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索近节断指再植指骨内固定的更好方法,利于术后指功能的康复.方法 对12例15指近节断指再植患者应用弧形交叉髓内钉替代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并观察术后指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弧形交叉髓内钉内固定对骨指端的对位和固定稳定性能好,对相邻关节面无损伤.结论 弧形交叉髓内钉可作为断指再植指骨内固定的又一新方法,有助于术后的早期功能活动和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断指再植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断指再植后出现指骨骨不连的11例12指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清理骨不连断端嵌压的软组织,疏通髓腔并复位,对存在明显骨缺损的采用自体骨植骨。12指均采用AO微型钢板固定。结果本组术后获得2~24个月随访,平均10.5个月。骨不连全部愈合,愈合时间最短7周,最长15周,平均10.3周。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断指再植后指骨骨不连的理想方法,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断指再植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断指再植选择哪种内固定方法最好.目前仍有争议.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总结了1986年12月至1993年12月830例1024指的断指再植资料.对比了克氏针髓腔内固定、交叉克氏钟内固定两种方法再植后的总优良率,指骨延迟愈合及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未发现两者有显著差异,提示再植指的功能恢复情况与内固定方法并无明显的相关联系.根据断指再植手术特点,我们认为选择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最好,速度快,对创面损伤小,固定可靠。交又克氏针操作困难,钢板、钢丝等内固定对创面损伤大,需2次手术,故不适合于断指再植。  相似文献   

4.
断指再植的系统性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断指再植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断指再植的评价标准已从早期单纯追求成活率转到断指的功能康复。恢复手指功能的关键,除了术中良好的骨与关节保护及固定,满意的神经肌腱修复外,术后进行合理和长期的康  相似文献   

5.
拔克氏针致末节指骨脱出2例宋修军断指再植多用克氏针作内固定,我们曾遇两例拔针困难,最终致指骨脱出,报告如下:例1,男,32岁,左手示指中节处全离断,再植后全部成活.再植时以2mm粗克氏针自离断指体指端插入纵行贯穿骨断端至中节指骨基底,固定断指。2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19指)近指间关节周围的断指,其中中节基底13指,近节远端6指,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重建骨支架.结果 术后平均7周达骨愈合,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5°~84°.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试用标准进行评定,本组中优15指,良3指,差1指,优良率为94.7%.结论 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法进行内固定,操作简便,有效固定的同时可允许早期开展关节功能训练,恢复良好的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同时再植多个断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多指离断再植的速度和质量,缩短手术时间,作介绍一种再植多个断指的方法。该方法按(1)清创,解剖,分离,标记组织,(2)指骨固定,修复指屈,伸肌腿,(3)吻合血管,神经这三段程序同时再植断指,该方法有很多优点,吻合血管质量较高,减少逐个再植断指时反复移动显微镜对术野的污染,缩短指骨时较容易掌握手指弧等。  相似文献   

8.
断指再植指骨可吸收髓内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断指再植应用可吸收髓内钉固定指骨的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3年10月,对28例工业性断指,男21例21指,女7例7指;年龄18~35岁。指别:食指11例,中指8例,环指6例,小指3例,其中近节指骨15例,中节指骨11例,末节指骨2例。于伤后1~6h进行急诊再植,并应用自行研制的可吸收消旋聚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固定指骨。手术先扩大指骨髓腔,然后安插合适直径和长度的髓内钉进行固定,术后用树脂绷带固定3~4周。结果28例断指再植均成活,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4个月。有1例于术后3周出现排异反应,余27例在随访期内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8指,良9指,差1指,总优良率96.4%。结论可吸收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是断指再植固定指骨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断指再植的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指再植的功能恢复刘芝菊章伟文韩常香周素芳作者单位:315040宁波市曙光手外科医院断指再植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手指的正常功能或接近正常的功能。恢复手指功能的关键,除了良好的骨与关节固定,满意的神经肌腱修复外,术后进行合理和长期的康复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后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和矫治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 ,对 3 2 8个再植指进行长期随访 ,发现 85指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 ,对畸形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 5 4指进行了各类修复和重建手术。结果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包括 :内固定使用不当、骨与关节处理欠妥、肌腱粘连或修复不牢固、瘢痕挛缩、受伤机制的影响和小儿骨骺损伤等。 5 4指经功能重建术后 ,其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5 )。结论 断指再植后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的几率较高 ,在再植术中应用各种预防手段 ,可有效降低畸形的发生 ,从而提高再植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断指再植手术后因石膏托固定和敷料包扎,患侧肢体穿衣困难,伤肢大部分皮肤直接暴露,特别在寒冷季节,低温和寒冷易引起血管危象,刺激吻合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血栓形成,直接影响再植手指的成活,同时不能很好地保护患者隐私。我科自行设计和制作棉袖带应用于断指再植患者,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血管吻合技术的提高,断指再植术的普及,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已普遍高达90%以上[1-2].断指再植的评价标准已从早期单纯追求成活率转到断指的功能康复,良好的内固定是断指再植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断指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我院在6例10指断指再植中应用Medicon微型钛板固定,术后断指获得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断指再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9,自引:20,他引:39  
断指再植至今已有34年的发展历程,纵观断指再植的发展史,概况起来主要分成四个时期:60年代为开创期,70年代为发展期,80年代为成果期,90年代为提高功能恢复期[1]。一、断指再植的历史回顾1965年Komatsu和Tamai[2],以及1966年陈中伟[3]相继获得断指再植的成功。此后,国内许多单位也相继报道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经验。70年代以来随着手术显微镜和显微器械的应用与改进、再植技术的普及与提高、手指血管显微解剖与再植后成活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吻合方法的探讨与技术的逐渐完善,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发展了直径为0.3~0.5mm的微血管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临床新手提高断指再植速度的技巧和经验。方法统计分析作者实施的150例断指再植术的学习曲线和笔记,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术前术中都有些影响再植速度的小技巧。解剖熟悉、计划合理、动作有效是减少手术时间最根本的要素。结论掌握技巧和勤于实践可以最快地提高初学者断指再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正> 传统断指再植血液循环的建立是吻合指固有动脉和指背静脉。为了解决指背静脉挫伤缺损、指尖再植无指背静脉等再植体的血液回流问题以及缩短多指断指再植手术时间,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及对废弃指体解剖发现,吻合指掌侧浅静脉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我所自1990年以来应用吻合指掌侧浅静脉行断指再植84指,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断指血液循环重建与血流通畅性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7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血液循环重建和血流通畅性相关因素与再植成活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显微血管移植动物实验、手指掌侧浅静脉显微解剖、断指再植血流平衡动力学研究、解痉与抗凝剂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断指高凝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显微血管移植可获得较高通畅率;手指掌侧浅静脉口径粗;断指再植吻合血管多,吻合的血管口径粗,血液循环危象发生率低;解痉与抗凝剂用于高凝状态病例,可获得较好效果。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获得断指再植较高成活率的关键,良好的血流再通和合理用药是保证再植手指血流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手指背侧损伤较重的断指再植,因指背静脉挫伤重不能吻合,未节断指无可供吻合的指背静脉,以往将此类断指列为再植之禁忌。我们对40指小儿尸体手指指掌侧浅静脉进行了显微解剖,在此基础上,临床40指不能吻合指背静脉的断指实施了吻合指掌侧浅静脉的再植,成活36指,失败4指,成活率91%。由于指掌侧浅静脉口径粗,解剖较恒定,吻合后通畅率高。本研究提供了指掌侧浅静脉的显微解剖学数据和临床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8.
微型指骨钢板内固定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我国断指再植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有许多新的突破[1,2]。然而,部分断指再植后的功能恢复仍欠人意,分析原因,再植时采用何种方式内固定是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3,4]。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手指近、中节处的离断再植时应用微型指骨钢板施行内固定,成活指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4例32指,男16例,女8例;年龄6~59岁,平均27岁。致伤原因:锐器砍伤4例,电风扇叶击伤2例,三角带挤伤6例,机器轧伤10例,咬伤1例,自残1例。受伤32指均为完全离断,断指平面均在近、中节,其中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0例断指患者采用急诊在显微镜下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结果手指离断伤386指经再植手术后,成活325指,坏死42指,局部感染19指,成活率为84.2%,术后患指功能及外观恢复均较满意。结论手指末节离断伤断指再植是在恢复患指正常解剖的基础上重建血液循环,其目的是达到恢复再植手指的功能和外观。  相似文献   

20.
吻合指掌侧静脉断指再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为复杂性断指再植血液循环的建立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新鲜的成人手标本,解剖观测了手指掌侧静脉的分布状态,走向及口径。设计吻合指掌侧静脉断指再植的手术程序及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