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7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b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 )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基础,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BAC疗效与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按照2009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公布的新修订的肺癌分期系统进行TNM分期,通过统计学方法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70例BA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1.4,吸烟与无吸烟之比为1:2.9,中位生存期为6.48年.单纯BAC和伴有BAC成分的腺癌可能与吸烟关系不大.病理类型、影像学类型和治疗方案的组间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影像学表现、TN M分期以及是否放化疗与BAC患者预后有关;而性别、年龄、吸烟以及靶向治疗与BAC患者的生存时间无关.结论:BAC发病在非吸烟者中多见,单纯性BAC较其他病理类型有较长的生存期;BAC患者中咳大量泡沫样疾的症状并不多见,治疗上以尽可能手术为主,以结合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为原则;EGFR-TKI的一线治疗可用于晚期BAC.  相似文献   

2.
常林宝  杨斌  杨学亮  郭锐  丁悌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0,22(12):828-829,832
 目的 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94例BAC患者(其中单纯的支气管肺泡细胞癌67例、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伴局部浸润16例和具有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特征的腺癌11例)的资料,分析BA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及不同TNM分期和病理分型,BAC的外科治疗与疗效。结果 全组行根治性手术88例,姑息切除4例,开胸探查术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 %、53.2 %、41.5 %。按UICC肺癌国际分期,Ⅰ期、Ⅱ期、Ⅲ期BAC患者分期之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按病理学分型,单纯的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伴局部浸润和具有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特征的腺癌的BAC患者之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是一种特殊类型肺癌,无论是生物学、影像学还是临床、病理学表现,均有其特殊性。肺叶切除术是治疗细支气管肺泡癌常用的手术方法。提高BAC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42例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einoma,BAC)系原发于细支气管肺泡上皮的肺癌,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弥漫型在临床上与一些肺部弥漫性疾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误诊。本文回顾分析本院1997年1月至2002年4月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42例弥漫型BAC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腺癌的病理学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96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为肺腺癌患者。所有组织标本的切片进行分类,同时收集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96例患者中,12例为BAC,5年的生存率为100%。12例BAC中,有8例患者呈现磨玻璃样阴影(GGO)的影像学特点。肺腺癌患者中,BAC有39例,5年的生存率为59.0%;其他类型腺癌有45例,5年的生存率为48.9%。3组类型肺腺癌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中的细支气管肺泡癌呈现GGO影像学特征,且预后较好。正确诊断BAC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腺癌部分亚型中,单纯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e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伴BAC成分的肺腺癌(adenocareinoma,AC)及不伴BAC成分的AC之间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三者间的预后情况.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经外科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随访资料完整并满3年的106例肺腺癌患者(男45例,女61例)的病例及相应的组织学切片.并依据2004年版WHO最新肺癌病理学分类标准进行分组:单纯型BAC、伴BAC成分的AC及不伴BAC成分的AC,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三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同时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三组间与性别、年龄皆无统计学意义,与吸烟指数、肿瘤直径、N分期、TNM分期及术后是否复发等因素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三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6.4%、61.0%和40.5%,并且三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单纯型BAC的3年生存率高于其余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不伴BAC成分的AC 3年预后最差.结论:单纯型BAC、伴BAC成分的AC及不伴BAC成分的AC,三者在临床病理因素方面各有特点,并且有着完全不同的临床预后;对三者进行严格区分,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依据,有助于对肺腺癌患者进行科学而全面的临床治疗以及早期积极有效地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细支气管肺泡癌1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楠  李龙芸  缪若羽 《癌症进展》2008,6(3):269-277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ell carcinoma,BAC)的临床症状、诊断、误诊、病理类型、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到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84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结果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5.2%(184/3534),占我院同期肺腺癌的14.5%(184/1265),男女之比为1:1.22;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间质性肺病,误诊率57%;中位生存期为6.48年(77.76个月);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影像学类型、治疗方案的组间生存曲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病理类型、影像学类型、治疗方案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亚型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本组BAC发病率男女比例相似;咳大量泡沫样痰在BAC中并不多见,但对诊断有提示意义;由于影像学上的多样性易被误诊,以致延误治疗;相对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有较长的生存期;对BAC的治疗应尽可能手术为主,再结合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为原则;EGFR-TKI的一线治疗可用于晚期BAC。  相似文献   

7.
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990~1999年本院收治经病理证实为BAC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孤立型BAC2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年生存率45.0%,2年生存率27.2%;弥漫型BAC3例均未手术,单纯化疗,分别生存4个月、7个月和18个月.纤维支气管镜和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低.胸部X线和CT均有阳性发现.结论BAC无典型症状,病情发展缓慢,胸部CT检查对本病诊断优于X线,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0引言在CT征象上以表现磨玻璃样(ground-glass opacity,GGO)病变为特征的肺结节目前在临床肺癌早期筛查上逐渐受到重视,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与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oalveolar carcinoma,BAC)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9.
370 例肺腺癌各亚型间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根据WHO2004年对于肺腺癌分型的最新定义标准,探讨肺腺癌各亚型之间预后的差异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 月至2003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370 例肺腺癌患者病理切片,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 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术后5 年总体生存率25.26% ,中位生存期3.89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亚型、支气管断端是否阳性、肿瘤直径、TNM分期、T 分期、N 分期、术后是否行化疗、免疫治疗对全组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病理亚型、气管断端是否阳性,TNM分期、肿瘤直径、是否行化疗为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各亚型之间分析显示:单纯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 ,BAC )的5 年生存率为41.30% ,优于其它类型腺癌(P=0.002);无BAC 成份的各亚型腺癌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含BAC 的混合型腺癌预后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手术仍为肺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含BAC 的混合型腺癌预后介于BAC 与无BAC 成份的其他类型腺癌,可视为独立的病理类型;术后病理亚型、气管断端是否阳性,TNM分期、肿瘤直径、化疗为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径不大于3 cm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症状、诊断、影像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的肿瘤最大直径(CT测量)不大于3cm的周围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结果共32例,男女各16例。多为查体发现(65.6%),发病/发现至入院时间10~130 d。20例术前诊断为周围型肺癌,1例误诊为肺炎,11例诊断为肺部病变,无一例术前诊断BAC。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术1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采样31例。病理分期:T1N1M01例,T1NXM01例(肺楔形切除),T1N0M030例。结论 BAC有独特的临床特点,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多为查体发现,首诊时难确诊,多经动态观察才决定手术。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少见。确诊需要石蜡病理证实,术中冰冻确诊BAC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1.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的发病逐年上升,BAC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生长于远端细支气管和肺泡,占全部原发性肺癌的2%~14%[1~4].与其他肺腺癌相比,BAC有着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以下就BAC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可提高肺腺癌病人的生存率,不同组织类型疗效不同。本研究对细支气管肺泡癌和经典型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扩增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预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4年WHO最新肺肿瘤分类标准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病理档案中细支气管肺泡癌(BAC)27例(男13例、女14例)、经典型肺腺癌23例(男11例、女12例),具有BAC成分的混合亚型肺腺癌39例(男18例,女21例),总计89例。应用组织芯片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EGFR基因扩增的检测。结果在经典型肺腺癌病例中EGFR基因的扩增率为45.45%,BAC病例中的EGFR基因的扩增率为14.81%,混合亚型肺腺癌为22.58%。经典型肺腺癌的扩增病例明显多于BAC和混合亚型肺腺癌,三组之间c2=11.632,P<0.05。三组病例中EGFR基因扩增多以散在信号存在。结论EGFR基因在肺腺癌的扩增率高于BAC。  相似文献   

13.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也呈多样性,易被误诊,本文旨在通过确诊病例了解BA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可疑病例提高警惕,提高BAC的早期诊断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穴SBAC雪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86年3月至1997年1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SBAC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眼结果演本组病例CT显示假腔或支气管充气征及磨玻璃样变达到61.5%。Ⅰ、Ⅱ期和Ⅲ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0.3个月、36.7个月和7.8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识SBAC的CT征象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加强健康普查、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提高BAC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细支气管肺泡癌及具有BAC特征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及具有细支气管肺泡癌特征的混合型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性、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方法:对71例可手术的BAC及具有BAC特征的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AC及具有BAC特征的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模式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痰血、胸闷气急和声嘶,症状无明显的特异性.治疗模式为单手术治疗45例(63.4%),手术+术后辅助化疗20例(28.2%),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5例(7.0%),手术+术后辅助放疗1例(1.4%).总体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7.0%和64.0%.I+Ⅱ期与Ⅲ+Ⅳ期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9.7%和21.4%(P<0.05),单纯BAC、BAC伴局部浸润、有BAC特征的混合型腺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76.9%和54.6%.肿瘤直径≤3 cm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高于肿瘤直径>3 cm组,P值均<0.05.患者无淋巴结转移组(No)与有淋巴结转移组(N1+N2)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症状无明显的特异性,早期可无症状.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化疗、辅助放疗患者未见生存获益.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否单纯型BAC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对伴有肺内转移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行完全性手术切除并存在肺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比较含BAC成分的患者(研究组)与其他病理类型患者(对照组)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差异.结果 研究组28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58.0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7.0个月,P<0.01).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0个月,明显高于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4.0个月,P<0.01).同一肺叶内转移和不同肺叶内转移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36.0个月和24.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伴有肺内转移的BAC,尤其是对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可取得与早期NSCLC患者类似的效果.目前的TNM分期对伴有肺内转移的NSCLC患者的预后判断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17.
细支气管肺泡癌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n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临床诊治和预后。方法 对1990年4月-2000年4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5例BA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局限型和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做分析研究。结果 分析病例占同期肺部肿瘤的2.5%,临床症状与肺癌相似,弥漫型患者气促或肺部特征明显多于局限型。4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行全身化疗。死亡28例(53.9%),其中死于复发10例(19.2%),转移18例(34.6%)。局限型BA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3个月,弥漫型为5.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期BA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6.8个月,non-BAC腺癌患者为42.5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BAC组根治术后累计总体生存率与non-BAC组以及鳞癌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趋势分析显示、生存率依鳞癌组、non-BAC组的顺序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局限型BAC较弥漫型预后要好。BAC的生物学特性可能更具恶性倾向、与普通腺癌相比,术后更需辅助治疗,对Ⅱ期的BAC可考虑辅以术后全身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最新国际肺腺癌分类中肺腺癌各组织学亚型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BAC)或伴有BAC成分的腺癌209例。按照肺癌新分类, 对所有病例组织学切片进行复习和分类, 同时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和随访。  结果   原诊断BAC的209例病例中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20例, 微小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13例, 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型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LPA)82例, 乳头状和腺泡状为主型55例, 实性型和微乳头为主型39例。随访发现, 腺癌的组织学亚型与5年生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AIS和MIA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为100%, 且均无淋巴结转移; LPA患者5年生存率为54.5%;腺泡型和乳头型腺癌的患者比AIS、MIA、LPA三组预后差, 而实性型和微乳头型的病例预后最差。  结论   肺腺癌中AIS和MIA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较好的预后。对具有细支气管肺泡癌特征的肺腺癌, 严格按照最新国际肺腺癌分类标准进行亚型分型, 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晚期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特点和化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Y  Zhang XR  Su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4):298-301
目的 分析晚期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特点以及化学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晚期BAC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大部分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至少2个周期。结果 53例患者中,女性34例(64,2%),不吸烟者42例(79,2%),发生于右肺者29例,12例患者表现为多发病灶或弥漫侵犯。化疗有效率为17.0%,其中2例(3,8%)获完全缓解,7例(13,2%)获部分缓解,30例(56.6%)患者病情稳定,14例(26,4%)病情进展。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个月和16,0个月,1年生存率为71,7%。Ⅲ~Ⅳ度的毒副反应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4.0%)、血小板减少(15.1%)、贫血(22.6%)、恶心和呕吐(39.6%)、脱发(30.2%)、便秘(17.0%)和外周神经毒性(13.2%)等。结论 晚期BAC好发于女性、不吸烟者,以右肺多见,似有多发病灶或双肺弥漫侵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对晚期BAC疗效尚可,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与历史同期别的肺腺癌相比,BAC有着更好的1年生存率和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13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外科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Lin ZC  Long H  Rong TH  Yang MT  Huang ZF  Lin P  Zhang LJ  Li XD 《癌症》2006,25(9):1123-1126
背景与目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BAC)是一种外周型的、分化较好的、沿着肺泡间隔生长而不浸润肺间质的、特殊类型的肺腺癌。对于BAC的外科治疗以及其疗效一直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探讨BAC的外科治疗以及其疗效。方法:收集1985~2000年本院收治的术后病理诊断的BAC130例,分析BAC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性,回顾不同TNM分期和临床分型BAC的外科治疗与疗效。结果:本组男性发病率56.9%,女性发病率43.1%,中位年龄58岁,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之比为1∶1.55。全组行根治性手术98例,姑息性和探查手术32例,其中Ⅰ期54例、Ⅱ期15例均行根治性切除,ⅢB期11例、Ⅳ期19例,根治性切除ⅢB期2例、Ⅳ期1例,Ⅰ、Ⅱ、ⅢB、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33.3%,13.6%和14.0%;孤立结节型113例,多发结节型12例和肺炎型5例,根治性切除分别为96例、1例和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46.3、20.6和5个月,1、3、5年生存率:孤立结节型96.4%,58.6%和41.2%,多发结节型91.2%,41.7%和33.3%,肺炎型20.0%,0和0。结论:Ⅰ、Ⅱ期和ⅢB、Ⅳ期多发结节型BAC,采用手术根治性切除预后较好,肺炎型BAC,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