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强 《黑龙江医学》2013,37(7):569-570
目的 探讨眼眶外伤的CT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95例眼眶外伤均行眼眶横断面CT扫描,其中190例加做冠状面CT扫描检查.结果 眼眶内壁骨折198例,外壁骨折33例,上壁骨折24例,下壁骨折74例.眶内壁合并眶下壁骨折29例.视神经管内壁骨折16例;外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8例;下壁骨折7例;内壁合并上壁骨折2例.眼球破裂伤41例;前房间隙减小6例;晶状体密度减低19例,晶状体脱位9例;玻璃体积血11例;眶内脂肪间隙血肿、血管增粗迂曲69例;视神经增粗23例;眼肌完全离断2例,部分离断1例.眶内眼外异物19例;眼内异物41例;眶内及眼内眼睑部异物27例,异物贯穿眼球进入颅内2例.结论 CT检查能清楚显示眼眶骨折及眶内容物的损伤情况,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眼外伤后应及时施行眼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2.
CT在眼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眼外伤后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90眼)眼外伤的CT图像,均轴位扫描,其中6例螺旋CT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根据受伤后CT表现,将其分为眼眶骨折、眼眶软组织损伤、眼球损伤。结果 眼眶骨折77眼,眼眶软组织损伤84眼,眼球损伤15眼。结论 CT能准确显示眼外伤后的征象,多层螺旋CT(MSCT)可进行多平面重建,是眼外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骨折软组织损伤的多排螺旋CT诊断。方法:对93例眼眶爆裂骨折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层厚1.5 mm,层距1.5 mm,眼眶区靶扫描,骨算法、软组织算法多层面重建成像,分析眼眶爆裂骨折软组织损伤的CT表现。结果:93例眼眶爆裂骨折中,眶壁纸样凹陷性骨折54例,内直肌肿胀增粗34例,内直肌嵌顿17例,下直肌嵌顿2例,下直肌增粗3例,眶内脂肪疝入63例,眶內积气57例,筛窦积液70例,上颌窦积液17例,球内、球后出血7例,嵌顿脂肪出血、粘连9例。视神经增粗4例,眼球内陷12例。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能够提高眶壁骨折诊断率,能准确显示眼眶爆裂骨折、软组织、副鼻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眼外伤的CT检查临床应用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1例急诊眼外伤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61例CT检查均发现异常,包括眶内及球内异物,眶骨骨折,眶内软组织伤,眼球伤和复合性损伤等,CT定位定性准确率100%。结论:CT是急诊眼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逖  马虹 《安徽医学》1990,11(2):6-7
我院自198年5月~1989年3月采用美国出产的扫描机GE8800应用于眼科共计检查63例,发现眶内肿瘤38例,炎性假瘤3例,外伤和异物8例,眼型Graves病3例。介绍了眼眶CT扫描常规检查方法及正常眼眶、眼球的CT影象,报告6个病例,说明CT扫描在眼科应用的价值及其优点;1.CT扫描对眼眶肿瘤诊断极为有效,肿瘤部位,形态大小显示得一目了然.例1长期误诊为视神经萎缩,经CT扫描确诊为眶尖部肿瘤。2.颅内副鼻窦等病变及眼部有关病变可同时进行检查,有利于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例2额骨巨大骨瘤由我科与脑外科共同手术,经前开颅成功地摘出骨瘤。3.CT扫描有利于炎性假瘤的诊断,例3肿块型眶内炎性假瘤,成功地施行手术。4.CT扫描对探测眼眶及球内异物既简便又准确,例4位于视神经附近的球内异物,例5嵌顿于眼球后壁的异物,经CT扫描准确定位后手术。5.CT扫描有利于鉴别诊断,有利于随访观察,例6右眼球突出最初印象为眶内肿瘤,经CT扫描显示眼外肌肥厚增粗,最后确诊为甲亢性突眼,按甲亢治疗,眼球突出明显消退。6.CT检查迅速简便,射线剂量小,安全无痛且可反复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77例眼眶内侧壁骨折全部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MPR、3D成像,综合分析眶内壁骨折的类型及CT征象。结果:爆裂骨折占80.5%,直接骨折占15.6%,复合骨折占3.9%。骨折直接征象是眶壁凹陷,骨质断裂、移位,骨质粉碎,眶壁曲度异常改变。骨折间接征象是内直肌肿胀、模糊和/或移位,筛窦积液,眶内容物疝,眶内积气,眶内出血,视神经肿胀和/或移位,眼球内陷,眼球突出,眼睑及眶周软组织肿胀、积气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MPR、3D成像对眼眶内侧壁骨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雪萍 《吉林医学》2013,34(18):3648-3648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急诊眼外伤诊断中的价值与优势。方法:将120例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合并X线片进行检测,并对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62眼)患者中,眼眶骨折25眼,眼眶内软组织损伤16眼,眼球损伤21眼,阳性检出率为96.77%,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87.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应用于急诊眼外伤中,图像清晰,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利于诊断和后期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眼部外伤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眼部外伤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108例眼部外伤患者右眼56例,左眼48例,双眼4例,部分改变同时存在.螺旋CT检查显示眼眶软组织损伤44眼;眼眶骨折51眼(部分病例为多发性骨折),骨折发生率右眼高于左眼;异物34眼;眼球损伤53眼.结论 螺旋CT扫描能明确眼部外伤的范围,准确诊断损伤的程度,是诊断眼部外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32只眼眼眶爆裂性骨折伴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眼眶CT显示:眼外肌、眶内软组织嵌顿眶内壁或眶下壁骨折区。伤后观察2周,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无明显改善者选择手术。全麻下根据眶壁骨折的部位,采取相应下睑缘下切口(眶底骨折)、内眦皮肤切口(眶内壁骨折)或两切口联合入路(眶内下壁骨折),将嵌顿于骨折处或鼻窦腔内的眼眶组织复位,再根据骨折的范围植入适当大小的Medpor填充物。随访3个月至1年。结果 23例眼球运动恢复正常,9例仍有不同程度的复视。23例眼球内陷得到充分矫正。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可存在复视及眼球内陷,CT扫描和牵拉试验均有明确的眼外肌嵌顿,保守治疗2周无好转,即应手术。  相似文献   

10.
眼眶异物伤是眼外伤的常见病 ,视力改变是其常见的症状之一。CT检查不仅能显示眼球结构和异物影像 ,而且能准确地辨别眼环 (眼壁 )、眼球内外异物 ,有利于诊断、定位、定性以及治疗。我们为 5 0例眼外伤行CT检查 ,现对CT影像及视力改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眶内异物 5 0例中男 35例 ,女 15例 ,8~ 6 6岁 ,平均 38岁 ;鞭炮炸伤 19例 ,撞伤 15例 ,异物飞入眼内伤 15例 ,枪伤 1例 ,双眼异物 2例。异物有铁片、弹簧丝、木屑碎片、玻璃、硬质塑料等 ;伤后 1~ 7d内行CT检查 2 0例 ,7~ 30d18例 ,30d以上 12例。采用美国PICKERCT扫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CT和1.5TMRI在诊断眶尖区外伤的价值。方法:53例眶尖区外伤病例行64排CT和1.5T MRI检查。结果:64排CT显示本组眼眶壁全部骨折,视神经损伤32例,眼外肌损伤37例,球后血肿12例。1.5T MRI显示视神经损伤47例,眼外肌损伤51例,球后血肿11例。结论:1.5TMRI检查对外伤性视神经和眼外肌损伤等软组织损伤优于64排CT检查,而64排CT检查对眶壁骨折优于1.5TMRI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微小眶内异物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提高眶内异物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对15例眶内异物的CT表现结合临床手术中摘取异物的准确性,分析螺旋CT眶内异物定位的意义。结果对15例病人,18枚异物分别做螺旋CT扫描,并行立体重建,其中眼球内异物13枚,球壁2枚,其中一枚位于视乳头周球壁,1因手术危险性大放弃外,其余14枚均顺利取出异物。3枚球外眶内异物均亦顺利取出。结论螺旋CT在微小眶内异物定位正确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Spiral CT , SCT)在眼爆炸伤中对眼球内外的损伤及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128眼)爆炸伤患者.SCT常规轴位3mm扫描,其中20例加冠扫,44例加冠状和/或矢状重建,用骨窗和软组织条件分析眼眶骨质和眼球结构,手术64例.结果:眼球破裂伤中眼环一处或多处断裂54只;晶状体膨大密度减低7只,晶状体脱落7只,眼环增厚16只;眼球增大3只,缩小13只;前房加深12只,玻璃体出血13只,视网膜脱离3只;眼部高密度异物81枚.球外损伤眼眶骨折18只,眼肌增厚7只,视神经损伤4只.将眼球损伤的范围和程度SCT表现,结合临床处理将眼球破裂分轻度、中度、重度三型.结论:SCT轴位加冠位及重建技术能明确眼球损伤及眼眶骨折的范围和程度,是眼爆炸伤中最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眼外伤致眶蜂窝组织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眶蜂窝组织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7例眼外伤致眶蜂窝组织炎,其中3例取出眶内异物、3例取出球内异物、1例眼球贯通伤;均配合足量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6例炎症控制、1例瘘管形成.病例中5例视功能丧失.5例眼球运动恢复正常.5例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3例阳性.结论眼外伤所致眶蜂窝组织炎预后差;及时取出球内或眶内异物、足量敏感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眼外伤所致眶蜂窝组织炎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94侧眼眶内壁骨折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轴位扫描,19例加冠状扫描.结果 79例94侧眼眶内壁骨折,直接征像有眼眶壁骨质的连续性中断和/或凹陷、变形、骨片移位;间接征像有眼肌增粗和/或眶内脂肪凹陷、嵌顿;眶内积气;筛窦浑浊、积液、积血;上颌窦积液;眶内球后出血;眼球挫伤出血、破裂;视神经增粗迂曲.合并其他眶壁骨折、鼻骨骨折及颌面部复合骨折,颅内改变.结论 CT能准确显示眶内壁骨折的直接征像及间接征像,对眶内壁骨折具有确诊价值,是诊断眶内壁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眼外伤的CT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外伤后眼部CT改变,确定CT在眼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眼外伤患者行眼部CT扫描检查,其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①各种类型的眼眶骨折27例;②眼球损伤30例,伴球内异物存留6例;③视神经损伤5例;④肌圆锥内损伤17例;⑤合并颅脑损伤11例.结论:眼部CT扫描是眼外伤后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损伤部位、类型和程度,并能及时判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为眼科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和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96至2006年5月,我科在鼻内镜下治疗眼外伤11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15~51岁。外伤时间后2 h~7 d就诊,均为车祸引起,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睑肿胀和淤血、球结膜下出血、鼻出血、视力下降、眶内壁骨折、筛窦积血。其中伤侧眼球外凸2例(2眼),视力下降并进行性加重、动眼障碍、复视,多层螺旋CT(MSCT)示眶内血肿、眼外肌增粗、视神经管骨折1例;眼球内陷5例(5眼),均有动眼障碍、复视、眶内壁骨折、筛窦内软组织影,MSCT未见视神经管骨折,其中1眼CT示上颌窦“泪滴征”[1];其余4例(4眼)复视,MSCT示筛窦眶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眼眶爆裂性骨折100例患者行MSCT螺旋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分析。结果:(1)眼眶爆裂性骨折100例中,右侧眼眶内壁骨折52例,左侧眼眶内壁骨折31例,合并眶下壁骨折40例、合并鼻骨骨折12例;单纯眶上壁骨折17例。(2)骨折CT直接征象: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断端成角嵌插68例,眶壁的曲度发生改变20例。(3)骨折CT间接征象:眼外肌肿胀增粗、移位57例,边缘模糊以内直肌最多见,内直肌与眶内壁间的正常脂肪间隙变窄、消失或混浊,眶内容物疝入邻近副鼻窦内68例,副鼻窦积液、积血65例;眼球后眶脂体出血10例,视神经曲度改变3例;眶内积气35例;眼睑及眶周软组织肿胀100例。结论:MSCT扫描结合MPR重建技术能对眼眶爆裂性骨折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谭慧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80-3681
头面部外伤后极易发生眶壁骨折,有时易被忽视,CT薄层扫描高分辨重建是检出眶壁骨折的最佳影像方法。我们通过102例眼眶壁骨折的CT扫描,探讨眼眶壁骨折的CT诊断。1资料与方法搜集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外伤后行CT扫描发现眼眶壁骨折的患者102例。其中男88例,女14例,年龄15岁~70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0.5h~15d。交通事故伤32例,拳击或砸击伤56例,其他伤14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眼睑软组织肿胀,熊猫眼,口、鼻出血,眼球突出或凹陷,视力下降或复视等。扫描用西门子Somatom HuanYue双CT扫描机,行非螺旋扫描,层厚2mm~3mm,分别进行高分辨率算法重建和软组织算法重建。以轴位扫描为主,必要时加做冠状位扫描。扫描后进行三维后处理。2结果102例骨折中,眶内壁骨折67例(其中3例为双侧),表现为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凹陷、曲度失常、双侧不对称、骨折片移位等,伴筛窦积血59例,眶内脂肪疝52例,内直肌损伤21例,眶内积气23例。眼眶下壁骨折24例,伴上颌窦积血11例,眼球下陷2例。外侧壁骨折11例,眶上壁骨折14例。并发症:上颌窦壁骨折7例(除外眶下壁骨折),颧骨折11...  相似文献   

20.
通常眼球异物定位多采用X线异物定位平片来确定其位置,这种方法比较粗糙,而且邻近于眼球壁的异物多不易确定其位于球内或球外.1992年4月至1993年8月我们应用CT扫描做眶内异物定位诊断,并用普通X线异物定位平片作对照,显示了CT扫描在眼眶内异物定位的准确性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