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6771-3p在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通过靶向调控AXIN2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子宫在位内膜组织和异位内膜组织34例,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组织中miR-6771-3p的表达水平。将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为沉默组(转染靶向沉默miR-6771-3p的短发夹RNA载体)和空载体组(转染对照载体)。噻唑蓝(MTT)法分析转染后各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分析转染后各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能力,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6771-3p和轴抑制蛋白2(AXIN2)的靶向关系,RT-qPCR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AXIN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AXIN2蛋白和Wn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异位内膜组织中miR-6771-3p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在位内膜组织(P<0.01)。与空载体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比较,沉默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E盒增强子结合蛋白1(ZEB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 OEMs)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ZEB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0例OEMs患者的卵巢囊壁组织及30例同期行手术治疗的其他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ZE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向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转染空白质粒pCI-neo(空白质粒组)及重组质粒pCI-neo-ZEB1(重组质粒组),通过CCK-8比色法测定内膜间质细胞体外增殖能力, Transwell实验检测间质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ZEB1在OEMs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及腺体胞核中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明显升高,且分泌期的表达高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CK-8法及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发现转染ZEB1表达载体后,间质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ZEB1表达上调促进异位内膜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增强了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在位内膜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候选基因及功能,通过对在位子宫内膜中肌动蛋白结合因子(cofilin)表达的检测,明确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标本(增殖期11例,分泌期12例)为实验组,以9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cofilin mRNA的相对表达。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cofilin表达水平与内异症严重程度及月经周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在位内膜中cofil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位内膜(P<0.01);实验组异位内膜cofilin表达水平高于同组在位内膜(P<0.05);实验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相比较,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和对照组在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比较,cofilin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增殖期及分泌期在位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分别比较增殖期与分泌期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cofilin表达水平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cofilin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RP11-444D3.1与SOX5基因共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侵袭的影响,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过表达RP11-444D3.1和SOX5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构建过表达RP11-444D3.1和SOX5基因及共表达RP11-444D3.1、SOX5基因的子宫内膜癌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RP11-444D3.1和SOX5基因mRNA表达水平,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RP11-444D3.1和SOX5基因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ofilin/LIMK/Rac信号通路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相比,过表达RP11-444D3.1与SOX5基因及共表达RP11-444D3.1、SOX5基因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均P<0.05),同时,cofilin蛋白的表达降低,LIMK/Ra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上调。结论:RP11-444D3.1与SOX5基因均可激活cofilin/LIMK/Rac信号通路,共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27kip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2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P均<0.05).异位内膜组织中TGF-β1与P27ki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783,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蛋白过度表达和P27kip1蛋白表达下降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1-3p靶向端锚聚合酶2(TNKS2)基因对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正常宫颈鳞状细胞及不同宫颈癌细胞中miR-1-3p的表达情况,选取宫颈癌Ca-Ski细胞进行转染实验,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1-3p模拟物(miR-1-3p mimics)及模拟物对照(NC mimics)分别转染至Ca-Ski细胞,分别记为miR-1-3p mimics组和miR-NC组,将未经转染处理的Ca-Ski细胞记为Blank组(空白对照)。qRT-PCR检测各组Ca-Ski细胞中miR-1-3p的表达,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p和TNKS2靶向关系,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TNKS2蛋白表达。结果 miR-1-3p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鳞状细胞(P0.05)。转染miR-1-3p mimics 48 h后,Ca-Ski细胞中miR-1-3p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1-3p能够明显抑制Ca-Ski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miR-1-3p和TNKS2 3’UTR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TNKS2是miR-1-3p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3p可抑制TNKS2的表达。结论 miR-1-3p可靶向TNKS2基因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成  邓高丕  朱玲 《广东医学》2008,29(3):450-45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以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Survivin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状况,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9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39份异位子宫内膜及21份在位内膜为研究组;2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为对照组。Survivin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用TUNEL法检测。结果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增生期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水平(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分泌期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水平(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增生期凋亡指数(AI)分别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分泌期AI分别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与AI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凋亡水平下降。凋亡水平的下降导致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生存和种植的能力增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是导致其凋亡水平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LIM激酶1(LIMK1)高表达通过LIMK1/cofilin1通路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构建高表达LIMK1基因SW480细胞。 实验分为空载体组、SW480组、LIMK1高表达组(LIMK1/SW480组)。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LIMK1、Rac1、Pak1、p-LIMK1、cofilin1与p-cofilin1表达。MTT、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LIMK1高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与空载体组和SW480组比较,LIMK1/SW480组LIMK1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活性、穿膜细胞数升高(P<0.05),G2/M期细胞百分率、瘢痕距离减少(P<0.05)。LIMK1/SW480组LIMK1、p-LIMK1、p-cofilin1蛋白较空载体组和SW480细胞组升高(P<0.05)。各组Rac1、Pak1、cofilin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IMK1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LIMK1/cofilin1通路促进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9.
观察miR-185-5p对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分析酮还原酶1家族成员C1(AKR1C1)在miR-185-5p调控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RT-qPCR检测miR-185-5p在组织样本(人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细胞系(人肺上皮细胞系BEAS-2B和肺癌细胞系A549、H460)中的表达。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将A549细胞分为miR-NC组(转染miR-NC)、miR-185-5p组(转染miR-185-5p)、miR-185-5p+pcDNA组(共转染miR-185-5p和pcDNA)、miR-185-5p+pcDNA-AKR1C1组(共转染miR-185-5p和pcDNA-AKR1C1);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在线预测网站Starbase预测miR-185-5p的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A549细胞荧光素酶活性;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AKR1C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肺癌组织中miR-185-5p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与BEAS-2B细胞比较,A549和H460细胞中miR-185-5p的表达亦显著降低(均P<0.001);与miR-NC组比较,miR-185-5p组A549细胞的miR-185-5p表达显著升高,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显著降低(均P<0.001),MMP-2、MMP-9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01)。Starbase预测显示miR-185-5p与AKR1C1之间存在连续的互补结合序列;与miR-NC组比较,miR-185-5p组AKR1C1-WT细胞的荧光素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85-5p组细胞中AKR1C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185-5p组细胞中AKR1C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肺癌组织中AKR1C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01);与BEAS-2B细胞比较,A549细胞中AKR1C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01)。与miR-185-5p+pcDNA组比较,miR-185-5p+pcDNA-AKR1C1组miR-185-5p表达显著降低(P<0.001)、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显著升高(均P<0.001)、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 miR-185-5p可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该作用与miR-185-5p靶向负性调控AKR1C1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动力蛋白-1(prokineticin 1,PROK 1)及其受体(prokineticin-receptor 1,PROKR 1)在子宫内膜异 位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ROK 1和PROKR 1在18 例正常对照组和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将6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 离、培养,给予雌二醇(estradiol,E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预后,采用qPCR检测PROK 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ROK 1 和PROKR 1 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对照组 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表达最高的为异位内膜组,表达最低的为正常内膜组(P<0.05);PROK 1 和PROKR 1 蛋白在子 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在异位内膜中表达最高,在正常 内膜中表达最低(均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PROK 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分泌期高于增生期 (均P<0.05);E2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OK 1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TNF-α能上调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OK 1 mRNA 的表达。结论:PROK 1及其受体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并对其发展有促进作用,TNF-α可能上调PROK 1的表 达从而促进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与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于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同期收集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正常内膜组织.通过免疫组化二步法对三种内膜组织中EGR-1、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EG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84.44%)与在位内膜(73.33%)腺上皮细胞中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内膜间质细胞中EGR-1的阳性检出率异位内膜为48.89%,在位内膜为44.44%,正常内膜为43.33%,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在位内膜88.89%、异位内膜64.44%)及间质细胞(在位内膜66.67%、异位内膜42.22%)中MMP-9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腺上皮细胞33.33%、间质细胞16.67%),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位内膜组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EGR-1、MMP-9的表达可用于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Kinectin 1反义RNA 1(lncRNA KTN1-AS1)调控miR-153-3p/活化T细胞核因子5(NFAT5)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SCLC组织、癌旁组织、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及NSCLC细胞系A549、HCC827、H1299中KTN1-AS1、miR-153-3p表达及NFAT5蛋白表达;将A549细胞分为Ct组、si-NC组、si-KTN1-AS1组、mimic NC组、miR-153-3p mimic组、miR-153-3p mimic+pcDNA组、miR-153-3p mimic+pcDNA-NFAT5组,qRT-PCR检测细胞中KTN1-AS1、miR-153-3p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NFAT5、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1229-5p对SW480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瞬时转染在SW480细胞中过表达miR-1229-5p,进行细胞克隆、EdU实验、MTT、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miR-1229-5p mimics组与对照组结直肠癌细胞SW480生物学功能变化。转染过表达miR-1229-5p慢病毒后进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观察miR-1229-5p在体内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预测软件TargetScan筛选出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作为miR-1229-5p的潜在下游靶基因,并检测miR-1229-5p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在SW480细胞中转染XA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miR-1229-5p后进行回复实验验证miR-1229-5p通过靶向XAF1促进SW480细胞增殖及侵袭。结果:miR-1229-5p mimics组较miR-NC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提高(P<0.01);miR-1229-5p组瘤体体积高于miR-NC组(P<0.01);miR-1229-5p组对靶基因XAF1表达量低于mi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肝癌细胞SMMC-7721中微小RNA(miR)-1-3 p的表达变化对其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miR-1-3p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3p和CAAP1的相对表达量;SMMC-7721细胞按miR-1-3p过表达载体(miR-1-3p组)、pcDNA3组、miR-1-3p inhib-itor组和NC inhibitor组(对照组)分别转染,采用qRT-PCR检测转染效果,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并比较组间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及CAAP1蛋白表达,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SMMC-7721迁移和侵袭.利用miRDB、TargetScan、miRanda数据库预测miR-1-3 p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1-3和CAAP1靶向性.结果 miR-1-3p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细胞L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p上调,SMMC-7721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凋亡显著增强,而下调miR-1-3p的表达则作用相反;miR-1-3p和CAAP1具有靶向性;miR-1-3p过表达明显抑制CAAP1表达.结论 miR-1-3p上调可能通过与CAAP1的3'-UTR结合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miR-30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miR-30b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方法: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获取的2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理组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15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为正常子宫内膜组。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中miR-30b的表达量。培养人原代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ESCs),5-乙炔基-2''-脱氧尿苷掺入(EdU)法来检测miR-30b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根据starBase 2.0软件预测与miR-30b相互作用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使用qRT-PCR初步验证该lncRNA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量及与miR-30b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建造子宫内膜异位症SD大鼠模型,在活体实验水平,使用miR-30b的模拟物来验证miR-30b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囊肿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EN)相比,miR-30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C)中的表达显著下降。miR-30b的外源性过表达抑制了HESCs的增殖能力,同时,下调miR-30b的表达量可促进HESCs的增殖能力。StarBase 2.0软件预测lncRNA OIP5-AS1与miR-30b有多个结合位点,与正常内膜比较,lncRNA OIP5-AS1在异位内膜中表达上调,且与miR-30b的表达量呈负相关。此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大鼠模型中,miR-30b模拟物显著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囊肿的生长。结论:miR-30b在异位子宫内膜中低表达且抑制HESCs的增殖能力,可能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通过Rac1/LIMK1/cofilin1通路对沉默LIMK1抑制BGC823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LIMK1、Rac1、Rock1、Pak1与Cofilin1和p-Cofilin1表达。结果显示,DADS处理沉默组疤痕距离较对照组和沉默组增加(P<0.05)。DADS处理沉默组穿膜细胞低于对照组、空载体组与沉默组(P<0.05) 。沉默组LIMK1表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DADS后,各处理组低于处理前各组(P<0.05)。并且,沉默组、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的Rac1、Rock1、Pak1与p-cofilin1表达下调 (P<0.05)。表明DADS可增强沉默LIMK1抑制BGC823细胞迁移侵袭,机制可能与阻断Rac1/LIMK1/cofilin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原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侵袭机制.方法:取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和25例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标本作为病例组,另取20例正常妇女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Ⅰ、IGFBP-3的分布及表达.结果:正常内膜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IGF-Ⅰ、IGFBP-3的表达,IGF-Ⅰ在异位组和在位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IGFBP-3在正常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表达强于异位组和在位组(P<0.05).结论:IGF-Ⅰ、IGFBP-3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生长与维持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95-5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法检测肝癌细胞Hep G2和正常肝细胞L02中miR-195-5p的表达;将miR-NC组、miR-195-5p组(转染miR-195-5p mimics)、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ant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GF-1及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64例(内异症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4例作为对照(非内异症组),2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毕分别取2组患者的内膜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等步骤,制作好切片,在光镜下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F-1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均呈中度、强阳性表达,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9例)及腺上皮细胞(62例)呈中度、强阳性;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例)及腺上皮细胞(52例)呈阴性表达;IGFBP-3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62例)及腺上皮细胞(60例)呈阴性表达,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58例)及腺上皮细胞(52例)呈阴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51例)及腺上皮细胞(48例)呈强阳性表达.结论:IG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均呈中度阳性及强阳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则大部分呈阴性表达;而IGFB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大多数均呈阴性表达,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大多数呈阳性表达,推测IG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而 IGFBP-3在对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miR23b和特异蛋白1(specifi c protein 1,Sp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 二者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qPCR检测miR23b和Sp1 mRNA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 正常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检测Sp1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的表达和分布情 况。结果:MiR23b mRNA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组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增加(P<0.05)。Sp1在子宫内膜间质 细胞、腺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少量表达在胞质中;Sp1 mRNA和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 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均依次降低(P<0.05)。MiR23b与Sp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26,P<0.05)。结论:MiR23b和Sp1与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可能通过相互拮抗,共同参与异位病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