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背景 我国医养结合发展中屡遇瓶颈,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老年人多阶段、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是影响机构发展及其服务实现的“源头性”问题,精准把握并分析其需求现状,是健康合理发展医养结合、改善供需错位状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保障。目的 调查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泸州市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人65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养结合相关情况调查表、衰弱综合评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以Andersen行为模型为基础,将调查内容中关于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别纳入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性因素,构建3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预测概率及拟合优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5%。627例老年人中,340例(54.2%)对医养结合有所了解,416例(66.3%)表示有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模型Ⅱ和模型Ⅲ的-2对数似然值(-2LL)均小于模型Ⅰ,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Ⅰ;模型Ⅲ的-2LL小于模型Ⅱ,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Ⅱ,表明模型Ⅲ对样本的拟合程度最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92,95%CI(1.118,2.560)〕、子女数〔OR=0.571,95%CI(0.407,0.800)〕、就医方便度〔OR=2.931,95%CI(2.117,4.058)〕、社会支持度〔OR=0.455,95%CI(0.326,0.635)〕、慢性病患病情况〔OR=1.999,95%CI(1.343,2.975)〕、医养结合认知水平〔OR=1.719,95%CI(1.222,2.418)〕、衰弱程度〔OR=2.495,95%CI(1.666,3.736)〕、抑郁程度〔OR=1.914,95%CI(1.296,2.827)〕是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知晓、需求水平较高,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企业及后续研究者在今后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影响因素加以分类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仍需先行试点,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2.
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因弥补了机构养老的不足而有望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精准识别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养老服务。目的 基于养老服务需求方视角,了解南宁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宁市符合纳入标准的≥60岁社区老年人505例。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由调查员协助老年人填写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养老方式选择情况(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为了便于进行社区居家养老影响因素的研究,按老年人养老的地点将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统一归为社区居家养老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05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6.2%。91.3%(444/486)的老年人并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有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53.1%(258/486)的老年人表示知道所在的社区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7%(266/486)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哪些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不是很清楚;34.0%(165/486)的老年人知道社区能提供疾病诊治服务。41.3%(201/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为老服务项目;39.3%(191/486)的老年人认为其不需要社区提供任何日常生活照料服务;66.7%(324/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提供体检、康复、老年护理服务;60.0%(292/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健康咨询、保健指导;48.0%(233/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上门看病、送药服务。60.9%(296/486)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其次是社区居家养老,占20.0%(97/486),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最少,占19.1%(93/486)。受教育程度〔高中或中专:OR=3.379,95%CI(1.307,9.802);大专及以上:OR=3.955,95%CI(1.508,10.371)〕、退休前工作〔有:OR=5.097,95%CI(2.382,10.908)〕、子女数〔2个:OR=8.198,95%CI(2.982,22.537);3个及以上:OR=3.607,95%CI(1.521,8.552)〕、自理情况〔完全不能自理:OR=4.165,95%CI(1.570,11.050)〕、受照顾情况〔保姆照顾:OR=0.046,95%CI(0.010,0.209)〕是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家庭养老仍然是南宁市城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且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逐渐增多,社区居家养老或将成为大趋势。经济条件好(高学历、退休前有工作)、家庭支持条件好(有配偶和多个子女)、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3.
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河南省是老年人口大省,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目的 调查河南省老年人综合能力失能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民政行业标准制定的《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进行调查,其包含老年人基本信息表和老年人能力评估表。问卷要求现场填写,对于不能书写的老年人由调查员详细访谈后代为填写。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6 014份,回收有效问卷 5570份。5 570例老年人中2 760例(49.55%)老年人综合能力完好,2 810例(50.45%)老年人综合能力不同程度丧失,其中轻度失能老年人2 291例(41.14%),中度失能老年人340例(6.10%),重度失能老年人179例(3.21%)。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受损率为20.45%(1 139/5 570),精神状态受损率为35.89%(1 999/5 570),感知觉与沟通受损率为23.34%(1 300/5 570),社会参与受损率为19.48%(1 085/5 570)。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收入、残疾情况、痴呆情况、精神疾病情况、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情况老年人失能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0.115,95%CI(0.075,0.177);70~岁:OR=0.154,95%CI(0.101,0.236);80~岁:OR=0.323,95%CI(0.209,0.498)〕、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OR=2.911,95%CI(2.337,3.626);小学:OR=1.873,95%CI(1.519,2.310);初中:OR=1.545,95%CI(1.244,1.918)〕、居住情况〔独居:OR=0.521,95%CI(0.373,0.727);与配偶居住:OR=0.452,95%CI(0.338,0.604);与子女居住:OR=0.534,95%CI(0.396,0.719)〕、经济收入〔0~元/月:OR=2.306,95%CI(1.172,4.539);4 001~元/月:OR=2.939,95%CI(1.340,6.444)〕、残疾〔OR=0.257,95%CI(0.214,0.310)〕、痴呆〔OR=0.030,95%CI(0.022,0.041)〕、精神疾病〔OR=0.190,95%CI(0.126,0.286)〕、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OR=0.163,95%CI(0.134,0.198)〕是老年人失能等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失能率超过一半,其中轻度失能老年人比例最大,且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收入、残疾、痴呆、精神疾病、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是老年人失能等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全社会关注。目的 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从北京大学组织的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项目中选取60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n=3 068)。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简化版得分判定研究对象抑郁症状情况。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影响抑郁症状的项目并进行排序,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因素。结果 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15个指标中重要性排序前6位的变量分别是自评总体健康、午休时长、生活满意度、夜间睡眠时长、受教育程度、婚姻满意度。3 068例农村地区老年人CES-D简化版得分为(9.9±6.9)分;无抑郁症状1 679例(54.7%),有抑郁症状1 389例(4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1.710,95%CI(1.422,2.057)〕、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OR=0.663,95%CI(0.507,0.866)〕、夜间睡眠时长〔6~8 h:OR=0.506,95%CI(0.425,0.601);>8 h:OR=0.435,95%CI(0.324,0.580)〕、代际情感支持〔较多:OR=1.297,95%CI(1.077,1.562)〕、生活满意度〔不满意:OR=5.179,95%CI(3.814,7.133)〕、婚姻满意度〔不满意:OR=3.181,95%CI(2.264,4.526);无配偶:OR=1.243,95%CI(1.004,1.538)〕、自评总体健康〔一般:OR=1.512,95%CI(1.199,1.915);不好:OR=3.918,95%CI(3.056,5.043)〕、慢性病〔有:OR=1.232,95%CI(1.041,1.457)〕、童年健康状况〔一般:OR=1.349,95%CI(1.107,1.644)〕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依据本研究数据,有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情况不容乐观,且性别、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代际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自评总体健康、慢性病、童年健康状况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针对高危人群从不同维度、有重点地进行防控,以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MCR)及主观认知下降(SCD)均为老年人认知下降的早期阶段,MCR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痴呆前期有效预测综合征,早期对SCD老年人群进行MCR筛查,确定其影响因素,对减少老年人群痴呆及相关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社区SCD老年人的MCR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某社区开展的长期队列研究中选取SCD老年人(≥60岁)459例为研究对象。SCD的评估联合使用了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有关记忆的问题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中文版(MoCA-B)。采用6 m步速测定法评估老年人的步速,以同时存在SCD和步速下降者为MCR组,以不存在步速下降者为非MCR组。采用自设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理因素、生活方式指标、心理因素、营养状态、患病情况、用药史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CD老年人发生MCR的影响因素。 结果 459例社区SCD老年人中,发生MCR者125例(27.23%)。MCR组和非MCR组老年人的年龄、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每周运动时长、焦虑情况、营养状态、患病情况〔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发腔隙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肿瘤、骨关节炎、近2年骨折史、眼部疾病、口腔疾病〕、多重用药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083(1.034,1.134)〕、BADL〔OR(95%CI)=0.952(0.914,0.991)〕、IADL〔OR(95%CI)=0.623(0.486,0.798)〕、每周运动时长〔OR(95%CI)=0.505(0.295,0.864)〕、焦虑情况〔OR(95%CI)=2.442(1.225,4.866)〕、高血压患病情况〔OR(95%CI)=1.948(1.086,3.497)〕、脑卒中/TIA患病情况〔OR(95%CI)=3.154(1.745,5.699)〕是社区SCD老年人发生MCR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SCD老年人MCR发生率较高,社区医护人员对社区SCD老年人进行MCR筛查时应更关注年龄、BADL、IADL、每周运动时长、焦虑情况、高血压、脑卒中/TIA等影响因素,协助控制慢性病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患者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6.
杨晨  何华娟  李建蒲  陈军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5):4381-4388
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肌少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将约有2亿肌少症患者。原发性高血压与肌少症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目前国内关于原发性高血压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了解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明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肌少症的二级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5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肌少症诊断指标、实验室指标,采用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NA-SF)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体质指数(BM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 107例患者中,肌少症组53例(49.5%),非肌少症组54例(50.5%)。体形消瘦者、体质量正常者、超重者、肥胖者肌少症检出率分别为83.3%(5/6)、64.2%(34/53)、30.0%(12/40)、25.0%(2/8),随着BMI等级增加,肌少症检出率降低(χ2趋势=15.027,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175,95%CI(0.059,0.518)〕、超重〔OR=0.039,95%CI(0.003,0.513)〕、肥胖〔OR=0.019,95%CI(0.001,0.459)〕、MNA-SF评分升高〔OR=0.832,95%CI(0.697,0.992)〕、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升高〔OR=0.914,95%CI(0.843,0.991)〕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保护因素(P<0.05),高龄〔OR=1.139,95%CI(1.073,1.209)〕、收缩压升高〔OR=1.038,95%CI(1.001,1.076)〕、舒张压升高〔OR=1.095,95%CI(1.035,1.159)〕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0.05)。BMI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656,0.843)〕,最佳截断值为22.0 kg/m2,灵敏度为52.8%,特异度为88.9%。 结论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肌少症患病率高。高龄、较高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女性、超重、肥胖、较高的维生素D、营养良好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BM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 体病相关理论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而由此推断,其在老年人衰弱的发生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随机选取6个社区、10个行政村的1 13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医体质量表(CCM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睡眠质量及中医体质类型与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关联强度和交互作用。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1 091例老年人中无睡眠障碍905例(83.0%),存在睡眠障碍186例(17.0%);中医体质:平和质448例(41.1%),偏颇体质643例(58.9%);衰弱373例(34.2%),非衰弱718例(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OR=2.718,95%CI(1.891,3.905)〕、偏颇体质〔OR=4.782,95%CI(3.410,6.704)〕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相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且为偏颇体质的老年人发生衰弱的风险为无睡眠障碍且为平和质老年人的12.960倍〔95%CI(8.207,20.465)〕,超额危险度(RERI)=6.101〔95%CI(0.579,11.623)〕,归因比(AP)=0.471〔95%CI(0.181,0.761)〕,交互作用指数(S)=2.041〔95%CI(1.092,3.817)〕,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存在睡眠障碍与偏颇体质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且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 目前客观营养状态评估工具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较少,且尚无公认的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方法。目的 利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价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93例,根据GNRI评估的营养状态分为有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1组(n=100)和无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2组(n=193)。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患者心率及血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04-25,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体质指数(BMI)、清蛋白分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GNRI对患者的生存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GNR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是509(253)d。GNRI〔ROC曲线下面积(AUC)=0.702,95%CI(0.633,0.772),最佳截断值为97.87〕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能力优于清蛋白〔AUC=0.657,95%CI(0.586,0.728),最佳截断值为35.65 g/L〕及BMI〔AUC=0.645,95%CI(0.572,0.718),最佳截断值为22.88 kg/m2〕。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GNRI 2组生存率高于GNRI 1组(P<0.001)。对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有可能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风险比(HR)=1.048,95%CI(1.026,1.071)〕、GNRI分组〔HR=3.283,95%CI(2.085,5.171)〕、糖尿病史〔HR=1.955,95%CI(1.245,3.071)〕、陈旧性脑梗死史〔HR=1.779,95%CI(1.131,2.80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HR=0.470,95%CI(0.300,0.763)〕、住院时间〔HR=1.036,95%CI(1.018,1.054)〕、舒张压〔HR=0.984,95%CI(0.969,0.999)〕、NYHA分级〔HR=1.546,95%CI(1.066,2.240)〕、血红蛋白〔HR=0.987,95%CI(0.979,0.995)〕、肌酐〔HR=1.003,95%CI(1.001,1.005)〕、肾小球滤过率(GFR)〔HR=0.985,95%CI(0.975,0.99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30,95%CI(1.006,1.054)〕、GNRI分组〔HR=2.821,95%CI(1.727,4.616)〕、糖尿病史〔HR=2.031,95%CI(1.261,3.273)〕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营养不良是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GNRI评估营养状态有助于预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且其预测价值优于清蛋白、BMI。  相似文献   

9.
背景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民医疗与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医疗与养老服务仍互不衔接,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将医疗与养老资源进行有序衔接,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连续性的照护服务。目的综合分析我国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方法2020年12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有关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的文献,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0年12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纳入研究的有效样本量为14 089,其中共有4 268例居民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纳入研究的文献的JBI评分为14~18分,得分均≥总分的70%,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高。居民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意愿率为40.5%〔95%CI(33.3%,47.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学历〔OR(95%CI)=0.71(0.59,0.85),P<0.01〕、子女数量〔OR(95%CI)=1.72(1.40,2.11),P<0.01〕、婚姻状态〔OR(95%CI)=0.71(0.57,0.88),P=0.02〕、是否独居〔OR(95%CI)=1.30(1.14,1.49),P<0.01〕、患病情况〔OR(95%CI)=1.34(1.09,1.64),P<0.01〕、知晓度〔OR(95%CI)=1.91(1.61,2.26),P<0.01〕是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较低,高中及以上学历、子女数量≤1个、非在婚、独居、患病、知晓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相对更强。应通过加强宣传工作、建立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不断丰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内涵等方式,提高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肥胖、超重以及血脂水平异常对糖尿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缺少纵向数据对其的验证。目的纵向研究2016—2019年泸州市老年人糖尿病患病情况以及体质指数(BMI)和血脂情况对糖尿病的影响,为制定适合老年人的糖尿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泸州市2016—2019年连续4年参与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资料。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BMI和TC、TG、LDL-C、HDL-C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结果泸州市老年人2016—2019年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0.5%(15 893/151 132)、11.5%(17 375/151 132)、11.9%(18 019/151 132)、13.5%(20 394/151 132)。经GEE分析,在控制所有相关因素后,肥胖〔OR=2.610,95%CI(2.523,2.700)〕、超重〔OR=1.749,95%CI(1.710,1.790)〕、TC升高〔OR=1.073,95%CI(1.040,1.106)〕、TG边缘升高〔OR=1.151,95%CI(1.126,1.177)〕、TG升高〔OR=2.091,95%CI(2.042,2.140)〕、LDL-C边缘升高〔OR=1.208,95%CI(1.178,1.240)〕、LDL-C升高〔OR=1.264,95%CI(1.219,1.310)〕、HDL-C降低〔OR=1.552,95%CI(1.506,1.599)〕是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P<0.01)。偏瘦〔OR=0.763,95%CI(0.730,0.798)〕、TC边缘升高〔OR=0.868,95%CI(0.850,0.886)〕是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四川省泸州市64岁以上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对糖尿病的影响较大,应针对以上两项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是指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但针对该人群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较少。目的 调查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以2016年12月-2017年6月参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社区脑卒中筛查的居民作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采用《2016年度心脑血管病影响因素社区、乡镇人群追访干预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试,并在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收集其基本测量指标(如身高、体质量、颈围、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以PSQI总分>7分作为低睡眠质量,PSQI总分≤7分作为正常睡眠质量进行分析。调研过程中,调查人员为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讲解,由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口述作答,调查人员填写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依据“8+2”项脑卒中影响因素及判定标准对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进行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 761份,回收有效问卷4 716份,有效回收率为99.05%。共373例受试者存在低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为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0,95%CI(1.018,1.043)〕、性别〔OR=1.478,95%CI(1.116,1.957)〕、婚姻状况〔OR=1.044,95%CI(1.005,1.085)〕、退休情况〔OR=2.402,95%CI(1.758,3.281)〕、饮酒情况〔OR=1.395,95%CI(1.157,1.681)〕、饮食情况〔OR=1.411,95%CI(1.221,1.630)〕、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OR=1.484,95%CI(1.176,1.873)〕是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筛查目标人群低睡眠质量问题不可忽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退休情况、饮酒情况、饮食情况、脑卒中发生风险评级是该人群出现低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衰弱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健康事件。营养作为衰弱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衰弱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就营养对衰弱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及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可能增加衰弱风险,而健康的膳食模式能降低衰弱风险。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在初级保健中以温情守护居民健康,然而受基层医疗建设不足等条件的种种制约,如何保证温情守护?目的 了解广东省首批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广东省共36个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法各层按1∶1∶1的比例从3类卫生技术人员中抽取调查对象。分别是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及其他社区卫生工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总体工作满意度以及21项满意度因子。分析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75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为91.3%。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自我评价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是(3.8±0.7)分,217名(86.5%)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21项满意度因子的得分均值中,得分最高的是“同事关系”(4.1±0.5)分,得分最低的是“单位福利待遇”(2.8±1.1)分。不同年龄对与领导的关系的满意度、不同文化程度对工作量的满意度、不同职称对得到同事的帮助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人数及分配合理程度〔OR=2.118,95%CI(1.072,4.184)〕、个人能力提高情况〔OR=2.220,95%CI(1.181,4.173)〕、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OR=1.905,95%CI(1.023,3.546)〕、与领导的关系〔OR=4.640,95%CI(1.328,16.214)〕和同事关系〔OR=5.111,95%CI(1.330,19.644)〕是影响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因素(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人数及分配合理程度、个人能力提高情况、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与领导的关系和同事是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儿童同房间共眠可能影响其睡眠质量,并引发一系列睡眠问题。目的 调查广州市小学生同房间共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广州市登记在册的小学名单,2014年应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所省重点、1所市重点和1所区重点小学符合研究标准的2 462名在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式化睡眠问卷调查小学生最近1年的睡眠状况,问卷包括5部分:基本资料、家庭资料、父母资料、睡眠问题及儿童通常是否自己睡一间房?并依据最后一部分结果将儿童分为非共眠组和共眠组。问卷经学生带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填写,1周内交回。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 462份,回收有效问卷2 345份,有效回收率为95.2%。2 345名小学生中,男1 218名,女1 127名;年龄(9.5±1.7)岁;共眠1 217名(51.9%),非共眠1 128名(48.1%)。两组儿童年龄、近1年规律服药情况、单亲家庭情况、就寝环境、居住面积情况、家庭月收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岁儿童同房间共眠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χ2趋势=30.91,P<0.01)。非共眠组儿童母亲、父亲年龄均大于共眠组(P<0.05);两组儿童母亲不愿晨起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父亲文化程度、晨起口干、惊醒、不愿晨起、经常流汗、日间困倦、入睡困难、晨起头痛、睡眠感缺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打鼾、惊醒、不愿晨起、经常流汗、经常翻身、日间困倦、特殊俯睡体位、磨牙、尿床、呓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13,95%CI(0.659,0.772)〕、单亲家庭〔OR=1.348,95%CI(1.098,1.655)〕、儿童打鼾〔OR=1.115,95%CI(1.020,1.219)〕、居住面积〔OR=0.908,95%CI(0.826,0.997)〕是小学生发生同房间共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广州市小学生与其家人同房间共眠状况较普遍(51.9%),低龄、单亲家庭、儿童打鼾、居住面积小是其同房间共眠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日益增加,其高发病率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带来巨大危害。目前研究提示慢性病的发生与高水平的尿酸值有关,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其他慢性病的高危因素。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常见慢性病的关联。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选择完成血液检查的4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9 022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常见慢性病的关联。结果 9 022例研究对象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 117例,其中男628例,女489例,总体患病率为12.38%,男性患病率为14.65%(628/4 287),女性患病率为10.33% (489/4 73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621(1.399,1.877)〕、高脂血症〔OR(95%CI)=1.465(1.245,1.724)〕、消化系统疾病〔OR(95%CI)=0.801(0.687,0.934)〕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心脏病及脑卒中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555(1.273,1.899)〕、高脂血症〔OR(95%CI)=1.510(1.203,1.895)〕、糖尿病〔OR(95%CI)=0.649(0.474,0.890)〕及消化系统疾病〔OR(95%CI)=0.772(0.623,0.957)〕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696(1.363,2.111)〕及高脂血症〔OR(95%CI)=1.452(1.146,1.839)〕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关联性。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女性。需要针对高尿酸血症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张爱军  郭宏伟  冯琼  杨放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3):2890-2894
背景 处于正常高值血压阶段的患者,随着动脉血压的节律和绝对值的改变,以及受代谢因素的影响,仍然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与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有必要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目的 对比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与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正常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及代谢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探讨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压和代谢是否产生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武汉市武昌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200例初诊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相关代谢指标及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情况。以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以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正常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CD36基因缺陷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初诊正常高值患者共检出31例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检出率为15.5%。观察组体质指数(BMI)、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动脉压(24 hMAP)、非杓型血压发生率、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5.649,95%CI(4.235,14.376)〕、24 hMAP〔OR=5.836,95%CI(4.459,15.132)〕、非杓型血压〔OR=6.228,95%CI(5.876,16.812)〕、TG〔OR=4.348,95%CI(2.247,10.168)〕、HOMA-IR〔OR=4.134,95%CI(1.630,5.245)〕是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发生率达15.5%,血压和代谢可能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少数精神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容易演变为肇事肇祸行为,以男性患者为主,目前缺乏对该类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目的 探讨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北京市安康医院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男性精神障碍患者96例纳入研究组,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同期住院的男性精神障碍患者65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疾病史概况,包括首次发病年龄、治疗情况、颅脑疾病史、乙醇饮用史、吸烟史、自杀史、既往住院次数;个人成长史概况,包括是否童年家庭环境不良、是否曾遭父母虐待、是否曾被父母遗弃、父母健康状况、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有无因精神疾病住院、父母有无犯罪记录、父母有无乙醇或物质滥用、居住方式、家庭是否和睦、家庭月收入;家族史概况,包括有无家族犯罪史、有无家族精神疾病史。采用心理变态测评量表修订版(PCL-R)评价患者的人格特点;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价患者的攻击行为。问卷在患者进行鉴定或入院当天由两名经过量表一致性培训的调查员询问患者及家属后填写。结果 司法鉴定结果显示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多为精神分裂症(82例,占85.4%);研究组与对照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治疗情况、既往住院次数,家庭月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CL-R的反社会因子得分高,BPRS的思维障碍、敌对性因子得分和总分高,MOAS的财产攻击、体力攻击条目加权分和加权总分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8.732,95%CI(1.268,60.123)〕、治疗情况〔OR=45.846,95%CI(4.254,494.149)〕、财产攻击条目加权分〔OR=0.044,95%CI(0.006,0.321)〕、体力攻击条目加权分〔OR=0.035,95%CI(0.005,0.246)〕是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多为精神分裂症。文化程度低、未积极接受治疗、有财产攻击、体力攻击倾向是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危险因素。加强文化教育、积极的治疗手段有助于降低该类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目前对急救中心住院患者疾病谱、死因谱、出院预后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因此,在急救中心范围内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面了解急救中心住院患者目前流行病学特征,对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以及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急救中心近10年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预后影响因素,为提高急救中心诊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检索2007—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状况,包括性别、年龄、过敏史、住院天数、入院科室、出院科室、住院费用、30 d内再入院次数、手术次数、首次住院诊断、合并疾病及预后。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救中心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2016年急救中心住院患者共计16 367例,生存15 686例(95.84%),死亡681例(4.16%)。2016年急救中心住院患者较2007年环比增长45.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26,95%CI(1.067,1.648)〕、入院科室〔OR=0.668,95%CI(0.564,0.790)〕、出院科室〔OR=1.608,95%CI(1.309,1.975)〕、住院费用〔OR=3.589,95%CI(2.826,4.559)〕、30 d内再入院次数〔OR=4.527,95%CI(1.023,5.183)〕、手术次数〔OR=3.353,95%CI(2.901,3.877)〕、合并心理障碍〔OR=2.988,95%CI(1.047,8.530)〕、心脏病〔OR=13.146,95%CI(3.647,47.371)〕、高血压〔OR=0.518,95%CI(0.258,0.941)〕、脑血管意外恢复期〔OR=1.805,95%CI(1.091,2.989)〕、肝脏疾病〔OR=1.938,95%CI(1.230,3.056)〕、慢性中毒〔OR=2.162,95%CI(1.261,3.691)〕、多种疾病〔OR=2.322,95%CI(1.270,4.250)〕与急救中心住院患者预后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急救中心诊疗患者逐年增多,诊疗质量及安全也引起重视,年龄、入院科室、出院科室、住院费用、30 d内再次入院次数、手术次数、合并疾病是急救中心住院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完善急救模式,干预可预防因素来提高急救中心住院诊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