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全血通过离心分离的方法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促进组织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其在骨关节炎(OA)治疗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的细胞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了PRP在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基质生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表明,关节内注射PRP对OA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OA的临床症状,提高关节运动功能。但是这些临床试验存在较大差异,随访时间较短,仍需要大量的高质量、高同质性、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PRP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关节软骨容易受到损伤,而且缺乏自我修复的能力,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体脂肪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关节软骨疗效显著。干细胞是尚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骨、软骨和脂肪等细胞分化;PRP是高度浓缩的血小板提取物,含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将干细胞与PRP联合应用,双重强化了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且来源自体,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40只SPF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移植组、PRP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另外4组构建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为空白模型、自体骨软骨移植模型、PRP植入模型和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PRP植入模型。干预8周后,使用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CRS)组织学分级对软骨修复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膝关节液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水平。结果:ICRS组织学分级显示,移植组、PRP组和联合组的骨表面、软骨矿化、基质和细胞分布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 <0. 05),且联合组的软骨矿化、基质和细胞分布评分亦均高于移植组和PRP组(P <0. 05)。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关节液中GSH和SOD水平明显降低,而MDA和8-OHdG明显升高(P <0. 05)。移植8周后,移植组上述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P> 0. 05),而PRP组和联合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 <0. 05)。PRP组关节液中GSH和SOD水平明显高于移植组,而MDA和8-OHdG水平低于移植组(P <0. 05)。联合组MDA水平明显低于PRP组(P <0. 05)。结论:PRP能够明显改善关节氧化应激损伤,可有效促进关节软骨修复,有助于提高自体骨软骨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何罕亮  石瑄  张厚庆  霍雷 《重庆医学》2015,(36):5079-5081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缝合修复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半月板损伤患者28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PRP 组14例,为关节镜联合应用 PRP 组;关节镜组14例,为单纯关节镜治疗组。随访时间3~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 Lysholm 评分、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果评分(KOOS)及临床疗效。结果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分别有1例患者在术后1年接受半月板切除术,其余患者关节症状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Lysholm 评分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KOOS 评分指标中,疼痛和体育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损伤修复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联合应用 PRP 治疗,其临床疗效改善并不明显,进一步探讨 PRP 在半月板损伤修复中的临床作用,未来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谦 《微创医学》2023,(2):238-24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阶段我国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社会负担。当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新颖的治疗方式,虽然医学界对PRP的关注越来越多,但仍需可靠的临床证据证明其实用性及有效性。深入探讨PRP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PRP治疗的病理生理机制、制备方式和修复作用,从而为PRP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白兔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构建大白兔关节软骨和耳廓软骨损伤模型,每只大白兔本身分左(L)右(R)组,以L组为对照组、R组为治疗组,用大白兔自体的PRP局部注射,2、4、8周后分别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病理切片、图像分析观察软骨损伤修复情况。结果:各期治疗组(R组)软骨损伤的修复明显好于对照组(L组)。结论:PRP对软骨修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PRP可以提高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为此提示:临床上可使用PRP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骨性关节病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为临床软骨损伤类疾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赵露婷  王剑雄  方其林 《重庆医学》2018,(16):2216-2218,2222
膝骨关节炎(K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目前尚无特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富血小板血浆(PRP)是外周血多次离心后的产物,近年来逐渐应用于KOA的治疗,众多研究者发现关节内注射PRP可有效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透明质酸钠,同时操作简便、经济,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PRP治疗KOA的基础、动物及临床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龙  陈朗  王雷  张婕  雍雨  王兰 《广西医学》2023,(4):403-407
目的 比较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与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及对创面修复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分为PRP组和rhGM-CSF组,各40例。在外科常规治疗基础上,PRP组采用PRP凝胶治疗,rhGM-CSF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治疗2周后创面愈合率、感染控制水平,治疗前后创面修复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RP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rhGM-CSF组(P<0.05)。治疗2周后,PRP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高于rhGM-CSF组;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创面VEGF、PDGF、bFGF、EGF表达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且PRP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rhGM-CSF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口腔种植技术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现象成为口腔种植治疗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材料也有过大量的研究,其种类较多,也各有利弊。随着上个世纪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取得好的成效,PRP技术逐渐成为了口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下面就PRP的概述、作用机理、临床应用成效及遇到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浓缩细胞生长因子(CGF)在慢性溃疡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33例慢性溃疡创面病人,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15例患者单纯应用PRP治疗,而观察组18例患者则应用PRP+CGF联合治疗,分析两组创面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率7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观察组肉芽组织覆盖率为(90.10±2.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8±6.04)%。结论:与单纯应用PRP相比,联合应用PRP、CGF治疗慢性溃疡创面效果更佳,能够有效促进软组织缺损修复,加快创面的愈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许建共  蔡婕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55-1657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的59例患者,分析斜疝类型、发病年龄、麻醉方式、神经保护等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并制定相应预防或减轻疼痛措施.结果: Ⅲ、Ⅳ型斜疝患者疼痛程度高于Ⅰ、Ⅱ型斜疝患者(P< 0.05),低龄患者和局部浸润麻醉患者疼痛程度与高龄患者和椎管内麻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与疾病类型有一定关系,根据以上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预防或缓解疼痛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With the advanced MRI techniques,pathologic features can be detected at an early stage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resulting in the advantages of 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treatment.This 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并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富血小板血浆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注射于患侧肱骨外上髁痛点,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前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QuickDASH)、上肢功能评分(UEFS),评估治疗后肘关节的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无不良反应,治疗前患者VAS、QuickDASH、UEFS评分与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相比,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是对肱骨外上髁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徐天同  夏英鹏  田融 《医学综述》2009,15(11):1666-1668
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多数由椎间盘退变引起。致痛原因可能与退变间盘内压力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导致间盘内某些特定点应力增大有关。低温等离子体髓核成型术作为治疗下腰痛的一种新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脊柱外科临床。它利用等离子刀将退变间盘髓核消融,从而减小盘内压力,使突出髓核还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椎间盘重建的治疗目的。其临床效果满意,但强调在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顽固性疼痛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顽固性疼痛病因及预防治疗。方法 将同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顽固性疼痛率为9.02%(12/133),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疼痛率为8.61%(18/209)。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相比,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并不一定减少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顽固性疼痛,手术规范操作是预防的关键,治疗应先保守治疗,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PRP(富血小板血浆)、玻璃酸钠应用于0A(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评估不同治疗方案对疗效所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OA患者100例,对照组(例数=50例)在治疗期间施予玻璃酸钠进行治疗,1周1次,连续5次;观察组(例数=50例)在治疗期间施予自体PRP治疗,每2周1次,连续2次,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在疗效的评估之中,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比对无差异(P>0.05)。在2组W0MAC评分的评估之中,观察组治疗后W0MAC评分比对照组低,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比对有显著差异(P<0.05)。在膝关节疼痛评分的评估之中,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更低,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比对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0A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PRP治疗,可使0A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有效的促进其膝关节疼痛状况的改善,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腰痛病人的性别、年龄、腰痛的原因及发病时间,从而寻找预防腰痛的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990—2002年在我院住院腰痛病人106例病历为调查研究对象。结果 腰痛病人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51—60岁居多,占24.53%;腰椎间盘突出症(62.26%)和腰椎退行性变(51.8%)是腰痛的两大原因;腰痛时间多为1年以内,占65.09%(初次就医诊治)。结论 应加强腰痛的预防工作。重点在女性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开展,同时应注意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退行性变的防治研究,腰痛病人也应及早到医院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Wiltse入路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Wiltse入路组(n=32)和正中入路组(n=38)。Wiltse入路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正中入路组随访12~22个月,平均16.1个月。术后3、6、12个月随访,评估JOA腰痛评分、腰痛及下肢痛VAS,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椎间融合及多裂肌萎缩程度。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滑脱部位、滑脱程度、JOA腰痛评分、腰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小、显露时间短、显露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JOA腰痛评分及各项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JOA腰痛评分、改善率和下肢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Wiltse入路组腰痛VAS低于正中入路组,MRI肌萎缩评分高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入路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手术疗效相近,但Wiltse入路对多裂肌的损伤比后正中入路小,术后腰背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符楚迪  张志敬  潘兵 《浙江医学》2010,32(9):1366-1368
目的 应用MRI观察腰椎多裂肌萎缩情况及其与下腰痛、腿痛和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5例下腰痛患者行腰椎MRI检查,评价多裂肌萎缩的程度,分析多裂肌萎缩与下腰痛、腿痛、萎缩节段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关系.结果 65例下腰痛患者多裂肌萎缩51例,占78.46%.当年龄〉50岁、女性、病史〉6个月、低节段病变、并发椎间盘突出及腿痛时,多裂肌萎缩发生率增高.结论 多裂肌萎缩与下腰痛、腿痛、椎间盘突出存在显著相关性.评估腰椎MRI应关注多裂肌萎缩,这有利于进一步的评价和计划下腰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