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足阳明胃经脊髓脑干神经网络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循经感传的脊髓脑干神经网络假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经感传是古人描述经络路线,创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临床依据。不少工作证明,这种感传现象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例如,刺激外周神经向心端和断肢残端可出现双向感传;感传可从感觉正常区进入腰麻区并在该区内循行;入静诱导、不完全性截瘫、某些脑部疾患可明显提高循经感传的出现率。因此有人认为,循经感传的本质是兴奋在大脑皮层S、S区、丘脑腹后内、外侧核的定向扩散。但无论是大脑皮层的S、S区或丘脑的腹后侧核,其下肢、躯干和头面部的代表区都被上肢的代表区分隔,难以解释足三阳经的感传现象[1]。鉴于脊髓和低位脑干仍保持…  相似文献   
3.
在144只小鼠上观察到:补法艾灸有提高“阳虚”小鼠T淋巴细胞数量和T、B淋巴细胞活性的作用,泻法艾灸无此效应;腹腔注射心得安可部分翻转补法艾灸的上述作用,而注射酚妥拉明则无明显影响;用6-OHDA损毁外周肾上素能神经也可部分阻断补法艾灸提高T、B淋巴细胞活性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艾灸提高“阳虚”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免疫细胞β受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张某,女,9岁,阳谷县翟庄乡刘华村人.1998年9月13日13:OO许,其右腋下多处被狗咬伤.为预防狂犬病,于当日14:00在阳谷县卫生防疫站注射精制抗狂犬病血清(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8083,失效期2001年6月25日).血清皮试阴性,在伤口周围进行浸润注射2支(400IU/支),臀部肌肉注射1支.19日,患者背部、臀部及双下肢出现荨麻疹,面部及双眼睑浮肿,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呕吐,发热,注射部位出现神经血管性水肿等.于当日11:00送入县医院治疗.经检查:T 39.4℃,P 102次/nin,BP 12/8KPa,R 24次/min.立即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地塞米松5ing静脉推入,同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加维生素B_1、维生素C、氯化钾,3日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艾灸对小鼠免疫防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最近,我们以小鼠为实验对象,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使小鼠白细胞降低,然后观察在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艾灸对其白细胞总数、分数及其功能的改变,以探讨在病理状态下艾灸对机体免疫防御机能的影响。实验材料和方法一、动物: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20~24g,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总共80只。Ⅰ组注射环磷酰胺不施灸作对照;Ⅱ组注射环磷酰胺加艾灸;Ⅲ组注射同量生理盐水加艾灸;Ⅵ组注射生理盐水不施灸以作对照。二、白细胞计数按常规方法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三、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小鼠腹腔注射5%的动物淀粉溶液2ml,36小时后,再于腹腔注射白色葡萄球菌悬液0.5ml(浓度约10亿个细菌/ml),30分钟后,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清微小病毒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4 8例ITP患儿和 32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HPVB19-DNA检测 ,并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 :4 8例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率 37.5 % (18/48) ,32例健康儿童HPVB19-DNA均为阴性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 ;ITP组中急性型与慢性型之间HPVB19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病毒感染阳性患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明显高于病毒感染阴性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率高 ,尤其是急性型 ;HPVB19感染可导致血小板相关抗体升高而致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montelukast)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哮喘患儿均每日睡前口服孟鲁司特1次,每次4 mg(2岁~5岁)或5 mg(6岁~12岁),共3个月,观察哮喘症状评分变化及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和吸入激素剂量变化。结果显效24例,有效31例,无效5例。无头痛、心悸、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1979年北京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针灸学已越出了传统医学的范畴,发展为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此后,不少专家开始对过去的针灸实验研究进行汇集、整理和总结,实验针灸学的诞生就是这种研究的突出成果之一,已经问世的各种版本的实验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浆神经肽A(NKA)含量的变化,探讨NKA与小儿哮喘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 法测定20例正常儿童、38例儿童哮喘发作期(其中重度发作20例,轻、中度发作18例)及26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 浆NKA的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浆NKA含量((326±148)ng·L-1)高于哮喘缓解组((84±39)ng· L-1)及正常对照组((51±30)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血浆NKA含量((359±160)ng·L-1)高于轻、中度哮喘发作患儿((208±113)ng· L-1)(P<0.01)。结论:NKA参与了哮喘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小儿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纤维胃镜检查中应用针刺取代检查前用药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导如下:对象及方法对象:无选择地对50例非急症胃病患者应用针刺取代纤维胃镜检查前用药。男性30例,女性20例。其中20~29岁8例,30~39岁13例,40~49岁16例,50~59岁11例,60~69岁2例。方法:检查时病人取常规左侧卧位,因此选左侧内关、公孙,右侧合谷、足三里四穴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并接上G6805电针治疗仪,以连续弱刺激诱导10~15分钟后,起掉左侧内关、公孙两穴的针,右侧两穴依然持续刺激,同时开始插镜,直至检查结束再起掉右侧两穴的针。所用纤维胃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