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胸腔穿刺抽液的胸腔积液标本46例,其中原发病确诊为良性者20例(包括肺结核14例、肺炎6例),原发病确诊为恶性者26例(包括原发性肺癌18例、乳腺癌5例、肝癌2例、胃癌1例)。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利用1.5T磁共振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波谱采集,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波谱特征。结果胸腔积液的波谱图中主要的代谢峰有乳酸、胆碱、肌酸、肌醇及脂质等。主要代谢物波峰下面积比较:乳酸:结核性(5.19±1.31)、炎性(6.08±1.56)和恶性胸腔积液(2.40±0.43)的乳酸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5,P<0.01);胆碱:结核性(2.75±0.91)、炎性(3.27±1.21)和恶性胸腔积液(6.76±1.73)的胆碱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P<0.01);肌醇:结核性(2.71±1.19)、炎性(2.25±0.81)和恶性胸腔积液(5.83±2.08)的肌醇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9,P<0.01)。结核性和炎性胸腔积液中乳酸(t=-1.04,P>0.05)、胆碱(t=-0.58,P>0.05)和肌醇(t=1.19,P>0.05)波峰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利用磁共振波谱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进行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绝对定量分析健康青年人服用磷酸可待因后双侧前额叶及海马代谢物浓度变化,为下一步研究青年人可待因慢性成瘾机制提供前期实验数据参考。材料与方法正常健康青年志愿者20名,男10名,女10名,年龄18~30岁,平均(24.9±1.9)岁,均为右利手,无神经、精神疾病病史。采用GE 1.5 T Signa HDX超导MR扫描仪,单体素1H-MRS PRESS序列,TR 3000 ms,TE 30 ms,矩阵256×128,NEX为1,感兴趣区置于双侧前额叶及双侧海马,大小2 cm×2 cm×2 cm,采集服药前及口服60 mg磷酸可待因后1.0~2 h内的实验数据,利用LCModel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及定量,用SPSS19.0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磷酸可待因后左前额叶脑代谢物发生改变,甘油磷酸胆碱(GPC)浓度增加0.254 mmol/L、肌醇(Ins)浓度下降0.98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3,P0.05;n=12,P0.05);右前额叶、双侧海马的代谢物浓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磷酸可待因能引起左前额叶代谢物的改变,GPC浓度上升与Ins浓度下降可能与急性用药后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MRI技术判定乳腺癌肿瘤边界的准确性,验证MRI技术在手术前判断乳腺癌浸润范围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新鲜乳腺离体标本17个,离体后迅速行MR扫描及病理检查,在7.0 T MR成像仪上采集乳腺癌离体样本的MR 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通过Vnmr J 4.0计算出表观扩散系数像(ADC)及各向异性分数像(FA)。在Vnmr J 4.0软件上对DWI、ADC和FA图通过手工勾绘病变范围,并计算病变面积。在显微镜下标记病理切片的病变范围,通过Photoshop软件计算病变面积,最后比较上述图像的病变范围与病理染色切片的病变范围差异。结果在送检的乳腺癌标本中,经病理证实14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黏液腺癌。结合不同序列的MRI可观察到乳腺肿瘤边缘的浸润范围。经过spss19.0软件分析,发现MR DWI、ADC及FA像的病变面积与病理标本浸润范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DWI平均面积[(4.32±1.28)cm2]与病理平均面积[(3.81±1.12)cm2]比较,r=0.966,P0.01;ADC平均面积[(4.68±1.43)cm2]与病理平均面积[(3.81±1.12)cm2]比较,r=0.976,P0.01;FA平均面积[(4.74±1.53)cm2]与病理平均面积[(3.81±1.12)cm2]比较,r=0.964,P0.01)。结论 7.0 T MRI ADC图和FA图在评估肿瘤浸润范围具有更明显的价值,病变面积与病理结果有很高的相关性,可为乳腺癌术前病变范围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主要发生于四肢,其他部位很少见,发生于眼眶者更为罕见。现将1例经病理证实的发生于眼眶并形成颅内外沟通的滑膜肉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黎倩仪  肖叶玉  吴仁华   《放射学实践》2011,26(4):456-457
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一种检测手段为诊断提供确切证据,孤独症的识别主要依赖医生临床观察。虽孤独症儿童个体差异非常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优化成像参数,获得一种较高质量的利用血管外质子信号增强的颈髓功能成像。方法采用GRE-echoplan序列中的一种新的血管外质子信号增强(SEEP)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按TR、TE时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固定TR改变TE,同时通过选择使用呼吸门控或心电门控,是否加饱和带等不同参数下获得颈髓功能成像,比较上述不同参数下颈髓fMRI成像的影像质量,包括信噪比、显示激活区部位是否清晰、确定,是否可重复。结果采用SEEP成像技术能实现颈髓功能成像,TR 1065s与TE 45s时能获得较高质量的颈髓功能成像,使用心电门控较不使用心电门控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加前饱和带可减少呼吸与吞咽所致的伪影,呼吸门控对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GRE-echo plan序列的SEEP成像技术经优化技术参数后能获得较高质量的颈髓功能成像。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pH值的磁共振T2加权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探讨无损伤地使样品不同pH值成像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制作不同pH值的样品模型,在高场下(9.4 T)应用磁共振频谱来测量样品的pH值,再用临床磁共振仪(1.5 T)对不同pH值的样品进行成像,成像采用的序列是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选取这两种序列下获得的pH值成像的感兴趣区进行信号强度的测量,并探讨pH值与横向弛豫时间T2的关系.结果:获得了样品模型在高场下的磁共振频谱图,证实了pH值依赖于咪唑环上氢的化学位移,据此可以测量pH值.磁共振pH值成像的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样品模型所成的T2加权像的信号强度是有差别的.结论:pH值低的样品,T2加权像信号强度较高,这使磁共振pH值成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CT与MRI影像资料,18例均行MRI检查,15例同时做CT检查,分析其CT、MRI常规扫描及DWI表现。结果单眼发病15例,双侧眼球病变3例。18例均表现为眼球后部肿块,14例发现病灶内有钙化(包括3例双眼病变均有钙化),为斑块状或斑点状钙化;眼球突出8例,眶周软组织肿块4例,视神经增粗4例;MRI显示病灶T_1WI为等、稍高信号,T_2WI为低信号,DWI为高信号。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与MRI扫描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手法针刺合谷穴得气与脑功能激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灸"得气"与脑功能激活的关系.方法 13例健康右利手受试者,由针灸医师先后进行右手合谷穴"浅表刺激"与传统手法捻针刺激两种任务,利用fMRI-BOLD技术获得脑功能图像,用感兴趣区(ROI)分析方法,比较两种任务下的平均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针灸"得气"存在个体差异,相应脑功能的激活情况也有所不同,前额区、丘...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5岁。体检:膀胱区稍隆起,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中等,伴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7.7×109,中性粒细胞0.758,尿及大便常规正常。B超:下腹腔膀胱前上方紧连膀胱壁见一不均质之实质性团块,边界欠清,无明显包膜,内回声强弱不均,可随呼吸运动而移动,包块对膀胱产生压迹。CT(图1):膀胱前上壁见一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大小43mm×28mm,边缘光滑,并见该团块向膀胱腔内、外突出,前侧及右侧见与腹膜和肠管粘连,CT值35.7Hu,肿块内可见细条状高密度影,CT值约130Hu。膀胱镜:膀胱顶壁隆起,偏右侧可见一火山口样隆起,中央凹陷,粘膜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