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内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55例胸内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高峰在51~60岁。临床表现非特异性,以咳嗽最常见,部分患者无症状。39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给予激素加量并行缓慢减量后好转;1例停药4年后复发,重新给予激素治疗,随访6年至今未复发。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肥胖、消化性溃疡和骨质疏松;未发生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结论胸内结节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患者长期接受激素治疗,应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胸内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55例胸内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高峰在51~60岁。临床表现非特异性,以咳嗽最常见,部分患者无症状。39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给予激素加量并行缓慢减量后好转;1例停药4年后复发,重新给予激素治疗,随访6年至今未复发。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肥胖、消化性溃疡和骨质疏松;未发生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结论胸内结节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患者长期接受激素治疗,应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97例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放化疗非常敏感的实体肿瘤.综合治疗模式是提高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结合临床资料对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4月期间住院的9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82%、28.59%、24.08%.中位生存时间为16.0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分期、PS评分、有无手术、化疗、放疗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手术、PS评分、有无放疗、LDH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论: 手术、PS评分、放疗、LDH水平是影响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分支之一,其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检测各种体液的代谢物变化,研究各种代谢物分子及其功能,有助于发现疾病相关的代谢组标志物簇,深入理解相关病理发生的分子机制,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收集第二原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lung cancer as second primary malignancy,LCSPM)患者临床特点、肿瘤部位和生存预后等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LCSPM患者病例,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分类资料,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得到影响LCSPM患者生存的因素及生存率.结果:LCSPM患者第一原发癌最多见的是乳腺癌,其次是上呼吸消化道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两原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是72个月,53.9%的患者超过5年;LCSPM患者2年生存率为71.2%,手术和分期可影响预后.结论:对于存在肿瘤史的病人,随访同一器官的同时其他器官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争取手术机会,LCSPM患者的生存期将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尚没有寻找到理想的用于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因而尝试用各种新方法来探索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肺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肺癌患者和其它肺部疾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质进行分析,以寻求潜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19例肺癌与15例其它肺部疾病患者的血清及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to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建模,运用两样本的t检验寻找两组间差异性代谢产物。结果检测到血清中代谢产物共57种,尿液中代谢产物共38种,多变量统计结果显示肺癌患者与其它肺部疾病患者的代谢谱有明显差异,根据t检验结果寻找到血清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13种,尿液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7种。结论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能区分肺癌与其它肺部疾病患者,其结果在分子水平辅助肺癌的诊断、未来作为新技术应用于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生存数据及影响因素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对存在脑转移的NSCLC患者的生存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2013年确诊肺癌脑转移并接受一代EGFR-TKIs治疗的病例.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EGFR-TKIs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总体人群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0.0个月(95%CI:8.3-11.7),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28.0个月(95%CI:22.9-33.1).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分别是患者接受EGFR-TKIs后PFS、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分别为0.001、0.050).结论 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一代EGFR-TKIs具有良好的疗效,腺癌亚型患者的PFS长于非腺癌患者,其他肿瘤分化程度患者的OS长于肿瘤低分化患者.  相似文献   
8.
细支气管肺泡癌及具有BAC特征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及具有细支气管肺泡癌特征的混合型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性、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方法:对71例可手术的BAC及具有BAC特征的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AC及具有BAC特征的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模式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痰血、胸闷气急和声嘶,症状无明显的特异性.治疗模式为单手术治疗45例(63.4%),手术+术后辅助化疗20例(28.2%),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5例(7.0%),手术+术后辅助放疗1例(1.4%).总体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7.0%和64.0%.I+Ⅱ期与Ⅲ+Ⅳ期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9.7%和21.4%(P<0.05),单纯BAC、BAC伴局部浸润、有BAC特征的混合型腺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76.9%和54.6%.肿瘤直径≤3 cm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高于肿瘤直径>3 cm组,P值均<0.05.患者无淋巴结转移组(No)与有淋巴结转移组(N1+N2)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症状无明显的特异性,早期可无症状.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化疗、辅助放疗患者未见生存获益.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否单纯型BAC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在NSCLC中发现EGFR酪氨酸激酶区常发生各种突变,这些突变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疗效密切相关.因此,EGFR突变成为NSCLC患者应用TKI药物强预测因子,临床筛选EGFR突变人群行TKI药物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目前用于EGFR突变检测的方法有:直接测序法、RT-PCR、ARMS、DHPLC、HRM、突变富集PCR、PCR-SSCP、PCR-RFLP、微数字PCR、PCR-LDR、荧光偏振法、毛细管电泳法、PNA-LNA等.  相似文献   
10.
肺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艳洁  冯光丽  韩宝惠  陈岗 《上海医学》2005,28(6):535-536,F003
病史摘要患者女,42岁。因“干咳1个月,胸片发现右肺阴影”于2004年11月29日入院。2004年10月28日外院胸片示右肺门处块影,边界清,见较长毛刺及分叶,与肺门分界不清,侧位于右上叶前段,大小约3cm×4cm(图1、2,见封三)。经抗炎对症治疗2周后自觉症状时有好转,复查胸片示病灶无明显吸收。11月16日支气管镜(TBB)检查示双侧支气管黏膜未见异常;刷检细胞学示核变异细胞。患者无发热、盗汗、咯血和胸痛,一般情况良好。既往无肺部等其他系统疾病史。家族内无肿瘤史。体检:精神佳,全身浅表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