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针灸学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针灸作用原理和针灸应用技术的科学,是针灸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实验针灸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留学生针灸临床教学教改的重点和难点,围绕针灸临证思维的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从理论知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衔接、考核评价等多维度进行了教学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中医独特的辨证思维优势,突出培养学生针灸临证思维,在中医专业留学生本科班的针灸教学实践中有效提升了留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增强了留学生对针灸的学习兴趣,对促进针灸学的国际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灸学治疗各论是针灸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拟在非针灸专业学生针灸学各论教学中运用SP的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对针灸诊疗过程的体验,通过与标准化病人的接触,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中医辨证思维,期望能提高针灸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灸学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分为针灸基础理论、针灸技术、针灸治疗三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以及临床带教发现,存在教学内容分割,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等问题,提出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将PBL、思维导图、模拟诊室等方法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针灸学》中,经络的循行、腧穴的定位、针灸的技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针灸学》是归属于中医学的一部分,中医学的理论,遣方用药是针灸推拿学的根基,同样是针灸教学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中医经典、针灸手技、遣方用药合理分配,融入课堂,夯实中医基础理论,提高针灸手技,加强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理、技方、案联合应用,专业特色明显,教学特色突出,对针灸学人才培养乃至高等中医药院校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实验针灸学教研室郭义、王秀云等完成的“沟通融合、创新实践——实验针灸学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最近通过专家鉴定。课题组就如何实现实验针灸学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培养现代化的中医针灸人才以及针灸现代化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沟通融合是实验针灸学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与原则,创新实践是实验针灸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的教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主导教材建设,实现了教材建设的立体化;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特别是将临床中常用的针灸治疗新技术引…  相似文献   

7.
实验针灸学是古老针灸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在中西医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针灸学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为了使针灸专业本科生成为教学科研型人才,在实验针灸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建立了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体,以学生自行设计性实验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为目标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针灸学教学达到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学实验指导》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方法将针灸本科2002级83人随机分为用《针灸学实验指导》的实验组42人和不用《针灸学实验指导》的对照组41人。结果实验组实训成绩优秀率达98.5%,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P〈0.05)。结论《针灸学实验指导》在针灸教学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灸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教学查房在针灸临床教学中至关重要,是培养中医新人才的创新教学方式。规范化查房有助于培训实习医师中医临床辨证、四诊合参的临床思维,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教学效果,培养中医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理念已发生明显转变,已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拓展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3].实验针灸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发展能力、创造性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和新的临床实践技能的人才.笔者所在教学团队2006-2009年尝试将自主设计性实验引入实验针灸学本科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发现在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默契配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开设自主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实验针灸学教学发展简史1 979年北京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针灸学已越出了传统医学的范畴 ,并为发展实验针灸学教学创造了条件 ,在会议期间有人提出是否可将现有的大量实验针灸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之后的 2 0年间 ,不少专家致力于对过去的针灸实验研究进行汇集、整理和总结 ,实验针灸学的诞生就是这种汇聚、整理和总结研究的突出成果之一。1 982年上海中医学院 (现上海中医药大学 )开始把针灸实验引入针灸教学 ,1 983年 ,天津中医学院率先把实验针灸学作为独立的课程授课 ,此后 ,天津、上海分别举办了实验针灸学教师培训班 ,促进了实…  相似文献   

12.
实验针灸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科目,它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来研究传统针灸学的一门学科,结合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及其机理,探索针灸调整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为提高临床针灸疗效提高实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能部分解决当前我国高校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验针灸学是各大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更好地实施实验针灸学的教学,在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中部分课程采用对分课堂教学。运用这种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灸临床特色技术是针灸学的专业核心技术,是针灸高级专业人才所必备的临床技能。我们以"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针灸学创新人才"为目标,立足学科优势,整合学科资源,将裸眼3D虚拟现实引入针灸学教学改革中,开展"开放化、信息化"的裸眼3D虚拟现实针灸实验教学工作,逼真、生动地展示针灸临床特色技术操作,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创新针灸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针灸学创新型人才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刘世红 《中医教育》2012,31(3):76-77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针灸学是我校针灸推拿、中医学、中医美容、中医骨伤、康复医疗技术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践性和技能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针灸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针灸学的趣味性,我校针灸学课程组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以个人或班级为单位的针灸理论和操作技能竞赛.通过竞赛,优化了针灸学的常规教学环节,对全面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灸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针灸临床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结合"针灸学"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和经验,探讨在"针灸学"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式。在当代社会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国情下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升针灸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是提高针灸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针灸临床人才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针对目前本科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足与科研能力培养质量不高的实际问题,以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例,在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从影响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培养经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如何快速高效提升针灸推拿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其独立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结合当代教学现状与针灸学教学特点,解决如何讲好它,如何让学生吸收、接纳,并培养具有高阶思维、高阶能力的学生,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具有中医思维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通过吸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套突出传统针灸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即预习质疑、精讲多练、拓展生成、复习巩固。它能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突出人文医学教育理念,使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符合中医教育成才的发展规律。将四段式教学模式引入到针灸学教学中后,使得抽象难记的经络腧穴,手法难显的刺灸补泻轻车驾熟,复杂深奥的治病诠释尽然。  相似文献   

19.
《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作用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效应和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1]。在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必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2]。  相似文献   

20.
代飞  郭义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445-2446
为构建实验针灸学学科体系,对实验针灸学的发展和多年积累工作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教学实践及科研成果,该学科体系主要包括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规律及针灸作用原理3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