组有效率(72.0%)高于开颅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联合组患者生活能力Ⅰ~Ⅲ级均优于开颅组(P<0.01).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微创碎吸清除术可有效排除颅内积血,缓解小脑出血所致的高颅压,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惠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治疗脑出血能否改善患者发病后3月的临床预后。 方法:纳入选择保守治疗 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3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他汀组47例。2组均按中国脑出血指南进行治疗,其 中他汀组于入院后24 h内开始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此后按照20 mg/d的剂量继续服用90 d;随访主 要结果指标是随机化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序贯分析及不良结局的患者比例,不良结局定 义为死亡(mRS评分=6分)或重大残疾(mRS评分3~5分)。mRS≤2分认为临床结局良好。次要结局指 标是治疗后患者血肿体积的影像学变化。 结果:他汀组治疗有效且结局良好31例(65.96%);对照组结局 良好31例(36.9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随访观察对照组死亡27例(32.14%),他汀组死亡6例 (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至随访结束他汀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没有因他汀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需停药者,且他汀组再次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无明显增加。结论:选择保守治疗的脑出 血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3月时患者预后情况,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银华  蒋永明  曾春 《华西医学》2009,(8):1917-1919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对策。方法:对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引起再出血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再出血危险因素:34例持续高血压,14例情绪激动,7例下床排便用力,6例剧烈活动,7例睡眠不佳烦燥后出血,4例再出血发生在术前8小时,4例患者在腰穿时出血。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时高血压和和各种引起血压升高的诱因是引起再出血最主要原因.同时出血时间间隔和住院期间不适当的腰穿也是引起再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并验证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1年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同济医院行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区分能力和精准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幕上自发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6个月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随访6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评分0~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4~5分定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63例分别按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有无意识障碍,有无脑疝各分为两组,分别比较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按有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GCS评分、肺炎发生率、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出血性脑卒中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意识障碍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非意识障碍组;并发脑疝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非并发脑疝组;脑卒中伴上消化道出血组GCS评分低于无伴上消化道出血组;脑卒中伴上消化道出血组肺炎发生率、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无伴上消化道出血组(P0.01)。结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卒中病情危重的一个独立因素,且其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年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等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结果:高龄患者预后差占71.4%,GCS≤8分患者占80.7%,神经功能缺损为重型的患者占52.1%,均提示这些患者的生命和功能预后不良。结论:高龄、GCS评分低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应积极采取有效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可行性和可能的rt-PA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容量分析方法计算血肿体积和灶周水肿体积,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估预后(m RS 0~3 v.s.4~5),并比较30 d的实际死亡率与预估死亡率。结果:共纳入患者45例。rt-PA中位用药次数和量为2(1)次和1.5(1)mg,最大量4.0 mg。术后血肿和水肿体积明显小于术前(P=0.000;P=0.000)。穿刺准确度与残余血肿体积明显负相关(ρ=-0.61;P<0.01)。拔针时GCS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0.000)。30 d时实际死亡率为0,远低于预估死亡率(46.7%)。微创期间无颅内感染发生,再出血2例。中位数随访2.5年,5例死亡、3例失访,21例预后好(m RS 0~3)(46.7%)。结论:微创术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脑出血有助于加速血肿清除、降低30 d死亡率和可能改善长期预后。0.5~1.0 mg/12~24 h、≤4.0 mg的rt-PA应用方案可能适合我国脑出血微创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及评估预后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71例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5年,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将ICAO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mRS≤2分)和结局不良组(mRS>2分);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5年后,纳入预后良好组48例(67.60%),预后不良组23例(32.29%)。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他汀的患者相对预后良好,合并房颤、既往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胆固醇(TC)血症的患者相对预后不良,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合并房颤、HCY和TC水平与ICAO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ICAO患者5年的预后总体水平较好。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ICAO患者预后相对良好,合并房颤、高HCY和高TC血症的ICAO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幕上手术后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干预结果。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2例经幕上手术后出现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的病例的临床资料。1例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经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出现远隔幕下部位出血;1例患者因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出现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结果 2例幕上手术患者均在术中或(和)术后大量引流脑脊液,术后发生出血部位均位于远隔幕下,均行积极手术干预,恢复良好,格拉斯预后评分均为4分。结论过度引流可能为引起幕上手术后形成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的主要原因,术前、术中、术后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通过少量间断引流脑脊液可以尽量避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