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江西省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丙肝的风险识别、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江西省丙肝的监测数据,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用SaTScan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16—2021年江西省累计报告丙肝病例14 982例,其中死亡病例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44/10万,平均病死率为0.03%。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69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为主。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21年丙肝发病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高发区域主要分布在萍乡市、九江市、抚州市和南昌市所辖县(区)。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1个Ⅰ类聚集区和3个Ⅱ类聚集区,Ⅰ类聚集区域主要覆盖萍乡市主城区和周边县(区)。结论 江西省丙肝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萍乡市、九江市、抚州市和南昌市的主城区及周边临近县(区)为丙肝发病的重点聚集区,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为该市HFRS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荆州市HFRS病例的三间分布和死亡病例的特征。采用核密度估计(KDE)分析HFRS病例的空间聚集性;采用时空扫描统计分析HFRS病例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7—2020年荆州市累计报告HFRS 875例,发病率为3.89/10万,死亡15例,病死率为1.71%。2020年发病率最高为5.67/10万,2017年发病率最低为2.18/10万。荆州市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江陵县(9.98/10万)、公安县(5.96/10万)、监利县(5.60/10万)。HFRS存在2个流行高峰,为4—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RR=2.71,95%CI:2.33~3.14)。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60~64岁(10.90/10万)、65~69岁(8.96/10万)、55~59岁(8.07/10万)。60岁以上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36.06%。职业以农民(666例,占76.11%)为主。KDE显示较高及以上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为该地区HFM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网络直报的大理州HFMD的发病资料,对2016—2021年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大理州HFMD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6—2021年大理州累计报告HFMD 32 476例,年均发病率为149.00/10万,多数年份为双峰流行,主高峰在7月,而少数年份为单峰流行,2020年高峰在11月,2021年高峰在1月;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3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散居儿童占比最高;高发病率地区逐年变化。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大理州仅有2017年的HFMD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相关性显示,2016—2019年大理州HFMD发病率具有局部空间相关性,而2020—2021年不具有。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大理州HFMD发病率具有时空聚集性,主集群在地理空间上均有所变化,其中2018年覆盖范围最大,相对危险度值为5.34,对数似然比值1 452.77,P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2—2019年江苏省各辖市疟疾病例地区和时间分布特征,研究病例的时空聚集性,为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省2012—2019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数据,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通过SatScan 9.5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研究病例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2—2019年江苏省报告疟疾病例2 333例,输入性病例2 329例(99.83%),中国籍人员2 317例(99.31%),职业为务工人员1939例(83.11%),来源地为非洲地区2 279例(97.85%),东南亚地区43例(1.85%)。病例数排名前5位的省辖市为南通市350例(15.00%)、泰州市277例(11.87%)、连云港市276例(11.83%)、扬州市268例(11.49%)、淮安市258例(11.06%)。病例地区分布有趋势性,每年度有1—2月和4—7月两个病例数峰值期。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2—2019年疟疾病例无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存在有“热点区”、“冷点区”。时空扫描显示,2013—2016年有3个聚集区域,涉及淮安、连云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04—2021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HFRS流行特征。方法 从国家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获得了2004—2021年云南省HFRS报告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省2004—2021年HFRS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和诊断类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县级为单位进行空间聚集分析。结果 2004—2021年全省共报告HFRS病例2 556例,年均发病率为0.30/10万,死亡病例17例,病死率为0.67%;每年主要以3—8月(春夏季)为发病高峰,70.81%患者为男性,16~60岁患者占76.72%,77.11%病例为农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系数0.010~0.319,仅2011—2021年有相关性(P<0.05),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和丽江市,实验室确诊病例和病死率存在较强的负相关(r=-0.720,P=0.019),疑似病例和病死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r=0.649,P=0.042),报告病例数少的地区病死率高。结论 云南省HFRS在2012—2021年间处于相对高发期,波及地理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浙江省杭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的时空分布规律,为优化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2019 — 2020年杭州市的流感发病情况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流感聚集性疫情数据来源于杭州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处置报告。 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用SaTScan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分析。  结果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杭州市共报告流感病例264 410例,发病率为269.98/万,发病高峰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66.54%。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9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1季度的GSA Moran’s I值为正值(P<0.001)。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共探测到71个街道为高–高聚集区,以杭州市主城区及临近地区为主。 时空扫描分析显示Ⅰ类聚集区主要位于主城区及周边临近地区,聚集时间为2019年12月15日至2020年1月25日,相对危险度(RR)值为20.86,对数似然比(LLR)为142 431.21,P<0.001。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所得的热点地区与实际监测到的流感聚集性疫情分布情况相近。  结论  杭州市流感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12月至次年1月为防控重点时段,主城区及临近地区为防控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甘肃省炭疽重点流行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2011 — 2017年炭疽发病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聚集性。 方法 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利用2011 — 2017年甘南州炭疽发病率数据,以乡镇级层面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 2011 — 2017年甘南州炭疽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分析的发病“热点”区域为玛曲、碌曲、夏河和卓尼县的部分乡镇;空间扫描统计发现炭疽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病率聚集区为玛曲、碌曲和夏河县的25个乡镇,聚集时间为2015 — 2017年( LLR=260.09,RR=12.91,P<0.001)。 结论 2011 — 2017年炭疽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玛曲、碌曲和夏河县是炭疽防控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市2016 — 2019年梅毒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梅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ArcGIS 10.2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的平台,建立温州市2016 — 2019年梅毒空间分析数据库,对梅毒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  结果  2016 — 2019年温州市共报告梅毒发病13 778例,纳入分析13 550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7.13/10万(0~365.14/10万),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梅毒疫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温州市南部有4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共18个乡镇);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结果显示,温州市梅毒存在31个“正热点”和5个“负热点”区域;SaTScan时空扫描探测到7个聚集区域。  结论  2016 — 2019年温州市梅毒报告发病率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聚集性,疾病高发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梅毒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近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情况,为布病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的方法,对2013—2022年北京市人间布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应用空间自相关及热点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乡镇街道级别布病发病率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北京市布病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3—2022年,北京市报告本地布病病例1 307例,年平均发病率0.61/10万,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波动,2021—2022年发病呈现上升趋势;春夏季(3—9月)为报告病例高峰,2019—2022年最高峰为每年6、7月,较既往年份有所错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83.642,P<0.001);40~5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最多(722例,55.24%);职业以农民(43.15%)、家务及待业人员(22.80%)为主;郊区发病率较高,2013—2015年发病呈现出地域上的逐年扩散趋势,2016—2020年地域分布范围逐年递减,2021—2022年分布范围再次上升;2013—2018年及2022年布病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特征;热点地区位于郊区的部分乡镇街道,热点地区数量随报告年份逐年波动。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5—2021年广州市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布病防控策略提供时空线索依据。  方法   搜集并整理广州市2015—2021年布病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计算其发病率;运用ArcGIS 10.3软件将该病发病率用地图形式加以展现,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   2015—2021年广州市共报告布病病例364例,平均发病率为3.71/100万,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3—7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2.09%;职业分布以牲畜从业人员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3.41%,其次为家务/待业者占22.80%;全局空间上分析,城乡结合区域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区域。  结论  广州市从事牲畜交易、屠宰、销售等从业人员为布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管理;非职业人员有一定感染风险,需加大宣传提高布病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7—2021年桂林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制订布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桂林市人间布病疫情资料,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统计学分析。运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冷热点分析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桂林市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278例,年度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历年各月均有人间布病发生,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2.0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占总病例数的89.93%(250/278)。221份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人群职业分类前3位为宰杀售卖羊及羊制品(28.05%,62/221)、农民(14.48%,32/221)、家务及待业(14.03%,31/221),另外间接接触羊及羊制品占13.12%(29/221)、养殖羊占4.52%(10/221)。辖区内17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全局空间分布分析显示,2017—2021年桂林市布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冷热点分析提示,高发区域集中在主城区及临桂区、灌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4 — 2019年河南省水痘病例时空分布特征,探讨空间聚集区域,为水痘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2014 — 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河南省的水痘报告病例信息,使用SaTScan、Geoda等软件分析河南省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聚集分析。  结果  2014 — 2019年河南省通过监测系统共报告水痘病例143 3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13/10万,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分别为0.441、0.392、0.447、0.372、0.335和0.163(P<0.001),高–高聚集区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地区。  结论  河南省水痘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以河南省中部地区为主,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8 — 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街道/乡镇尺度采用ArcGIS 10软件对手足口病发病数据空间聚集性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4软件对手足口病发病数据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荆州市累计报告发病53 1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1.59/10万。 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主聚集区域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与其接壤的乡镇,发病率存在明显时空聚集性特征。结论在街道/乡镇尺度上掌握荆州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据的空间分布、时空聚集等分布特征,对于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有重要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宫晨  韩姗珊  邓革红  唐洁霞  覃奕  杨继 《疾病监测》2022,37(11):1436-1441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手足口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可视化制图及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 174 847例,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1.36%),男女性别发病数比为1.46∶l。 2016—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在县(区)级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Moran's I为0.18~0.35,P<0.01);高–高聚集区主要发生在南宁市、柳州市及其周边县(区),且与高发病率区域一致。 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发病主要聚集在4—10月;Ⅰ类聚集区分别出现在以南宁市、柳州市、河池市为中心的广西中部地区和以防城港市为中心的广西南部地区;Ⅱ类聚集区多位于广西东部。  结论   广西手足口病发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中部和南部地区聚集性高,需重点防控。此外,在疫情高发期也应注重广西东部地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5 — 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以当年3月至次年2月为1个流行年统计发病情况,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的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8年2月HFRS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其时空聚集特征。结果2005 — 2017年荆州市报告HFRS发病551例。 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rs=0.901,P<0.05),其中2016 — 2017年呈快速上升;有春季、秋冬季2个发病高峰,为HFRS混合型疫区;时空扫描(15%人口上限)结果显示高发聚集区在长江以北的沙市区、江陵县、监利县,共29个街道和乡镇,聚集时间在2011年11月至2018年2月,2016年12月以后聚集区增加洪湖市的12个乡镇。结论2005 — 2017年荆州市HFRS处于新一轮流行周期的上升阶段,重点防控地区在江陵县、沙市区、监利县和洪湖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0 — 2017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描述其人间、时间及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并对2018年HFRS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空间流行病学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结合SaTScan和ArcGIS、SPSS等软件,探讨2010 — 2017年湖北省HFRS人间疫情发病时空分布规律,预测发病趋势。 结果 2010 — 2017年湖北省HFRS疫情总体呈高度散发态势,2017年总体发病水平高于以往年份,发病高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全省每年各月均有发病,5和12月有两个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变化趋势与鼠密度消长规律基本一致。 2010 — 2015年,平均鼠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最低,之后逐年上升,2015年升至5.31%。 聚集性区域探测显示HFRS发病存在一定时空聚集性,2017年聚集区域最明显,集中在湖北省中部地区;ARIMA(1,0,0)(0,1,1)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残差通过白噪声检验,预测2018年1 — 6月湖北省HFRS发病数约为192例,为高发年份。 结论 近年湖北省HFRS发病呈升高趋势,且发病与鼠密度呈正相关,湖北省中部地区要结合ARIMA(1,0,0)(0,1,1)模型做好疫情趋势预测,并根据鼠密度和带病毒率监测结果,继续在热点地区开展以防治HFRS为主题的“监测、健教、灭鼠、免疫并重”的综合性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浙江省一期与二期梅毒时空分布特征,探索疫情聚集区域,为制定梅毒精准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6—2020年现住址为浙江省的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病例,利用Arcgis10.8软件建立空间分析数据库,对一期与二期梅毒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aTScan 9.7软件进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结果 浙江省2016—2020年共报告一期与二期梅毒33 226例,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26.136,P<0.001);各县(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5/10万(2.62/10万~40.40/10万),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东部较高、中部较低的态势;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一期与二期梅毒疫情呈聚集性分布(各年报告发病率Moran’s I指数均>0,均Z>1.96,均P<0.001),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存在1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三门县、临海市)和4个低-低聚集区域(分别为丽水市青田县、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瑞安市;金华市磐安县、东阳市;绍兴市柯桥区;衢州市龙游县)。局部G统计量热...  相似文献   

18.
尹世辉  唐磊  于艳玲  邢智锋  袁爽  葛晶雪 《疾病监测》2021,36(12):1252-1256
  目的  了解和掌握黑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黑龙江省人间布病疫情资料,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QGIS 3.8软件绘制布病发病率专题地图;GeoDa 1.16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黑龙江省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8 096例。 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 历年各月份均有人间布病发生,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占病例总数的56.76%(10 272/18 096)。 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2.87∶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69岁组,占总病例数的94.71%(17 139/18 09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84%(15 172/18096)。 辖区内有129个县(市、区)报告人间布病病例,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名前5位的县(市、区)分别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嫩江市、龙江县、甘南县、肇东市,累计报告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21.46%(3 884/18 096)。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布病历年发病均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热点分析提示省内人间布病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结论   黑龙江省人间布病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3—7月春夏季是省内布病高发季节,重点防控人群为20~60岁男性农民,重点防控区域为省内西南部和和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贵州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模式,为贵州省制定有针对性的甲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各县甲肝病例报告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时空扫描统计量等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甲肝的时空分布模式。  结果   2009—2018年贵州省累计报告甲肝病例10 47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4/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趋势χ2=8280.97,P<0.001);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整体存在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值介于0.055~0.310,除2011年,其余年份甲肝发病有空间自相关(P<0.05),共探测到甲肝高–高聚集区44个,主要集中在黔中地区,低–低聚集区54个,主要集中黔东南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存在6个时空聚集区,每个聚集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聚集区大部分位于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铜仁市和毕节市的部分区(县)。  结论   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全省整体存在时空聚集性,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黔南州和黔东南州的大部分区(县),提示研究区域应重点加强聚集区域的防控。  相似文献   

20.
庞艳  吴成果  漆莉  汪清雅  张婷 《疾病监测》2021,36(2):167-171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4 — 2019年学生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 — 2019年重庆市学生结核病登记病例数据,应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 10.3进行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9.6软件探测病例的时空聚集性。   结果   2014 — 2019年重庆市学生结核病年均登记率为30.23/10万,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男性年均登记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36,P<0.001),高中教育阶段年均登记率最高(81.05/10万)。 历年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学生结核病登记率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学生结核病登记率呈高–高值聚集和低–低值聚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时空聚集性分析扫描出历年来最大可能聚集区主要位于渝东南片区(P<0.05),聚集时间逐年由上半年转向下半年。   结论   渝东南片区是重庆市学生结核病高负担聚集区,同时也是传播高风险聚集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