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眶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方法 随机抽取来我科做眼眶CT检查的患者100例,均分为2组,分别用常规剂量(A组)120 kV、260 mAs,低剂量(B组)120 kV、200 mAs扫描,扫描的图像以眼眶赤道中心层面为测量层,测量眼玻璃体的CT值,以每组CT值的标准差(SD)评价噪声水平;所有的图像经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盲法阅片,然后统计、分析。结果 相同管电压扫描,随着管电流的减少辐射剂量也减少,B组辐射剂量是A组的70.99%,辐射剂量比A组减少约29.01%;图像噪声随管电流的减少而增加,B组噪声与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影响诊断;图像质量随管电流的减少而下降,但A、B两组图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120 kV、200mAs眼眶CT扫描图像符合诊断要求,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参数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鼻窦冠状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0例鼻窦冠状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0位患者行常规剂量195 mAs扫描,B组80位患者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行低剂量60mAs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低剂量60 mAs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间的CTDIvol、DLP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鼻窦冠状位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即可满足临床诊断,又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低剂量肺CT不同准直器宽的放射剂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16层螺旋CT两种不同准直器宽肺部低量扫描的X射线辐射剂量,为肺部低剂量检查提供最佳扫描参数。方法 将60例进行肺部低剂量检查者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30例)两组。A组采用1.5mm×16准直器宽,B组采用0.75mm×16宽准直器宽,管电压、有效mAs、扫描周期及重建层厚均相同,分别为120kV、20mAs、0.5 s、5mm。观察计算两种准直器宽扫描剂量的CT剂量指数(CTDI),螺旋扫描的mAs,DLP和扫描时间。结果 A组的CTDI为1.4,B组的CTDI为1.56,A组螺旋扫描的mAs为286.23±17.64,是B组(505.43±42.22)的56.7%,A组扫描时间为(4.99±0.33)s,是B组(9.00±0.71)的55.4%。结论 16层螺旋CT肺低剂量扫描可采用1.5mm准直器宽进行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及其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正常或轻度副鼻窦炎患儿,按扫描参数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分别选取200mA、40mA、10mA,扫描为第1、2、3组。第1组电压120kV,电流分别为200mAs,第2组电压100kV,电流分别为40mAs;第3组电压80kV,电流10mAs。并用Krus-ka-WallisH检验和Nemenyi法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有无差异。结果 第2~3组的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与第1组的CTDIw比较分别减少50%、75%、;第2组与第1组比较所得图像的质量评分之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与第1组比较所得图像的质量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参数低至40mAs,100kV,CTDIw2.53mGy时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进自动毫安技术(自动管电流技术)在儿童四肢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中的防护价值。方法 固定kV值,仅对噪声指数(亦称画质分级参数SD)进行调整。其余扫描条件完全一致,观察比较其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螺旋CT扫描相比,改进自动毫安技术对病变的定性定量诊断无明显差异,但是辐射剂量有明显降低。结论 改进自动毫安技术适用儿童四肢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有利于减少儿童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部CT扫描参数,控制X射线辐射剂量。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科做胸部CT复查的30个病例,体重指数在中等以下(男性平均23.09,女性平均19.86),使用低剂量(20 mAs)扫描,扫描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主治医师盲氏阅片,评判低剂量和自身常规剂量(100 mAs)扫描图像中左上肺血管分辨率,将图像分成"好"、"一般"、"差"三级。结果 ①低剂量扫描的图像"好"59份, "一般" 1份,无"差"级图像,图像质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②胸部常规剂量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平均5.89 mGy,低剂量扫描CTDIvol平均1.22 mGy,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只有常规剂量扫描的大约1/5。结论 在体重指数为中等以下时,胸部CT复查低剂量扫描的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只有常规剂量扫描的1/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在埋伏牙检查中的最低X射线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埋伏牙十六排螺旋CT检查图像,将患者按CT管球每旋转一周X射线剂量不同划分为125mAs、25mAs、5mAs三组,由放射科两名正主任医师及三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图像质量,并记录不同X射线剂量扫描时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三组不同剂量扫描图像均能准确区分牙齿结构,5mAs扫描组在牙槽突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25mAs、125mA组下降,但仍能达到诊断要求。②5mAs组CTDIw值仅为125mAs组的3.9%。结论 5mAs的MSCT低剂量扫描可以满足埋伏牙检查需要,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辐射剂量CT扫描引导定位下肺部穿刺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56例发现肺部占位需要穿刺明确诊断的患者,选择28例使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120 mAs) CT引导,28例使用低剂量扫描(120 kV,30mAs)引导,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比较两组穿刺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 低剂量组CTDIvol和DLP分别为(2.01 ±0.33) mGy,(46.73 ±3.68) mGy·cm,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7.03 ±0.36) mGy,(126.41 ±4.81) 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扫描组穿刺成功率96.43%,低剂量扫描组穿刺成功率92.86%,两组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肺部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CT引导定位的目的。肺部低剂量引导定位穿刺活检术,在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穿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辐射剂量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科做肺CT穿刺活检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7~82岁,中位年龄58.3岁;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受检者卧于检查床上,根据肺部病灶的大小、部位,由介入科医生确定扫描体位,如仰卧、俯卧或侧卧,然后放置定位标记。先扫描一张定位相,再根据病灶的部位行病灶局部扫描,病灶扫描第一个序列为常规剂量,第二个序列起均为低剂量扫描。具体扫描参数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s;低剂量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50mAs。球管旋转时间0.75 s/圈,准直器16×1.5 mm,螺距1.35,重建层厚2.0 mm,重建间隔1.0 mm,图像重建函数核肺窗B70S,very sharp,纵膈窗B30,medium smooth,Fov330 mm。扫描重建后的薄层图像传入3D重组,穿刺医生即时阅读、浏览,确定穿刺针进针的部位、方向、深度以及与病灶的三维关系。结果 所有低剂量图像都能用于穿刺定位,噪声略高于常规扫描图像;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低,是常规法扫描的40.25%(平均值);本研究组共节省辐射剂量1 775.5 mGy。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图像不需要很高的分辨率,低剂量扫描图像能够满足穿刺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的6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30例)分别以16层螺旋CT行常规剂量(120kV,180mAs)及低剂量(120 kV,50 mAs)平扫,将所得图像数据拆薄后经工作站行曲面重建后处理,综合各项图像资料分别作出诊断并进行比较。结果 30例常规剂量扫描患者共发现阳性结石病例28例,结石42枚;30例低剂量扫描患者共发现阳性结石病例24例,结石37枚(1例漏诊),低剂量图像质量较常规剂量降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不影响对结石的诊断;两者对结石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无差别(P > 0.05)。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诊断价值较大,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放射剂量,并得到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低剂量CT检查的临床应用和防护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来我科做腰椎C T检查的病人100例,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按常规剂量(200mAs)做腰椎螺旋容积扫描,B组用低剂量(150mAs)扫描,扫描后统计两种剂量下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和腰3/4椎间盘的CT值标准差(SD),比较两种剂量下的CTDIW和噪声水平。两组图像质量均由2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盲式阅片、评价,评判标准依据空间分辨率、噪声及伪影将图像分为好、一般、差3级。结果 低剂量扫描的mAs、CTDIW分别是常规剂量的75%、76.37%;低剂量扫描的噪声比常规剂量噪声高1.18倍,但两种剂量下的图像100%符合诊断要求,无差级图像。结论 腰椎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不差,符合诊断要求,并能减少受检者的超额射线暴露,降低公众人群因辐射带来的终身癌症风险率,保护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胸部CT扫描条件。方法 ①将病人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选择60例病例,采用不同的mAs进行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片率,进行统计学处理。②测量不同mAs时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 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测算出有效剂量(ED).。结果 ①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随着mAs增加,图像质量提高,超过一定值后,继续增加mAs图像质量不再提高。②采用80mAs的吸收剂量比25mAs的吸收剂量大68.7%。结论 不同年龄的儿童应该选择合适的mAs进行扫描,可以有效地保护病人和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新生儿颅脑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高度怀疑颅内病变的足月新生儿90例和早产儿60例,随机各分3组行常规(150 mAs)及低剂量(30、40 mAs)颅脑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颅脑正常结构(颅骨、灰白质界、脑室边缘、脑沟回)的显示差异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1)足月新生儿40 mAs、30 mAs和早产儿40 mAs、30 mAs的CTDIvol与常规剂量150 mAs的比值分别为20.0%、26.7%,其DLP与常规剂量比值为20.0%、26.7%。(2)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足月新生儿150 mAs,40 mAs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 > 0.05,提示上述剂量图像无显著性差异,30 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 <0.05,提示图像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早产儿150 mAs,40mAs,30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 >0.05,提示上述剂量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脑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足月新生儿采用40 mAs早产儿用30mAs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有利于患儿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4.
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毫安秒(mAs)对副鼻窦图像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低的扫描条件。方法 93例病人分4组按不同条件进行扫描,对CT图像进行评分,以确定其质量。使用SAS软件包进行分析,秩和检验分析。CT中的计算机软件自动计算出每层的辐射剂量。结果 不同mAs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mAs组病人的辐射剂量:300 mAs扫描组每层扫描的辐射剂量为65.5 mGy,而100、50及40 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16.4、8.2及6.5 mGy。结论 副鼻窦CT可以用40 mAs的低剂量CT扫描,而对图像的诊断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调查我省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我省儿童CT辐射剂量情况,从而研究儿童CT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省内5家综合性医院,5家儿童医院,通过医院CT医学影像系统随机选择五个年龄段中接受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针对样本受检者剂量报告中显示数据进行统计建立数据库。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70岁组与其他四组比较,CTDIvol和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年龄段(0~1,1~5,5~10,10~15岁组)中,两个相邻年龄段CTDIv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岁组与5~10岁组DLP比较,5~10岁组与10~15岁组D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儿童CT辐射防护的标准,进一步指导儿童CT检查的工作的发展。医疗机构在此基础上,更加细致完善儿童CT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SPECT/CT检查中CT部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SymbiaT2型SPECT/CT,固定管电压130 kV,螺距2.0,分别在100 mAs、130 mAs、160 mAs、190 mAs和230 mAs的条件下测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Catphan 600型和Catphan 500型CT性能检测模体,分析扫描图像,得到各个条件下CT影像质量指标。结果 CTDIvol随管电流时间积(mAs)的升高而线性升高,mAs的改变对高对比分辨力,CT值和CT值的线性指标无影响,低对比可探测能力、均匀性和噪声值指标随mAs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SPECT/CT中的CT辐射剂量随mAs的升高而升高,影像质量随着mAs的升高而提高,由于mAs对高对比分辨力无影响,在进行特定部位的扫描时可选择适当降低mAs,实现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CT自动毫安技术(Auto mA)和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进行胸部扫描,对所获的图像质量及CT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但CT辐射剂量自动毫安技术(Auto mA)比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下降大约60%~80%。结论 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Auto mA)在胸部扫描与固定管电流(230mA)技术在胸部扫描比较无明显图像质量差别,但受检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选择儿童(学龄期和青春期)CT最佳扫描剂量,既要避免剂量过高也要避免出现扫描失败而重复扫描。方法 采用尸体实验和成人198例大样本病例对照,最后,参照动物试验结果以成人最低剂量为起点逐步降低剂量值,应用于必需进行CT检查的儿童,以不选用儿童志愿者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儿童普通多层螺旋颈椎扫描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扫描剂量降低的最低限度是120kV;70mAs。结论 在达到与成人一致的图像质量时,儿童所需的X射线剂量比成人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即可以减低辐射剂量又不影响图像质量。儿童CT检查不可再沿用成人的剂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指导下腰椎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将100名受检者分成实验1组(50例)和实验2组(50例),实验1组BMI<20,管电流100 mAs,实验2组BMI 20~30,管电流150 mAs;随机将不同体质量指数的50名受检者设为对照组,常规管电流250mAs,余参数与实验组相同。测量记录三组扫描剂量指数和图像噪声,并对各组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三组扫描剂量指数分别为:实验1组7.0mGy、实验2组10.6 mGy、对照组17.6 mGy,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比对照组平均降低50%。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体质量指数指导下,可以有效降低腰椎CT检查中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并且图像信息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0.
耳部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防护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耳部低剂量CT扫描,合理选择剂量,探讨耳部低剂量扫描的辐射防护及诊断价值。方法 60例受检者分为三组,分别为10 mA,50 mA和100 mA组,每组20人,进行低剂量扫描。其他参数不变,改用200mA对三组受检者进行常规剂量扫描,作为标准对照组。比较单层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I)和图像质量的不同。结果 三组不同毫安组单层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为2.15 mGy,10.77 mGy,21.54 mGy,常规剂量(200 mA)组为43.08 mGy。10mA组图像质量与其它组比较,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差别不显著。结论 耳部低剂量CT扫描能够降低病人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