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将8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对照组),B(艾司洛尔0.5mg/kg组),C(艾司洛尔1.0mg/kg组),D(艾司洛尔1.5mg/kg组)。4组拔管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20mL、艾司洛尔0.5、1.0和1.5mg/kg(将艾司洛尔稀释至20mL),记录病人给药前、拔管时、拔管后1、3、5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结果A组拔管时及拔管后1minSBP、DBP、HR和RPP显著高于给药前(P<0.01);B组拔管时SBP、DBP、HR和RPP显著高于给药前(P<0.01),拔管后1minSBP、DBP、HR和RPP显著低于A组(P<0.05);C、D两组拔管时SBP、DBP、HR和RPP显著低于A、B两组(P<0.05),拔管后1minSBP、DBP、HR和RPP显著低于A组(P<0.01);C、D组拔管后5minSBP、RPP显著低于给药前(P<0.05),但D组有2例用药后发生严重心动过缓。结论静注艾司洛尔1.0mg/kg对老年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作用效果较好且安全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硝酸甘油联合应用控制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拔管前5min,清理鼻腔,滴入0.02%硝酸甘油4ug/kg,拔管前2min静脉给予0.25~0.5mg/k只艾司洛尔,B组为对照组,不给任何药物。记录拔管前5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lmin、3min、5min患者的SBP、DBP、HR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与B组相比,拔管前5min时SBP、DBP、HR无显著性差异,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min、3min两组SBP、DBP、HR有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5min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且A组各项指标在拔管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B组则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拔管期联合应用艾司洛尔、硝酸甘油能有效预防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红 《重庆医学》2007,36(5):464-465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8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组,B(艾司洛尔组)组.两组拔管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10ml、艾司洛尔1.0mg/kg(将艾司洛尔稀释10ml),记录患者给药前、拔管后1、3、5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A组拔管时及拔管后1、3、5min SBP、DBP、HR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B组各时间的SBP、DBP、HR显著低于A组(P<0.05),与给药前相比较,各时间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管前静注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效果确切、且具有较大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在拔管2min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B组注射利多卡因1mg/kg,C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A组拔管期心率、血压平稳,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拔管期与C组比较血压较平稳(P<0.05),但心率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组内分析,血压、心率变化明显(P<0.05)。结论 艾司洛尔较利多卡因更有效地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联合利宁胶浆预防全麻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和术后咽喉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未给药;B组(利宁胶浆组),先把气管导管插入部分(包括套囊)均匀涂上一次性利宁胶浆(盐酸丁卡因胶浆),并在麻醉诱导成功窥镜时,将利宁胶浆涂抹在患者咽峡粘膜上后再行插入含有胶浆的气管导管.C组(艾司洛尔联合利宁胶浆组),在拔管前2~3 min给予1 mg·kg-1艾司洛尔静注,利宁胶浆用法同B组.观察记录各组:①在麻醉前(T0),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 min、3 min、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RPP.②随访术后24 h咽喉炎、咽喉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在吸痰拔管即刻出现MAP升高,HR增快,RPP增多并延续至拔管后5 min,与拔管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拔管期与A组比较,血压较平稳,但心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拔管期心率和血压稳定,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拔管后24 h咽喉炎发病率显示B、C两组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艾可洛尔联合利宁胶浆能有效地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术后咽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与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择期手术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E组 (艾司洛尔组 )在拔管前 2 min静注艾司洛尔 2 m g/ kg,EL 组 (艾司洛尔 +利多卡因组 )在拔管前 2 m in静注艾司洛尔 2 mg/ kg和利多卡因 1.5 m g/ kg,N组 (正常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围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以及心率 -收缩压乘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N组拔管期心率、收缩压变化明显 (P<0 .0 1) ,E组拔管期心率下降 ,与 N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血压下降 ,与 N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EL 组拔管期心率、血压平稳下降 ,与 N组比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艾司洛尔和利多卡因能安全有效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艾司洛尔对气管导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艾司洛尔组。对照组在拔管前2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艾司洛尔组注射艾司洛尔(0.5 mg/ kg),观察围拔管期心率、收缩压及不良反应。结果拔管前,对照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艾司洛尔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拔管时及拔管后3min、5min艾司洛尔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艾司洛尔能安全有效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联合硝酸甘油对高血压患者拔管时循环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术毕拟拔管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吸痰前2 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艾司洛尔组(B组)吸痰前2 min静注艾司洛尔0.5~1 mg/kg;硝酸甘油(C组)吸痰前2 min静注硝酸甘油1μg/kg,混合组(D组):吸痰前2min静注艾司洛尔0.5~lmg/kg+硝酸甘油1μg/kg.测定拔管前后2、4、6、8 min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和心率(HR).结果 给药后2、4、6、8 min,A组忠者SAP、DAP和HR均显著高于给药前基础水平(P<0.05).B组患者SAP、DAP和C组患者HR拔管期间均明显高于给药前基础水平(P<0.05).D组患者拔管期间SAP、DAP和HR显著低于给药前基础水平(P<0.05)意义.结论 高血压患者拔管时血压心率明显增加,0.5~1μg/kg艾司洛尔或1~2μg/kg硝酸甘油预处理,仅能部分减少拔管反应.联合应用0.5~1μg/kg艾司洛尔和1~2μg/kg硝酸甘油能完全抑制高血压患者拔管时循环.  相似文献   

9.
李扬  熊利泽  陈绍洋  王庆德  雷霆  杨琨  向宁 《医学争鸣》2002,23(15):1404-1406
目的 观察小剂量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联合应用对颅脑手术后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方法  37例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4组 :A组 (n=10 ,乌拉地尔 0 .4 mg·kg- 1 ) ;B组 (n=8,艾司洛尔 0 .5 mg· kg- 1 ) ;C组 (n=9,乌拉地尔 0 .2 mg· kg- 1 +艾司洛尔 0 .2 5 mg· kg- 1 ) ;D组 (n=10 ,生理盐水 2 m L ) .分别于拔管前 2 m in静注 .记录术前、给药前、给药后、拔管即刻、拔管后 1,3和 5 min,回 NICU后的 SBP,DBP,MAP及 HR.结果  D组 :血压、心率在拔管即刻均较术前升高 (P<0 .0 5 ) .A组 :拔管后 1,3和 5 min的血压均低于术前 (P<0 .0 5 ) ,心率在拔管即刻及拔管后明显较术前增快 (P<0 .0 5 ) .C组 :拔管后 SBP明显低于给药前 ,DBP,MAP及 HR无明显变化 .拔管即刻 :A组 HR明显高于B组和 C组 (P<0 .0 5 ) ,A组和 D组的 HR无差异 (P>0 .0 5 ) ,B组拔管即刻 DBP和 MAP高于 A组 (P<0 .0 5 ) ,C组拔管即刻 SBP低于 B组和 A组 (P<0 .0 5 ) .在 NICU:B组心率高于 A组 (P<0 .0 5 ) .结论 小剂量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联合应用可预防围拔管期血压升高 ,并能弥补拔管时单独应用乌拉地尔不能有效控制心率的不足 ,预防颅脑手术全麻后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艾司洛尔组(B组),每组20例。术毕待有拔管指征时,A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B组静注艾司洛尔1.0 mg/kg。给药后2 min吸痰拔管。记录用药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5 minHR、SBP、DBP,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结果:A组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3 minHR、SBP、DBP、RPP均显著高于给药前(P<0.01),B组拔管即刻DBP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B组拔管各时点HR、RPP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SBP、DBP在拔管时和拔管后1 min显著降低(P<0.01或P<0.05),拔管后3 min DBP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缓解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
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对气管拔管时循环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复合鼻滴硝酸甘油对全麻病人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75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 (n =2 0 ) ,硝酸甘油组 (n =2 0 ) ,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组 (n =2 0 )及对照组 (n=15 )。观察记录术前、给药、吸痰、拔管即刻及 1、5min各时SBP、DBP、HR的变化。结果 :在围拔管期 ,艾司洛尔组病人心率变化与对照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 ,血压变化与对照比较略降低但无差异 :硝酸甘油组病人血压较平稳 ,与对照比较P <0 .0 1,心率变化无差异 ;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组血压、心率均明显较对照平稳 (P <0 .0 1)。结论 :术毕静注 1.5mg·kg-1艾司洛尔加术毕前 10min滴鼻 0 .2 %硝酸甘油 4 μg·kg-1可以抑制全麻病人围拔管期心血管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艾司洛尔复合硝普钠(SNP)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时循环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20例。麻醉前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抽取血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为基础值。术毕待有拔管指征时,A组静注生理盐水0.5mL/kg;B组静注艾司洛尔0.5mg/kg,同时静滴SNP1μg/(kg·min),给药后2min两组都吸痰拔管。记录拔管时用药前、用药后2min、吸痰拔管即刻、拔管后1、5和10minSBP、DBP、HR,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同时抽取拔管后1、5和10min血标本测NE、E浓度。结果A组吸痰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5min时SBP、DBP、HR、NE、E都显著增高(P<0.05);B组用药后2min时SBP、DBP、HR、RPP显著降低(P<0.01);吸痰拔管即刻、拔管后1、5和10min时SBP、DBP显著降低(P<0.05);拔管即刻、拔管后1、5min时HR、RPP显著降低(P<0.05);拔管后1、5和10minNE、E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艾司洛尔复合硝普钠可有效地缓解高血压患者全麻术毕拔管时的循环反应,提高拔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全麻后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30例)和艾司洛尔组(B组,30例).全麻术后患者呼之睁眼,分别静脉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A组)和艾司洛尔0.5 mg/kg(B组),记录入室后、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2、4、10 min时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计算RPP(HR和SBP乘积).结果 A组HR和RPP于拔管时[HR(110.5±9.5)次/min,RPP 2 220±275]至拔管后4 min内[HR(102.7±14.1)次/min,RPP 1 902±220]与B组[拔管时(HR88.5±6.5)次/min,RPP 1 607±212];拔管后4 min内[HR(87.7±10.5)次/min,RPP 1 487±276]比较P<0.05,SpO2、SBP及DB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防止全麻拔管引起的HR和RPP的增加,可安全、有效地抑制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4.
纳雪晴  李羽 《四川医学》2009,30(6):941-94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及利多卡因对颅脑手术患者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C)、艾司洛尔1组(A1)、艾司洛尔2纽(A2)、利多卡因1组(L1)、利多卡因2组(L2),分别于拔管前给予生理盐水;艾司洛尔1mg/kg;艾司洛尔1.5mg/kg;1%利多卡因1mg/kg;1%利多卡因1.5mg/kg。记录给药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2、4、10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反应心肌耗氧量的间接指标-脉率收缩压乘积。结果A1组拔管时,拔管后1、2、4min的HR及拔管时的SBP,PRR低于C组;A2组拔管时,拔管后1、2、4min的HR、SBP、PRR及拔管时,拔管后1、4min DBP低于C组;拔管时L1、L2组及拔管后1min L2组的收缩压均低于C组。结论颅脑手术后,给予1.5mg/kg艾司洛尔及1.5mg/kg利多卡因可预防拔管应激反应,但降低心肌氧耗方面艾司洛尔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5.
郑妍顺  刘艳  秦光 《河北医学》2004,10(10):902-903
目的 :通过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联合用药 ,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特点 ,有效预防高血压病人术后拔管时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 6 0名高血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 ,采用静吸复合麻醉。A组拔管前不用任何药物 ,B组拔管前静注尼卡地平 30 μg/kg和艾司洛尔 0 .1~0 .15mg/kg ,所有病人监测收缩压 (SP) ,舒张压 (DP) ,心率 (HR) ,记录各项指标基础值、拔管前、后瞬间、拔管后 5min和 10min时的数据。结果 :A组 :病人出现明显心血管反应 ,尤以拔管后瞬间SP、DP达到峰值。 (P <0 .0 5 ) ,B组 :无明显心血管反应 ,拔管后 10min的SP、DP均较基础值略低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国产艾司洛尔预防全麻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90例,分成3组:A、B、C组于拔管前2min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5mg/kg(A组)、2.0mg/kg(B组)、生理盐水5mL(C组)。监测围拔管期HR、SBP及RP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变化较大(P〈0.01)。A组和B组与C组比较,拔管前1min,RPP有差异(P〈0.05);拔管时和拔管后1min,SBP、HR、RPP均显著降低(P〈0.01),DBP有差异(P〈0.05);拔管后3min,HR有显著性差异(P〈0.01),RPP有差异(P〈0.05);拔管后5min,RPP有差异(P〈0.05)。结论在全麻苏醒围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严重。艾司洛尔1.5~2.0mg/kg均能有效的抑制围拔管期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并且起效迅速,维持时效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1.5mg/kg艾司洛尔未有低血压及明显的心动过缓发生,较2.0mg/kg更利于维持拔管期的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7.
王兵 《西部医学》2006,18(4):467-46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对全麻结束拔管时呛咳的抑制和对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麻病人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25例。拔管前10分钟,A组2%利多卡因1.5m g/kg直接由气管导管内给药,B组给予生理盐水5m l于气管导管内,观察气管拔管前5分钟呛咳的发生率和平均动脉压(M 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A组呛咳发生率8%(2/25),B组60%(15/25),A组拔管时的呛咳反应明显减少于B组(P<0.01)。A组拔管前5分钟M AP、HR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多卡因对减轻全麻结束时的呛咳和对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有明显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复合阿托品在无痛肠镜检查时患者心血管反应及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ASA1或2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30)、利多卡因复合阿托品组(B组,n=30)。A组直接注射丙泊酚1~1.5mg/kg及芬太尼0.5μg/kg,B组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mg/kg及阿托品0.01mg/kg,3min后注射丙泊酚1~1.5mg/kg及芬太尼0.5μg/kg。结果:A组在插镜时(T2)和检查3min时(T3)平均动脉压(MAP)与检查前(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查3min(T3)时心率(HR)出现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给药后HR、MAP均较给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丙泊酚的注射痛明显降低(P<0.05)。结论:麻醉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复合阿托品能降低无痛肠镜检查的心血管反应,并且能显著减轻丙泊酚的注射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小剂量氯胺酮和利多卡因气管内联合给药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研究.方法 48例全麻患者随机分入C组(对照组)、K组(氯胺酮组)、L组(利多卡因组)和KL组(氯胺酮 利多卡因组),每组12例.自主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4ml/kg时给予气管内用药.记录术前、气管内给药前、拔管时、拔管后2、5分钟的SBP、DBP、HR,记录术后24h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与C组比较,KL组的SBP在拔管后2min、HR在拔管即刻差别显著,P<0.05;与气管内给药前比较,KL组和K组的SBP在拔管时差异显著,P<0.05,在拔管后2min、5min特别显著,P<0.01;KL组的HR在拔管即刻、2min、5min差别显著,P<0.05;K组的HR在拔管后5min差别显著,P<0.05.四组24h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利多卡因气管内联合给药能抑制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利多卡因对术后气管拔管时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8例择期行开颅胶质瘤、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B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μg/kg,C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μg/kg和利多卡因1.5 mg/kg,D组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常规监测ECG、SpO2,记录术前基础值、用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血压的变化:A组、D组SBP、DBP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均升高,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SBP、DBP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R的变化:B组、D组HR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 min均增快,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HR在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拔管前联合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和利多卡因能够有效防止气管拔管期间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