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文章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研究成果,从中医病名范畴、病因病机、常用治法的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的中医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对应用中医药研究慢性阻塞性疾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漫长的病程中表现出规律性的中医证候演变。疾病的阶段性、共患疾病、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体重指数等多因素均能对证候的演变造成一定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年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疾病证候演变的规律,提高中医药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水平,为今后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精准辨证和疾病预后调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释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优势,推动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络脉论治探究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异性规律。方法 :运用中医络病学说和脏腑理论,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征,通过临床观察和理论总结,阐述络脉理论的历史沿革和内涵精髓。结果 :证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络脉理论在中医病机、现代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提出"以祛为重""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结论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完善中医药理论,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结构紊乱不仅影响着消化系统疾病,而且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衡或紊乱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该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有可能从微生物层面揭露其发病机制。中医药基于基础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及"肺病治肠"等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自身的特色,现许多研究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出发,从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病、多发病,对其稳定期进行有效治疗成为目前医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尚有较大研究进展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明通过中医药治疗COPD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查阅近年相关中医药治疗COPD文献,本文从脏腑、三焦、络病、分期论治、经方研究、特色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8.
从病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概述了近年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研究状况,认为本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辨证论治采用分期治疗与脏腑辨治相结合,并简述了针刺、雾化吸入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主要从西医角度全面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基础与临床问题,是从事呼吸内科临床的指导原则.笔者另辟路径,用传统及现代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解读和认识,开拓创新COPD中医药治疗的思路,使中医药更好地为防治COPD服务.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相关,中医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具有副作用小,效果确切的优势。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干预慢阻肺气道炎症机制展开综述,并探讨不足之处,为中医药治疗慢阻肺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1.
COPD稳定期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近3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3年来COPD稳定期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COPD稳定期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疗方法等作总结。[结果]提出COPD稳定期的病因病机为发作期外感时邪,损伤肺气,痰热瘀稽留,病程迁延日久,致使脾肾气虚,最终导致肺脾肾三脏脏气虚衰,气滞血瘀痰凝。治疗上以调补肺脾肾三脏,兼以化痰活血为主,亦可从肠论治,针药结合。[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具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研究状况异同,提出我国COPD研究的改进办法,对国际COPD研究工作的历程进行时代划分。方法:综合手工检索、数据库检索、文献引用对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三大杂志)、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发表的有关COPD的文献进行统计,并经过数据转换计算后进行分析。结果:计算得到三大杂志、VIP、PUBMED数据库中有关COPD各类别文献对时间的曲线图,并通过文献学分析将国际COPD研究历史分为5个阶段。结论:我国COPD研究工作有自身的鲜明特征,但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缺损及肺组织T淋巴细胞聚集导致的免疫失衡,会影响COPD的发生和发展。人体胃肠道与呼吸道具有典型的黏膜结构,通过共同免疫系统相联系。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痰热证急性加重-稳定期大鼠对部分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选取SPF级SD大鼠60只,采用EXCEL RAND函数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稳定期(COPD)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采用香烟烟雾及热暴露联合鼻腔内滴注脂多糖溶液方法制备COPD痰热证急性加重-稳定期大鼠模型。急性加重期干预8 d,西药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片0.027 g·kg-1·d-1和硫酸沙丁胺醇片0.41 mg·kg-1·d-1,中西医结合组给予通塞颗粒7.2 g·kg-1·d-1、盐酸莫西沙星片0.027 g·kg-1·d-1和硫酸沙丁胺醇片0.41 mg·kg-1·d-1;稳定期干预14 d,西药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片0.41 mg·kg-1·d-1,中西医结合组给予补肺益肾方4.42 g·kg-1·d-1和硫酸沙丁胺醇片0.41 mg·kg-1·d-1;对照组、COPD组及AECOPD组全程灌胃0.9%氯化钠溶液2 ml/d。干预结束后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FEV0.3/FVC,肺、肠组织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CD3+和CD4+表达水平。结果FVC、FEV0.3、FEV0.3/FVC、肺肠sIgA及肺CD3+表达水平,COPD组低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低于COPD组(P<0.05),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高于AECOPD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通过提高大鼠肺组织和肠组织的sIgA和CD3+、CD4+的表达水平,修复肺组织和肠组织的免疫屏障功能,从而为COPD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神经网络在网络药理学研究及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简述分析,为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方法:从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抗高血压中药实验研究以及临床有效方剂的研究四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对研究近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重视对高血压病中医相关病证的理解与研究。(2)必须加强中医方药文献的系统研究。(3)重点突出中医降压特点的研究。(4)不可忽视现代基础研究。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关键环节是如何辨证、怎样去寻找有效的降压方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的效果,从而为制订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奠定基础。方法:对照组(63例)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在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能明显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提高了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述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虚证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文献对COPD稳定期虚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果:COPD稳定期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等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气虚,主要证候有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等,其治疗多由补肺健脾益肾着手。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医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的交叉学科———基础理论与临床、中医与中药的桥梁,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科项目申报的热点,受到中医药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科申请代码H2705“中医方剂”方向共接收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128项,其中受理124项。本文总结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研究方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从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申请项目进行重点评述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文化育人案例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方法]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教学案例库建设、博物馆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和育人功能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对建构主义等哲学理论以及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文化育人案例库建设的具体流程进行梳理,探索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文化育人案例库建设的理论依据、研究状况。[结果]当前各地中医药博物馆案例库建设参差不齐,调查研究尚未发现比较成熟的育人案例库。浙江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和古籍的历史内涵丰富,构建文化育人教学案例库条件已渐成熟。[结论]建议加快中医药博物馆文化育人案例库建设及研究,以填补空白,助推中医药文化育人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