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OX-2在宫颈癌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在宫颈上皮癌变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蛋白在宫颈正常组织、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ioplasia,CIN)、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I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在正常宫颈、宫颈炎、CIN、ICC各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6.99%、38.46%、64.44%,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分割后比较(α′=0.007 143),ICC组、CIN组、宫颈炎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IC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COX-2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或脉管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COX-2在正常宫颈向宫颈癌变过程中阳性率逐渐增高,COX-2蛋白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防治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宫颈组织临床样本HPV16-E6的阳性率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HPV-16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宫颈癌浸润癌23例、慢性炎症25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宫颈组织临床样本HPV16 E6的阳性率检测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的表达.结果 慢性炎症宫颈上皮细胞杂交阳性率为8.0%(2/25);CIN阳性率为22.7%(5/22);癌变组织阳性率为56.5%(13/23).其中,Ⅰ期阳性率为44.4%(4/9),Ⅱ期阳性率为55.6%(5/9),Ⅲ期阳性率为80.0%(4/5);正常对照阳性率为3.9%(1/26).提示HPV16-E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恶化,HPV16-E6的阳性率逐渐增加.将宫颈癌上皮细胞阳性百分率与慢性宫颈炎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9.327,P<0.001),CINs阳性率与慢性宫颈炎症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0912,P=0.00283),宫颈癌上皮细胞阳性百分率与CINs阳性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33).结论 HPV16-E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恶化,HPV16-E6的阳性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恶性进展间的关系,为寻找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方向的分子指标做一探索。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原发性浸润性宫颈癌(ICC组,n=30)、CIN[CINⅠ-Ⅱ组,n=60;CINⅢ(含原位癌)组,n=30]、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组,n=10)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正常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阳性表达均呈逐级增高趋势。HPV16E6蛋白的表达:ICC组高于正常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的表达:ICC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的表达:ICC组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与HPV16E7蛋白、HPV16E6蛋白与端粒酶、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5;r=0.279,P<0.05;r=0.376,P<0.01)。结论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随宫颈病变CIN的升级其阳性表达率、表达强度呈逐渐递增趋势。在宫颈癌变过程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作为CIN的预后因子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E7基因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宫颈炎和CINⅠ患者81例、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HPV16E7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P16INK4A蛋白表达,用SPSS软件行等级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⑴HPV16E7特异性片段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患者81例、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HPV16E7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P16INK4A蛋白表达,用SPSS软件行等级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⑴HPV16E7特异性片段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中分别为17.0%、26.5%,在CINⅢ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61.5%和74.2%;HPV16E7分布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中分别为17.0%、26.5%,在CINⅢ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61.5%和74.2%;HPV16E7分布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分别为10.6%和30.0%,在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96.0%和100%;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分别为10.6%和30.0%,在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96.0%和100%;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⑶在HPV16E7特异性片段表达阳性的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均是阳性。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与HPV16E7的表达有相关性(r=0.482,P<0.001)。结论:HPV16E7和P16INK4A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HPV16E7和P16INK4A蛋白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细胞块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P16、HPV16表达在筛查ASCUS中高度宫颈上皮内癌变的意义.方法 选取TCT检测为ASCUS的1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取其TCT保存液中的剩余物质制备宫颈细胞块,然后,在细胞块上进行P16、HPV16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120例ASCUS患者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宫颈炎64例,CIN Ⅰ 33例,CIN Ⅱ 17例,CINⅢ 16例,其中高度官颈上皮、内瘤变者(CIN Ⅱ、CINⅢ)为23例,占19.17%.2)ASCUS中P16阳性表达在宫颈炎组、CIN Ⅰ组、CIN Ⅱ组、CINⅢ组分别为6.25%、51.52%、82.35%、83.33%.P16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炎组与ClN Ⅰ组,CIN Ⅱ组,CINⅢ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P16强阳性表达为判定标准,则检出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26%、92.78%、72%、94.74%.3)Ascus中HPV16阳性表达率在官颈炎组、CIN 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分别为21.88%、39.39%、76.47%、83.33%,HPV16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炎组与CINⅡ组、CINⅢ组,CIN Ⅰ组与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细胞块上检测P16,HPV16可用于ASCUS中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Ⅰ(CINⅠ组)30例,CINⅡ(CINⅡ组)30例,CINⅢ(CINⅢ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另设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3.3%、63.3%、76.7%和96.7%,ICC组和CIN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CC组与CINⅢ组比较,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ICC组显著高于CINⅢ组,CINⅢ显著高于CIN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CIN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16INK4a与HPV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寻求预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进展及预后的生物学标记.方法 选取不同的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上HPV16/18-E6和p16INK4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PV16/18-E6和p16INK4a在正常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组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 Ⅰ级上呈阴性表达或弱表达,在CIN Ⅲ级和宫颈癌组织上表达明显增强(P<0.01).p16INK4a在宫颈癌上的表达和宫颈癌的病理分化和肌层浸润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 HPV16/18-E6和p16INK4a在宫颈CIN Ⅲ和宫颈癌上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16INK4a和HR-HPV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宫颈癌前变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I 20例、CIN 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进行CDC6的检测,同时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18感染情况. 结果 ①宫颈癌组织中CDC6的阳性率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且CDC6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分组、临床分期进展无关(均P>0.05).②HPV16/18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均P<0.05,但阳性表达率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关(均P>0.05).③宫颈癌组织中CDC6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rs=0.386,P<0.05).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CDC6表达的改变可能与HPV16/18感染有关,且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癌的发生.CDC6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恶变程度有关,可作为宫颈癌筛查和预后判断的有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宫颈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特点与宫颈癌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染色法)对标本的朗格汉斯细胞进行检测,以直接PCR法检测HPV16E6并对E6基因测序.结果:40例宫颈鳞癌,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与1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100蛋白阳性LC数量在正常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中依次增加(P=0.000),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552,P=0.000),随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P=0.039),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245).HPV16 E6在正常对照组、CINⅡ/Ⅲ组和浸润癌组中的阳性率依次上调(P=0.000).HPV16 E6(+)组中LC数量比HPV16E6(一)组少(P=0.011).LC的表达在HPV16 E6原型组和在HPV16 E6 D25E突变株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813).结论:LC功能缺陷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Ki-67和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并探讨两者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on两步法)检测Ki-67和p16在CINⅠ48例、CINⅡ52例、CINⅢ 40例和浸润性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36例中的表达情况.另选取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p16在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表达均阴性(0/20),在CINⅠ、CINⅡ、CINⅢ和浸润性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9%(23/48)、82.7%(43/52)、95.0%(38/40)、97.2%(35/3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3812, P<0.01).p16阳性强度在各级CIN病变中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869,P<0.01).②Ki-67在正常对照组有5例表达,在CINⅠ中的阳性率为66.7%(32/48),而100%的CINⅡ和CINⅢ均为Ki-67阳性(χ2=28.3812, P<0.01).Ki-67阳性强度在各级CIN病变中不同(χ2=30.0869,P<0.01).③HPV16在正常组均为阴性,在33.3%(16/48)CINⅠ级、48.1%(25/52)CINⅡ级、87.5%(35/40)CINⅢ级、91.7%(33/36)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为阳性.HPV16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r=0.33,P<0.05),而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6在各级CIN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并与HPV16感染有关,是子宫颈CIN病变中细胞异型程度高的标记物.p16和Ki-67的高表达与CIN发生发展及最终癌变有密切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16 and Ki-67 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HPV16 infection.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for p16 and Ki-67 and HPV16 were performed on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of diagnostic biopsies and surgical materials, including 20 normal cervix, 48 CINⅠ, 52 CINⅡ,40 CINⅢ and 36 invasive cervical SCC.Results ①There was no p16 positive cell in normal control samples. Overexpression of p16 was detectedin samples of CINⅠ,CINⅡ,CINⅢ and SCC at frequencies of 47.9%(23/48),82.7%(43/52),38/40(95.0%) and 97.2%(35/36). 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 difference in these groups(χ2=28.3812, P<0.01). ②Overexpression of Ki-67 were also detectedin samples of CIN at frequencies of 66.7%(32/48) in CINⅠand 100% in CINⅡ/Ⅲ(χ2=30.0869,P<0.01). ③HPV16 was showed negative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However, 33.3%(16/48)CINⅠ,48.1%(25/52)CINⅡ,87.5%(35/40)CINⅢand 91.7%(33/36) cervical SCC were HPV16 positive. Overexpression of p16 was correlated with HPV16 infection(r=0.33,P<0.05). However not was Ki-67 (P>0.05). Conclusions Overexpression of the protein p16 is atypical marker for dysplastic and neoplastic epithelium of cervixuteri,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HPV16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16/18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0例正常宫颈、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50例宫颈鳞癌封存标本进行FHIT蛋白表达及HPV16/18 DNA检测.结果 (1)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以及宫颈鳞癌中,FHIT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 (100%)、10 (83.3%)、16 (59.3%)、11(22%).其中,正常组与CINⅡ~Ⅲ之间、ICC有明显差异性,CIN Ⅰ与ICC之间有明显的差异,CINⅡ~Ⅲ与ICC有明显差异.(2)宫颈病变组织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与HPV16/18 DNA阳性表达率呈现负相关(r=-0.446,P=0.006).结论 宫颈癌中FHIT蛋白的异常表达与HPV16/18 DNA呈现明显负相关,FHIT蛋白和HPV16/18 DNA联合检测可能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cFLIP与人乳头瘤病毒-16E7(HPV-16 E7)的表达,并研究二者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40例宫颈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20例宫颈炎组织中HPV-16 E7与cFLIP的表达情况.结果 cFLIP在宫颈癌、CIN及官颈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50%、70.00%及30.0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宫颈组织中HPV-16 E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0%、75.00%及60.00%,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FLIP、H[PV-16 E7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均P>0.05).cFLIP表达与HPV-16 E7表达呈正相关(r=0.268,P=0.02).结论 cFLIP在宫颈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通过抗凋亡作用及逃避免疫监视影响机体对HPV感染的免疫反应,并可能协同HPV-16 E7影响细胞生长周期,在宫颈癌的恶性转化过程中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7,(2):162-164
目的:探讨Aptima 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5~65岁有性生活史半年以上人群15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进行TCT检查,ASC-US及以上患者均进行Aptima HPV E6/E7mRNA、Cobas HPV DNA、CINtec-Plus及阴道镜检查;并在宫颈细胞学阴性者中随机抽取5%行Aptima HPV E6/E7mRNA、Cobas HPV DNA、CINtec-Plus检测。结果:Aptima HPV E6/E7mRNA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其阳性率也增加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2.135,P<0.05),阳性率变动范围高于Cobas HPV DNA及CINtec-Plus,CIN2、CIN3、ICC三者的Aptima HPV E6/E7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或炎症及CIN1的阳性率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9.625,P<0.05),CIN2、CIN3、ICC三者的Aptima HPV E6/E7mRNA阳性率之间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χ~2=1.998,P>0.05)。灵敏度以Cobas HPV DNA最高,但其特异度仅45.45%为最低,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Aptima HPV E6/E7 mRNA最高,Aptima HPV E6/E7mRNA与Cobas HPV DNA的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tima 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V(16/18型)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在人类宫颈鳞癌(SCC)及其癌前病变(CIN)中的关系。方法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0例慢性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感染以及P16INK4A表达的情况。结果(1)与慢性宫颈炎相比,CINⅡ级、CINⅢ级、浸润癌HPV16、18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2)宫颈鳞癌组织、CINⅠ级、CINⅡ级、Ⅲ级及慢性宫颈炎标本中P16INK4A阳性率分别为100%、20.0%、46.7%、100.0%和10.0%;(3)在宫颈鳞癌及CINHPV16、18感染的标本中P16INK4A表达均是阳性。结论宫颈鳞癌的形成与HPV感染、P16INK4A过表达是呈正相关关系,P16INK4A可作为CIN的标志物对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HPV16 E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正常宫颈组织、14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CIN)、11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CIN)以及61例浸润性宫颈癌标本进行了HPV16 E6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HPV16 E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CINⅠ~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7.14%(1/14)、36.36%(4/11)、59.02%(36/61).高级别CIN和浸润性宫颈癌中HPV16 E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低级别CIN(P〈0.05),HPV16 E6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PV16 E6蛋白的检测可能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不同宫颈病变中人类乳头状病毒(HPV)16/18感染与Ki-67表达的关系和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14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进行HPV16/18型检测和Ki-67抗原表达的观察.结果 HPV16/18型阳性者60例(52.63%),其中慢性宫颈炎(CC)9.38%(3/32)、子宫颈尖锐湿疣(CCA)27.27%(6/22)、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78.57%(22/28)、子宫颈浸润癌(ICC)90.06%(29/32);Ki-67抗原阳性表达为61例(53.51%),其中CC12.5%(4/32)、CCA 31.82%(7/22)、CIN 71.43%(20/28)、ICC 93.75%(30/32).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HPV16/18阳性率和Ki-67表达率逐渐增高.CC与CCA比较,HPV16/18和Ki-67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但良与恶性宫颈病变比较,HPV16/18和Ki-67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HPV16/18感染阳性的宫颈病变进行Ki-67检测,在预测宫颈良恶性病变的准确度上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PV16-E6、E7蛋白在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56例CC患者设为A组,4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设为B组,4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设为C组。3组均采集病理组织样本行HPV16-E6、E7蛋白检测,对比3组HPV16-E6、E7蛋白阳性率,探讨CC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宫旁浸润等病理特征与HPV16-E6、E7蛋白阳性的相关性。结果A组HPV16-E6、E7蛋白阳性率均高于B组、C组(均P<0.05),B组HPV16-E6、E7蛋白阳性率均高于C组(均P<0.05);HPV16-E6、E7蛋白阳性率与CC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临床分期、宫旁浸润及病理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患者HPV16-E6阳性与HPV16-E7阳性呈正相关(r=0.542,P<0.05)。结论HPV16-E6、E7蛋白在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且与病理特征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比较,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TCT技术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达99.5%;宫颈病变≥CIN1组HPV16/18型感染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HPV16/18型感染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DNA检测更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量的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伴有HPV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价TCT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宫颈病变≥CIN1组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HPV高危型患者CIN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度病变,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如与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技术)、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HPV L1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09例,其中正常或慢性宫颈炎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级168例、CIN Ⅱ/Ⅲ级84例和鳞状细胞癌(SCC)24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宫颈或慢性宫颈炎、CINI、CINⅡ/Ⅲ和SCC中,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3%(9/33)、66.7%(112/168)、25.0%(21/84)、0%(0/24).其中CINI组、SCC组与正常或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I组与CINⅡ/HI组比较,CINI、CINⅡ/Ⅲ组与S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以30岁和40岁为界分组,不同年龄组间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高危型HPV DNA负荷量≥1 000 RLU/PC组HPV L1壳蛋白表达率为73.1%,与负荷量<1 000 RLU/PC的各组相比,其表达率明显增加(均P<0.05).HPV L1壳蛋白检测CINⅡ/Ⅲ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6%、60.2%、52.1%和85.2%.结论 HPV L1壳蛋白在CIN和SCC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呈下降趋势,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